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埃落定!闊別70載 烈士方學終於「魂歸故裡」

2021-01-13 齊魯網

將裝有方學骸骨的盒子裝上車

從臨沂到諸暨,十幾個小時的奔波、近一千公裡的行程,在方家人和守墓人的護送下,12月16日凌晨2點,烈士方學(即方益品)終於落葉歸根,回到闊別70載的故鄉。

14日晚上10點多,烈士方學的後人方剛一行十人趕到臨沂市沂南縣大莊鎮后土山村,「家裡一切都準備好了,眼看著我這三十幾年的心願,馬上就要達成了。」方學的女婿劉永祿激動地告訴記者。

15日一早,劉方兩家人就早早地起床,為遷墓做準備,「按照我嶽母的意思,作為一名黨員,程序一定不要麻煩,只要將老人帶回家,簡簡單單的最好。」站在墓前,劉永祿說,「嶽父,今天我們來帶您回家,家裡一切都已經準備就緒了,就等您回去了,您的父母、兄弟姐妹也都一直在等著您,這次回去,我們就真的團聚了。」

臨行時,劉長濤的父親依依不捨的拉著方剛的手,一旁的劉永祿則不斷的叮囑他好好保重身體,以後常聯繫。

知道方學要「回家」了,村裡的鄉親們紛紛自發趕來,想要送烈士最後一程,「年年清明都有孩子來添土、送花圈,這一走,心裡還真有點兒空得慌,但不管怎麼說,都是好事兒,這是回家嘛,我們都來送送。」村裡的老人們都絮絮叨叨地說著自己的不舍,其實在老鄉們心中,方學早已經是他們的親人了。劉長濤堅持跟隨護送方學烈士回家,他說,「這是我奶奶的囑託和心願,也是我的責任和義務。」

中午,大家簡單地吃了點兒午飯,方剛、劉永祿、劉長濤就急匆匆地踏上了返回浙江的行程。「家裡人都在等著,我們也都很著急。」連續兩日的奔波,記者擔心已經年近七十的劉永祿身體吃不消,可劉永祿說:「我現在一點兒都沒覺得累,從知道找到我嶽父的消息後,雖然一直兩地奔波,可從來也沒覺得辛苦過,心裡高興啊,就不覺得累了。」

16日早上9點,在諸暨市浣東街道湯家店村安山崗的公墓園區內,方剛把裝有小太公方學烈士遺骨的盒子小心翼翼地放入墓內,蓋上大紅色黨旗,隨著墳墓緩緩合上,一切塵埃落定。

丁非老人和女兒女婿於方學墓

方剛靜立在一旁長嘆道:「終於回來了!」

在方家人的心目中,方學不但是他們的長輩,更是一名愛國英雄。當天一大早,除了方家上上下下幾十號人外,還有不少村民齊聚方學墓地前祭奠,鞠躬致敬,現場一片濃濃的哀思。而最令人動情的一幕是,方學的遺孀丁非老太太掙扎著從輪椅上起身,蹣跚走到墓前,顫抖的雙手摩挲著墓碑上丈夫的照片,眼角淚花點點。

讓老人同樣激動的是,再次見到七十年前故人的後代,丁老太太緊緊握住劉長濤的手,嘴裡不斷地說著感恩的話。

其實,15日下午,方學遺孀丁非就從寧波出發趕往諸暨了。最近幾年,丁非老太太發生過兩次腦溢血,出於對其身體的考慮,兒女們曾多次勸母親放棄前往諸暨的念頭,可老太太態度堅決:「誰都不必多說,他入土我是一定要去的。」

丁老太太告訴記者,這是她第一次來湯家店,這些年她多次想代丈夫到他家鄉探親,可惜都沒有實現。當年兩人結婚後,丈夫曾跟她提過自己是諸暨湯家店人,他生前一直期盼戰爭勝利的那一天,能回家看看。

「今天親眼看到他回來了,我這輩子也就沒有遺憾了。

現在,讓兩家人魂牽夢繞了70年的夢終於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責任編輯:劉國棟、劉曉夢]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9-8025117,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9-8025117,誠邀合作夥伴。

