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徵五號B發射成功 背後有這樣一群液體動力人

2021-01-09 央廣網

央廣網西安5月6日消息(記者劉濤 通訊員成楠)「5、4、3、2、1,點火!」,伴隨著響亮而堅定地「點火」口令,在高溫烈焰的舉託下,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緩緩地拔地而起,然後以雷霆萬鈞之勢,直刺蒼穹。此時,人們翹首仰望,烈焰飛騰,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拖著長長的火柱,向大海的方向飛去,消失在雲層之中,唯有震耳的呼嘯聲還在耳邊迴響。

此時此刻,海島沸騰了!測控大廳裡,崗位人員有的歡呼鼓掌,有的揮舞雙拳……他們以不同的方式,表達著內心的激動和興奮。而作為航天科技集團六院試驗隊隊長的康乃全,並沒有像年輕人那樣激動,他只低頭在仔細追蹤數據,直到全部成功。抬頭那一刻,連日來的疲憊也在升空瞬間得到了釋放和紓解,這會是一個愉快的不眠之夜。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主要用於空間站艙段等近地軌道大型太空飛行器發射任務,是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基礎上改進研製的新型運載火箭,採用無毒無汙染的液氧、液氫和煤油作為推進劑,也是我國首個一級半構型的大型運載火箭。航天科技集團六院為此次發射用火箭提供了全部動力系統,為新一代載人飛船提供了用於軌控和姿控的動力系統。在這成功背後,航天六院研製團隊為此付出了怎樣的艱辛汗水,就讓我們走進文昌航天發射場,探尋火箭呼嘯升空那炫目尾焰背後的故事。

 三結合攻關,確保每一個環節準確無誤

長徵五號系列火箭的一個助推器直徑就與其他現役火箭的芯級直徑一樣大。這麼龐大的火箭,箭上複雜的系統,任何一個動作、任何一個接口、任何一個參數都不能出錯誤。

從發動機進入靶場至發射,先後要開展數十次測試,每次測試需判讀近百個遙測參數,近兩百條時序指令,測試判讀工作量很大。而數據研判是發射任務的一項基礎性工作,這是一個複雜細緻的活,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出現瑕疵。

「不能帶著問題上天」,這是中國航天的鐵律。為了提高判讀效率,11所系統設計王飛將遙測數據畫圖和歷史測試數據進行一致性比對和包絡分析,這樣不但大大節省了時間,還提高了數據判讀的準確性。

廠房內,只見王飛緊盯著屏幕上的各種參數,與旁邊的電氣設計劉麗反覆溝通,不放過任何細節,「這些數據關係著發射成敗,雖然工作基礎卻非常重要。不能有絲毫大意,必須是100%精細精準。」

這邊問題剛解決,那邊又來了難題。「同一助推模塊兩臺發動機的電磁閥控制電纜與總體對接環節會不會出錯?」雙想時身經百戰的主任設計師李妙婷提出這樣的疑問。

「能不能用電磁閥響應時間測試數據的差異來判斷極性?」

「設計師在關鍵技術攻關中,我們實行設計人員、工藝人員和技能工人三結合攻關,大家一同分析、深入討論、科學判讀,確保每一個環節準確無誤。」李妙婷自信地說著。

 20天兩臺發動機,我們能行

「爸爸,你什麼時候能回來啊?我已經好久好久都沒見過你了,你再不回來,我就快忘記你的樣子了!」放下3歲女兒的電話,北京11所主任設計師許健滿懷內疚,卻又馬上投入到工作中去。

2020年春節剛剛結束,試驗隊就扎進了靶場,進行前期的準備工作,這一呆就是兩個月。

「晚上偶爾回去的早,可以跟孩子視頻,看著他們天真的笑臉,就又充滿了力量,就感覺不到累了」。已經有了一兒一女的許健,說到孩子眼睛又亮了起來。

由於疫情影響,此次試驗隊只有9個人進場,比原計劃減少了1∕3,再加上隔離觀察,試驗隊不得不面臨時間緊、任務重、人員少的局面。「人少了,但工作程序可一點也不能少,工作質量更不能打折。」大推力氫氧發動機副總師王維彬說。

