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是什麼?丨創業方法論

2022-01-17 創業家

貝殼找房CEO 彭永東

來源丨源碼資本(ID:sourcecodecapital)

日前,貝殼找房CEO彭永東結合貝殼對戰略的思考和實踐,提出戰略需要明確「我們的存在,對這個行業、對消費者意味著什麼」,清晰當下的A點和未來要去的B點,並圍繞這些不變的價值和觀念系統實行長期舉措,他說,戰略是堅持做難而正確的事。

 

以下為本次演講全文:

01 

戰略是什麼?

在回答「戰略是什麼」之前,有個0.1問題,我們的存在對整個社會,或者是對行業和消費者創造了什麼價值?

所有的戰略到最後還是回歸到根本問題——你為什麼要存在?存在是很核心的問題,這是我們談戰略時的第一個前置思考。

戰略的核心是要回答兩個關鍵問題:

第一,我們稱現在所處的位置是A點,要前往的地方是B點,核心問題就是,當下的A點在哪裡,我們要去的B點在哪裡?

第二,我們怎麼樣從A點做到B點?達成B點的過程中會面臨無數的挑戰,需要有無數的能力建設。

 

從不同視角解構A點B點:

第二個問題的解法是拆結構,核心方法就是從不同視角看行業。以房產交易行業為例:

第一個視角是線上和線下視角拆行業;

第二種拆法從產品線拆,分住宅和非住宅;

第三種拆法按照地域/城市維度拆,因為所有的行業都是有線下、地域屬性的;

第四種拆法是按照產業鏈拆,比如居住領域產業鏈就包括居間交易、房後市場等;

第五種是按2C和2B拆,即面對的是消費者還是行業;

第六種拆法是按照客戶生命周期拆。

 

不同拆法的關鍵是怎樣看當下和未來的方向。

居住領域是一個非常低頻,用戶交易周期非常長的領域,一套二手房交易需要超過10周的時間才能完成,在這個成交裡面,線上、線下不斷地切分。

比如,從Offline的視角看貝殼的A、B點:

這個行業的核心就是經紀人和服務者。所有人做戰略,核心是做一個預判,即預判行業未來會有什麼樣的變化?我們自己判斷,這個行業的服務者效率會有兩倍的增長,這就是A點和B點。A點B點之間會產生差距,為了彌補差距,所有資源就要圍繞這條主軸做相應的投入和建設。

 

再從online視角看:

我們看到中國目前約有2.5億套房,但今天中國房產交易線上MAU約5000萬,這個數據會發生什麼變化?在美國同樣的數據是2億。並且隨著行業的增長,會有很多Online紅利出現。這個行業的網際網路化比消費網際網路落後約3-5年,今年出現了Online紅利,用戶會Online消費很多信息做決策,這是我們行業非常重要的變量。

我們認為未來這個行業一定會有online的平臺,用戶在上面可以獲得居住相關所有信息和服務,從MAU來看會有過億的APP,這個APP能承載關於居住的所有需求。

 

回答剛剛所說的A點和B點,核心是要找到B點的目標是什麼?我認為B點的目標是可以跟A點的現狀相互促進的。

從行業本質尋找達成B點的路徑:

如何才能達到B點?核心是找到行業的本質。

我認為產業網際網路裡有幾個本質:

第一,是優質供給端的生意。大家都在談C端談B端,在服務領域的核心是需求和供給,在產業網際網路裡面是優質供給側的生意,好的優質供給在你平臺上,最後的結果就不會差。

第二,品質的生意。所有做得好的服務都要有品質,品質的核心是標準,標準背後是基礎設施。

第三,科學管理。在今天絕大多數企業裡,科學化管理在組織成長中的重要性被嚴重低估。

第四,價值觀的生意。這個產業裡價值觀的選擇是至關重要的。 

02

產業網際網路是優秀供給端的生意

產業裡的供需只有兩種基礎模型:一種供應和需求是獨立、分離的;另一種是供需一體的。

我們的核心是把兩個基礎的供需模式融合成三組關係:

第一組是買家和賣家之間的供需,這是供需分離的商業模式;

