第五代戰鬥機是依照軍事上對噴氣式戰鬥機的劃代標準,目前世界現役機種最先進的一代戰鬥機。第五代戰鬥機較前一代戰鬥機最大的特點就是低可偵測性技術的全面運用,並具備高機動性、先進航電系統、高度集成計算機網絡,具備優異的戰場態勢感知能力。目前已經開始服役的第五代戰鬥機,僅有美國洛克希德·馬丁生產的F-22猛禽戰鬥機和F-35閃電II攻擊戰鬥機。
第五代戰鬥機的性能特點一般可以用4S來概括,即:Stealth(隱形);SuperSonicCruise(超音速巡航能力);Super Maneuverability(超機動能力);SuperiorAvionics for Battle Awareness and Effectiveness(超級信息優勢),其中具備革命性的就是隱身性能。隱身性能依賴於外形、材料和內部武器艙,即使是裝備完全的作戰配置,戰鬥機依然只有非常低的雷達反射截面積。美國的第五代戰鬥機利用了此前為B-2轟炸機和AGM-129「先進巡航飛彈」所發展的隱身技術。對於那些單純憑藉機動性取勝的戰鬥機,這種幾乎看不見的作戰能力決定了第五代戰鬥機平臺發展中最為重要的革命性部分。
第五代戰鬥機一個特別重要的優點是非常容易維護。以每飛行小時為例,早期的F-117A攻擊機的隱身維護需要55個工時,而第五代戰鬥機的隱身維護在成熟階段將只需要幾分鐘。
第五代戰鬥機通過對隱身與綜合航空電子系統和後勤保障的重大改進,將隱身性、敏捷性、飛行性能、信息融合、更好的態勢感知(situational awareness)和能夠網絡作戰等完全結合,產生了此前戰鬥機發展各個階段從未出現過的優勢。
美國F-22猛禽戰鬥機(F-22 Raptor),F-22是世界上第一種進入服役的第五代戰鬥機,於2000年代中期陸續進入美國空軍服役,在設計上具備超音速巡航(不需使用後燃器)、超視距作戰、高機動性、對雷達與紅外線隱形等特性。其作戰能力為F-15的二到四倍,是新一代重型戰鬥機。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宣稱,猛禽的隱身性能、靈敏性、精確度和態勢感知能力結合,組合其空對空和空對地作戰能力,使得它成為當今世界綜合性能最佳的戰鬥機。
美國F-35「閃電Ⅱ」(F-35 Lightning II)聯合攻擊戰鬥機,F-35將是美國和其盟國在21世紀的空戰主力之一,美國空軍、海軍、海軍陸戰隊將裝備兩千餘架,取代F-16、A-10攻擊機、F/A-18以及AV-8B等。F-35主要用於前線支援、目標轟炸、防空截擊等多種任務,並因此發展出3種主要的衍生版本,包括採用傳統跑道起降的F-35A型,短距離起降/垂直起降機種F-35B型,與作為航空母艦艦載機的F-35C型。F-35在戰機世代上屬於第五代戰鬥機,具備較高的隱身設計、先進的電子系統以及一定的超音速巡航能力。
俄羅斯PAK FAT-50戰鬥機,T-50戰鬥機是一款由俄羅斯聯邦聯合航空製造公司旗下蘇霍伊航空集團主導,在「未來戰術空軍戰鬥複合體」計劃下開發、生產的高性能多用途戰機。T-50大量採用複合材料,佔機身總重25%,覆蓋70%表面面積。鈦合金佔75%機體重量。T-50並未達到如F-22般的隱身能力,而是以複合材料、氣動布局、抑壓引擎特徵等手段以達至低雷達、光學及紅外線特徵。T-50在完全發展後其隱身能力可以達至F-35的水平,但俱有更好的氣動性能。
中國殲-20(J-20),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都飛機工業集團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研製、生產的單座、雙發、鴨式氣動布局第五代重型隱形戰機,於2011年1月11日首飛。殲-20其採用了單座、雙發、全動鴨翼及垂尾和可調DSI進氣道,其機頭及機身橫截面大致呈五邊形、雙垂尾向外傾斜、彈倉及起落架艙門擁有鋸齒邊,這都是低可偵測性設計,是隱形戰鬥機的主要特徵。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副司令何為榮將軍預期殲-20將會在2017年至2019年間投入服役。
