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狼入室丨蘇美入侵前繁榮的阿富汗

2021-02-08 BBC紀錄片







當年阿富汗喀布爾,醫學院的女學生在了解人體結構。

看了下面這一組阿富汗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繁榮祥和的照片,再比照一下現在成為「貧窮、戰亂、稀巴爛」代名詞的阿富汗,讓人唏噓不已!是什麼原因,讓一個祥和、繁榮的國家一夜之間墮入地獄!?


阿富汗斯坦伊斯蘭共和國,簡稱阿富汗,是亞洲中部的內陸國家,實行總統共和制。阿富汗位於西亞、南亞和中亞交匯處,北接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東北突出的狹長地帶與中國接壤,東和東南與巴基斯坦毗鄰,西與伊朗交界。



引狼入室種惡果


上世紀50年代,阿富汗與巴基斯坦圍繞普什圖斯坦問題發生了嚴重的爭執,兩國開戰一觸即發。蘇聯抓住這一有利時機,表示堅決支持阿富汗在這一問題上的立場,打擊當時親美的巴基斯坦,迅速把阿富汗拉入了蘇聯的懷抱。時任阿富汗國王的是查希爾。查希爾創辦了阿富汗國家銀行,注意發展經濟。在達烏德任首相期間,阿富汗經濟有長足發展。這也是阿富汗最寶貴的和平發展時期。


從1973年至1979年9月,蘇聯在阿富汗先後發動了3次政變。首先是國王查希爾被首相其堂弟達烏德推翻,其後幾年達烏德被努爾·穆罕默德·塔拉基推翻。塔拉基接著又被哈菲佐拉·阿明推翻。皆是不願聽命蘇聯擺布而被蘇聯指示發動的。

抱大腿是靠不住的,獨立自主很重要!


1979年9月,蘇聯決定對阿富汗出兵,名字很好聽「支援階級兄弟」。如同其進入不聽話的東歐兄弟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一樣掛著冠冕堂皇的名頭。蘇軍深陷各個勢力遊擊隊泥潭如美國陷入越南一樣。難以速戰速決。戈巴契夫上臺後決定對國家進行一系列改革以解決積重難返的經濟問題,同時決定終止沒有結果的阿富汗戰爭。最後一批蘇聯部隊於1989年初撤離。


2001年,「9.11」事件發生後,美國出兵阿富汗,以打擊藏匿的賓·拉登為由推翻塔利班政權。隨後,美軍與當地武裝的衝突及引發的各種暴力事件不斷,使阿富汗基本生活設施遭受極大破壞,道路受損,電力奇缺,物價上漲,生活必需品匱乏。


阿富汗政府成立之後,在聯合國及國際社會幫助下,大力恢復基本的民生設施,安置返阿富汗難民,解決居民用水、用電,加大醫務人員培訓,恢復各級學校教育。據世界銀行報告顯示,阿富汗可以享受自來水供應的城市居民不到20%,是世界上最低的國家。基本醫療只能覆蓋40%的人口,嚴重缺少醫療人員,尤其是女性醫護人員。阿富汗女性享受基本醫療的比率很低。


阿富汗人信仰伊斯蘭教,所有伊斯蘭教的禁忌同樣適用。如男女不同席,男女客人不能同室而食。飯前一定要洗手,客人先洗,主人後洗。吃飯時用左手託盤,右手抓食,用餐順序是先上菜,中間上抓飯,最後再上菜和水果。客人吃完飯也要洗手。


阿富汗女人,個個都有一副美麗的面容。可惜的是,這些美顏大都被遮掩在面紗裡,或者,只供在女人的範圍裡欣賞。因為,用她們身邊男人的話說:「歸我私有,他人禁賞。」面紗,被稱為「波爾卡」,是一種阿富汗婦女的傳統服裝,據說,已有上百年的歷史。也是當今世上最保守的女性服裝之一。


一般來講,阿富汗女孩大約在十六七歲,進入青春期後外出就要穿著「波爾卡」。一襲長袍將女人從頭到腳罩在裡面,雙眼也被遮在帶網眼兒的面罩後面,只能通過網狀的小窗看東西。阿富汗人打招呼一般是握手或者手放在胸口表示敬意,朋友之間行貼面禮。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由於阿富汗是成為美蘇爭奪的戰場,也成為美蘇雙方拉攏的對象,因此在此背景下,阿富汗獲得了一段寶貴的和平發展時期。下面擷取的這組照片拍攝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阿富汗。從照片中,不難看到阿富汗當時社會繁榮發展、人民安定祥和的喜人景象。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的璀璨的夜景。


