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軍成功「逼走」美軍LCS瀕海戰鬥艦,美國揮淚砍掉4艘先進戰艦!

2021-02-15 軍武速遞

如果你追求穿著有型的商務裝,但又想同時具備特工戰術範兒,但這款戰術三防速幹紳士襯衣 一定適合你,這款襯衫能同時將兩種風格完美融合,讓你在通勤工作或者戰術下場都能完全適應!感興趣的話,戳下圖了解詳情👇👇👇

今年過年前,咱們曾經提過美國國防部於聖誕前後向白宮提交的一份軍備發展計劃報告。在這份報告中,美國國防部聯合美國海軍向總統建議,「大批削減美軍現役或預備建造的水面戰艦」,諸如「提康」級巡洋艦、部分已經被列入20年代軍備預算的「伯克III」驅逐艦、以及LCS瀕海戰鬥艦等。當時我們的研判,是美國軍隊在跟川普「大統領」玩以退為進這一套,估計會砍掉一部分確實沒法用的裝備、而大多數性能尚可技術尚佳的戰艦將會被繼續保留。
而根據美國海軍最近放出來的消息,咱們在之前曾經提過的4艘LCS瀕海戰鬥艦,也就是「獨立」級和「自由」級的各前兩艘戰艦不幸成為了本次軍備調整方案中的犧牲品:美國海軍下定決心徹底退役這四艘戰艦,且終止LCS瀕海戰鬥艦後續建造計劃,改為全力以赴推進FFGX與下一代大型水面戰鬥艦艇項目(雖然FFGX的首艦也已被延後了)。

目前美國海軍主推的FFGX

若這一方案得到美國國會的批准(以國會老爺的尿性這可能性很大),那麼LCS瀕海戰鬥艦將創下二戰後美國海軍造艦計劃的「歷史記錄」,將首艦僅僅服役十二年、正處於戰鬥力最佳階段的水面主戰艦艇一刀咔嚓。在美國海軍此番蜜汁操作跟前,咱們不禁要問,一等人砍LCS,到底是心靈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當然,俗話說得好,「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要搞清楚LCS是怎麼沒的,咱最好先搞清楚LCS是怎麼來的。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曾經給美國海軍戰後的建軍思想及基本的海軍戰略做過一個簡單梳理,美國海軍從上世紀50年代到世紀末,在海軍戰略上實施過兩次重大調整:

古巴危機時的美國海軍

一是因70年代的「東地中海事件」而將海軍戰略從「前沿存在、快速反應、戰略威懾」調整為建設決戰艦隊,以應對彼時威脅越來越大的蘇聯紅海軍遠洋打擊群、岸基戰略預備航空兵的威脅。

蘇聯紅海軍遠洋打擊群

二是因80年代蘇聯國勢的衰落與90年代的蘇聯解體而將海軍戰略重新從「艦隊決戰」調整為「前沿存在」,按照彼時美國海軍的設想,在所有的假想敵均缺乏有效的可以威脅到美軍大艦隊的力量的基礎上,美國海軍可以放心大膽地進入對手的近岸地區,並使用諸如「戰斧」式巡航飛彈甚至精確制導炮彈這樣的武器,向假想敵的縱深地帶實施火力投送,諸如咱們提過很多次的DDG1000「Zumwalt」和CGX/CG21,以及大名鼎鼎的「武庫艦」項目,均是這一邏輯的產物。

DDG1000朱姆沃爾特

雖然在茫茫大洋上已經沒有能夠威脅到美國海軍的大艦了,但在近岸地區乃至戰略對手的縱深地帶,能夠威脅到美國海軍戰艦的力量還是「有那麼一些」的。比如諸「流氓勢力」普遍裝備的在近岸活動的導快、躲在特定海區裡準備劫道打悶棍的柴電動力潛艇、部署在戰略縱深地帶的中/近程戰術飛彈、甚至還有諸如自殺式快艇這種「非傳統威脅」。面對這些大大小小的威脅,美國海軍也出臺了一些對策:一是祭出了海基反導體系,先後拿出了NAD(海軍區域飛彈防禦系統)和NTW(海軍高層區域飛彈防禦系統)兩個方案,組成一套有機的海軍海基反導系統,前者準備應對艦隊級的彈道飛彈威脅、後者準備應對假想敵對前沿作戰基地的飛彈威脅。

