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年的烈士登記表
穀子地原型:我送烈士英靈走上回家的路
2008年01月27日 13:07 來源:北京青年報
發表評論當年的烈士登記表
歲寒時節,電影《集結號》熱映寒凝大地。伴隨熱映,一位七旬老人被媒體強光聚焦———《王艾甫與「集結號」劇組話尋親》、《山西王艾甫義舉成就「集結號」主角穀子地》、《王艾甫與他的八百兄弟———與「集結號」相似的故事》……
2007年12月19日,《集結號》上海首映式上,馮小剛手指這位七旬老人對扮演穀子地的張涵予說:「他就是穀子地的生活原型王艾甫。」張涵予趨前擁抱王艾甫。馮小剛對王艾甫說:「你和穀子地一樣,都是為烈士討名分。」
王艾甫,山西左權縣人,山西省檢察院退休幹部,喜愛收藏。2005年前,籍籍無名的王艾甫埋首收藏,2005年,他因一件特殊藏品及為藏品尋主而蜚聲全國。1996年清明過後的一個周六,王艾甫在太原南宮文物舊貨市場的一個破麻袋中發現4本捲成筒狀的《六十八軍太原戰役陣亡將士登記》。該登記冊記載了866名解放軍陣亡將士的簡歷,其中夾裹84份「太原戰役陣亡通知書」。通知書上有姓名、年齡、籍貫、犧牲時間和地點及英勇事跡介紹。
1996年的這個春天將王艾甫的後半生引向一個拐點。12載春秋,他踏上了為烈士尋親的漫漫徵途。如果說,2005年,王艾甫被媒體描寫為一個接續執行戰爭年代未完成送達任務的戰士,那麼,2007年的《集結號》則將他的尋親徵途升華為「每一個犧牲者都是永垂不朽的」。
舊貨市場偶然發現八十四份解放軍將士陣亡通知 抵押房產變賣藏品只為讓英靈魂歸故裡十二年苦尋已讓三十四位烈士回到親人身邊———
2007年12月19日,《集結號》上海首映式上,馮小剛手指一位七旬老者對扮演穀子地的張涵予說:「他就是穀子地的原型王艾甫。」張涵予趨前擁抱王艾甫。馮小剛對王艾甫說:「你和穀子地一樣,都是為烈士討名分。」
為給虛擬的穀子地找到現實參照,馮小剛拍攝了《集結號》的姐妹篇———紀錄片《犧牲》。這部紀錄片《犧牲》還原了王艾甫12年間送英靈回家,讓英名回歸的足跡。
緣起
破麻袋中發現84份陣亡通知
王艾甫,山西左權人,省檢察院退休幹部。他的人生因為1996年清明過後的一個普通周六而改變。當天,王艾甫在太原南宮文物舊貨市場的一個破麻袋中,發現了4本捲成筒狀的《六十八軍太原戰役陣亡將士登記》。該登記冊記載了866名解放軍陣亡將士的簡歷,其中夾裹84份「太原戰役陣亡通知書」。通知書上有姓名、年齡、籍貫、犧牲時間和地點及英勇事跡介紹。
此後十二載,他踏上了為烈士尋親的漫漫徵途。如果說,2005年王艾甫被媒體描寫為一個接續執行戰爭年代未完成送達任務的戰士,那麼,2007年的《集結號》則將他的尋親徵途升華為「每一個犧牲者都是永垂不朽的」。
為鑑別陣亡登記冊及通知書真偽,王艾甫向山西省軍區黨史研究室、文史部門、太原民政局及參加太原戰役的老兵求證,經一年多審核,答覆為「真實可信」。「真實可信」誕生之前,王艾甫已在太原七大烈士陵園中找到24位烈士墓碑,此使「真實可信」進一步升級。王艾甫就84名烈士中的29名無籍貫烈士求教當年處烈隊(處理烈士後事工作隊)副隊長杜明學。太原戰役中,杜明學掩埋了111名烈士。2007年,78歲的杜明學回憶,當時組織規定戰士上戰場前,在左上衣口袋裡放上寫有姓名、年齡、籍貫、部隊番號、身體特徵的字條。一些戰士認為這樣不吉祥,故拒絕書寫。另一種可能,人被炮火炸飛了。
王艾甫還就烈士兵齡短一項,請教參加太原戰役的老兵。79歲的老兵陳福勤根據戰時「隨打隨補」的政策猜測,可能是被解放軍俘虜的國民黨士兵,軍裝一換、槍口一轉就成了解放軍,這樣的士兵被稱為「解放戰士」。他目睹過一幕解放戰士的犧牲,指導員搖晃著倒下的他問「你是哪裡人」,而他已無力回答。
[1] [2] [3] [4] [下一頁]
【編輯:吉翔】
相 關 報 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