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的岸防部隊還配備有火炮,以至於被當作落後的代名詞。然而,當有人秉持這種觀點的時候,美軍卻正在展開相關的努力,使火炮不但能打擊地面目標,還能肩負起打擊軍艦這個角色,甚至它還能防空打巡航飛彈,簡直是全能選手。不過使用的平臺非常舊,系「帕拉丁」自行榴彈炮,20世紀60年代就服役的老傢伙了。那麼,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其實美軍對於火炮使用的轉變,要從「多域戰」(Multi-DomainOperation,MDO)這個概念說起。2019年10月,美軍發布了一個新版的現代化戰略,旨在推動陸軍轉型以事實多域戰,針對的對手就是中國和俄羅斯。在實施多域戰概念之前,美國陸軍使用的作戰理念是1981年發展的「空地一體戰」概念(Air-Land Battle)。
「空地一體戰」概念有五大支柱項目,也被稱為「五巨頭」,分別是:M1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M2布雷德利步兵戰車、AH-64阿帕奇武裝直升機、愛國者防空系統、UH-60通用直升機。而隨著多域戰概念的提出與發展,美國陸軍的重點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為實施新形勢下的作戰,美國陸軍確立了六大裝備現代化重點,包括:遠程精確火力(LongRange Precision Fires),有遠程火炮、彈藥和飛彈;下一代戰車(NextGeneration of Combat Vehicles),M2布雷德利戰車替代計劃,以及相關的有人和無人地面作戰系統;未來垂直運輸手段(Future Vertical Lift),即用於替換陸軍偵察機、通用直升機、武裝直升機和固定翼飛機的項目;陸軍網絡(Army Network),發展C4ISR系統;防空和飛彈防禦(Air and Missile Defense),抵禦空中和飛彈威脅、保護美國陸軍地面部隊的系統;單兵殺傷力(Soldier Lethality),新單兵和班組武器,包括夜視儀以及其他武器目標獲取技術。[1]
而在這些現代化重點裡面,遠程精確火力是美國陸軍實施多域戰的重頭戲之一。遠程精確火力主要有三個組成部分,分別為:戰略遠程火炮(Strategic Long Range Cannon ,SLRC)、精確打擊飛彈(Precision Strike Missile,PrSM)和增程火炮(Extended Range Cannon Artillery ,ERCA)。今天,我們就來梳理一下增程火炮的特色和定位。
射程增加將近一倍
增程火炮是美國陸軍的下一代自行榴彈炮,其代號為XM1299,採用M109A7自行榴彈炮實施改進。說到M109榴彈炮,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它是個老傢伙,1963年就已經進入美國陸軍服役,迄今過去半個多世紀。雖然使用M109A6設計,但是很多部件已經重造和替換,僅僅在炮塔的設計和原來的版本一樣。
XM1299火炮的亮點包括:使用XM907型155毫米58倍徑榴彈炮取代現有的39倍徑榴彈炮,炮管長度增加了49%;新炮使用XM1113火箭增程彈、M1156精確制導套件和XM654超級裝藥,射程可從38千米提升到70千米以上;未來發射XM1155增程炮彈,配合XM654裝藥,射程可提高至100千米以上;採用全自動裝填機,射速從每分3發提升到每分10發;使用橫動楔式炮閂(Slide Block Breech),增強了可靠性。
該型火炮的最新進展是在2020年12月19日。當天,美國陸軍在亞利桑那州的尤馬地面試驗場進行了XM1299火炮的試射,該炮發射了 「神劍」制導炮彈,並準確命中70公裡外的目標。此次試驗總共進行了三次試射。第一次試射由於橫風過大,沒能命中目標,第二次試射發生硬體故障。直到第三枚,試驗才取得成功。[2]
2020年3月,美國陸軍已經同雷聲公司籤署計劃,以採購18門XM1299自行榴彈炮。這是一個自行榴彈炮營的配置,每個營下轄3個連,每個連有6門XM1299榴彈炮。預計該型榴彈炮將在2021年完成野戰測試(TRL 7),並在2023年左右交付美國陸軍使用。屆時,自動裝彈機和M1113炮彈都將整合到XM1299自行榴彈炮之上。
M109自行榴彈炮的重量為27.5噸,而相比之下XM1299自行榴彈炮的炮管有所增加,設計也進行了調整,其重量勢必會進一步增加。像這樣的履帶式傢伙,美國陸軍通常是配備給裝甲旅戰鬥隊的。多域旅戰鬥隊可無法忍受這個級別的重量,因為涉及到快速運輸的問題,戰略和戰術運輸機的空間和搭載量可是極為寶貴的。那麼,增程火炮怎麼才能支援多域作戰呢?