海軍飛彈防禦系統

二就是拿出了「瀕海任務艦」這麼一個概念,認為美軍可以在對陸攻擊的大艦編隊前方,再部署一種控制海區廣、衝刺速度快、任務性能多元化、火力配備適中的中小型艦艇。專門負責應付試圖攻擊美軍大艦隊的導快、自殺式小艇或潛艇,將絕大多數威脅攔截在美軍主力艦隊的外圍,確保主力艦隊可以全力以赴實施對陸攻擊任務。瀕海戰鬥艦就是這麼來的。

「獨立」級瀕海戰鬥艦

不得不說,瀕海戰鬥艦作為美國海軍為數不多真的弄出成品且大量裝備了的「第四代戰鬥艦艇」,其設計理念與戰術性能的確可圈可點。

「獨立」級瀕海戰鬥艦

咱們先說設計理念,為了滿足美國海軍的戰術要求,瀕海戰鬥艦在全艦設計上首創性地運用了開放式系統架構和模塊化任務硬體,全艦採用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Combatss-21型海上戰役作戰管理系統,系統架構通用,可以很方便地上載各類作戰軟體以遂行不同的戰役戰術任務.

Combatss-21型海上戰役作戰管理系統

而在模塊化任務硬體方面,瀕海戰鬥艦根據美國海軍提出的近岸反導快、反潛、反水雷等作戰要求,設計了三大作戰模塊,分別包括水面戰模塊(SUW)、水雷戰模塊(MIW)以及反潛戰模塊(ASW),得益於瀕海戰鬥艦優良的艙體設計,「理論上」這三大模塊可以以較短的時間迅速完成更換,更換之後的瀕海戰鬥艦即可執行不同類型的任務。

「自由」級瀕海戰鬥艦內部

再在技戰術性能上,瀕海戰鬥艦可以很高效地完成美國海軍在概念設計上賦予其的近岸作戰任務,如以水面戰模塊來講,在使用這一模塊時瀕海戰鬥艦可以攜帶1架MH-60S型直升機、1套SSMM模組(小型垂直發射系統,配套的是海基AGM-114「地獄火」反艦飛彈)、1部MQ-8「火力偵察兵」型無人直升機、1部CUSV無人艇,此外還有1門標配MK-46型快速艦炮,在搭載了這麼多作戰設備的情況下,「自由」級瀕海戰鬥艦的衝刺航速還能達到40節以上,且各類工況條件下的機動性極佳,幾乎達到了同類戰鬥艦艇的頂尖水準。

「自由」級瀕海戰鬥艦

值得一提的是,瀕海戰鬥艦還是美國海軍最先應用大量無人作戰設備實施ISR作業的艦隻,其配套有空中的MQ-8B無人直升機、水面的CUSV無人作戰快艇、水下的UUV無人獵雷具,這些載具可以作為LCS「撒」出去的ISR觸手,極大提升瀕海戰鬥艦的戰場控制與態勢感知能力。

MQ-8B無人直升機

而對於很多人詬病的瀕海戰鬥艦「火力孱弱」等問題,起碼在本世紀初的美國海軍看來並不是問題,畢竟以MK-46艦炮和AGM-114飛彈所組成的火力系統,用來打擊假想敵的導快和自殺式小艇綽綽有餘。而諸如RIM-116「海拉姆」這種近程點防空飛彈,用來攔截假想敵的各型號亞音速戰術反艦飛彈也夠了。

RIM-116「海拉姆」

更何況,瀕海戰鬥艦在出動的時候並不是單艦前出的,後面可是跟著美軍的大艦隊呢,如果有瀕海戰鬥艦搞不定的目標,美軍大艦隊上有足夠的手段把它轟成渣,而這時候瀕海戰鬥艦又可以作為前出「點燈」的艦艇,給後方的美軍艦隊指示打擊目標,這設計簡直不要太完美無缺。既然瀕海戰鬥艦設計上這麼五星好評,怎麼美國海軍偏偏在這個節骨眼兒上棄坑了呢?根據目前的情況,可以認為有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是技術連帶成本上面的,二是海軍戰略與海戰戰術上面的。咱們先說技術因素好了,按照咱們前面的科普,LCS瀕海戰鬥艦在設計理念與系統架構上「非常先進」,而且多任務模塊的設計帶來的是超越時代的先進。但是「過於先進」帶來了三個後果:

外形科幻的獨立級瀕海戰鬥艦

一是系統可靠性較差,實際上以美國海軍這麼多年來的實際運用來看,瀕海戰鬥艦在加載特定任務模塊上的速度、尤其是任務模塊的相互轉化上遠沒有設計方標稱的那麼簡單,在短時間內完成任務轉換的目標無法達成,也無法在保障條件有限的前沿作戰基地完成轉換,而「一艦多能」還給艦員訓練與戰鬥力生成方面造成了許多意外的困難,結果就是瀕海戰鬥艦的可靠性與妥善率遲遲不達標。二是整套系統研發滯後,由於瀕海戰鬥艦涵蓋的三個任務模塊有大量新系統、新設備需要研發與上艦,因此相關企業在開發過程中採用了時髦的「能力升級」模式,說的好聽點就是把研發出來的成品往艦上裝,每一步實現什麼什麼作戰能力,說的不好聽就是大量的裝備還處於畫餅狀態,研發了多少就往上裝多少,如咱們前文提到的SSMM飛彈模塊,一直到去年還處於測試階段並未裝艦。三是成本嚴重超支,本來按照美國海軍給瀕海戰鬥艦的任務定位,一艘戰艦要承擔三種戰術任務,這成本就不可能低,再加上美國海軍在成本控制與工程管理方面的傳統藝能,這效果更是糟糕十倍。一艘瀕海戰鬥艦的造價已經超過了中國海軍一艘054A型護衛艦,而後者可是一艘正兒八經的次級防空護衛艦。

一艘瀕海戰鬥艦的造價驚人

如果說瀕海戰鬥艦的實際性能指標與設計指標有差距還算情有可原,那麼瀕海戰鬥艦在具體戰術運用上的過時就真的無藥可救了:咱們前面說到,瀕海戰鬥艦其實是美國海軍「前沿存在」戰略的產物,而前沿存在的前提是假想敵沒有能夠威脅到美軍大艦隊的水面主力戰艦、水下攻擊型核潛艇,美軍大艦隊能夠很方便地對海岸實施鎖閉作戰。這種戰略在20年前似乎問題不大,但在目前俄羅斯海軍正在快速復甦、中國海軍的造艦計劃規模更大、且中俄兩軍都在建設反介入與區域拒止系統的當下,美國海軍還想對主要假想敵搞「前沿存在」戰略顯然就是找死了。

面對大國海軍,瀕海戰鬥艦吃不消了

因此從前年開始,要求美國海軍重新向大洋艦隊、艦隊決戰轉型的呼聲日趨高漲。在雙方都在遠離海岸部署、各型號高超音速反艦飛彈或隱身巡航飛彈橫飛、有大量陸基或艦載戰鬥機參戰的高烈度海戰戰場上,瀕海戰鬥艦這孱弱的火力顯然就會成為全艦隊的巨大累贅,而它所擅長的近岸「反導快、反潛、反水雷」在大洋之上又實在沒什麼作用。