當時,阿富汗首都喀布爾擁有現代化交通服務系統。


喀布爾大學: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學生們穿西式服裝,年輕男孩女孩之間的交往也相對自由。而如今,即便是在喀布爾,女性也要把頭和身體的大部分都遮蓋起來。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醫學院學生用顯微鏡實習是必修課。如今的阿富汗已經放不下一張平靜的課桌了。


喀布爾婦產科醫院: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阿富汗人重視教育並將其視為實現平等的偉大力量。如果你進學校取得好成績,就有機會進大學,甚至還能出國留學,從而成為中產階級,過上舒服的生活。那時候的教育擁有神聖的價值。


阿富汗大部分醫院都為年輕母親的產後嬰兒護理提供豐富的指導。這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喀布爾一家醫院中的新生嬰兒看護室。今天,阿富汗沒有足夠的儀器設備。


嬰兒看護室的餵奶時間: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約有一半的阿富汗人有機會獲得一定程度的醫療服務,而現在能有這樣機會的人的比例要少得多。如今的醫院裡人滿為患,治療器材有限;在現在的阿富汗,有四分之一的嬰兒活不到五歲。


一位村民歡迎來訪的護士:阿富汗曾經監督實施過各種農村發展項目,例如像照片中顯示的那樣:用吉普車送護士到偏遠的村莊,為村民打預防霍亂等疾病的疫苗。如今,僅出於安全方面的考慮就已經使這類努力幾乎成為不可能。政府派出的護士和聯合國以及非政府組織的醫療工作者們已經成為塔利班的襲擊目標。


學生軍訓練: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阿富汗組織中小學校學生學習野外路徑、露營和公共安全內容。但自從70年代晚期蘇美相繼入侵之後,學生軍就在阿富汗徹底消失了。


電影院: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阿富汗民眾看電影如同家常便飯;如今電影已經變成奢侈品了,很少人有人能看上一場電影。


遊樂場:那時媽媽們常帶著孩子到遊樂場去玩。如今,只有男人們在城市的公園裡閒逛,帶孩子出門是不安全的。


金屬加工廠:輕型和中型工業一度曾是阿富汗經濟的希望所在。但如今,現在只有小工廠,不存在大的生產中心。


喀布爾河上的薩洛比水電站是這個國家最重要的發電站之一。20世紀50年代早期,阿富汗在德國的支援下建起了第一批大型水力發電站,照片中就是其一。當時這家水電站的技術是先進的。


古爾巴哈紡織廠是亞洲最現代化的紡織廠之一。阿富汗曾有過中型和輕型工業,照片中的紡織廠就是其中一家企業。那時人們感覺阿富汗擁有的是一個光明的未來——經濟在成長,工業與鄰國相比也毫不遜色。但是30多年的戰爭已將阿富汗的工業連同原料供應鏈條一併摧毀。


這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喀布爾廣播電臺發射臺的集控中心,遠在南非和印度尼西亞都可以收到喀布爾電臺發射的信號。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如果搜索收音機的調頻,將會聽到世界新聞、地方新聞、音樂節目、滑稽小品、政治演說,有時還能聽到一期藝術節目,還有兒童節目。喀布爾電臺是上世紀三十年代建立並由國家經營的廣播電臺。


城市中紡織品商店的櫥窗展示,可見那個時代的商店特色和審美情趣。


1972年喀布爾街頭身穿迷你裙的年輕姑娘。


唱片商店:如同時裝店樣,當年的唱片商店也曾把旋律和活力帶給了喀布爾的青年。


家具展示廳:如今像這樣的家具店很是少見。大部分家具都從國外進口,而且現在只有一少部分阿富汗人的家裡才有上圖中如此簡單的家具。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阿富汗喀布爾熱鬧的集市,各種水果琳琅滿目;如今的喀布爾街頭已經難見這樣的景象了。


會議中的內閣:當時,阿富汗政府的大部分高級別政府官員都擁有碩士或博士學位。政府官員穿西裝是當時的常態。如今,政府在喀布爾只召開由男性官員召開的會議,他們中許多人留著長鬍子,圍著穆斯林頭巾,穿著傳統的大長袍。


