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年前的美國宇航局衛星OGO-1將墜落地球
本文轉自【cnbeta】;據美國宇航局通報,一顆已不工作的的老舊的美國宇航局的衛星將於下周末回落到地球上。這裡所說的是1964年9月發射的「軌道地球物理臺」1號衛星(OGO-1),它科學測量了地球磁層。
-
重達半噸的OGO 1號太空探測器重新進入大氣層!
圖源:NASA/GFSC 一艘56歲的NASA太空飛行器即將在地球大氣層中燃燒殆盡。它被稱為軌道地球物理臺1號(Orbiting Geophysical Observatory 1,以下簡稱OGO 1),是美國宇航局在20世紀60年代發射的六個天文臺中的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從軌道上墜落的天文臺。
-
NASA的OGO-1衛星進入地球大氣層後解體
美國宇航局(NASA)的OGO-1衛星上周末完成了脫軌,與地球大氣層相遇,並因劇烈摩擦而解體。 該衛星於1964年發射,在太空中度過了半個多世紀。該太空飛行器在進入大氣層時被徹底摧毀,沒有留下任何碎片。
-
看美國宇航局退役衛星OGO-1如何重返地球大氣層並解體
它於1964年發射,其任務是研究地球的磁層。這顆衛星繞地球的飛行在上周末結束並最終重新進入地球大氣層解體。而它的這一段最後時刻被錄了下來。OGO-1是NASA軌道地球物理觀測站項目的一部分。雖然該項任務於1971年正式結束,但它又作為一塊太空垃圾在軌道上徘徊了多年時間。Zo1ednc Zo1ednc
-
填補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發射能力空白 為火箭重複使用探路 長徵八號...
12月22日12時37分,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點火升空,將1顆新技術試驗衛星和4顆實驗小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首飛圓滿成功。 長徵八號由中國航天科技(000901)集團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作為我國一款新型中型運載火箭,它是怎樣誕生的?與其他現役型號相比有哪些特別之處?記者在文昌航天發射場,近距離了解了這位長徵家族的新成員。
-
中國成功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發射遙感三十三號衛星
2020年12月27日23時44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三十三號衛星和搭載的1顆微納技術試驗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至此,我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十三五」期間發射任務圓滿收官。 遙感三十三號衛星、微納技術試驗衛星均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抓總研製,主要用於科學試驗、國土資源普查、農產品估產及防災減災等領域。
-
嫦娥5號發射的一個彩蛋,讓臺灣「高潮」了?
前兩天,胖五把嫦娥五號送上了前往月球的軌道,很快就將帶回數量可觀的月壤樣本,用於促進種花家的科學研究。當時就有網友發現,央視在直播時給了臺灣一個超長的「特寫鏡頭」,並發微博戲稱這算是個彩蛋,而下面的評論就更精彩了:「爸爸在天上,只要你一抬頭,就看見爸爸了。」長徵火箭飛躍臺灣上空,有沒有故意針對臺灣的意思呢?
-
SpaceX 發射第二批 60 顆星鏈衛星,任務火箭四次上天
11月12日消息,據外媒報導,當地時間周一,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利用回收的獵鷹9號火箭成功發射了第二批60顆Starlink衛星,朝著馬斯克創建天基網絡、在全球提供寬帶服務的願景又邁出了一步。
-
北鬥衛星發射成功率百分之百,靠的是什麼?
,它按照三種軌道架構實現全球定位導航。月27日5時整,第9顆北鬥導航衛星即將發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進入了更加高密度的發射期,這不僅要求每個崗位的準確高效,也對發射場整體系統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月31日下午,發射場的工作人員正在進行常規推進劑的加注。
-
壞掉了50年的衛星,突然向地球發送信號,究竟是誰在操控?
以前的話因為技術達不到,一般都會直接發射一顆新的代替舊的工作,舊的就在宇宙中繼續飄來飄去,不去管它。所以宇宙當中也有不少廢棄的衛星,但是在2012年,英國一位無線電愛好者突然接收到了一顆已經廢棄幾十年的衛星發射的有序信號,這是怎麼回事呢?