為了把疫情耽誤的時間補回來,北京11所試驗隊員在二十天時間裡,完成了2臺發動機的外場裝配、測試和檢驗工作,並順利完成與基地的交接。夜晚的火箭垂直總裝廠房,燈火通明,窗外濤聲陣陣,椰林婆娑。總裝組王志雲、孫彥銘看著裝配好的發動機,終於鬆了口氣。試驗隊員們每天在技術陣地配合,對每一個環節進行嚴格把關,將成功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加班加點更是常態。這樣高的工作量,把大家都壓的繃緊了神經,好在今天終於暫告一段落。

「這次任務很特殊,新火箭推舉新飛船,並且正處於國家抗擊疫情的特殊期間,在現場的不論是身經百戰的老專家,還是初出茅廬的年輕人,每個人的身體和神經都像拉滿了弦的弓,重壓面前,迎難而上。大家都為能夠參與本次任務感到驕傲和自豪。因為能親眼見證自己研製的火箭飛上太空,是最讓我們航天人最開心的一件事。」王維彬這位溫潤謙遜的副總師說起這次發射任務,語氣裡都是藏不住歡喜與自豪。

為保成功 他們連續奮戰19小時

南海之濱,瓊東古邑,海南島風景如畫,試驗隊員們卻鮮有時間欣賞海景。「在這裡雙休日變成工作日,『黃金周』變成『工作周』任務節點都是提前排好的,大家心裡只想著圓滿完成任務。」801所型號指揮王蕾說道。「2020年1月下旬我們就進場了,為了打好新型首飛這一仗,我們做好了充足準備。」

新一代載人飛船作為新研型號,不僅是目前加注量最大的航天飛行器,更有許多新產品、新技術,這給801所試驗隊帶了不小的挑戰。

對於王蕾他們來說,頭號難題就是氧化劑加注,時間跨度長,工作瑣碎,人員眾多,每一道程序都要嚴格遵守,不能有絲毫閃失。作為新飛船推進系統的主任設計師劉建盈,為了保證能夠準時、安全、圓滿地完成任務,針對各種可能出現的故障,制定了一整套方案計劃,並對隊員開展針對性訓練,以萬全之策應對萬一可能。

夜已深,加注廠房內依然燈火通明。隨著劉建盈準確的指令,監控屏幕上的加注曲線和數據參數不停地跳躍閃爍。試驗隊員們緊盯監控屏,認真記錄著流量數據變化情況,時刻關注設備的運行狀態。「幸好我早上喝了一杯黑咖啡。」劉建盈開玩笑地說。

服務艙使用的推進劑四氧化二氮具有強氧化性,稍不留神就會造成星毀人亡的嚴重後果。作為加注指揮,坐鎮加注指揮平臺的劉建盈,神情若定的自信表情給大廳裡緊張的氣氛平添了幾分輕鬆。

從早上8點到第二天凌晨3點,經過19個小時的苦戰,試驗隊員們終於順利完成了新飛船氧化劑的加注工作。

此時,南海之濱的初春夜晚,寬廣的大海浪奔浪湧,浩瀚的天空繁星閃爍,而忙碌了一天疲憊的試驗隊員也終於可以踏實地睡一覺了。

每一次成功發射,都代表著國家航天事業的發展與進步;每一次發射背後,都有無數動人的故事;每一個故事背後,都是航天人的無私奉獻和辛勤付出!他們中有的父母臥病在床無法照料,有的家人分居難以團聚,有的身體抱恙不下火線……這些,他們卻不願過多談及。他們更愛講的是「長五B」研製的故事,是「長五B」一飛沖天的精彩。

