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結號>穀子地原型:我送烈士英靈走上回家的路

2020-11-28 中國新聞網

穀子地原型:我送烈士英靈走上回家的路


2008年01月27日 13:07 來源:北京青年報

發表評論

當年的烈士登記表

  歲寒時節,電影《集結號》熱映寒凝大地。伴隨熱映,一位七旬老人被媒體強光聚焦———《王艾甫與「集結號」劇組話尋親》、《山西王艾甫義舉成就「集結號」主角穀子地》、《王艾甫與他的八百兄弟———與「集結號」相似的故事》……

  2007年12月19日,《集結號》上海首映式上,馮小剛手指這位七旬老人對扮演穀子地的張涵予說:「他就是穀子地的生活原型王艾甫。」張涵予趨前擁抱王艾甫。馮小剛對王艾甫說:「你和穀子地一樣,都是為烈士討名分。」

  王艾甫,山西左權縣人,山西省檢察院退休幹部,喜愛收藏。2005年前,籍籍無名的王艾甫埋首收藏,2005年,他因一件特殊藏品及為藏品尋主而蜚聲全國。1996年清明過後的一個周六,王艾甫在太原南宮文物舊貨市場的一個破麻袋中發現4本捲成筒狀的《六十八軍太原戰役陣亡將士登記》。該登記冊記載了866名解放軍陣亡將士的簡歷,其中夾裹84份「太原戰役陣亡通知書」。通知書上有姓名、年齡、籍貫、犧牲時間和地點及英勇事跡介紹。

  1996年的這個春天將王艾甫的後半生引向一個拐點。12載春秋,他踏上了為烈士尋親的漫漫徵途。如果說,2005年,王艾甫被媒體描寫為一個接續執行戰爭年代未完成送達任務的戰士,那麼,2007年的《集結號》則將他的尋親徵途升華為「每一個犧牲者都是永垂不朽的」。

  舊貨市場偶然發現八十四份解放軍將士陣亡通知 抵押房產變賣藏品只為讓英靈魂歸故裡十二年苦尋已讓三十四位烈士回到親人身邊———

  2007年12月19日,《集結號》上海首映式上,馮小剛手指一位七旬老者對扮演穀子地的張涵予說:「他就是穀子地的原型王艾甫。」張涵予趨前擁抱王艾甫。馮小剛對王艾甫說:「你和穀子地一樣,都是為烈士討名分。」

  為給虛擬的穀子地找到現實參照,馮小剛拍攝了《集結號》的姐妹篇———紀錄片《犧牲》。這部紀錄片《犧牲》還原了王艾甫12年間送英靈回家,讓英名回歸的足跡。

  緣起

  破麻袋中發現84份陣亡通知

  王艾甫,山西左權人,省檢察院退休幹部。他的人生因為1996年清明過後的一個普通周六而改變。當天,王艾甫在太原南宮文物舊貨市場的一個破麻袋中,發現了4本捲成筒狀的《六十八軍太原戰役陣亡將士登記》。該登記冊記載了866名解放軍陣亡將士的簡歷,其中夾裹84份「太原戰役陣亡通知書」。通知書上有姓名、年齡、籍貫、犧牲時間和地點及英勇事跡介紹。

  此後十二載,他踏上了為烈士尋親的漫漫徵途。如果說,2005年王艾甫被媒體描寫為一個接續執行戰爭年代未完成送達任務的戰士,那麼,2007年的《集結號》則將他的尋親徵途升華為「每一個犧牲者都是永垂不朽的」。

  為鑑別陣亡登記冊及通知書真偽,王艾甫向山西省軍區黨史研究室、文史部門、太原民政局及參加太原戰役的老兵求證,經一年多審核,答覆為「真實可信」。「真實可信」誕生之前,王艾甫已在太原七大烈士陵園中找到24位烈士墓碑,此使「真實可信」進一步升級。王艾甫就84名烈士中的29名無籍貫烈士求教當年處烈隊(處理烈士後事工作隊)副隊長杜明學。太原戰役中,杜明學掩埋了111名烈士。2007年,78歲的杜明學回憶,當時組織規定戰士上戰場前,在左上衣口袋裡放上寫有姓名、年齡、籍貫、部隊番號、身體特徵的字條。一些戰士認為這樣不吉祥,故拒絕書寫。另一種可能,人被炮火炸飛了。

  王艾甫還就烈士兵齡短一項,請教參加太原戰役的老兵。79歲的老兵陳福勤根據戰時「隨打隨補」的政策猜測,可能是被解放軍俘虜的國民黨士兵,軍裝一換、槍口一轉就成了解放軍,這樣的士兵被稱為「解放戰士」。他目睹過一幕解放戰士的犧牲,指導員搖晃著倒下的他問「你是哪裡人」,而他已無力回答。

  [1]  [2]  [3]  [4]  [下一頁]