增程火炮的潛質,就在於其XM907型155毫米58倍徑榴彈炮。其實在發展XM1299榴彈炮之時,美國還有一個負責挖掘XM907型榴彈炮的團隊,即M777ER項目組。M777ER項目組的任務是展開設計工作,使M777牽引式榴彈炮的炮架能夠同XM907榴彈炮相適應。有趣的是,M777ER項目組同時得到了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的投資。
為了驗證這種思路,M777ER項目組在M777A2榴彈炮的基礎之上實施改進,並採用XM907型榴彈炮的設計。目前,M777榴彈炮的射程為30千米左右,在經過升級之後,其最大射程將提高到70千米。[3]
除了牽引式設計之外,增程火炮有可能還存在著一種形式,那就是卡車炮。2007年,美國陸軍發布了155毫米輪式火炮系統(Wheeled Gun System ,WGS)的徵求意見書。同M109帕拉丁榴彈炮相比,輪式火炮系統更快、更輕便和機動性更強。
同M777ER牽引式榴彈炮相比,155毫米輪式火炮系統的反應時間則更快。通過採用卡車炮的形式,155毫米輪式火炮系統也將具備伴隨美軍「斯崔克」旅戰鬥隊作戰的能力。[4]而該卡車炮若採用其XM907型155毫米榴彈炮,則將擁M109帕拉丁榴彈炮和M777ER牽引式榴彈炮不具備的優點。
如果採用牽引式火炮或者是卡車炮的形式,可以很好地解決增程火炮的重量問題。M777牽引式榴彈炮的重量只有3.42噸,像CH-47和MV-22這種級別的飛機就能吊裝。卡車炮設計得合理,也能裝入運輸機的肚子裡。因此,考慮到另外兩種改型,增程火炮被用來當作多域旅戰鬥隊和陸戰瀕海團的支援火力是適用的。
一炮三用成全能選手
由於配備制導炮彈和非制導炮彈,XM907型155毫米58倍徑榴彈炮可以在更遠的距離上對地面目標實施打擊。其實這種火炮除了用於打擊目標之外,還可以用來攔截巡航飛彈和打擊艦艇目標,如此便形成了一炮三用的狀態,即:對陸打擊作戰、攔截巡航飛彈和執行對海打擊任務。下面主要說說它的反導和反艦作用。
美國用XM1299攔截巡航飛彈的試驗,是在2020年9月實施的。當時,XM1299自行榴彈炮發射了超高速炮彈(Hyper Velocity Projectile,HVP),並成功命中模擬俄羅斯巡航飛彈的BQM-167型靶機。自行榴彈炮通常都是一種面殺傷武器,而能夠擊落模擬巡航飛彈的靶機,說明其準頭肯定不差。而實際上,超高速炮彈還經受了更為苛刻的考驗。
2018年的「環太平洋」演習期間,美國海軍的「杜威」號驅逐艦首次用MK45 M0D4型127毫米艦炮發射了20枚超高速炮彈,成功驗證擊落巡航飛彈的能力。海上考慮到海況等因素,比陸地上的射擊條件更惡劣。在海上能擊中目標,難度也就更大。
而且,採用這種炮彈的艦炮射程也獲得增加。採用54倍徑的MK 45 MOD 0-2上發射時,射程可達74公裡。採用62倍徑的MK45 M0D4型艦炮發射實,射程可達92.6公裡。若使用電磁炮發射,其射程可增加至185.2公裡。這種炮彈目前的價格為8.6萬美元,投入批量生產之後價格將減低至2.5萬美元。[5]雖然同普通炮彈相比價格可能會顯得高,但是同飛彈相比,它就便宜多了。
我們再來說XM907型155毫米榴彈炮的反艦作戰考慮。目前在很多國家,都配備有專門的岸基反艦飛彈來攻擊水面作戰艦艇,其射程覆蓋到數十至數百千米。有的反艦飛彈,比如反艦彈道飛彈,射程可以達到2000千米級別。
不過,反艦飛彈的發射車攜帶飛彈的數量有限,尤其是在對付小艇目標和實施兩棲作戰的登陸艇時就顯得大材小用。在這種情況下,配備精確制導炮彈的榴彈炮就有了用武之地。採用卡車炮底盤的榴彈炮,可攜帶20~40枚精確制導炮彈。如果配備有裝彈車和彈藥補給車,可使用的彈藥量更多。由於採用卡車底盤,其機動速度快,打了就跑,非常機動靈活。
如果作為一種單獨的存在,即便它再好用,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天敵。現代戰爭,強調的是體系作戰。可以執行三種任務的XM1299榴彈炮,僅僅是體系的一環。在島鏈上的作戰的美軍,反艦火力除了這種火炮之外,還有反艦「戰斧」和「海軍打擊飛彈」。防空方面,則有「標準」-6和「愛國者」等等。