中國殲-31(代號:鶻鷹;英文:J-31或稱F60),是中國瀋陽飛機公司正在研製中的雙發單座中型第五代戰鬥機,於2012年10月31日首飛。殲-31採用常規氣動布局,具備DSI進氣道、梯形主翼、傾斜雙垂尾及內置彈倉等,其外觀具有典型的隱形戰機特徵,預計其定位將是類似美國空軍F-35閃電II攻擊戰鬥機,與重型戰機形成高低搭配。因為採用雙前輪起落架,所以有猜測極有可能衍生出可以用於中國航空母艦上的艦載機。
日本ATD-X,ATD-X「心神」是日本防衛省技術研究本部(以下簡稱TRDI)和三菱重工進行的開發計劃的通稱。是用於日本新一代戰鬥機先進技術的實際飛行、技術驗證的機體。ATD-X為雙發動機、矢量噴嘴、雙垂直尾翼的機體。為了降低雷達反射截面積,機體形狀使用了不平整的表面以及帶有圓角的設計。採用了整合高性能主動相控陣雷達,電子戰系統以及高流量通訊能力的多功能射頻傳感器,且利用了智慧蒙皮技術在機身上附著了瓦片式相控陣雷達天線。
印度AMCA「先進中型戰鬥機」,先進中型戰機(Advanced Medium CombatAircraft,縮寫:AMCA),或稱中型戰機(MediumCombat Aircraft,縮寫:MCA),是印度戰鬥飛機的開發計劃,目標為設計一款單座、雙引擎、第五代隱形多用途戰機。AMCA將會有非常低的雷達反射截面、S型進氣道、內置武器艙以及機身製造運用複合材料。由2臺印度國產引擎GTX Kaveri推動,達成推力矢量,更有可能達成超音速巡航。一件中型戰鬥機的風洞模型已於2009年班加羅爾航展上亮相。
韓國KF-X戰鬥機,KF-X是韓國(主導)和印度尼西亞(合作夥伴)聯合研製一款先進多功能戰機的計劃。它是韓國繼T-50高級教練機之後研發的第二款戰鬥機。此計劃首度公開是在2001年3月時,韓國總統金大中在韓國空軍官校的畢業典禮中所提及,在2010年7月15日韓國和印尼雙方在首爾同意合作KFX戰鬥機計劃。韓國國防科學研究院在KF-X計劃裡要求開發一款單座,雙引擎的戰機,並且要有優於法國陣風戰機或歐洲的颱風戰機,比較F-35閃電II戰鬥機稍差的隱身能力。KF-X的重點目標為在2020年以前打造出比現役KF-16性能更優異的戰機。
土耳其TFX戰鬥機,TFX戰鬥機是由土耳其航空航天工業公司(TAI)主導,瑞典薩博公司輔助,正在研製的第五代噴氣戰鬥機。
俄羅斯米格-1.44戰鬥機(俄語:Изделие 1.44)是蘇聯米高揚設計局再次研製米格-31的最終型雙發單座戰鬥機,該機採用非常規的三角翼、雙垂尾的鴨式氣動布局和可調式S型進氣道,機體大量採用了複合材料和可降低紅外特徵的技術,機身表面和進氣道內也採用了吸波塗層。Mig-1.44是俄羅斯為與美國競爭第五代戰鬥機而研發的。後來米高揚設計局因資金問題,只生產出一架Mig-1.44的技術驗證機。
俄羅斯蘇-47「金雕」,是由俄羅斯聯邦蘇霍伊航空集團研發的超音速試驗機,曾在設計與試飛階段曾經給予Su-32和Su-37的編號。採用前掠機翼,有明顯的機翼翼根邊條和長長的機身邊條,能降低阻力和減少雷達反射信號,改善飛機的起飛著陸性能,在亞音速和大迎角時有很好的氣動性能,可增加飛機的航程和高空機動性,並能充分利用複合材料的結構特性。扇形不可調進氣口道位於機身邊條下方,S形涵道側面靠近機翼前緣處裝有鴨翼。雙垂尾略向外傾斜,機身中部有兩個大的輔助進氣門,並且採用雷達吸波塗料對飛機進行了隱身處理。
========================================
【新朋友】點擊標題下面藍色字「防務產業研究」即可關注。
【老朋友】點擊右上角,轉發或分享本頁面內容。
========================================
小編福利:
防務產業研究的粉絲已經初具規模!為了方便大家溝通交流,更快速的加入到防務產業研究交流群中,我們將交流群二維碼拿出來分享!您可以通過掃描以下二維碼直接加入交流群,小夥伴們都在等著您哦!
(文章來源:國科環宇,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知道原作的一定註明來源;盡力核查後未發現原出處或非原創作品,均標明「採編自網絡」。同時本微所發布內容僅用於溝通交流,均不構成任何建議,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