編輯:吉翔】

相 關 報 道

相關焦點

  • ...烈士找到了「家」!孟祥斌烈士妻子葉慶華:我願照亮他們回家的路
    作為烈士家屬,她比誰,都懂得「家」的意義,更能理解這些失去音訊的志願軍家屬的渴望,「我願意做提燈者,照亮他們回家的路。」 如果你見到他的家人 告訴他們,部隊還記著他 這個家,房間不大。
  • 集結號:終究因寡不敵眾而擺陣,穀子地看著兄弟一個個死去
    由張涵予飾演的穀子地是一位團長,手下有四十多個士兵,跟著團長一起上戰場。影片開始就直接展示了戰爭的殘酷,穀子地的手下的腿被炸成兩截,這個畫面展示的很真實,也讓觀眾更有一種身臨其境、在戰場上的感覺,聲音也很真實,一下就抓住了觀眾的注意力。
  • 英雄回家!中國隆重迎接117位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回國
    機上搭載著117位志願軍烈士的遺骸。這些闊別祖國近70年的英雄回家了。這是第七批回國的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今天載運他們的是國產運-20大型運輸機。進入中國領空後,兩架戰鬥機起飛護航,以空軍特有的禮儀向他們致敬。9月27日,在瀋陽桃仙國際機場,運送志願軍烈士遺骸的空軍專機通過水門。
  • 耄耋老人寫回憶錄為烈士「立碑」 故事將上舞臺
    89歲老人寫回憶錄為身邊烈士「立碑」  本報訊(記者/彭子英通訊員/單輝強)電影《集結號》中的老連長「穀子地」為了給全連陣亡的戰士正名,苦苦尋找了一生。作為革命老區之一的厚街鎮和田村,感人的故事以不同的方式上演。
  • 117位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歸國 迎回儀式上這些細節令人動容
    此次,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迎回儀式最終定在了「9·30」烈士紀念日前夕。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和「9·30」烈士紀念日前夕開展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迎回安葬活動,能更好地激發廣大人民群眾愛國情懷,增強民族自信心,彰顯我國愛好和平的負責任大國形象,讓銘記功勳、褒揚英烈真正成為全社會共同的價值追求。
  • 秋收已至,趕緊回家打穀子了!
    說到「打穀子」,相信生活在農村的大多數人,都曾親身經歷過「打穀子」的辛苦;隨著生活條件持續向好,機械化農耕生產因快速、省時,節省勞力、成本等優勢,如今已成為現在新農耕人的「新寵」,伴隨著機器轟鳴聲響讓我們一起來對比一下古往今來「打穀子」的變化。 每家到打穀子時都要選擇一個好日子,一般選擇大晴天,全家老小齊上陣。
  • 迎117位烈士遺骸回國,每一個細節都體現對烈士的尊崇
    9月27日,第七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及相關遺物從韓國回到祖國。此次共迎回117位志願軍烈士遺骸,除第一批的437位外,這是近年來單年度交接數量最多的一次。9月26日,中韓雙方在韓國仁川志願軍烈士遺骸臨時安置所共同舉行裝殮儀式。9月27上午,中韓雙方在韓國仁川國際機場舉行志願軍烈士遺骸交接儀式,中韓雙方代表現場籤署交接書,確認交接117位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及遺物。
  • 英雄歸來,機場水門最高禮遇迎接志願軍烈士遺骸回家
    每經編輯:畢陸名據央視新聞27日消息,剛剛,第七批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回到祖國,機場以水門迎接烈士,給予最高禮遇!「過水門」是民航界的最高級別禮儀,寓意著接風洗塵,迎接祖國的英雄兒女回家!退役軍人事務部褒揚紀念司副司長李敬先表示,此次從韓國迎回志願軍烈士遺骸117具,是2015年以來交接迎回烈士遺骸數量最多的一次。當然,在籌備工作中也遇到一些困難,主要是面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特殊背景,相關國際交流合作受到影響。為此,中韓雙方努力克服困難,國內軍地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加班加點,確保交接迎回工作順利實施。
  • 他創造性地把穀子種進大棚,默默耕耘9年培育優良谷種—— 劉金榮的...
    這樣就能使穀子育種的進程加快三分之一。」  「將穀子種進了大棚裡?」記者在安陽市農科院採訪時聽到這個消息,感覺很新鮮。  記者在追問中得知,「把穀子種進大棚」的舉動,已持續了9年。因何要把穀子種進大棚?種植效果如何?帶著好奇心,5月26日,記者前往安陽市農科院科研試驗基地探訪。