除了這些體系之中的火力協同之外,其實美國還搞了個項目,即「拒止環境中的協同作戰」概念(Collaborative Operations in Denied Environment,CODE)。這個概念是由美國先進項目研究局提出來的,旨在建立一個用於A2/AD的高度自主的無人情報、監視和偵察網絡(ISR)。
該項目的目標為,通過開發相關技術,提升無人機執行任務的智能水平,將有人操作手解放出來。過去,要實施無人機的協同作戰,每臺無人機都需要幾個操作手。而在使用CODE項目的技術之後,只需要一名任務指揮官同時指揮執行相關任務的所有無人機就行了。[6]很顯然,一旦XM907型155毫米榴彈炮被多域旅戰鬥隊和陸戰瀕海團所採納,它會獲得無人機群島空中支援,而且ISR支撐也能得到解決了。
挖空心思對付中國
2020年12月17日,美國發布了最新版本的海洋戰略,即《海上優勢:依靠一體化全域海軍力量取勝》(AdvantageatSea: Prevailing with Integrated All-Domain Naval Power)。這個戰略文件是在冷戰結束後第一次破天荒地明確將中國最為頭號競爭對手。以前美軍很任性,幾十年不變的改進「魚叉」反艦飛彈,其實就是認為「老子天下第一」,根本不需要足夠強大的反艦飛彈,就能打敗全球任何一支海軍。
然而鬥轉星移,美國人發現這種狀態可能持續不下去了,所以近年來發展了「拉斯姆」反艦飛彈,並一窩蜂地上馬多個專職或兼職反艦項目。這個架勢,很有病急亂投醫的意思。具體到多域戰和遠徵前進基地作戰上來,就是變著法子地搞技術和戰法創新。榴彈炮打巡航飛彈和水面作戰艦艇,就是很好的例子。
除了這個例子之外,其實美軍還有不少花活兒。例如,用MQ-9B無人機發射AIM-9X空空飛彈擊落模擬巡航飛彈的靶標。此外,其F-16戰鬥機也用發射先進精確制導武器(Advanced Precision Kill Weapon System II,APKWSII)擊落模擬巡航飛彈的目標。至於先進精確制導武器,別被它的名字唬住了,其實就是制導火箭彈。
通過分析這些多功能的武器系統項目,其實大家也能聞出味兒來了。美軍所強調的多能,其實就是要考慮到在島鏈作戰的條件下,武器彈藥和後勤保障可能跟不上的情況。一種武器身兼多用,在關鍵時候真是當應急裝備來使的。
在反艦作戰方面一向隨意的美軍也開始想著「劍走偏鋒」,看來也是很「著急」了。越著急的對手,它就越容易漏出破綻。不過,對於這些項目,我們還得騎驢看唱本,走著瞧。時間一長,我們就知道你是真大規模列裝,還是假得離譜的忽悠了。
全文完。
參考文獻:
[1]The Army’s Modernization Strategy: Congressional OversightConsiderations, Andrew Feickert, Brendan W. McGarry, Congressional ResearchService, February 7, 2020.
[2]https://www.defensenews.com/land/2020/12/21/army-long-range-cannon-gets-direct-hit-on-target-43-miles-away/
[3]https://www.army.mil/article/164462/picatinny_engineers_seek_to_double_range_of_modified_howitzer
[4]https://www.navalnews.com/naval-news/2020/11/analysis-155mm-wheeled-mobile-howitzers-could-become-anti-ship-artillery/
[5]https://www.history.navy.mil/research/library/online-reading-room/title-list-alphabetically/n/navy-lasers-railgun-hypervelocity-projectiles.html
[6]https://www.darpa.mil/program/collaborative-operations-in-denied-environ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