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7日15時19分!我國成功發射長徵火箭!攜三星入軌!

2021-01-18 遨遊世界科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今天註定是一個難忘的日子,2020年6月17日15時19分,星期三,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我國成功發射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並成功將高分九號03星、皮星三號A星和德五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攜三星入軌,全程發射獲得圓滿成功,祖國威武。

有些朋友對高分九號03星可能有些許陌生,高分九號03星是一顆光學遙感衛星。什麼是遙感衛星呢?它其實一種是用作外層空間遙感平臺的人造衛星,簡單來講,這是一種用衛星作為平臺的遙感技術。根據遙感衛星的用途可分為氣象衛星、陸地衛星和海洋衛星三種類型。1975年11月26日中國首次發射返回式遙感衛星,到1992年已發射13顆。這種衛星和地球資源衛星的性質是一致的,只是它工作壽命短,只有5~15天,但是可以回收。據數據統計,在已知用途的799顆遙感衛星中,光學成像衛星為413顆,佔遙感衛星總量的51.7%;其次為氣象學,佔比16.0%。

再回到我國的高分九號03星,這枚遙感衛星的地面像元解析度最高可達亞米級,主要用於國土普查、城市規劃、農作物估產和防災減災等領域,是一顆遙感衛星界的新星,可為「一帶一路」建設等提供信息保障。

除了高分九號03星,剩下的兩顆衛星皮星三號A星和德五號衛星,其中皮星三號A星由浙江大學研製,和德五號衛星由北京和德宇航技術有限公司研製,前者主要對多模式測控應答機、星載綜合電子系統等皮納衛星技術進行在軌試驗;後者可在軌開展全球船舶航行狀態採集、全球航班飛行狀態採集和全球物聯網信息採集。

再說到這次的主力,我國的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長徵號火箭已經耳熟能詳,它是在「長徵四號」(LM-4)火箭的第一、二級的基礎上研製的運載火箭,700KM髙度太陽 同步軌道(SSO)典型運載能 力為 1300kg, 為國內單二級運載火箭中運載能力最大 , 並能與遠徵系列上面級結合 , 提供多星異軌組網部署發射 , 大幅提高1000KM軌道高度以上運載能力 。這次任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35次飛行。在此祝賀我國「一箭三星」任務圓滿成功!