-
美國小型衛星發射商Rocket Lab復出,成立以來,已發射54顆衛星
2020年7月4日,在電子的第十三次飛行中,火箭實驗室經歷了一次飛行異常,而「我不敢相信它不是光學」(I Can’t Believe It’s Not Optical)任務的成功完成標誌著Rocket Lab復出。
-
旅行者1號相隔地球217億公裡,功率僅23瓦,數據如何傳回?
[1]重815千克,於1977年9月5日發射,截止到2020年6月仍然正常運作。它曾到訪過木星及土星,是提供了其衛星高解像清晰照片的第一艘太空飛行器。它的主要任務在1979年經過木星系統、1980年經過土星系統之後,結束於1980年11月20日。它也是第一個提供了木星、土星以及其衛星詳細照片的探測器。距今離地球最遠的人造衛星。
-
木星「朱庇特」的衛星 用它情人們的名字命名
漫漫探親路 2011年8月5日,「朱諾」在美國佛羅裡達州的卡納拉爾角空軍站發射升空。 一開始,「朱諾」並不是徑直向木星飛去的。「朱諾」在擺脫地球引力後,仍然受到太陽引力的作用。 直到兩年後,「朱諾」再次經過地球。這次,它利用地球引力的「彈弓效應」獲得加速,進入更高的軌道。 從那時起,「朱諾」真正地開始飛向「朱庇特」。
-
資源三號03衛星成功發射 三星並軌將組成立體測繪衛星星座
7月25日11時13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資源三號03星送入預定軌道。資源三號03星是一顆高解析度立體測繪衛星,將與資源三號01、02衛星等其他測繪衛星組成立體測繪衛星星座,更快更好地完成國土測繪和全球測圖,進一步推動我國民用測繪事業快速發展。
-
2020年6月17日15時19分!我國成功發射長徵火箭!攜三星入軌!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今天註定是一個難忘的日子,2020年6月17日15時19分,星期三,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我國成功發射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並成功將高分九號03星、皮星三號A星和德五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攜三星入軌,全程發射獲得圓滿成功,祖國威武。
-
至今仍在地球軌道漂流
萊卡本是蘇聯街頭的流浪狗,天地之大,到處是它的安身之所,而且萊卡十分聰明,在流浪期間過得逍遙快活,沒想到有一天他被帶到了蘇聯的一個研究所。除了萊卡,還有另外9隻接受了培訓的狗狗,但萊卡表現得比其他狗狗要聰明許多,這可能得益於它在流浪生活中吸取到的經驗,因此能夠快速適應不同的環境。
-
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黑傑克」項目的首批衛星或將在年內發射
太空新聞網5月11日報導,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當天表示,他們計劃在今年底和明年初發射「黑傑克」(Blackjack)項目的第一批實驗衛星。「黑傑克」項目由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戰術技術辦公室(TTO)於2018年啟動,旨在展示近地軌道(LEO)衛星星座以及低成本衛星網的軍事效用。
-
羅俊代表:「天琴二號」計劃2025年前後發射
羅俊院士說:「目前衛星狀態良好,下一階段將進入拓展實驗階段。」天琴一號衛星設計概念圖 (來源:中山大學天琴中心提供)技術驗證結果超乎預期羅俊介紹,「天琴一號」的核心任務是驗證空間慣性基準技術,好比引力波「探頭」,這是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體系中的核心技術之一,它包括高精度慣性傳感、微牛級連續可調微推進和無拖曳控制三大關鍵技術。
-
失聯50年衛星突然出現,不斷向地球發送信號,在向人類傳達什麼
這是古人對宇宙的看法,即使是我們人類所生活的地球在太空中都渺小的像一顆塵埃。再加上外太空的低溫和各種輻射,也會讓降低人造物品的使用壽命。衛星"死而復生",令人害怕但是就在2013年外太空就發生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一顆已經丟失在宇宙中長達46年的衛星,又一次的向地球發送的信號。
-
NASA電離層研究衛星ICON終於成功發射升空
ICON將會進入地球軌道執行一項研究地球電離層的任務。電離層是地球大氣層外部的一個巨大組成部分,它與太空邊界相重疊。任務小組成員說,這個太空飛行器的測量將幫助科學家更好地理解太空天氣和陸地天氣之間的聯繫,以及兩者在電離層中相互作用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