相關焦點

  • 壹現場|淞滬會戰殉國老兵魂歸故裡 家屬:終於見到了親人的戎裝照
    9月30日,正當天安門廣場舉行烈士紀念日的同時,湖南省張家界市慈利縣抗戰老兵朱亮華和朱中平得以魂歸故裡,兩位老兵當年都犧牲在抗日前線,如今家人迎回他們的戎裝照片。為了迎接兩位老兵魂歸故裡,尋親志願者和朱家後世子孫一起,舉辦了一個小型的祭奠儀式,志願者手捧兩位殉國老兵戎裝照,在音樂聲中走入朱家,當走到朱家門前時,在場全部人員向老兵戎裝照敬禮示意。隨後,志願者將民革衡陽市委領導為在衡陽保衛戰中犧牲的朱中平撰寫的輓聯送上,上面寫著:捐軀報國埋骨他鄉存浩氣,取義成仁魂歸故裡化長風。
  • 117位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歸國,多個細節讓人淚目
    2020年9月28日,第七批志願軍烈士遺骸終於從韓國迎回,這117位英烈受到了最高禮遇,得以魂歸故裡。01、空軍運輸機編號為:012020年是抗美援朝的第70個周年,自1950年至1953年,197685名志願軍用自己的性命換來了寶貴的勝利,換來了無數人的幸福生活。
  • 117位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歸國 迎回儀式上這些細節令人動容
    這是我國第七次迎回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此前六次均在清明節前夕完成。此次,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迎回儀式最終定在了「9·30」烈士紀念日前夕。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和「9·30」烈士紀念日前夕開展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迎回安葬活動,能更好地激發廣大人民群眾愛國情懷,增強民族自信心,彰顯我國愛好和平的負責任大國形象,讓銘記功勳、褒揚英烈真正成為全社會共同的價值追求。
  • 直擊|英雄魂歸故土:117位志願軍烈士遺骸在瀋陽安葬
    1/10 直擊|英雄魂歸故土:117位志願軍烈士遺骸在瀋陽安葬
  • 盤點志願軍遺骸70年的歸國史
    明日,韓方將向中方第七次移交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及相關遺物。沒有比戰鷹護航更高的禮敬,沒有比魂歸故裡更好的告慰。青山埋忠骨,馬革裹屍還。山河已無恙,英雄魂歸來。盤點志願軍遺骸的漫漫回家路,既是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歷史課,更是對後人的一筆寶貴財富。什麼是裝殮儀式?乾燥清潔、精密鑑定、整理遺物、收殮入棺。
  • 中國隆重迎接117位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回國
    機上搭載著117位志願軍烈士的遺骸。這些闊別祖國近70年的英雄回家了。這是第七批回國的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今天載運他們的是國產運-20大型運輸機。進入中國領空後,兩架戰鬥機起飛護航,以空軍特有的禮儀向他們致敬。9月27日,在瀋陽桃仙國際機場,運送志願軍烈士遺骸的空軍專機通過水門。
  • 撲救木裡「3.30」火災犧牲的4名雲南籍烈士陸續魂歸故裡
    上午8時許,大理籍烈士查衛光遺骸從西昌市運抵南澗縣境內,當地民眾在南澗縣烈士陵園舉行了追悼會。據了解,四川省涼山州木裡縣雅礱江鎮立爾村3月30日發生森林火災。3月31日下午,四川森林消防總隊涼山州支隊指戰員和地方撲火隊員在撲火行動中,受風力風向突變影響,突發林火爆燃,造成27名森林消防隊員和3名地方幹部民眾犧牲。