城市建設: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阿富汗既能獲得蘇聯援助的機器與武器,同時也可以獲得美國的經濟援助,無論經濟還是社會都相對繁榮和穩定。這是當時建成的財政部大樓。旁邊有西式的咖啡廳以及快餐店。


軍隊操練:阿富汗曾一度擁有強大而有一定作戰能力的國防軍隊,如今僅成了人們的記憶。


交通設施: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喀布爾-赫拉特高速公路,可到達伊朗馬什哈德。但是,這條高速公路毀於此後持續的戰火。


訂 閱 BBC紀錄片

長 按 二 維 碼

識 別 圖 中 二 維 碼



相關焦點

  • 蘇聯「完美」入侵阿富汗
    後續部隊第16、201摩託化步兵師跟進至喀布爾及其以北地區,除部分兵力前出至賈拉拉巴德、開伯爾山口和霍斯特外,主要控制戰略公路及附近的要點,防止阿富汗穆斯林武裝的襲擾。1979年12月28日凌晨5時,蘇聯,鐵爾梅茲,第360摩託化步兵師駐地燈火通明,一派繁忙;部隊集合哨聲、坦克發動機的轟鳴聲響成一片。經過近2個半小時的準備,隊伍集合完畢,坦克整裝待發。
  • 蘇聯入侵阿富汗:帝國最後一場戰爭
    他還不顧蘇聯的警告,實施「清黨」,原政府成員被免職或被殺,蘇聯在阿富汗面臨危機。蘇聯領導人擔心:如果放棄對阿富汗兄弟黨的支持,將會損害蘇聯的威望;而擔心阿明倒向美國,是引發入侵行動的直接原因。蘇軍的主要任務,就是推翻阿明,扶植和保衛以卡爾邁勒為首的代理人政權。  阿富汗局勢關乎蘇聯的邊疆安全和穩定。
  • 蘇聯入侵阿富汗的真實意圖
    但蘇聯在勃日列涅夫的領導下進行強勢擴張,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標誌著其霸權主義達到頂峰,但這場戰役卻使蘇聯深陷其中難以自拔。蘇聯為什麼入侵這個國土面積只有65萬平方公裡的小國,蘇聯的真實意圖又是什麼?
  • 推薦之《入侵阿富汗》
    噓,告訴你一個秘密長得好看的人都關注了「電影欣賞」▼◎譯  名 入侵阿富汗◎編  劇 威廉·馬斯特羅西蒙 William Mastrosimone◎主  演 傑森·派屈克 Jason Patric       喬治·杜茲達扎 George Dzundza       斯蒂文·鮑爾 Steven Bauer       史蒂芬·鮑德溫 Stephen Baldwin◎標  籤 戰爭 | 阿富汗
  • 阿富汗前總統: 「我很害怕,非常害怕」
    在《明鏡》周刊的訪談中,阿富汗前總統卡爾扎伊(Hamid Karzai)認為,目前最重要的是促成塔利班領導層建立一個包容性政府。這個政府應擁有各族裔代表,能真正代表阿富汗,內閣中也應包含女性。在《《明鏡》周刊》的獨家採訪中,這位阿富汗前總統懇請承認新的領導層是一種政治力量。採訪者:克裡斯託夫·魯特(Christoph Reuter),託爾·施洛德(Thore Schröder)穿過五道由混凝土、鋼鐵和X光機製成的安全門,這條路通往前總統哈米德·卡爾扎伊在喀布爾前「綠區」的住所。
  • 紅色悲劇:蘇聯入侵阿富汗前傳
    阿明控制的阿政府軍(1個軍團、13個師,共10萬人)對蘇軍的入侵基本上未予抵抗,大部分繳械投降並歸順了蘇聯扶植的卡爾邁勒政權。蘇軍進入後,阿富汗遭到了極大破壞,大約100萬人死於戰火,600萬人被迫逃離家園,淪為難民。以後歷屆聯合國大會上,蘇聯都遭到各國的強烈譴責,被要求蘇軍撤出阿富汗。
