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體PH值的作用
氫離子濃度一向被認為是養魚水質的一個重要因素,分析養魚用水的水質時通常都要測定PH值。這是因為氫離子濃度從多個方面影響到魚和魚的生產。
1.魚類能夠安全生活的PH值範圍大致是6~9,而最適宜的範圍在鯉科魚類為弱鹼性,即PH值為7~8.5,在鮭科魚類為中性附近即PH值為7上下。PH值超出一定範圍高限為9.5~10,低限為4~5會直接造成魚的死亡。下面例舉了幾種魚在不同PH值條件下100%的死亡率,魚類所忍受的暴露時間。
PH值在安全範圍內,當超出最適範圍時也會對魚類的生命活動起消極作用,從而影響到養魚的成績。例如,養魚的實踐證明魚在酸性(PH值低於5.5),水體中對傳染性魚病特別敏感,呼吸困難即使水中並不缺氧,對飼料的消化率低,生長緩慢。
2.PH值還通過影響其他的環境因子而間接影響到魚。例如在低PH值下,Fe離子和H2S的濃度都會增高,而這些成份的毒性又和低PH值有協力作用,PH值越低,毒性越大;另一方面,高的PH值又會增大氨的毒性。另外PH值偏離了中性到弱鹼性範圍而變得過高或過低時,都會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腐敗菌的分解作用;而前者又會影響到水體的氧氣狀況和魚類的呼吸條件,後者又會影響到水中有機質的濃度。
3.PH值還嚴重影響到水體的生物生產力,首先PH值的不適宜會破壞水體生產的最重要的物質基礎-磷酸鹽和無機氮合物的供應。如果水偏鹼會形成難溶的磷酸三鈣,偏酸又會形成不溶性的磷酸鐵和磷酸鋁都會降低肥效,在氮的循環中PH值也起重大作用,硝化作用固氮作用都以弱鹼性PH值7.0~8.5最適宜,遇到酸性或弱鹼性條件都會受到抑制,此外,PH值還通過直接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各類微生物的生命活動,從而影響水體的整個物質代謝。
二、PH值的決定因素和變化規律
1.PH值的決定因素
決定PH值因素很多,但最主要的是水中游離二氧化碳和碳酸鹽的平衡系統,以及水中有機質的含量和它的分解條件。二氧化碳和碳酸鹽的平衡系統根據水的硬度和二氧化碳的增減而變動。二氧化碳的增減又是水中生物呼吸作用、有機質的氧化作用和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對強弱決定的。
2.PH值作水質標準的實際價值
如果看到一個養魚水體PH值偏低,又沒有外來的特殊汙染,就可以判斷這個水體有可能硬度偏低,腐殖質過多,溶氧二氧化碳CO2偏高和溶氧量不足,同時也可以判斷這一水體植物光合作用不旺或者魚的密度過大以及微生物受到抑制,整個物質代謝系統代謝緩慢。
如果PH值過高,也可能是硬度不夠,以及植物繁殖過於旺盛,光合作用過強或者水中腐殖不足
三、PH值出現異常的原因、危害性及處理辦法
1.PH值偏高或過高
(1)新水中已有一定數量的藻類,但水質還沒有穩定,往往會偏高。
(2)藍綠藻含量豐富的水體由於光合作用很強烈,到下午5點鐘左右,PH值往往會升到9.5以上。
(3)受鹼性物質汙染的水PH值也會偏高。
魚類鹼中毒的症狀:受刺激且狂遊亂竄;體表大量粘液甚至可拉成絲;鰓蓋腐蝕損傷、鰓部大量分泌凝結物;水體呈鹼性,一般PH值大於9;水體存在許多死藻和瀕死的藻細胞。
2.PH值偏低或過低
(1)養殖時間較長的水且透明度低,PH值偏低
(2)受酸性物質汙染。
魚類酸中毒的症狀;體色明顯發白;水生植物呈現褐色或白色;水體透明度明顯增加;水體呈酸性一般PH值小於4;水體有在許多死藻和瀕死的藻細胞。
3.防治辦法
(1)經常檢測水體PH值的變動,最好每天早晚各一次,一旦出現異常就要及時找出原因,採取有效的處理措施。
(2)對新水最好等水質穩定後再放魚種。
(3)出現藍綠藻的水要及時控制或更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