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俄羅斯國防部宣布,俄下一代雷射武器的研發工作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並在俄電視節目上公布了最新型機動式雷射高能武器系統實戰部署的視頻片段。
早在二三十年前,前蘇聯就曾經對雷射武器開展過深入的研究。其中,廣為人知的1K11和1K17型「雷射坦克」和A-60雷射反導試驗機就是廣為人知的成果。
但在蘇聯解體後,和全世界範圍內雷射武器「到處開花」的情況截然相反,蘇/俄的雷射武器開發在一夜之間陷入了停滯,消息倒是不少,但實用的產品正式披露卻是一次都沒有過。
在80年代時,運用雷射破壞戰場上的敵軍觀瞄系統(包括敵軍肉眼)的想法可謂是相當新穎,幾乎可以說是領先於時代的戰術,由此誕生出的「雷射坦克」一直都是廣大軍迷眼中的「科幻兵器」,當然,是冷戰戰場上的科幻兵器。
但時至今日,相較於1K17雷射坦克的「軟殺傷雷射」,光束功率更大的硬殺傷雷射武器已經完全地在各國軍隊裡「普及」,甚至在民用場合中出現,因此,俄軍方在2018年才公布首款硬殺傷雷射武器,就很能說明某些事實了。
圖為以拖車形式部署的俄新型高能雷射武器系統,淺綠色的部分是輔助動力機組
和其它國家的陸軍型雷射武器相似,俄羅斯這款新型雷射武器也採用了拖車架構,而從拖車的後部到前部,分別是雷射武器的鏡頭組和雷射器、操控室、配電室以及為雷射武器提供電能的輔助動力機組。
而從體積並不龐大,散熱口並不多的輔助動力機組可以看出,這套雷射武器的功率並不大,還沒有達到美軍「高能戰術雷射武器」使用另配電源拖車的地步,而更接近於裝載在單輛HEMTT卡車上的50千瓦雷射器。
圖為美國陸軍的HEL-MD雷射武器系統,雷射器的功率為50千瓦,能有效應對小型無人機、迫擊炮彈和火箭彈等戰區威脅。
而從俄羅斯公布視頻畫面中的截圖來看,俄新型高能雷射武器系統雖然號稱「高能」,但其光學窗口的尺寸完全達不到高能雷射應有的水準,實際功率可能比HEL-MD高一些,但程度相當有限,對抗的目標也依舊是「無人機、火箭彈、迫擊炮彈」這老三樣,不過這恰好就能填補俄在敘作戰的防衛體系中一個最重要的漏洞。
圖為多次襲擊俄赫梅明姆機場的簡易無人機
在去年極端組織對俄敘利亞重要軍事基地赫梅明姆機場的襲擊當中,據傳摧毀了蘇-35戰鬥機和蘇-24攻擊機的就是低空飛行,以撞擊目標方式攻擊的簡易無人機。而相比準備冗長的簡易火箭彈和接近到近距離才能發射的迫擊炮,這種能飛行30-50公裡的無人機顯然威脅更大。
而無數的戰例和試驗已經證明,用傳統的槍炮武器和飛彈武器對抗這些低廉的威脅,要麼效能不足,要麼就成本驚人,由此單次攔截成本僅需要最多數百人民幣的千瓦級雷射武器才得以脫穎而出,被各國軍方乃至民間保安團體採用。
而在赫梅明姆機場蒙受了巨大損失之後,俄羅斯加快雷射武器的研發和部署,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事,至於那些號稱能有效對抗無人機的俄制槍炮武器,想必俄羅斯人也很快就會將它們徹底遺忘吧。(利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