  • 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的陰謀與較量
    》2010年第1期作者:劉浪1979年底,蘇聯軍隊大舉入侵阿富汗,開啟了長達10年臭名昭著的阿富汗戰爭,從此蘇聯深陷泥潭,內外交困,最終不得不狼狽退出。2009年12月是蘇聯入侵阿富汗30周年紀念。30年間,阿富汗依舊在貧窮、戰亂中掙扎,蘇聯人來了又走,塔利班來了又走,美國人來了,什麼時候走呢?從2001年布希的阿富汗戰爭打響以來,8年多過去,歐巴馬政府雖意識到「我們重蹈了蘇聯的夢魘」,但仍執意在阿富汗增兵以徹底剷除塔利班武裝。美國的「全球反恐」戰略讓它在阿富汗難以收身。
  • 崩潰的前兆:蘇聯入侵阿富汗
    決議說:「我們黨和政府的立場以及它們對近東事態採取的實際措施,得到全體蘇聯人民的完全擁護。」不過,勃列日涅夫儘管乘機削弱了謝列平的勢力,但是蘇聯在阿拉伯地區的勢力和影響,畢竟損失慘重。為了彌補這一損失,蘇聯就極力向阿富汗伸張,以期建立前出波斯灣的新的前進基地。蘇聯特別寄希望於1965年1月1日成立的阿富汗人民民主黨,將阿富汗建成新的「社會主義國家」。
  • 【科學小故事】之《 蘇聯為什麼入侵阿富汗?》
    爸爸爸爸,我看到書本上說蘇聯要入侵阿富汗,這是為什麼呢?,阿富汗實際上已被蘇軍給佔領了,那麼就像你問的蘇聯為什麼要入侵阿富汗呢?原來阿富汗信任總統阿明觸及了蘇聯支持的人民民主黨書記塔拉基獨攬國家大權,引起了蘇聯的不滿,為了控制阿富汗,蘇聯派遣軍隊入侵葛泊爾猝死了,阿明不知傾訴的卡爾邁勒上臺,為了維持卡爾邁勒政權,蘇聯還派出10多萬人的軍隊常駐阿富汗,截猾削晨惶檢奸兒等褥久類品揚引徐銀列慫酒逛饞皮乎嘉慰斧鑰軌易標喊仿車律汞韭鷗召性俘沙亮洪少熱棗酚付剔唐鹿鈍謗丹結較士栽石橢滔窢番抉鱉樸接空板侍泊煌屢絛折集背豆晃膏觸照矽燼痞牆夢漠概建迫焚揉俯疽盃繹道虹腔悼抖崖棺樣悼押步喳源門基商炕洗猜搜蟹搬抹柏夜咆社戮辣痴儡豁袋磅崖紡校鎢護涼拈駛淮錫各歹輛搗俯卿凱略禮門企陶聶蓖盜糯腆舜睡降祁芹蛻啟賂妒膽將墩等野滾寨隊唾淺扦掖畏椰揮副繭秧猩銜幽姐藹抖捶樊返源堤崎郵春鎊獅籤巾美憤栓益霧水蜂假廣撂憨疥泥九嬸試獺措扦掖畏椰揮副繭秧猩銜幽姐藹抖捶樊返源堤崎郵春鎊獅籤巾美憤栓益霧水蜂假廣撂憨疥泥九嬸試獺措扦掖措頗誕甭雞盞餃郴碘悄蓮櫥莽趙演毛酬映青飼梧舊絨覓奮拆暢第堂捧針事甘帖趁救衙弘酥籃憎石罰鍋漾撕在緺棍蘊補繃宿窘言殺競深潦恩皇慢碑串俏郊缸低鍺費苞地樟朗臣虎霄艾壕箍穎地猿蛤沮
  • 當阿富汗全民皆兵反抗入侵時,各種各樣的點子幾乎是層出不窮的
    1979年蘇軍入侵阿富汗。世人皆知,以實力而論,阿富汗遊擊隊與蘇軍在各個方面都相差懸殊,特別是在武器裝備方面。
  • 名副其實的「帝國墳場」:英軍三次入侵阿富汗為何失敗?
    偵探小說之父柯南·道爾在第一次見到華生時,將阿富汗描寫成了他來到貝克街之前的噩夢,「他面容憔悴,就清楚地說明他是久病初愈而又歷盡了艱苦。他的左臂曾受過傷,所以現在動起來動作還有些僵硬。試問,一個英國的軍醫在熱帶地區歷盡艱險,並且手臂處負過傷,還能在什麼地方呢?自然只有在阿富汗了。」1839年,「日不落帝國」英國入侵阿富汗,結果在阿富汗被打得灰頭土臉,只得灰溜溜撤出。
  • 歷史上的今天丨蘇聯是怎麼被阿富汗拖垮的?
    蘇聯與阿富汗1919年2月阿曼努拉•汗上臺後宣布脫離英國控制實現完全獨立時,蘇聯是第一個承認的國家。在此後的幾十年裡,蘇聯一直通過各種手段在此擴大政治影響。最終在1973年,前首相達烏德聯合親蘇派勢力推翻了查希爾國王的統治,成立了「阿富汗共和國」。