航天強國,逐夢星河,而長徵五號B正是中國追逐航天之夢的時代符號,他們用自己的青春擔負起這份職業賦予他的神聖使命,把夢想寫在了星辰大海的未來中。

相關焦點

  • 長徵五號蓄勢待發,成功與否就看今晚!外國人:世上最強大之一
    沉寂兩年有餘,成功與否就看今晚了!據報導,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計劃於12月底前後搭載實踐二十號試驗驗證衛星擇機實施飛行試驗任務。這也將是繼2016年11月3日(發射成功)和2017年7月2日(飛行期間因突發故障失敗)後,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第三次發射升空。
  • 「長五B」成功首飛背後閃耀一群「江蘇身影」 太空探索,他們貢獻...
    5月5日18時,我國又一新型號火箭長徵五號B點火升空,將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精確送入預定軌道。長徵五號B首次發射取得圓滿成功的背後,閃現著不少「江蘇身影」。江蘇培養出的一批批航天「尖兵」,攻堅克難,為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探索太空貢獻了堅實的「江蘇力量」。
  •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對於我國有多重要?胖五大揭秘,了解一下!
    2019年12月27日,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復飛成功。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我國新型重型運載火箭長徵五號。,不僅給設計,仿真,製造,以及地面實驗帶來了革命性的改變,正因為其大直徑,長徵五號甚至無法通過鐵路隧道,這也就意味著無法用鐵路進行運輸,也就無法到達我國內陸三大航天發射場進行發射任務。
  • 140位東方紅特邀貴賓,共同見證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成功飛天
    「見證長徵飛天榮耀,共築家國富強之夢」12月27日,東方紅公司特邀來自南寧、柳州、桂林、北海及廣州、汕頭市場的東方紅貴賓140人親臨航天文昌發射場,共同觀看「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的成功發射。當晚20時45分,在文昌航天發射中心,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將實踐二十號衛星準確送入預定軌道,發射飛行試驗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發射重量870噸,為啥回來只有一個小罐罐,嫦娥五號任務有多難?
    這裡說的小罐罐是指嫦娥五號探測器上一個小小的返回器,沒找到資料說明這個返回器有多重,但我想頂多也就幾百公斤吧,而且這幾百公斤回到地球只是為了送回那2公斤月樣。發射嫦娥五號上天的長徵五號遙五火箭起飛重量為870噸,最終就是為了這2公斤。那麼其餘的幾百上千噸重量哪裡去了呢?
  • 51Talk小學員用英文喊話世界:嫦娥五號發射成功
    11月24日凌晨4點30分,隨著一束烈焰劃破黑夜,搭載著嫦娥五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從海南文昌衛星發射基地冉冉升空,「長五」送「嫦五」,中國探月工程再次實現新的突破,計劃首次實現從月球的採樣返回,把月壤或月巖等寶貴樣品帶回地球,屆時將有望為我國探月工程重大科技專項「繞、落、回」三步走發展戰略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 圓滿完成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任務 「胖五」天津總裝團隊凱旋
    昨天下午,圓滿完成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任務的天津航天長徵火箭製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津火箭公司)長徵五號遙五試驗隊一行21名工作人員先行返回天津。一下飛機,天津火箭公司測試技術員關澤科便這樣告訴記者。作為入職6年、參加過三次發射的「老隊員」,關澤科笑稱自己已經比從前淡定沉穩了不少。戴著口罩記者看不清他的表情,但他眼中流露出的興奮與滿足卻騙不了人。
  • 對話「胖五」總裝測試團隊:成功發射沒有一絲僥倖可言
    天津日報訊 2016年我國首個5米直徑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徵五號首飛成功,將天津航天長徵火箭製造有限公司長徵五號總裝測試團隊(以下簡稱「胖五」總裝測試團隊)帶入了大眾視野。幾天前,這一團隊又圓滿完成了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任務,部分隊員也於25日順利返津。
  • 長徵八號首飛成功!星座組網刺激中型運載火箭發射 復用技術已在路上
    此次首飛,長徵八號還將新技術驗證七號、海絲一號、元光號、天啟星座零八星、智星一號A星5顆試驗性衛星準確送入了預定軌道。  從長徵三號甲系列、長徵五號到長徵七號、長徵十一號,中國運載火箭型號已然不少,但長徵八號有其獨特之處。  根據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的介紹,目前在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中,3-4.5噸太陽同步軌道發射運載能力尚存空白,而長徵八號則正好填補了這項空白。
  • 科技日曆 |「神八」追吻「天宮一號」八周年,長徵五號「大火箭...
