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友誼之光——2019年·橡樹·成都洛帶·讀書音樂聚會~花絮
本文圖片為美國館藏珍珠港事變拍攝舊照。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皇家海軍的飛機和微型潛艇突然襲擊美國海軍基地珍珠港,及美國陸軍和海軍在夏威夷歐胡島上的諸多基地。這次襲擊最終將美國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它是繼19世紀中墨戰爭後,美國第一次領土遭到攻擊。這個事件被稱為偷襲珍珠港或珍珠港戰役。
題記:今天,是珍珠港事變七十八周年紀念日。
七十八年前,中美由這一天走在一起,聯手抗日,走向振興;七十八年後,中美相隔太平洋,成為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的經濟體。
權以此文,與朋友們隔網回望,遙作紀念。
根據戰事發展和現在資料比較,二戰及抗戰期間,傳聞日軍曾經有過所謂的北上和南下戰略的選擇,其實不過是後人臆斷。
明治維新之後,日本靠甲午戰爭、日俄戰爭擊敗清、俄兩大帝國而迅速起家。
賭與拼之下,尤以日俄戰爭對後來的遠東格局影響極大。
日俄戰爭之後沙俄爆發革命,再到蘇俄建國,列強幹涉蘇俄,以及中國革命,世界經濟及政治發展,世界列強地緣博弈相聚落在了歐洲的巴爾幹和遠東地區。
遠東,成為蘇俄和日本全面對抗的舞臺。
1921年,蘇聯發起溫甘倫事件策動中國外蒙古獨立。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次年,日本策劃成立了偽滿洲國。
由此,蘇、日兩國各取所需,撕扯中國北方版圖滿足各自欲望,使得甲午戰爭、日俄戰爭之後衍生的日、蘇為滿蒙懸案紛爭得以相對平息。
偽滿洲國與蒙古國接壤為鄰,日軍和蘇軍分別在各自傀儡國內駐軍,日本和蘇俄正式在遠東進入了正面武裝對峙的態勢。
七七事變之前,日、蘇相互戒備,忌憚。其擴張目標還是主要針對中國,此外,偽滿洲國與蒙古國尚無規模化邊境衝突。
隨著抗戰的爆發,日軍沿平綏線的大兵團運動,以及關東軍在東北調動布防和關東特別演習進行,在偽滿洲國與蘇聯、蒙古國接壤許多邊境地段,因為本來就存在歷史性邊境糾紛,致使日軍和蘇軍直接衝突漸漸增多。
外交斡旋之外,日、蘇兩個信奉武力擴張的帝國以戰爭替代了對話。
1941年12月7日早晨,日軍聯合艦隊6艘航母的各式飛機轟炸了歐胡島上所有的美軍機場和珍珠港。美軍12 艘戰列艦和其它艦船被擊沉或損壞,188 架飛機被摧毀,2403名官兵、平民喪身。
當時,日、蘇兩軍在中、俄、朝三國的交界處的張鼓峰地區,以及中、蒙交界的諾門坎以西至哈拉哈河呈三角形地區,相繼爆發的張鼓峰會戰和諾門坎會戰最為著名。
在1938年7月末至8月初的張鼓峰會戰,日軍以第19師團為主力的偏師,對抗蘇聯遠東軍區,及蘇軍遠東方面軍步兵第32師,第40師和機械化第2旅等優勢兵力。
是役,日軍關東軍各部在未得到東京方面命令,即下克上,擅動發起戰役層級的攻擊。
日軍強大的聯合艦隊,以及關東軍主力並沒有投入作戰。但是,這股日軍偏師確給蘇軍帶來很大的損失。
戰後,遠東蘇軍統帥,蘇軍第一批授銜的五大元帥之一的布柳赫爾元帥,也就是曾經指揮中東路侵華的蘇軍名將加侖將軍,則因為戰敗和蘇聯出於遠東外交等等原因,被作為日諜槍斃。
這次作戰,可以看著是關東軍特別演習對蘇軍刺激而發起的意外的作戰。
在1939年5月4日至9月16日,蘇軍與日軍在諾門坎持續展開激烈會戰。
這是隨著日軍加大侵華作戰,經略綏察戰略走廊而與蘇軍摩擦而爆發的邊境作戰。