  • 影片《谷魂》將登熒幕 講述「雜交穀子之父」趙治海的故事
    人民網石家莊11月27日電 (楊文娟)以「雜交穀子之父」趙治海為故事原型的影片《谷魂》近期拍攝完畢,並將作為建黨100周年獻禮片明年上映。該影片全方位、多角度再現了趙治海創造「張雜谷」,對世界糧食安全作出重大貢獻的歷程。
  • 臨沂測繪員「翻譯」地址幫烈士回家,有兩位烈士親人住址跟他說的...
    大眾網·海報新聞濟南8月8日訊(記者 李立紅)「讓思念發光 幫烈士回家」大型尋親活動啟動以來,大眾網·海報新聞的「烈士尋親」熱線線索不斷,其中臨沂一地理信息測繪員周厚彪來電幫忙「翻譯住址」,糾正了9位烈士的地址信息。
  • 撲救木裡「3.30」火災犧牲的4名雲南籍烈士陸續魂歸故裡
    圖為參加大理南澗追悼會的民眾 滿東飛 攝中新網昆明4月5日電 (陽祖旭 王劉金)記者5日從雲南森林消防總隊獲悉,在撲救四川木裡縣森林火災中犧牲的4名雲南籍消防員英靈已陸續回到雲南。上午8時許,大理籍烈士查衛光遺骸從西昌市運抵南澗縣境內,當地民眾在南澗縣烈士陵園舉行了追悼會。
  • 「雜交穀子之父」趙治海故事將登熒幕 講述中國科學家「谷魂」
    由河北電影製片廠、五洲同聲河北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大型主旋律電影《谷魂》,是以「雜交穀子之父」趙治海為原型創作改編的傳記影片,講述了趙治海幾十年艱苦努力、鍥而不捨地研究雜交穀子,並最終找到了穀子光(溫)敏不育的規律,研究出了世界上第一個穀子光(溫)敏兩系雜交種「張雜谷」的故事。圖為導演黃山(中)在片場指導拍攝。
  • 一封掛號信寄給犧牲72年的烈士,老兵5年發出千餘封信為烈士找家
    正是他不屈不撓的堅持,讓「死信」變活,讓烈士回家。一個郵遞員的堅持毅然踏上「死信復活」路2019年2月22日,一封特殊的來信出現在廣水郵政投遞員沈寶棟的眼前。收信人是「姚遠道烈士」,寄件地址為山東菏澤市張和莊烈士陵園。信封上有一段附言:「該烈士(28歲)於1947年12月犧牲於菏澤戰役,望郵遞員同志再辛苦一下,幫烈士找到家。」
  • fate中哪國英靈最多?中國排第四,唯一沒有英靈的國家敢怒不敢言
    導語:眾所周知,在fate系列登場的英靈們都出自各地的歷史和神話,英靈們擁有的能力不管有多麼強大都有合理的解釋,這也是其設定的一大魅力,根據新登場的英靈在網上搜索人物真正的歷史或神話故事是fate粉絲們的一大樂趣。
  • 即將奔五的70後,回家的路很遙遠
    長大後才發現,在外漂泊有多少辛酸,多少無奈,好想回家,可是,回家的路太遙遠。即將奔五的70後,大部分都為了家,為了孩子背井離鄉,回首往事,心裡不禁湧起陣陣酸楚,如今生活條件好了,孩子們也在城裡安了家,而自己卻很想回到自己從小長大的故鄉,因為那裡有太多童年的美好回憶,有太多的捨不得。
  • 闊別70載 烈士方學終於「魂歸故裡」
    14日晚上10點多,烈士方學的後人方剛一行十人趕到臨沂市沂南縣大莊鎮后土山村,「家裡一切都準備好了,眼看著我這三十幾年的心願,馬上就要達成了。」方學的女婿劉永祿激動地告訴記者。15日一早,劉方兩家人就早早地起床,為遷墓做準備,「按照我嶽母的意思,作為一名黨員,程序一定不要麻煩,只要將老人帶回家,簡簡單單的最好。」
  • 精神昭世人,英名耀千秋——高金城烈士紀念館簡介
    高金城烈士紀念館建於1998年,1999年完成布展,2000年9月正式啟用並對外開放。前身為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烈士張掖紀念館。2005年11月經中共張掖市委批覆,更為現名。大門左側是兩間警務室,右側是潔白的漢白玉標識牌,上面鐫刻著鮮紅的炳森隸書體「高金城烈士紀念館」八個大字。大門前由九級臺階,拾階而上進入北院紀念園。正對大門矗立著一座臥式紀念碑,基座為紅色花崗巖貼面,碑身為白色鋼掛漢白玉。紀念碑前為長方形花壇,栽植松柏,象徵烈士精神長青不老。紀念碑正面是王定烈將軍親筆題寫的「先烈英靈,浩氣長存」八個紅色行書大字。
  • 《一條狗的回家路》被贊「假期必看」 狗狗送溫暖
    《一條狗的回家路》被贊「假期必看」 狗狗送溫暖 馬達與老人合影1905電影網訊 由美國哥倫比亞影業公司出品的好萊塢感動冒險鉅制《一條狗的回家路》正在全國熱映。
  • 9月27日117位英雄回家:中韓將交接第七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
    9月27日117位英雄回家:中韓將交接第七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 2020-09-27 07:59:00來源: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