第二是消費者和服務者、服務者和經紀人之間的供需,這是服務的供需,價值交換的是服務,這是供需分離的商業模式;

第三是我們行業獨有的,經紀人之間是供需一體的商業模式,每個經紀人對另外一個經紀人來說既是供應者,也是需求者,從而在經紀人之間形成非常強的網絡效應,這種模式是行業真正的本質。

比如說有一個經紀人把自己的房源放到一個共享平臺以後,其他人就可以消費這個信息,甚至能基於這個房源產生合作,這就是合作網絡,合作網絡就是行業的本質。

03

行業的未來是服務者的職業化

我們認為這個行業真正的核心是優質服務者的供給。如果這個行業所有經紀人效率都能翻倍,用戶才能享受真正的價格實惠,如果不能的話,這個行業不可能被扭轉。

我們所有資源全部都投入到了這件事情上:怎樣吸引優質的服務者在平臺上連接,怎樣幫助他們成長?比如,我們的經紀人每年要有兩次考試,我們叫搏學大考,每次超過10多萬人同時進行考試,考試成績會作為衡量專業性非常重要的指標。比如貝殼分,我認為信用是未來所有商業世界裡面的硬通貨,所以我們會建立貝殼分的機制。優質供給的打磨、提升、優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命題,值得投入大量的資源。

04

產業網際網路是品質的生意

我們做事的邏輯是:如果平臺能做一件事情,這件事情對消費者是好的,但對服務者是難的,服務者因為需要生存,就要被動提升自身能力。當服務者的能力提高,服務讓消費者滿意,就會得到消費者的正面激勵,從而更願意去做這些難的事情,就會形成一個激勵的正循環。

 

服務行業需要形成品質的正循環。服務者是被消費者激勵的,同時,被激勵的服務者本身能力和業績提升也將邁入正循環。

產業網際網路非常複雜的一點是角色特別多、時間特別長、流程特別繁瑣,同樣一套服務流程沒有SOP。但是這件事情都是未來布局垂直產業可以打造的事情,比如我們的樓盤字典、品質承諾、面向整個行業的SOP梳理和系統打造、模塊化服務等,很多垂直行業都可以形成服務的API,或者可以按照數據化的方式重新被定義。

以樓盤字典為例。中國有2.5億套房子,每套房子需要400個欄位來描述。比如房子有沒有飄窗,飄窗離地面有多高,有幾個洗手間,每個洗手間幾個窗,這400個欄位有很多數據。做這件事情難不難?我們把全中國2.5億套房子編成了樓盤字典,這件事情不難。但樓盤字典這個團隊需要十年的時間才有成就感,而很多組織都是被KPI目標所驅動,不一定能穿越時間看價值,這是難的。

品質承諾也一樣。當年我們做真房源的時候內部其實也遇到了類似Online和Offline兩種價值選擇的衝突。當時鏈家在北京做得不錯,這個行業核心是如果房源多就有競爭優勢,但網際網路的核心是信息分享。有些同事認為絕對不能把信息放到線上去,這個行業就是房源的信息最寶貴,如果競爭對手也知道這些信息,我們門店覆蓋的優勢就沒有意義了。

但這件事情消費者又很想要,這兩種衝突怎麼辦?我認為當組織遇到這種衝突之後你信什麼最重要,我們真的相信消費者第一,最關鍵的判斷依據是消費者想要什麼。於是2012年開始我們把所有信息全都放到線上,包括成交價格。

回到第一個問題,我們的存在到底給這個社會、這個行業、消費者也好,到底意味著什麼?今天這個時代真的給垂直行業很多機會,今天這個時間點上真的可以在行業裡建設一些基礎設施。像樓盤字典、品質承諾、基礎的系統、工具、服務等,都需要這一代人去把它做出來。這就是我給大家分享的第二點:產業網際網路是品質的生意。

05

圍繞核心價值的長期舉措是什麼?