諾門坎會戰同樣是戰役級別的會戰,作戰規模超過張鼓峰會戰。
在諾門坎決戰階段,蘇軍專門抽調全軍新式裝備的精銳10萬餘人,組建第1集團軍。
彼時,蘇軍在朱可夫指揮下,以消耗1.8萬噸炮彈,6500噸炸彈,7000噸燃料,4000噸糧食和4000噸物資、3000輛載重汽車,以及天文數字的彈藥,以傷亡遠超日軍,勉強取得戰役性勝利。
珍珠港事變最早的作戰,為美國1艘驅逐艦對日本的1艘微型潛艇的攻擊。那艘微型潛艇被擊沉。日本出動了5艘微型潛艇,計劃在空襲開始後對美國船隻施放魚雷。但是,日軍5艘潛艇全部被擊沉,其中一名水手酒卷和男被美軍俘虜。這也是太平洋戰爭中,美軍的第一名日本戰俘。
日軍方面,則以三流第23師團和一支邊防警備隊的空架子第6軍,以82門大炮,消耗炮彈8000餘枚,大約0.2會戰份彈藥量,投入諾門坎戰場。
——相對應而言,在1937年秋冬季,日軍發起淞滬會戰,則用了高達25會戰份彈藥量。之後,在南京會戰時,日軍更是投入大炮達千門以上,消耗炮彈近40萬枚。
稍作數字比較,即可知道當年國軍抗戰之艱苦、困難。
同時,由日軍軍火供應、保障,更可側見所謂日本陸軍的北上戰略動作,實則不過是更像是日軍那些在226事件後崛起的少壯參謀們,喝酒喝高后的幼稚的衝動與憤怒。肯定不會是日軍陸軍高層意圖。
事實證明,兩次邊境會戰之後,日本高層加大對陸軍整肅,同時加速與蘇聯外交協商、談判。
此後,日蘇兩國在滿蒙問題達成共識。蘇聯轉身歐洲,旨在染指東歐、北歐、波羅的海諸小國。
日本則在無後顧之憂,全面投入侵華作戰。
日、蘇在滿蒙問題及遠東地區步入緩和,有兩大標誌性歷史事件:
其一,是《蘇日中立條約》的籤訂。
日蘇在這個條約裡重新瓜分、出賣和犧牲中國滿蒙疆域,奠實了日蘇相對穩定的遠東關係。
其二,日本參謀本部策劃關特演。
關東軍特別演習涉及本土軍、關東軍、朝鮮軍及侵華日軍等等日軍。演習之後,日軍對軍隊內部桀驁不馴,信奉下克上的軍官和風氣進行全面、深度的整肅。
此後,日本陸軍步入日本軍部的軌道,開始為實現日本南下戰略做好了準備。
亞利桑那號戰列艦爆炸沉沒時,上千美軍官兵陣亡。
隨著日蘇外交全面向好,日本也就在1940年夏至1941年春,迎來其二戰期間的外交輝煌。
日本以尋求各自國家利益訴求,能夠各取所需的「務實」外交,作為結交納粹德國和蘇聯的主要手段,在當時得到了納粹德國和蘇聯的高度認同。
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法西斯三國同盟條約在柏林籤訂。
德、意、日法西斯三國各自明確了自己的侵略目標,即:
日本以所謂控制、佔領遠東的大東亞共榮圈;義大利以佔領控制南歐、非洲;以及德國控制佔領歐洲、非洲。
此後,納粹德國為配合日本侵華,大量出賣、洩密了中國與德國軍事合作的相關情報。
至此,德國由曾經的中國友好盟國,徹底出賣、拋棄了中國。
德、意、日法西斯三國同盟條約籤約不久,日本外相松岡訪問莫斯科。
史達林以最高禮節歡迎了日本外相松岡。
據說,在松岡訪問結束臨行之前,史達林熱情擁抱松岡,柔情蜜意吻別松岡。
這一吻,距德蘇開戰,僅餘一個半月。
這一年,蘇聯和納粹德國一樣,也徹底背棄《蘇中友好條約》,以及史達林在早期對華抗戰的承諾。
1940年入秋之後,陷入苦戰的中國被德國和蘇聯出賣得乾淨,抗戰局勢尤其艱險。
因為在對德、意、蘇聯等外交取得了巨大成功,日本誤會世界列強會如同德、意、蘇聯一般,只要妥善解釋國家之間利益訴求存在的誤會後,就可以專心致力完成對中國的全面侵略。
於是,日本軍政頭腦門堅信:
日本和美國,同樣可以在犧牲弱小國家,實現強國之間各取所需的務實外交中,取得美國對日本侵華的認可。