  • 章瑩穎,死後3年,她仍然未能魂歸故裡
    章瑩穎的父親章榮高想盡各種辦法,至今卻仍然沒能迎回愛女的骨灰,死後魂不知歸處,這無疑是件令人極為悲傷的事情!世上最痛苦的事情,莫過於黑髮人送白髮人!愛女去世後,章榮高心裡一直有兩個心結難以釋懷。章榮高想不明白,自己女兒是在學校出的事,兇手也是學校的人,也抓起來了,為什么女兒的骨灰就不能魂歸故裡,為什麼學校可以做到如此絕情漠不關心!心力憔悴的章榮高已經表示放訴上訴,他累了,再也折騰不起了!
  • 楊麗坤逝世20年祭:把雲南之美推向世界,直到58歲去世才魂歸故裡
    那一年,12歲的她跟著二姐去雲南省歌舞團看演出,路上正好被省歌舞團團長胡宗林遇上,胡宗林立時被小女孩兒那天仙般靚麗的容貌吸引住了,他停住腳步了解了一下女孩兒的情況,問她願意來歌舞團學舞蹈、當演員嗎?姐姐和楊麗坤喜出望外,於是,她進入歌舞團做了一名學員。不怕吃苦、靈心慧性的楊麗坤進步迅速,不到兩年,她就開始擔任《十大姐》《白嫻鳥》《採茶》等舞蹈的領舞。
  • <集結號>穀子地原型:我送烈士英靈走上回家的路
    馮小剛對王艾甫說:「你和穀子地一樣,都是為烈士討名分。」  王艾甫,山西左權縣人,山西省檢察院退休幹部,喜愛收藏。2005年前,籍籍無名的王艾甫埋首收藏,2005年,他因一件特殊藏品及為藏品尋主而蜚聲全國。
  • 著名攝影家紐頓魂歸柏林(組圖)
    著名攝影家紐頓魂歸柏林(組圖)紐頓終於魂歸故裡柏林。  赫爾穆特·紐頓1920年生於柏林,他在8歲時就對攝影產生了濃厚興趣,12歲時他用積攢了多年的零花錢買了架蔡斯照相機,從此開始了攝影生涯。紐頓16歲起在德國著名女攝影家伊娃那裡當學徒,1938年猶太人出身的紐頓為了逃避希特勒的迫害離開了德國。在他離開柏林準備登上北去的火車時,他看著動物園火車站對面的巴洛克建築自言自語道,「我還會回來的,柏林」。
  • 菏澤英烈孟憲存:80年後忠魂歸故裡
    日期:[2019年03月06日] -- 牡丹晚報 -- 版次:[A10] 菏澤英烈孟憲存:80年後忠魂歸故裡 「尋得烈士捐軀地,家祭無忘告乃翁
  • 臨沂測繪員「翻譯」地址幫烈士回家,有兩位烈士親人住址跟他說的...
    在最初發布的烈士尋親名單中,劉世元的地址為「沂中縣荊山頭」。8月2日,周厚彪致電大眾網·海報新聞,稱劉世元的地址應為「沂水縣崔家峪鎮東(西)荊山頭」。在記者與蒙陰縣坦埠鎮郵遞員王德建等人共同努力下,劉世元烈士終於「回家」。此前的8月2日,臨沂市沂南縣68歲的白慶瑞趕赴菏澤,來到菏澤市張和莊村烈士陵園白玉檏烈士墓前,為尋找了70多年的大伯祭掃行禮。
  • ...烈士找到了「家」!孟祥斌烈士妻子葉慶華:我願照亮他們回家的路
    13年間,很少有人知道這位烈士的妻子是怎麼挺過來的。直到幾天前,一位志願者告訴錢報記者,葉慶華這些年一直在默默幫抗美援朝烈士尋親。11年間,她已為數十名抗美援朝烈士找到了家。 21日,金華家中,孟祥斌烈士的妻子葉慶華接受了錢報記者的獨家專訪。
  • 開國中將吳法憲:89歲病逝後,魂歸故裡,了卻40餘年的遺憾
    戎馬一生,在他病逝後,終於魂歸故裡,了卻40多年的遺憾,實現了自己一生中最後的心願。 參加紅軍,戰功顯赫 吳法憲的人生與戰場的聯繫很是緊密。 1968年,兩人終於結束異地的生活,這份團聚是非常難得的,兩人非常珍惜這個機會,一起努力工作,相互幫助著,共同進步。
  • 楚漢故裡:孝感
    安陸 白兆山 「楚漢故裡」是西窗燭出品的城市文化專題,以古詩詞為跡,探索靈秀鄂楚十三城的故裡往事,是尋蹤,也是尋根。 董永 七仙女 東漢黃香年方九歲時,便知事親之理,三字經裡「香九齡,能溫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