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C媽
分享0~3歲育兒知識和早教心得,都是乾貨。
前幾天答應媽媽們要推薦女兒1歲以後的玩具,整理了一下發現好難選啊,考慮到每個孩子喜好不同、家長的消費習慣也不一樣,C媽就想儘量選出多方面都能兼顧的玩具牌子,結果反而選不出來了。
所以這次我們換一個思路,C媽給大家分享寶寶每一階段適合的玩具類型,大家結合自家寶寶的情況來選擇品牌。當然一些好的玩具我以後還是會推薦,今天先來說如何給0~1歲寶寶選玩具。
我們知道,1歲前寶寶發展是分階段的,只有符合寶寶能力特點的玩具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那嬰兒的身體發育規律是什麼呢?
從上到下:先控制頭部,然後是手、再是腳;
從中心到四周:先會控制胸腹部,然後才是四肢;
由簡單到複雜:先學會簡單的大動作,再掌握精細的小動作。
了解了這個規律,我們就知道寶寶在每一個階段需要什麼樣的玩具。
0~3個月
這個階段是新生兒時期,基本只會躺著,那麼刺激寶寶視、聽、觸覺的玩具就是最好的玩具。另外,新生寶寶喜歡黑白色、對比強烈的圖案,根據這個特點,媽媽們可以購買下面類型的玩具:
床鈴
你也可以自己給寶寶做吊鈴,下面是丹麥Flensted Mobiles手工吊鈴的一些圖案,感興趣的媽媽可以自己做。
立體床圍(或圖卡)
床圍記得經常變換方向,避免寶寶總是朝一個方向看。
也可以買黑白圖卡給寶寶看,刺激視覺發育。
健身架
三個月末時,寶寶手掌開始慢慢鬆開,有拍手和踢腿等動作,這時候可以準備健身架類型的玩具。
健身架其實也可以當作床鈴用,但因為增添了抓握和腳踢的功能,所以比床鈴用的時間長一些。
不管是床鈴還是健身架,挑選的時候要注意:音樂和燈光都必須柔和。健身架類型的玩具可以自己做嗎?當然,比如下面這樣:
把各種小東西掛在寶寶伸手能抓到的地方,玩的時候注意要有大人看護。
又比如這個,用粗繩掛一個鈴鐺,讓孩子抓或者用腳踢,簡單又好玩。
此圖來源於網絡
4~6個月
4個月後,寶寶趴著的時間越來越多了,到6個月左右,部分寶寶已經可以靠坐或獨坐,雙手都能空出來。同時,寶寶喜歡把東西塞嘴裡,玩具一定要可以咬的。
這個階段玩具的主要用途是:摸、抓、搖、咬,符合這些條件的,都可以作為玩具,比如這些:
可以發聲的布藝手偶
可以啃咬的觸感球
有套圈和小珠的木質搖鈴
木質玩具要求光滑無毛刺、油漆要環保,小圈小珠不易脫落,家長也要經常檢查,這類有串珠的玩具到下一階段仍然是很適合的。
7~9個月
這個時期的寶寶,精細運動和大運動都有質的飛躍。雙手能配合使用、手指也能對捏東西,並且可以有意識的拿起、放下、鬆手。大運動方面,學會爬行,可以自主的去探索感興趣的事物了。
這個階段玩具的主要用途是:練習手指精細動作、眼手協調,促進爬行,比如下面這些:
各種球類
引導寶寶爬行,追逐。
容器玩具
這時期寶寶非常喜歡把東西反覆放進去、倒出來,你也可以直接用一個塑料盆、奶粉罐、小桶來作為容器。
紙板書、洞洞書、布書
學會翻頁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10~12個月
這時期孩子眼手協調更進一步,對手臂和手指的控制能力也更強,初步能辨別顏色、形狀等。大運動方面,開始學習站立、行走。
這階段玩具的主要用途是:進一步練習手指動作、眼手協調,比如下面這些:
有把手的簡單拼圖
彩虹塔、疊疊樂
將圓環套上去和拿下來,對寶寶的手部控制能力有比較高的要求,家長可以先示範,引導寶寶玩耍。
形狀配對盒
感知形狀、大小、顏色,投進、拿出的遊戲,可以讓寶寶感知空間、大小。
這時期的寶寶還不一定可以正確配對,將形狀準確的瞄準洞口也需要有很好的眼手協調能力,可以先從最簡單的圓形開始。另外,在寶寶可以順利打開蓋子後,要有大人看護,以免蓋子夾住寶寶。
小C媽媽嘮叨時間:
大家應該發現,C媽沒有推薦電動玩具、或者是學習桌之類的按鈕聲光玩具,如果要給玩具的價值排隊,那這類玩具就是排在最後的,具體文章可戳這裡:「活玩具」和「死玩具」,你給孩子選哪一種?
今天推薦的玩具類型有限,但一歲內寶寶玩具不需要太多,幾樣經典的就足夠了。玩具也不是越貴越好,大家在購買的時候,先要想想這個玩具能讓寶寶運用到哪些技能、是否符合寶寶現階段的能力發展,只要考慮好這個問題,買回的玩具就不會太錯。
另外,不要忘了生活中的各種物品也是寶寶感興趣的玩具。比如鍋碗瓢盆可以作為打擊樂器、靠墊可以作為爬行道具、紙巾盒可以作為抽取玩具......這些玩具就在寶寶的身邊。1歲以後的玩具這幾天正在整理,C媽歸類好後會儘快介紹給大家,媽媽們不要太著急哦:)
關注小C媽的公- 號: 小C媽報到回復關鍵字查看更多原創育兒文章
【遊戲】越玩越聰明系列—適合3-11個月寶寶玩的遊戲
【積木】0~3歲玩積木要分階段,效果最好的玩法在這裡
【繪本】小C的書架—適合1~2歲寶寶的繪本分享
【平衡車】你家娃玩過平衡車沒?沒有的話請收下這篇安利
【學步鞋】如何給娃挑選學步鞋,這篇乾貨一定要看
小C媽,本是學經濟的文科女,卻在當媽後熱愛上了與育兒相關的一切,從此找到了人生的正確方向。全職帶娃期間系統學習了嬰幼兒營養與早教課程,現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研究生在讀,力爭在育兒的路上邊走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