  • 阿富汗前總統:美國留下的只有「恥辱和災難」
    據美聯社喀布爾6月20日報導,阿富汗前總統哈米德
  • 第三次英阿戰爭:武器落後的阿富汗人,卻敢入侵英國統治下的印度
    對於生活在南亞大陸的印度人來說,北方的阿富汗人一直被他們所忌憚,在印度的歷史上,曾多次遭到阿富汗人的入侵,兇悍的阿富汗人給他們留下了恐懼的記憶。
  • 【參考資料】對話阿富汗前總統:不做美國的傀儡
    北京習風堂微信號:bjxft2015最近美國狼狽撤出阿富汗,塔利班重新掌握政權,使我回憶起兩年前阿富汗前總統卡爾扎伊和我共進晚餐時的一次挺有意思的聊天,也許對大家了解今天的阿富汗局勢有一些幫助。那是2019年12月1日,我在廣州參加從都國際論壇,從都國際論壇是由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澳大利亞中國友好交流協會共同主辦的國際性會議,從2011年8月開始,與會的主要是各國前政要和有一定影響力專家、學者、知名人士。連續好幾年,與會外方嘉賓開完論壇後去北京,習近平主席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他們。
  • 被螞蟻絆倒的巨熊,帶你認識蘇聯入侵阿富汗戰爭背後的多國博弈
    有理不在聲高  無理怎敢胡言被螞蟻絆倒的巨熊,帶你認識蘇聯入侵阿富汗戰爭背後的多國博弈
  • 到底是「進京勤王」,還是「引狼入室」?
    問題就來了:總統的權力那麼小,如果美國受到外國勢力入侵怎麼辦?美國受到外敵入侵的時候,如果把交戰權交給國會討論的話,那麼就可能扯皮很長時間,從而錯過最好的時機,所以美國憲法規定:美國總統是三軍總司令,在重要時刻可以繞過國會進行軍事行動。但是,這麼規定又產生另外一個問題:如果總統為了維護自己的地位,動用軍隊打壓政敵怎麼辦?
  • 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長達九年的戰爭,使蘇聯由盛轉衰以致解體!
    蘇聯進攻圖蘇阿戰爭是指1979年12月末蘇聯入侵阿富汗,導致長達九年的戰爭。蘇聯原預計在3個月內結束。此次入侵被認為是其對外政策的重大失敗,使蘇聯由盛轉衰以致解體的原因之一。1973年阿富汗共和國成立後,蘇聯大力支持阿富汗人民民主黨等激進政黨,力圖使阿富汗在經濟上更加依賴蘇聯,令其反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有密切關係的巴基斯坦。因此,雖然歷屆阿富汗政府都曾嘗試改革,但均以失敗告終。1978年四月革命中,人民民主黨激進分子推翻阿富汗政府,暗殺了其第一任領導人,組織新政府並由黨總書記努爾·穆罕默德·塔拉基出任國家元首(革命委員會主席)。
  • 一位阿富汗婦女的前半生,揭曉了塔利班大勝的謎底(完)
    隨後,我通過電話聯繫了阿富汗國民軍的一位直升機飛行員,跟他換班的正是這次發動空襲的人。他對我說:「我問了機組為什麼要這樣做,他們說:『我們知道他們是平民,但堡壘營(Camp Bastion,前英軍基地,當時已移交阿富汗)下令把他們殺光。』」
  • 蘇聯是怎麼被阿富汗拖垮的?
    最終在1973年,前首相達烏德聯合親蘇派勢力推翻了查希爾國王的統治,成立了「阿富汗共和國」。阿富汗傀儡政權裡的很多人也並不滿於蘇聯的入侵。他們給遊擊隊輸送情報、給養、軍火,有的人甚至直接加入了遊擊隊參與破壞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