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瀕海戰鬥艦,眼下的日子可真是不好過。繼美國《國家利益》雜誌在19年批評它"完全是個錯誤"之後,美海軍於本月,也加入到了批評它的隊伍中,他們聲稱:由於洛馬公司生產的自由級瀕海戰鬥艦(LCS)傳動裝置存在嚴重的設計缺陷,在完成相關改進之前,他們拒絕再接收新的LCS。美海軍此番表態,自然引起了外界的強烈討論,對瀕海戰鬥艦的批評之聲,越來越大,那麼美瀕海戰鬥艦,到底失敗在何處呢?我們先來說下它的製造背景。
美國瀕海戰鬥艦(LCS),是美國海軍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水面戰鬥艦艇研發計劃中的一部分。當時正值美蘇冷戰結束,美國海軍裝備面臨著轉型升級的需要。並且由於蘇聯的倒臺,美軍在海上基本沒有了可對其形成有效威脅的對手。於是,他們將未來艦艇的設計思路,"從海上轉為陸地",於是,瀕海戰鬥艦的主要任務,就變成了由海向陸地投送武器與兵力,以及應對敵國沿岸水域的各種低強度作戰需求。
在這種思路的指導下,洛馬減少了瀕海戰鬥艦的火力配置,採用了當時還屬於較新的隱身技術武裝其船身,為了讓艦艇具備高速性能,該型艦艇採用了2臺柴油機、2臺燃氣輪機的柴燃聯合動力,船尾設置4部噴水推進裝置。充沛的動力,讓這型瀕海戰鬥艦的航速可超過45節以上。而為了保持這種高航速,洛馬還在該型艦船上使用了大量的輕量化高科技合金材料,最終,定型的戰艦排水量為2840噸,長115米,寬13.1米,吃水3.7米,機庫面積可容納2架MH60直升機。主要武器配備為:MK110型57毫米單管炮、4挺12.7毫米機槍、一套RIM-116拉姆反艦飛彈防禦系統、一套MK48通用型垂直發射系統。
說到這裡,相信大家或多或少已經察覺到美國瀕海戰鬥艦在設計上存在的一些漏洞。
首先,那就是假想敵設置錯誤。美國在設計瀕海戰鬥艦時是基於美蘇冷戰後美國海軍一家獨大的情況下設計的,驕傲自大的美國海軍自信的認為美軍在未來百年都不會遇到像樣的對手。然而,它錯了。最終結果就是,以現在瀕海戰鬥艦上少得可憐的武器,它根本無法抵擋住其它強國的攻擊,其生存就成了巨大問題。
第二,美國過高地估計了自己未來經濟發展的實力。美國瀕海戰鬥艦使用了當時非常先進的技術,這導致其造價異常高昂,90年代,如日中天的美國或許可以負擔起這筆軍費,但現在看來,美軍根本養不起這型艦艇。
第三,美軍沒有預料到無人機技術的迅猛發展。美國在瀕海戰鬥艦設計之初,就固執的認為,只要將艦艇打造成高速戰艦,就可以躲開其他國家對其的打擊。然而,45節的航速在無人機面前,就是個靶子,它根本無法逃脫攻擊無人機對其的打擊。
第四,過多地使用先進材料,但這些材料都是輕量化合金,極其容易被腐蝕。而對一艘長期泡在水裡的艦艇來說,是極其糟心的。
計劃趕不上變化,美國瀕海戰鬥艦,是美國霸權思想下的奇特產物,其設計思路,就註定了它要失敗,被淘汰,恐怕只能是這型艦艇,最終的命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