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西安5月6日消息(記者劉濤 通訊員成楠)「5、4、3、2、1,點火!」,伴隨著響亮而堅定地「點火」口令,在高溫烈焰的舉託下,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緩緩地拔地而起,然後以雷霆萬鈞之勢,直刺蒼穹。此時,人們翹首仰望,烈焰飛騰,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拖著長長的火柱,向大海的方向飛去,消失在雲層之中,唯有震耳的呼嘯聲還在耳邊迴響。
此時此刻,海島沸騰了!測控大廳裡,崗位人員有的歡呼鼓掌,有的揮舞雙拳……他們以不同的方式,表達著內心的激動和興奮。而作為航天科技集團六院試驗隊隊長的康乃全,並沒有像年輕人那樣激動,他只低頭在仔細追蹤數據,直到全部成功。抬頭那一刻,連日來的疲憊也在升空瞬間得到了釋放和紓解,這會是一個愉快的不眠之夜。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主要用於空間站艙段等近地軌道大型太空飛行器發射任務,是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基礎上改進研製的新型運載火箭,採用無毒無汙染的液氧、液氫和煤油作為推進劑,也是我國首個一級半構型的大型運載火箭。航天科技集團六院為此次發射用火箭提供了全部動力系統,為新一代載人飛船提供了用於軌控和姿控的動力系統。在這成功背後,航天六院研製團隊為此付出了怎樣的艱辛汗水,就讓我們走進文昌航天發射場,探尋火箭呼嘯升空那炫目尾焰背後的故事。
三結合攻關,確保每一個環節準確無誤
長徵五號系列火箭的一個助推器直徑就與其他現役火箭的芯級直徑一樣大。這麼龐大的火箭,箭上複雜的系統,任何一個動作、任何一個接口、任何一個參數都不能出錯誤。
從發動機進入靶場至發射,先後要開展數十次測試,每次測試需判讀近百個遙測參數,近兩百條時序指令,測試判讀工作量很大。而數據研判是發射任務的一項基礎性工作,這是一個複雜細緻的活,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出現瑕疵。
「不能帶著問題上天」,這是中國航天的鐵律。為了提高判讀效率,11所系統設計王飛將遙測數據畫圖和歷史測試數據進行一致性比對和包絡分析,這樣不但大大節省了時間,還提高了數據判讀的準確性。
廠房內,只見王飛緊盯著屏幕上的各種參數,與旁邊的電氣設計劉麗反覆溝通,不放過任何細節,「這些數據關係著發射成敗,雖然工作基礎卻非常重要。不能有絲毫大意,必須是100%精細精準。」
這邊問題剛解決,那邊又來了難題。「同一助推模塊兩臺發動機的電磁閥控制電纜與總體對接環節會不會出錯?」雙想時身經百戰的主任設計師李妙婷提出這樣的疑問。
「能不能用電磁閥響應時間測試數據的差異來判斷極性?」
「設計師在關鍵技術攻關中,我們實行設計人員、工藝人員和技能工人三結合攻關,大家一同分析、深入討論、科學判讀,確保每一個環節準確無誤。」李妙婷自信地說著。
20天兩臺發動機,我們能行
「爸爸,你什麼時候能回來啊?我已經好久好久都沒見過你了,你再不回來,我就快忘記你的樣子了!」放下3歲女兒的電話,北京11所主任設計師許健滿懷內疚,卻又馬上投入到工作中去。
2020年春節剛剛結束,試驗隊就扎進了靶場,進行前期的準備工作,這一呆就是兩個月。