相關焦點

  • 長徵路上新徵程:中國長徵系列火箭第200次發射側記
    中新社太原12月7日電 題:長徵路上新徵程——中國長徵系列火箭第200次發射側記  中新社記者 張素  12月的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即便臨近正午,室外氣溫也僅有零下10攝氏度。發射前一小時左右,塔架保護層徐徐打開。周圍是漫山遍野的枯草,銀白色的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矗立其間。  「這裡室外最低能到零下38攝氏度。」
  • 「純商業」火箭捷龍一號首飛成功
    8月17日,捷龍一號運載火箭「一箭三星」首飛成功供圖/新華社8月17日12時11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捷龍一號運載火箭,以「一箭三星」方式成功將「千乘一號01星」「星時代-5」衛星和「天啟二號」衛星發射升空
  • 中國長徵火箭50年前如何敲開太空之門
    1970年4月24日,酒泉衛星發射基地,隨著操縱員按下發射的紅色「點火」按鈕,長徵一號火箭噴吐著桔紅色的巨大火焰,徐徐升空託舉東方紅一號衛星奔向茫茫太空。15分鐘後,傳來「衛星入軌」的捷報,隨後「東方紅」樂曲在太空響起,並向全世界廣播。至此,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長徵一號火箭圓滿完成發射任務。
  • 科技日曆 |「神八」追吻「天宮一號」八周年,長徵五號「大火箭...
    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高分七號衛星。而在8年前和3年前的同一天,「神八」追吻「天宮一號」、長徵五號「大火箭」首飛成功這兩項成就同樣讓世界矚目。「神八」追吻「天宮一號」2011年11月3日,8年前的今天,「神八」與此前發射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進行了空間交會對接。這是中國首次空間交會對接試驗,也是突破和掌握空間飛行器交會對接技術的一次關鍵之戰。
  • 長徵八號火箭首飛成功!不用羨慕馬斯克,中國的可回收火箭要來了
    12月22日12點37分,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徵八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起飛,隨後順利將5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點火升空  在獵鷹九號出現以前,人們一直認為太空梭似乎是人類現有技術水平下降低太空發射任務成本的最佳選擇。但是隨著NASA在太空梭項目上的失敗以及2011年太空梭全部退役,美國不僅失去了載人航天能力,還失去了對降低太空發射成本方面的探索路徑。無論是俄羅斯航天局、歐洲航天局還是我國航天局,所有的運載火箭僅僅只具備一次性使用的能力。
  • 中國成功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發射遙感三十三號衛星
    2020年12月27日23時44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三十三號衛星和搭載的1顆微納技術試驗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至此,我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十三五」期間發射任務圓滿收官。  遙感三十三號衛星、微納技術試驗衛星均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抓總研製,主要用於科學試驗、國土資源普查、農產品估產及防災減災等領域。
  • 填補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發射能力空白 為火箭重複使用探路 長徵八號...
    圖為12月22日12時37分,我國自主研製的新型中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首次飛行試驗,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實施,火箭飛行正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新華社記者 周佳誼 攝  當人們還沉浸在嫦娥五號帶回月球「土特產」的興奮中時,中國航天再踏徵程。
  • 中國長徵十一號一箭六星發射成功!打開國際市場意義重大!
    據最新消息,1月19日中午12時12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中國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一箭六星」發射任務圓滿成功。這是中國進入2018年來的第四次航天發射,也長徵十一號對一箭多星的再次突破,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中國固體運載火箭首次為國際用戶提供發射,是中國走上國際市場的又一個開始!也向著我國2018年超級航天計劃突破世界紀錄的目標再次買進一步!
  • 長徵八號首飛成功!星座組網刺激中型運載火箭發射 復用技術已在路上
    中國第一枚運載火箭長徵一號是為運載東方紅一號而生,在1970年4月24日首飛成功。自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後期,長徵二號、長徵三號和長徵四號系列運載火箭也先後成功發射運行。隨後,為了滿足大容量應用和載人飛船、空間實驗室發射的需要,在上述型號的基礎上,長徵二號E、長徵二號F、長徵三號甲、長徵三號乙、長徵四號甲和長徵四號乙等型號的運載火箭也被研製出來。
  • 一文詳解:比起美俄日歐,「長徵五號」在世界上到底是什麼水平?
    發射後175秒,助推器成功分離;發射後294秒,整流罩成功分離;發射後496秒,火箭一、二級成功分離;發射後501秒,二級成功一次點火;發射後774秒,二級成功一次關機;發射後1772秒,二級成功二次點火;發射後2146秒,二級成功二次關機;發射後2219秒,星箭分離成功,火箭搭載的「實踐二十號」衛星平臺成功入軌。至此,長五本次發射任務圓滿完成。
  • 火箭實驗室一箭折戟,電子火箭第13飛挫敗,全球今年第5發告敗
    北京時間7月5日5:19,電子火箭第13次發射升空一箭七星,結果出現意外。當升空大約4分鐘後,二級火箭發生故障,導致發射失敗,七顆衛星全部報廢墜毀。 發射速覽 發射時間:紐西蘭時間7月5日9:19:36,北京時間7月5日5:19:36 發射地點:紐西蘭北島瑪西亞半島,火箭實驗室私營發射中心1號發射臺(LC-1),南半球唯一航天發射場
  • 長徵11號運載火箭的冷發射模式,與驅逐艦垂髮系統類似
    6月5日中午,我國在黃海海域使用長徵11號運載火箭成功完成「一箭七星」海上發射技術試驗,這是我國首次在海上進行航天發射。火箭海上發射技術已有很長歷史。早在1962年,美國海軍就在海面浮動發射裝置上發射過液體火箭。
  • 長徵火箭再度升空,成功部署引力波監視器,填補重要領域空白
    近段時間以來中國在航天領域取得了重大進展,成功發射「嫦娥五號」並且順利降落月球。而且還從月球成功取回2公斤土壤,這在中國航天史稱得上裡程碑式的進步。此外我國長徵十一號固體火箭再度升空,這是該火箭第11次發射任務,主要是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全天監視器送入太空,也就是熟知的GECAM監視器。
  • 長圖丨長徵系列火箭這一年:長徵八號入列,「胖五」擔重任
    2020年,「長徵」家族添新,長徵八號入列!截至12月22日長徵八號首飛,我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今年實施33次飛行。隨著2020年1月7日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通信技術試驗衛星五號發射升空,中國航天發射2020年迎來開門紅。
  • 長徵五號蓄勢待發,成功與否就看今晚!外國人:世上最強大之一
    據報導,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計劃於12月底前後搭載實踐二十號試驗驗證衛星擇機實施飛行試驗任務。這也將是繼2016年11月3日(發射成功)和2017年7月2日(飛行期間因突發故障失敗)後,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第三次發射升空。為確保「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飛行任務期間相關道路的交通情況,2019年12月27日0時起,將對文昌航天發射基地周邊道路及通往文昌的道路實施交通管制。
  • 長徵五號B發射成功 背後有這樣一群液體動力人
    央廣網西安5月6日消息(記者劉濤 通訊員成楠)「5、4、3、2、1,點火!」,伴隨著響亮而堅定地「點火」口令,在高溫烈焰的舉託下,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緩緩地拔地而起,然後以雷霆萬鈞之勢,直刺蒼穹。此時,人們翹首仰望,烈焰飛騰,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拖著長長的火柱,向大海的方向飛去,消失在雲層之中,唯有震耳的呼嘯聲還在耳邊迴響。此時此刻,海島沸騰了!
  • 個個都霸氣十足,2020年十大創新工程就等你這一票!
    6月23日9時4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 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起飛,標誌著中國邁出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奔向火星。這是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首次執行應用性發射,成功將「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
  • 長徵三號乙成功發射亞太6C衛星:7月交付後將接替亞太6號
    長徵三號乙成功發射亞太6C衛星:7月交付後將接替亞太6號 張國航 孔曉燕 付毅飛/科技日報 2018-05-04 07:01
  • 由浙江大學研製的皮星三號A星在酒泉搭載發射成功!
    2020年6月17日15時19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九號03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還搭載發射了皮星三號A星、和德五號衛星。搭載發射的皮星三號A星由浙江大學研製,主要對多模式測控應答機、星載綜合電子系統等皮納衛星技術進行在軌試驗;和德五號衛星由北京和德宇航技術有限公司研製,可在軌開展全球船舶航行狀態採集、全球航班飛行狀態採集和全球物聯網信息採集。這次任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35次飛行。
  • ...在空中翱翔了2377天後,4月2日8時15分左右,天宮一號重新投入...
    2011年9月29日 ——巨龍騰空,浩渺天際迎「中國宮」 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一個註定載入中國航天史的時刻,在長徵2F火箭的託舉下,天宮一號向著300多公裡外的浩瀚太空飛去。這一天,浩渺天際迎來了一座「中國宮」。 天宮一號全長10.4米,最大直徑3.35米,由實驗艙和資源艙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