當你看到行業本質是什麼的時候,對它的投入不是投多少的問題,而是要超額投。真正重要的事情需要超額投入的,真正不重要的事情一分都不用投。

 

CEO和創始人的觀念系統,直接決定了你在什麼地方,往什麼方向走。圍繞這些核心不變的價值和管理系統,我們要思考,長期的舉措是什麼?面向未來三到五年做什麼?甚至面向未來10年需要做什麼?戰略的核心是穿越時間,做時間的行者,穿越到未來去看今天到底做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產業網際網路是科學管理的生意

使事情達到目標的路徑,科學管理給了所有人一個系統性、組織性的能力,以保證能夠確定性地達到目標。科學化的管理核心就是把目標進行拆解,不斷從一個目標往下拆。你看自己的行業越深,拆的顆粒度才會更細。

這裡面我引用一個模型,戰略是個正反饋,管理是一個負反饋的過程,目標沒有達成之前,我們要知道目標以及現狀,這樣才有和目標之間的Gap,有了Gap才知道做什麼才能彌補這個Gap,這就是負反饋。透過管理的力量助你達成目標。

產業網際網路是價值觀的生意

某種意義上來說,價值觀是一個策略,是為了達成一個目標而選擇的一個策略,這個策略讓所有人都信,只要遇到衝突就這樣做,這是價值觀選擇的力量。

第一,怎麼看消費者?我認為對客戶好,核心是要相信其實我們自己並沒有那麼厲害,我們要關注客戶,因為客戶的選擇直接決定了我們還有沒有未來。

第二,怎麼看服務者?對供給側真正好,就是讓他有一個長期未來發展的可能性。

第三,怎麼看團隊?每個組織都需要別人,我們在組織裡面特別強調團隊,今天沒有一個Idea能夠一個人單獨完成。

第四,上下級關係。一個人的晉升與職業的發展,只要跟上下級之間沒有直接關係,就是最好的關係。我們認為未來所有的Power應該越來越多給到消費者,讓消費者決定整個組織。

第五,你的組織的使命和價值觀是什麼?當你開始做的時候使命並沒有那麼大,當你做著做著發現自己還挺有價值的,然後開始自戀。把自戀給滅掉,發現自己的弱小,才能真正產生使命感。

貝殼的使命是:有尊嚴的服務者,更美好的居住。我們的存在能讓中國的居住價值觀發生大的變化,能幫助消費者獲得好體驗,幫助這個行業的服務者獲得尊嚴。我們所有的事情都是圍繞這個使命做的。

做難而正確的事情

剛才談的第一個問題是,戰略是什麼?我的回答是:戰略就是做難而正確的事情。天底下所有正確的事情都挺難的,但是它沒有時間的生存限制,容易的事情都不太難,但容易的事情不太長久,甚至都沒有未來的可能性。而檢驗正確的事情只有兩個標準:

一、對消費者好;