然而,日本並沒有認識到英、美兩國意識形態與德、意、蘇聯等國的辭別。
日本參加這次襲擊的航空母艦為赤城號、加賀號、蒼龍號、飛龍號、翔鶴號和瑞鶴號。共載包括戰鬥機、魚雷轟炸機、俯衝轟炸機和水平轟炸機等各式戰機441架。日機分為兩個波次攻擊,其中日機55架被毀。
同時,日本更沒有意識到,隨著英、美兩國在經濟上介入中國抗戰和歐戰,美元、英鎊和法幣的貨幣聯盟,事實上已經糾纏一體,不可分割。
所以,英美等國在德國突襲蘇聯,以及在日軍不斷深入武漢、棗宜等地發起侵華作戰,尤其無法忍受。
如果美國犧牲中國,妥協日本,那麼,隨著中國抗戰失敗,英美在東南亞國家利益將完全喪失。
由此,英國、蘇聯對戰爭的信心就會動搖。最後,美國將為之付出代價。
事實上,不僅美國高策對日本侵華惡評一致,日本在歐戰爆發,因為受美國貿易制裁而導致燃油等戰略物資匱缺,搶先介入法屬中南半島戰事,更是加大了英美對日本擴張不顧吃相的反感。
日本正在以軍事行動證明,日本確實對美國的巨大威脅。
此刻,無論在道義上,還是在國家利益上,美國唯一選擇,只能是疏遠和強硬對待德國、日本。
1941年1月,美國強硬通知日本,因《美日通商條約》期滿,美國不再與日本續約。
1941年3月11日,美國參、眾兩院通過了《租借法案》,這個對現代文明史具有深重影響的文件,經美國總統羅斯福當日籤署後,正式生效。
美國必須成為民主國家的兵工廠,成為美國上下共識。
該法案明確授權總統,可以以出售、交換、轉讓和租借的形式,向世界被侵略的正在進行抵抗作戰的國家,予以武器、軍用物資、糧食等任何軍需品的支援。
顯然,在亞洲堅持抗戰的中國,正是《租借法案》的受惠國。
日軍襲擊珍珠港之戰役目的,是為了實現扼制或者至少暫時扼制美國海軍在太平洋上的勢力。日軍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認為,一次成功的襲擊能帶來日本在太平洋長達一年左右的戰略優勢。從而,在這一年內解決侵華問題和逼和美國。
在公布該法案當日,美國總統羅斯福即通知中國:
《租借法案》適用中國的抗日戰爭。
當時,不僅是中國,蘇聯更是《租借法案》的最大受惠國之一。
德軍入侵,使得蘇聯節節潰敗後喪失大半重工基地、原料基地和石油基地之後。
後來,蘇聯之所以能夠屢敗屢戰,繼續作戰,與美國自北極、白令海峽通道源源不絕為蘇聯提供的物資、軍火和技術的支援,息息相關。
無數蘇軍在遠東得到裝備,再齊裝滿員返回西方參加莫斯科會戰、史達林格勒會戰,取得決定性的大勝。
可見,歷史上由遠東調往戰場的蘇軍這些部隊,並不是主要抽掉防守日軍的部隊。
同樣,蘇聯在東方龐大的工業生產基地,事實上在當時也並不存在。
這些部隊絕大多數都是《租借法案》物資重新武裝的生力軍。
這一史實側證,《蘇中友好條約》確實奠實了當時蘇聯和日本交好。
同時,日本婉拒希特勒夾擊蘇聯,攻擊白令海峽通道要求,很大程度也不是蘇聯的所謂為避免兩線作戰的外交勝利。
而是,當時日本希望專注侵略中國,確實也沒有對美國、蘇聯發起戰爭的意圖。
《租借法案》對二戰反法西斯勝利有決定性影響。
日軍計劃襲擊前且必須在襲擊前中止與美國的協商。襲擊前,日本大使獲得本土一封很長的電報,並受令在襲擊前華盛頓時間下午一時,將它遞美國務卿科德爾·赫爾。但是,日本大使人員未能及時解碼和列印這篇很長的國書。 最後這篇宣戰書在襲擊後才遞交給美國。這個延遲,增加了美國對日軍這次偷襲的憤怒,羅斯福總統將這天稱為一個無恥的日子。
在美國直接參戰前,中國發達的東北、華東、京滬杭地區已經淪陷。
此外,法國淪陷,英國更是被德國以海空作戰消耗,封鎖,國力衰竭。
即便號稱什麼強國的蘇聯,步步潰敗,戰損慘重,其重工業基地大部分已經淪喪。