獨立級艦艏甲板上的飛彈發射架

因此總的來說,靠近海岸的時候瀕海戰鬥艦是英雄,等到離開海岸的時候,瀕海戰鬥艦無疑會成為全艦隊最軟的柿子,誰都能上來踩一腳。這幾年雖然美國海軍也在給瀕海戰鬥艦進行任務升級與改進,在艦艏甲板上集成了2座4聯裝NSM反艦飛彈發射架,力圖拓展該型戰艦的遠程打擊能力,但在艦體基本架構已經確定了的情況下,性能無法做到根本性的改變。
因此,瀕海戰鬥艦在服役這麼多年來,其實真正能做好的任務也就是一項,那就是在一些海區(例如中國南海)跟054A、056這種護衛艦玩玩海上大飆船,以其40多節的衝刺航速來講也確實令人頭疼。而在美國海軍力圖重建海上控制權、回頭建設決戰艦隊的當下,一艘只能在海上飆車的戰艦顯然對制海權沒有什麼好處。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為啥美國海軍2020年度的第一刀砍向了LCS瀕海戰鬥艦,這答案應該非常清楚了。當然,雖然頭4艘LCS瀕海戰鬥艦行將被砍,但並不意味著LCS會迅速退出歷史舞臺,畢竟兩型LCS目前也已經建造了多艘且入列美軍部隊多年了,預計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咱們還是有可能目睹它們的身影,只不過該型戰艦的主戰場可能會轉戰波斯灣。至於東亞地區,迎來的必然是美軍的新型水面主力戰艦了。如果你追求穿著有型的商務裝,但又想同時具備特工戰術範兒,但這款戰術三防速幹紳士襯衣 一定適合你,這款襯衫能同時將兩種風格完美融合,讓你在通勤工作或者戰術下場都能完全適應!感興趣的話,戳下圖了解詳情👇👇👇