二、幫助服務者對消費者好。

戰略就是做難而正確的事情。難的事情需要更長遠的眼光,更需要踏踏實實去做。

相關焦點

  • 阿里鐵軍20年文化煉成記丨創業方法論
    今天這個主題特別貼切,我會以一個求職者的角色,講講阿里這個組織是怎麼影響我,以及我在這裡有什麼收穫。用一句話概括,在阿里,就是一群有情有義的人,在一起做有價值有意義的事! 我1998年畢業,阿里是我第五家公司,前面四家我沒有一家待到超過一年。當年來阿里,我當時想可能也不會超過一年吧,沒想到一待就是19年。
  • 投資人:關於創業的戰略、找人和方法
    創業時幾大關鍵點就是戰略、隊伍和方法,也就是聯想柳傳志最喜歡講的做事三步驟「搭班子、定戰略、帶隊伍」。
  • 創業成功的步驟
    其中一個最重要的點,是他在40歲之後講的一句話:「以前是人定勝天,總覺得自己超強,過分依賴執行力,其實預測也就是找到大風口是最重要的,預測是對我們整個教育方法論的顛覆,這意味著努力未必成功。」你不一定能夠預測得多成功,但是你要多花時間去想一想。我第一次見羅輯思維羅胖的時候,他告訴我預測就是要每隔三年、五年做一個推斷。
  • 任正非:絕不在「非戰略機會點」上消耗戰略競爭力量
    *科學創業派,體系化連載多模塊創業乾貨高維君說:戰略管理不是靜態的,而是循環、周而復始的動態管理過程,所以說,戰略是可以有效管理的。來源| 高維學堂《業務領先戰略》課程主講| 汪瀛編輯| 高維君1什麼是戰略管理?
  • 想做PR的創業公司,這是你不能錯過的一堂課
    各位創業公司的小夥伴們大家好,相信手機屏幕前的你們,一定遇到了PR方面的各種問題:PR怎麼做?怎樣選擇合適的PR時機?媒體矩陣如何搭建?值得一提的是,他在過去4年裡帶領鉛筆道報導超過13000家創業公司,驗證了PR的重要性以及效果。據抽樣調查顯示:經過鉛筆道的報導PR後,59.44%的企業獲得投資人線下約見,10.26%的企業直接獲得了投資意向書。
  • 小米生態鏈大起底:投了55個創業團隊,4個獨角獸
    作為小米早期的7位聯合創始人之一,劉德的專業背景在於工業設計和供應鏈管理,而這正是智能硬體早期創業團隊最需要理順的兩點。  在劉德看來,生態鏈投資就是由小米輸出做產品的價值觀、方法論和已有的資源,包括電商平臺、營銷團隊、品牌等等,圍繞自己建立起一支航母艦隊。  根據雷軍的計劃,5年內,小米會投資100家生態鏈企業,複製小米模式。
  • 斯坦李的驚奇創業人生
    文丨獵雲網  ID:ilieyun作者丨尹子璇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美國太平洋艦隊,把這個大國拉入了早就籠罩在歐亞大陸上的戰爭。斯坦李的人生也開始改變,如果說,之前的他不過是作為漫威的一個員工,而從《神奇四俠》開始,他正式介入了這家企業的命脈,並從此開始了自己的內容創業生涯。而反觀斯坦李的一生, 我們發現,作為一個優秀的創業者來說,他無疑有諸多良好的品質。
  • 退役軍人就業創業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峰會新聞發布會在蓉召開
    發布會現場11月5日,「退役軍人就業創業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峰會暨第三屆『軍益杯』文藝晚會新聞發布會」在四川省成都市召開。中愛綠創集團的創始人、董事長王瑋 承辦方中愛綠創集團董事長王瑋介紹說,為更快促進退役軍人成為助推經濟建設的主力軍,踐行「牢記富國強軍戰略,勇擔企業社會責任」的使命,實現「產教融合」服務於國防和經濟建設的目標,11
  • 組織發展 | 什麼是組織能力,什麼時候需要構建組織能力?
    什麼是組織能力?如何理解組織能力?定義一個概念,需要先看其與周邊其他概念之間是什麼關係,只有釐清了概念之間的關係,才能真正界定其內涵和外延,也才能真正理解這個概念。那麼,組織能力的周邊都有什麼概念?顯然,戰略和商業模式是與組織能力不同的另一種概念。如果說戰略是企業想要達成的目標,商業模式是企業以什麼方式達成目標,那麼,組織能力就是依靠什麼能力來達成目標。
  • 嘉樂低調分享 | 什麼是戰略、什麼是好戰略、什麼是壞戰略?