《租借法案》出臺,美國以雄厚國力,保障了與德國、日本作戰的各大盟國的戰爭物資。
至1944年,美國以《租借法案》為英國(約佔40%)、蘇聯(約佔35%)、中華民國等,共38個國家,總值達500億美元的戰爭物資支援。
美國《租借法案》出臺,日本依然執迷於企圖通過談判,尋求與美國達成犧牲中國、東南亞各國,各取所需的外交主張。
這時,日本外交的核心落在了美國。
然而,美國卻不是1940年的德國和蘇聯。
美國對日本非常體貼的緩解兩國外交的提議異常冷淡。
日趨放棄孤立主義的美國最終劃出了美日談判的四個原則性最後底線:
尊重他國主權;
不幹涉他國內政;
支持地區門戶開放;
維持太平洋地區和平現狀。
歸根結底,美國對日本侵華及其在亞洲、太平洋各地的侵略,已經到了無法忍受的境地。顯然,美國藉以四個原則性最後底線表明,日本如不停止侵華戰爭,美國斷不會和日本談判。
1941年11月26日,美國國務卿赫爾曾在最後的對日談判中,強硬、明確地要求日軍完全從中國撤出。
日本始料未及,徹底傻眼。
珍珠港作戰就其軍事戰略價值而言,日軍取得近現代戰爭史上罕見的輝煌勝利,實現了在短期和中期扼制美軍太平洋海軍的戰略目標。此後半年,日軍在沒有美軍威脅下,順利佔領了整個東南亞、太平洋西南部,甚至擴張到了印度洋。
要麼,接受美國的談判底線,自動無條件退出中國。
要麼,日本如堅持維持對中國的全面侵略,堅持對東南亞的侵略,最後,面臨美國全面制裁。
在美國與日本密集談判同時,美國對華租借物資正源源不斷向中國戰場運送。
美國人陳納德將軍受中國委託,在美國政府全力支持下,在美國以平民名義,招收飛行員參加中國抗戰。
到1941年7月中旬,陳納德及其率領的美國民間友人組建志願空軍,已有68架戰機、110名飛行員、150名機械師及相應的後勤人員。
當然,現在的人們也有翹腳指責他們是僱傭軍。然而,在當時,陳納德飛行隊分為亞當和夏娃、雄貓、地獄天使三個中隊,事實上卻是中國抗日的絕對空中主力。
——作為美國幫助中國抗日的中美合作典範,這支作戰英勇、戰功卓著的陳納德飛行隊在當時得到了中美極高讚譽。
同時,他們也值得後人永遠的紀念。
無疑,在二戰大背景下,美國平民參戰中國抗戰,表明了美國政府態度、即日本不停止侵略中國,那麼美國軍方就會以平民身份,介入中國抗戰。
這是美國政府對日本的外交戰的一次大突破。
因為美日國力懸殊和兩國地緣狀況,偷襲珍珠港可以實現一定的戰略目的,但對美日最後的戰略關係形成不了決定性影響。即便日本擊沉美軍航母,以美國強大國力及雄厚工業基礎,同樣可以在大約1944年建造大量戰艦、戰機而穩操太平洋戰爭勝券。
美國對日強硬外交高壓下,日本憤青空前情緒高漲,在對蘇和談與關特演後日本陸軍本被壓制的憤怒情緒也終於再次點燃。
日本的人民憤青東條英機橫空出世。
這位被石原莞爾嘲笑沒有戰略思想和眼光的軍界庸人,擅長以效忠天皇,獻身奉公的辭藻粉飾自己。
日本一波造神運動,東條英機由庸人華麗轉身,變成了日本的拯救者。
既然要效忠天皇,在東條英機看來,以日本和舉國軍民為天皇去獻身奉公,自然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現在回望,日本的蠢人空前絕後地聚集在那個時代。
在日本昭和天皇授意下,近衛內閣政府企圖外交化解美國壓力的努力破產,日本陸軍出身的東條英機則在御前會議成為日本新國策的推行者。
是時,他拋出1941年日本《適應形勢變化的帝國國策綱要》。
這個綱要否決了日本與美國最後談判的可能:
如果完全屈從於美國的主張,中國事變的成果就將毀於一旦,滿洲也將難保,朝鮮的統治也將陷於危機。
就此,綱要很黃很暴力地表達了日本昭和天皇及東條英機的瘋狂主張:
南進!