分享✔ 收藏✔ 點讚✔ 在看✔

相關焦點

  • 中國海軍成功「逼走」美軍瀕海戰鬥艦,美國揮淚砍掉4艘先進戰艦
    在這份報告中,美國國防部聯合美國海軍向總統建議,「大批削減美軍現役或預備建造的水面戰艦」,諸如「提康」級巡洋艦、部分已經被列入20年代軍備預算的「伯克III」驅逐艦、以及LCS瀕海戰鬥艦等。當時我們的研判,是美國軍隊在跟川普「大統領」玩以退為進這一套,估計會砍掉一部分確實沒法用的裝備、而大多數性能尚可技術尚佳的戰艦將會被繼續保留。
  • 又有4艘瀕海戰鬥艦被「擊沉」?美軍計劃削減大批先進戰艦
    在這份計劃中,五角大樓建議終止40%的驅逐艦建造計劃,並額外退役4艘飛彈巡洋艦、3艘船塢登陸艦和新銳的4艘瀕海戰鬥艦。雖然提康德羅加級飛彈巡洋艦是一種強大的作戰艦艇,但這些設備老化,艦體老舊的「老爺船」一直以來都是美國海軍的「大麻煩」。美軍一直就有退役這些老艦的計劃,但始終沒有得到批准。
  • 美軍瀕海戰鬥艦在西太平洋軍演 成功發射新型飛彈
    [環球網軍事報導]據美國《防務博客》網站10月1日報導稱,根據美國海軍官方發布的消息稱,美國海軍布裡埃爾·吉福德號瀕海戰鬥艦在參加「太平洋格裡芬」海上演習期間成功展示了發射海軍打擊飛彈(NSM)的能力。  報導稱,該演習是每兩年一次在關島附近水域進行的演習,旨在增強海上綜合能力,同時加強美國與新加坡海軍之間的關係。
  • 瀕海戰鬥艦:生不逢時的探索者,美國戰略失誤的犧牲者
    瀕海戰鬥艦方案但是必須要承認,除了事故率以及成本問題以外,濱海戰鬥艦的其他指標,完美的達成了美國的要求。也就是說,濱海戰鬥艦的失誤不僅僅是因為瀕海戰鬥艦本身,更重要的是,美國對於自身情況的盲目樂觀導致的戰略失誤瀕海戰鬥艦本身問題頻出也與美軍貪大求全,片面追求先進性,人員素質下滑嚴重有著直接關係。
  • 美國海軍瀕海戰鬥艦,悄悄的退出現役
    3000噸的獨立和姊妹艦美國科羅納多號(LCS-4)是為競爭海軍瀕海戰鬥艦合同而建造的第一批兩艘獨立級三體船。在海軍選擇建造這兩個版本的LCS之前,這些艦艇與自由級鋼質單體船體LCS自由號(LCS-1)和沃斯堡號(LCS-3)進行了競爭。
  • 【講堂540期】美國海軍21世紀水面艦艇計劃的產物,外形科幻的獨立級瀕海戰鬥艦
    在這些需求下,美國海軍於2002年7月針對LCS任務公布了相關作戰需求,並在驗證的過程中不斷地增加噸位,於2003年7月17日,美國海軍宣布洛克西德·馬丁、通用動力以及雷神等三組團隊通過初選,並在次年的2004年5月,美國海軍公布了最終競標結果
  • 美國LCS-2獨立號瀕海戰鬥艦
    LCS-2獨立號瀕海戰鬥艦是由通用動力公司領導的小組設計的的鋁質三體艦,長127米,排水量2784噸,由奧斯塔美國公司建造。根據美國海軍提出的設計要求,LCS將主要用於全球沿海水域作戰,是一種快速、機動、吃水淺的水面艦艇,具有高度的自動化設計,艦員編制將控制在100人以內。
  • 美國瀕海戰鬥艦為何總往別人家門口跑?真相挺尷尬
    ▲兩種型號的瀕海戰鬥艦然而近幾年來美國瀕海戰鬥艦頻頻出現中東、亞太等世界熱點地區,闖到他國沿海惹是生非,讓人迷惑不解。這麼一艘小船為何敢如此逞兇,有啥來頭?原來與弱小國家海軍奉行的近海防衛不同,美國這小小瀕海戰鬥艦除了看家護院,還肩負著到別國家門口撒潑搞事的重任,是美國全球霸權的體現。
  • 美國海軍「愁白了頭」:手裡大批戰艦退役,瀕海戰鬥艦成為了花瓶
    「沃思堡」(LCS 3)、「科羅納多」號(LCS 4)瀕海戰鬥艦被從名單中刪除;而失火的兩棲攻擊艦「好人理察」號,也趕上了「槍斃」名單,主動退役了。美國海軍大規模戰艦「削減報廢」:美國海軍發生了什麼?此前建造中的濱海戰鬥艦由於設計缺陷,美國海軍已經停止接受最新的自由級瀕海戰鬥艦。瀕海戰鬥艦的故障問題從一開始就困擾著這個項目,大多數缺陷無法修復。到了僅用了幾年的瀕海戰鬥艦就被切成金屬了。目前,美國海軍有9艘瀕海戰鬥艦,另有5艘正在建造中。
  • 美海軍瀕海戰鬥艦將部署在中國周邊海域?張召忠早有斷言:破爛艦
    同時,他還補充說明了,雖然新冠疫情的爆發對美國海軍造成非常慘痛的影響,但是我們願意看到吉福德號瀕海戰鬥艦作為主力艦部署在中國的南部海域。與美海軍第七艦隊在太平洋地區組成第一道防線。  需要知道的是,雖然美軍上將此次公然叫囂,要將瀕海戰鬥艦部署到中國的周邊海域。但實際上,該艦型一直都飽受機械問題所困擾,甚至還有一些的故障迫使美國國會為此召開聽證會。
  • 美媒:美軍這款失敗戰艦就是個災難 快賣給臺灣吧