    長期以來,嘉樂資本對於戰略理論不斷關注、對戰略框架系統性的研究也持續深入,我們不斷從諸如特勞特的《定位》、格裡·詹森的《戰略管理》、麥可·波特《競爭三部曲》、查德·魯梅爾特的《好戰略,壞戰略》等經典理論中汲取並融會貫通,從而真正去協助企業理解什麼是戰略、什麼是好戰略、什麼是壞戰略?
  • 江西東晟原綠家居與東鄉退役軍人創業就業協會戰略合作,攜手進軍全國市場
    2021年1月8日,江西東晟原綠家居與東鄉退役軍人創業就業協會戰略合作籤約儀式隆重舉行。
  • 傅盛首度揭密商業冪次法則:戰略的三部曲 公司好壞=戰略*執行
    也是從這個時候我開始認真的思考什麼是公司的戰略。什麼是戰略今天的獵豹已經漲到了2000人,但專家給我們診斷,我們還是一家創業公司,因為我們要組織沒組織,要流程沒流程。我也很好奇,後來我看到一個公式:公司好壞=戰略*執行。這個公式的默認條件是,戰略和執行是同樣重要的。我的疑問是,戰略和執行真的是同樣重要的嗎?
  • 南海老班長創業故事丨老兵五十歲再創業,立志打造佛山人自己的細胞庫
    5月中旬,佛山市南海區退役軍人事務局聯合佛山日報社開展「『南海老班長』創享新時代——首屆退役軍人創業故事徵集」活動,引起了眾多在南海區創業的退役軍人分享自己創業心路歷程的浪潮
  • 最好的戰略是什麼?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反覆提到戰略的重要性。比如,劉備的戰略叫「隆中對」,東吳的戰略叫「榻上策」,那麼曹操的戰略是什麼呢?我們先來看個模型:有一個大國,兵力20萬;大國的周邊是四個小國,兵力都是10萬。不考慮其他,只對比兵力,大國看上去可以吊打任何一個小國。因為大國的兵力是小國的一倍,具有碾壓性優勢。真的是這樣嗎?
  • 創業公司做PR的好處
    著名天使投資人徐小平曾經寫過一篇PR對於創業公司重要性的文章,苦口婆心方方面面詳詳細細闡述做PR的八大好處。徐小平認為「對於早期公司而言,其實 PR 是一項極具價值的工作,但極少有投資人會意識到這一點,更別說創業者們了。」當時,我轉給很多創業公司的老總看了。為什麼要把這個問題重新寫呢,因為還是有人反反覆覆在問啊。
  • 戰略工具 | 戰略分析中的SWOT分析法到底是什麼
    很多企業都表示有戰略,但經過梳理之後常常發現其中會有很多缺失。戰略管理是為實現戰略目標的以終為始的管理過程,包括一系列的目標和資源的分配。所以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之後,戰略制定重在「略」,需要具體明確企業有所為,有所不為。華為的戰略就是「主航道」戰略,強調階段性聚焦和壓強原則。如何制定一個好的戰略,一直困擾著很多企業。
  • 年度重點工作管理是戰略落地的關鍵
    企業戰略的本質在於創新和突破,在於通過不斷的創新和突破打造核心競爭優勢或戰略控制點,所以戰略落地的關鍵也在於把需要創新和突破的領域及工作識別出來,並貫徹執行。應用BLM(業務領先模型)或MM(市場管理)方法論開展戰略規劃時,首要關注的是戰略創新,包括戰略目標設定、產業選擇、產業鏈定位、業務組合、業務設計、業務策略等方面的創新,而其中需要的創新性或突破性活動需要歸納為關鍵戰略舉措(BLM中稱為關鍵任務),然後轉化為年度重點工作,並監控實施,如下圖所示:
  • 星·觀點 | 十大「戰略模型」
    本期導語|商業顧問或者戰略諮詢公司經常會被問:到底什麼是戰略?戰略,是個很重要,但卻很難理解的話題。講淺了,說不明白。講深了,聽不明白。本期星·觀點,我們為大家拆解十大」戰略模型」,深入分析其中奧秘。作者 | 劉潤來源 | runliu-pub,一個洞察身邊事物本質的公眾號。
  • 戰法攻略丨三國志戰略版6類戰法發動順序詳解
    指揮戰法是指:戰鬥前,影響多數武將的戰法。  指揮戰法不會受到控制狀態影響,通常情況下無法被清除。  例如:亂世奸雄、盛氣凌敵5、主動戰法
  • 戰略十講:這些都是認識世界和本質的秘密武器
    你說我們給大公司做戰略研究有什麼秘密武器嗎?可以說有,也可以說沒有,其實越大的公司越不需要教條和玄乎的東西,我總結出來就是「常識」、「本質」和「大邏輯」,這三點是基於對真實的洞察。那麼,掌握這三個單詞的根本目的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