    而在8年前和3年前的同一天,「神八」追吻「天宮一號」、長徵五號「大火箭」首飛成功這兩項成就同樣讓世界矚目。「神八」追吻「天宮一號」2011年11月3日,8年前的今天,「神八」與此前發射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進行了空間交會對接。這是中國首次空間交會對接試驗,也是突破和掌握空間飛行器交會對接技術的一次關鍵之戰。
  • 我國成功發射長徵火箭!攜三星入軌!
    今天註定是一個難忘的日子,2020年6月17日15時19分,星期三,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我國成功發射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並成功將高分九號03星、皮星三號A星和德五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攜三星入軌,全程發射獲得圓滿成功,祖國威武。有些朋友對高分九號03星可能有些許陌生,高分九號03星是一顆光學遙感衛星。什麼是遙感衛星呢?
  • 嫦娥五號成功發射!探索航天文昌,靜享濱海假期,盡在淇水灣
    北京時間11月24日4時30分,伴隨著一聲轟鳴巨響,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騰空而起,在破曉中劃出一道亮麗的金色弧線,向著月球飛去。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長徵五號成功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將開啟了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填補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發射能力空白 為火箭重複使用探路 長徵八號...
    圖為12月22日12時37分,我國自主研製的新型中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首次飛行試驗,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實施,火箭飛行正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新華社記者 周佳誼 攝  當人們還沉浸在嫦娥五號帶回月球「土特產」的興奮中時,中國航天再踏徵程。
  • 馴火牧天記——「胖五」家族130天再奔蒼穹的背後
    -  從2019年12月27日長徵五號遙三火箭「王者歸來」,到2020年5月5日長徵五號B遙一火箭「驚豔首秀」,短短100餘天,兩次足以載入中國航天史冊的成功背後,一群負重前行的航天人,堅守著他們的使命。  「沒有比團隊更強的『隊』,每一次面對困難和挑戰,都是依靠團隊的力量渡過難關。」
  • 一文詳解:比起美俄日歐,「長徵五號」在世界上到底是什麼水平?
    發射後175秒,助推器成功分離;發射後294秒,整流罩成功分離;發射後496秒,火箭一、二級成功分離;發射後501秒,二級成功一次點火;發射後774秒,二級成功一次關機;發射後1772秒,二級成功二次點火;發射後2146秒,二級成功二次關機;發射後2219秒,星箭分離成功,火箭搭載的「實踐二十號」衛星平臺成功入軌。至此,長五本次發射任務圓滿完成。
  • 中國長徵火箭50年前如何敲開太空之門
    1970年4月24日,我國用第一枚運載火箭「長徵一號」成功將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送入太空,中國人自此叩開了通往浩瀚宇宙的大門。運載火箭進入太空的能力是探測和利用太空的前提與基礎。長徵一號火箭不僅是中國第一枚運載火箭,其誕生標誌著中國從此具備了進入太空的能力,標誌著中國人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太空真正成為可能。
  • 長徵八號火箭首飛成功!不用羨慕馬斯克,中國的可回收火箭要來了
    ▲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點火升空  另外考慮到許多發射任務進行之後,火箭助推器將會濺落在大海中,SpeaceX的科研人員研發出了海上火箭降落埠(Autonomous spaceport drone ship, ASDS),並研究液體燃料火箭在發射任務後「如何自動並垂直降落於降落埠」的技術。
  • 中國成功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發射遙感三十三號衛星
    2020年12月27日23時44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三十三號衛星和搭載的1顆微納技術試驗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執行本次發射任務的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是八院抓總研製的常溫液體三級運載火箭,具備發射多種類型、不同軌道要求衛星的能力,可實施一箭單星或多星發射,其700公裡高度太陽同步圓軌道運載能力為3噸。  記者從八院了解到,本次任務在年底實施,發射窗口又正值深夜,氣候條件異常寒冷,給發射準備工作帶來很大挑戰。
  • 嫦娥五號為什麼要踩兩次剎車?成功實施近月制動的嫦娥五號什麼時候...
    嫦娥五號為什麼要踩兩次剎車?成功實施近月制動的嫦娥五號什麼時候回來?時間:2020-11-30 17:50   來源:贏家財富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嫦娥五號為什麼要踩兩次剎車?成功實施近月制動的嫦娥五號什麼時候回來?
  • 長徵五號重800多噸嫦娥五號重8噸 只挖兩公斤月壤 不浪費嗎
    這些天來,嫦娥五號一直牽動著無數國人的心,人們翹首以盼。嫦娥五號任務作為目前嫦娥工程最複雜的一次任務,也是收官之戰,寄託著無數國人的希冀和對月球的嚮往。  關注度越大,關注人越多,對於嫦娥五號的相關問題也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