    據美國《福布斯》網站報導,隨著拖船將「自由級」瀕海戰鬥艦「底特律」號運回美國國內,也意味著美國海軍「自由」級瀕海戰鬥艦無法挽回的失敗。  美國海軍作戰司令麥可·吉爾迪上將,以及即將離任的海軍部長肯尼斯·布雷斯韋特可以利用最佳三個月時間,建議將十艘已經服役的「自由」級瀕海戰鬥艦立即退役,對另外6艘正在建造的戰艦實施「停工令」,並建議加快建造備受期待的新型「星座」級護衛艦,同時採購一些更小、更可靠的巡邏艇。  「自由」級瀕海戰鬥艦從一開始就是一場徹頭徹尾的工程災難。
  • 自由級瀕海戰鬥艦存在重大設計缺陷,美海軍暫停接收
    去年10月,自由級第四艘艦「底特律」號在拉美水域活動時,傳動系統的聯動齒輪發生故障,也正是這個設計缺陷,導致了海軍做出了暫停接收決定。聯動齒輪的作用是將船上的兩臺柴油主發動機與一對燃氣渦輪發動機連接起來,為噴水推進系統提供額外的動力。這種組合系統是達到該級船隻核心要求——航速達到40節的關鍵。僅靠發動機,船隻航速只能達到10到12節。
  • 美國的瀕海戰鬥艦對中國的威脅有多大?
    美國現在已經有4艘濱海戰鬥艦了,現在的建造速度是每年兩艘,1、3、5、7、9,這樣的單數的都是屬於自由級的,是排水型的艇型,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生產的,也就是生產F-35的那個公司,美國部署在新加坡樟宜基地的就是這種排水型的。獨立型的是另一家公司在生產,這種主要部署在中東或者美國東海岸。
  • LCS-2獨立號瀕海戰鬥艦
    LCS-2獨立號瀕海戰鬥艦是由通用動力公司領導的小組設計的的鋁質三體艦,長127米,排水量2784噸,由奧斯塔美國公司建造。根據美國海軍提出的設計要求,LCS將主要用於全球沿海水域作戰,是一種快速、機動、吃水淺的水面艦艇,具有高度的自動化設計,艦員編制將控制在100人以內。結構特點該艦的艦體將採用模塊化結構,並選用先進的艦體材料和動力。LCS-2獨立號瀕海戰鬥艦裝置,使航速達到至少40節 以上,航程6900公裡以上。
  • 花了2千億,美軍終於承認戰艦研製失敗
    美國瀕海戰鬥艦(Littoral Combat Ship,縮寫為LCS)計劃前後耗時20年,耗資約300億美元(約為2072億元人民幣),已經設法收購了35艘3000噸級別戰艦,但被美媒評價為「美國海軍有史以來最失敗的項目」。
  • 美瀕海戰鬥艦被「破鼓萬人捶」
    繼美國《國家利益》雜誌在19年批評它"完全是個錯誤"之後,美海軍於本月,也加入到了批評它的隊伍中,他們聲稱:由於洛馬公司生產的自由級瀕海戰鬥艦(LCS)傳動裝置存在嚴重的設計缺陷,在完成相關改進之前,他們拒絕再接收新的LCS。美海軍此番表態,自然引起了外界的強烈討論,對瀕海戰鬥艦的批評之聲,越來越大,那麼美瀕海戰鬥艦,到底失敗在何處呢?我們先來說下它的製造背景。
  • 問題不少的瀕海戰鬥艦
    瀕海戰鬥艦作為一種全新的艦艇,美軍雖然享受了首創的福利,體會了先進性和新鮮感,但也沒少吃螃蟹。
  • 當看似強大的FFG(X)替代LCS瀕海戰鬥艦之後 美國海軍此領域將出現極大缺口
    此次美國海軍準備新建的護衛艦,被所有人一致認為是美國海軍準備重回「大國對抗」時代的標誌,將替代此前美國為了在濱海地區作戰的瀕海戰鬥艦。隨著FFG(X)的陸續服役,屆時部分瀕海戰鬥艦將退出現役。但是美國海軍最近又發現了新問題:LCS退出現役之後,美國海軍的反水雷(MCM)作戰能力將出現缺口。美國海軍的LCS瀕海戰鬥艦將被FFG(X)護衛艦所取代。
  • 瀕海戰鬥艦的武備(上)
    ▲ 「自由」級發射AGM-114L飛彈  但是AGM-114L飛彈已停產多年,而且美國海軍庫存有限,因此洛馬在向美國海軍推銷最新的JAGM,作為艦艦飛彈模塊未來的彈藥來源。  瀕海戰鬥艦未來還將裝備一款超視距飛彈——NSM,最大射程有185公裡。不過NSM先準備到「獨立」級上了,「自由」級到現在還沒有測試過,首艘「自由」級加裝NSM的時間預計在2021財年。未來全部LCS都將加裝4~8枚NSM飛彈。NSM飛彈有很強的隱身能力,採用的紅外製導,不僅適合攻擊敵方艦艇,抗幹擾能力強,還適合打擊岸上目標。
  • 美軍瀕海戰鬥艦服役6年就要退役 因升級成本過高
    「沃思堡」號瀕海戰鬥艦穿越蘇祿海美媒稱,根據6月20日來自美國海軍作戰部長的一條信息,海軍首批4艘瀕海戰鬥艦將於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