最後,日本昭和天皇選擇認可了東條英機陸軍部的《適應形勢變化的帝國國策綱要》,以及陸軍部南進侵略方案。
——可見,網絡紛爭的所謂陸軍主張北上,海軍主張南下,無非是一個無釐頭的話題。
遭遇這次珍珠港偷襲,美太平洋海軍實力大大削弱。這次偷襲成功既奠定了山本五十六在日本國內神話般的地位。
當時,日本海軍對南下並不熱衷。
所謂北上,或者南下,既無定論,全在獨攬戰時大權的日本昭和天皇的一時腦熱,拍屁股的決策。
相比中國,日本是亞洲的工業強國。但是,相比美國,日本不過侏儒。
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日本已經進入戰爭體制。其工業產值為90億美元。同期,美國沒有進入戰爭體制,其工業產值則超過2000多億美元。
在1941年,日本產鋼580萬噸,美國產鋼3300多萬噸。
兩國客觀上存在的國力差距,並沒有耽誤昭和天皇和軍方的決策與宣傳。
同樣也沒有耽誤在一個個日本嚇尿美國的好消息鼓舞下,跑步加入了憤青大軍的日本軍民。
不惜與英美一戰——成為日本朝野憤青在1941年度最響亮的口號。
就此,日本終於把自己的脖子,掛進了自以為是的絞索。
日本海陸軍蜂擁南下入侵法屬中南半島及東南亞,其時並沒有嚇尿美國,反而引來美國更大規模的制裁。
美國立刻凍結了日本在美全部財產,實行了對日本的石油禁運。
此前,日本竭力儲備石油,但也僅有維持兩年的用量。每天,日本支撐戰爭的石油超過萬噸。
石油禁運使得戰爭狀態下的日本度日如年。
選擇同樣以強硬外交反彈的日本,是坐以待斃,或者孤注一擲?
日軍發起偷襲的主要攻擊目標是停泊珍珠港的2艘航空母艦。然而,當時企業號正在返回珍珠港路上,列剋星頓號數日前剛剛出港,薩拉託加號正在聖地牙哥維修。
為此,在日本政府外交官員們的士氣瓦解後,東條英機激情洋溢為日本軍民端出來一碗迴腸盪氣的雞湯:
有些時候,我們也要有勇氣去做點非凡的事情。
——像從清水寺的平臺上往下跳一樣,兩眼一閉就行了。
好吧。
日本兩眼一閉,跳了。
1941年11月17日,昭和天皇召見東條英機,專門晉東條英機為大將,欽命東條英機以現役軍官身份,擔任首相,出面組閣,並身兼陸相。
東條內閣是一個發動戰爭的集權內閣。
其中,東條英機身兼陸相、內相,以後又兼任文部相、商工相、軍需相等職,集各種大權於一身。
東條英機內閣成立次日,日本即對世界發出了空前囂張的咆哮:
完成支那事變,確立大東亞共榮圈。
舉國一致,為完成聖業而邁進。
12月1日,昭和天皇召集東條內閣,召開了日本御前會議。
這個會議上,近衛內閣的外交官們再無蹤跡,新出現的與會者大都是不世出的日本軍政原產超級憤青。
會議簡潔、高效,極具當年日本款式的憤青精神:
日本認為,美國已徹頭徹尾地成為中國抵抗力量的代言人。日美外交再無必要。
日本如不對美國予以教訓,那麼,日清戰爭、日俄戰爭,及中國事變以來的一切成果,統統都將付諸流水。
於是,日本預備已久的"Z"作戰方案由昭和天皇欽命,正式開始啟動。
偷襲珍珠港對日本人而言,無疑是一次戰略上的最大失敗。偷襲給主戰的羅斯福總統找到了對日宣戰的最好藉口,他再無需浪費口舌去說服國會以保護英國和荷蘭殖民地的名義向日本宣戰。彼時,美國朝野團結一致,抗日迅疾成為美國最為主流的民意。
就在這次會議之後,次日清晨,當時在世界上規模最為龐大的日本聯合艦隊,由日本吳、佐世保軍港偷偷摸摸出發,向太平洋西方,開始了空前的冒險。
1941年12月7日,二戰史上著名的珍珠港事件爆發。
事件爆發,美、英、澳、荷等二十多個國家對日宣戰。群毆日本已成事實,中國也在抗戰進入第四年多以後,於12月9日,對日宣戰。
12月21日,德、意對美宣戰。但是,日蘇之間依然沒有戰爭。
珍珠港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戰範圍更加擴大了。
隨著日本將地球最強大的經濟與政治實體美國拖入戰爭,使得珍珠港事變成為逆轉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及中國抗日戰爭的大事件。
祝好友們冬安,關注朋友可以添加zksd1222。
大明帝國啟示錄:就純粹軍事科技去看大明帝國的滅亡
大明帝國啟示錄:屯門之戰與世界之窗
真實的潛伏:軍統電臺案始末(上)
川軍打國仗,川人不可磨滅的榮耀
國魂千秋,瞻望抗戰
回望鳳翔大屠殺往事:馮玉祥的崛起
回望鳳翔大屠殺往事:1926年,馮玉祥下野說
回望鳳翔大屠殺往事:馮玉祥的五原誓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