「晚上偶爾回去的早,可以跟孩子視頻,看著他們天真的笑臉,就又充滿了力量,就感覺不到累了」。已經有了一兒一女的許健,說到孩子眼睛又亮了起來。
由於疫情影響,此次試驗隊只有9個人進場,比原計劃減少了1∕3,再加上隔離觀察,試驗隊不得不面臨時間緊、任務重、人員少的局面。「人少了,但工作程序可一點也不能少,工作質量更不能打折。」大推力氫氧發動機副總師王維彬說。
為了把疫情耽誤的時間補回來,北京11所試驗隊員在二十天時間裡,完成了2臺發動機的外場裝配、測試和檢驗工作,並順利完成與基地的交接。夜晚的火箭垂直總裝廠房,燈火通明,窗外濤聲陣陣,椰林婆娑。總裝組王志雲、孫彥銘看著裝配好的發動機,終於鬆了口氣。試驗隊員們每天在技術陣地配合,對每一個環節進行嚴格把關,將成功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加班加點更是常態。這樣高的工作量,把大家都壓的繃緊了神經,好在今天終於暫告一段落。
「這次任務很特殊,新火箭推舉新飛船,並且正處於國家抗擊疫情的特殊期間,在現場的不論是身經百戰的老專家,還是初出茅廬的年輕人,每個人的身體和神經都像拉滿了弦的弓,重壓面前,迎難而上。大家都為能夠參與本次任務感到驕傲和自豪。因為能親眼見證自己研製的火箭飛上太空,是最讓我們航天人最開心的一件事。」王維彬這位溫潤謙遜的副總師說起這次發射任務,語氣裡都是藏不住歡喜與自豪。
為保成功 他們連續奮戰19小時
南海之濱,瓊東古邑,海南島風景如畫,試驗隊員們卻鮮有時間欣賞海景。「在這裡雙休日變成工作日,『黃金周』變成『工作周』任務節點都是提前排好的,大家心裡只想著圓滿完成任務。」801所型號指揮王蕾說道。「2020年1月下旬我們就進場了,為了打好新型首飛這一仗,我們做好了充足準備。」
新一代載人飛船作為新研型號,不僅是目前加注量最大的航天飛行器,更有許多新產品、新技術,這給801所試驗隊帶了不小的挑戰。
對於王蕾他們來說,頭號難題就是氧化劑加注,時間跨度長,工作瑣碎,人員眾多,每一道程序都要嚴格遵守,不能有絲毫閃失。作為新飛船推進系統的主任設計師劉建盈,為了保證能夠準時、安全、圓滿地完成任務,針對各種可能出現的故障,制定了一整套方案計劃,並對隊員開展針對性訓練,以萬全之策應對萬一可能。
夜已深,加注廠房內依然燈火通明。隨著劉建盈準確的指令,監控屏幕上的加注曲線和數據參數不停地跳躍閃爍。試驗隊員們緊盯監控屏,認真記錄著流量數據變化情況,時刻關注設備的運行狀態。「幸好我早上喝了一杯黑咖啡。」劉建盈開玩笑地說。
服務艙使用的推進劑四氧化二氮具有強氧化性,稍不留神就會造成星毀人亡的嚴重後果。作為加注指揮,坐鎮加注指揮平臺的劉建盈,神情若定的自信表情給大廳裡緊張的氣氛平添了幾分輕鬆。
從早上8點到第二天凌晨3點,經過19個小時的苦戰,試驗隊員們終於順利完成了新飛船氧化劑的加注工作。
此時,南海之濱的初春夜晚,寬廣的大海浪奔浪湧,浩瀚的天空繁星閃爍,而忙碌了一天疲憊的試驗隊員也終於可以踏實地睡一覺了。
每一次成功發射,都代表著國家航天事業的發展與進步;每一次發射背後,都有無數動人的故事;每一個故事背後,都是航天人的無私奉獻和辛勤付出!他們中有的父母臥病在床無法照料,有的家人分居難以團聚,有的身體抱恙不下火線……這些,他們卻不願過多談及。他們更愛講的是「長五B」研製的故事,是「長五B」一飛沖天的精彩。
航天強國,逐夢星河,而長徵五號B正是中國追逐航天之夢的時代符號,他們用自己的青春擔負起這份職業賦予他的神聖使命,把夢想寫在了星辰大海的未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