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酒茅臺基業長青背後的文化張力解讀。
縱覽世界歷史,解析大國崛起,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種現象:十年發展比經濟,五十年發展比制度,一百年發展比的則是文化。「國民之魂,文以化之;國家之神,文以鑄之。」文化已然成為一個國家、地區、民族的根與魂,成為其發展的「內生動力」。
正如美國著名學者託夫勒所說,「哪裡有文化,哪裡早晚就會出現經濟繁榮,而哪裡出現經濟繁榮,文化就更快地向哪裡轉移。」
在經濟全球化時代,競爭無疆界,對於企業來說,厚重的文化與卓越的品質正是商業成功的重要因素。
時代發展到今天,一提到國酒茅臺,人們總是為13年來的持續跨越發展而驚訝,為今日國酒茅臺不斷增長的品牌價值而驚訝,有人甚至稱其為神秘的「茅臺奇蹟」。在驚訝之餘,許多人開始不斷比照、思考、追問、解析,試圖找到甚至破解「茅臺奇蹟」背後的神秘力量。
實際上,對於一個延續千百年的民族品牌來說,「奇蹟」一詞過於玄妙。如果說,在國酒茅臺高速發展的背後,真的有什麼強大的神秘張力在主宰的話,那,就是文化的力量。
這種力量,更近於一種腳踏實地、漸聚漸強的創造力;
這種力量,是歷史積澱與文化傳承、創新與凝聚、蓄勢與飛躍,才逐步顯現出的強大的作用力;
這種力量,為國酒茅臺的持續跨越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也為國酒茅臺的基業長青奠定了厚重而深刻的基因。
文化揚企,終成大家氣象
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並進,文化積澱與經濟發展齊飛。
國酒茅臺通過實施「文化揚企」戰略,不斷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在內部,構建了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四個方面的企業文化體系,凝聚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在外部,一直致力於重塑企業形象,提升了企業文化品位。
在以醉人芳香享譽五洲四海的同時,茅臺酒也讓世界了解了中國白酒、華夏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國酒文化既是對茅臺集團企業文化的全面概括,又超出了一般性企業文化的範疇,在一個更廣泛的層面上,構成了中國酒文化最為挺拔的枝幹和景觀。
國酒茅臺的歷史文化張力,不斷推動著茅臺集團的傳承與發展。
著名經濟學家于光遠有句名言:「國家富強在於經濟,經濟繁榮在於企業,企業興旺在於管理,管理優劣在於文化」。傳統民族企業與現代先進企業理念的結合,為國酒茅臺賦予了歷史與時代價值。
世界名酒和中國國酒,這是茅臺酒成其為文化茅臺的基礎。華夏五千年的文明積澱,成為滋養文化茅臺的母體。
兩千多年前,茅臺酒的前身——「枸醬酒」即昂首進入了漢代主流社會生活的視野,從而名垂《史記》。穿越時空,國酒茅臺一路走過的,其實就是一個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人文精神,不斷挑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文化創新過程」……人們走近茅臺,發覺它更近似於一部中華文化密碼;人們品位茅臺,甚於品鑑一部充滿東方智慧的「聖經」。
清代,茅臺就有「酒冠黔人國,鹽登赤虺河」的發展輝煌;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茅臺「智擲酒瓶振國威,香驚四座奪金獎」,一舉躋身「世界三大蒸餾名酒」,成為中華民族工商業率先走向世界的傑出代表;1935年,茅臺酒憑藉自身的獨特品質和文化魅力,與長徵途中的中國工農紅軍結下了曠世奇緣。
當物質層面的茅臺酒躍升為精神層面的榮耀與尊嚴時,茅臺酒便完成了從物質到精神的轉換,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文化茅臺。
1949年以來的60多年間,國酒茅臺見證了世界舞臺上與新中國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社會生活緊密聯繫的一幕幕風雲際會,發揮了無可替代的政治酒、外交酒、國宴酒、國禮酒、壯行酒和慶功酒等重要作用,以國酒之尊備受國人推崇。難怪人們說,「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如果缺少了茅臺酒,就缺少了一種味道……」
起於秦漢、熟於唐宋、精於明清、尊於當代。可以說,茅臺文化是一代又一代國酒人將物質創造、精神鑄造相互糅合、發酵、蒸餾、勾兌、升華、積澱的結果;也是一代又一代國酒人將茅臺酒悠久的歷史、獨特的工藝、天賜的環境,天人合一的釀造過程,以及在國家政治生活中扮演的特殊角色等文化因子糅合而成的「綜合體」。
國酒茅臺的企業文化建設,為茅臺集團積澱內部凝聚力,釋放外部競爭力。
美國學者基恩認為:如果一個企業沒有具有凝聚力的文化,這個企業很難發展,而企業文化一旦被創造出來,其價值和意義就會超越企業,也超越員工心理,它不僅為企業所創造,它也創造著企業。
在茅臺集團酒庫車間,員工們自己製作了這樣一幅極有內涵的標語,「儲存天地精華,勾兌和諧人生」。在茅臺集團宣傳部,員工們把「傳播有思想的新聞、塑造有理想的靈魂、創建有特色的文化、續寫有價值的丹青」作為自己的使命。……
隨著企業發展,國酒人進一步推動了「文化揚企」的實踐。1998年以來,茅臺集團高度重視在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等四個層面抓好企業文化建設。第一階段,表現為延續傳統、尊重積澱的「繼承」;第二階段,表現為實施文化揚企戰略的「創新」;第三階段,表現為精心構架理念體系的「規範」;第四階段,表現為致力於落地生根的「轉化」,即促進文化力轉化成為現實的生產力,最大化地釋放企業核心競爭力。
在精神文化建設方面,「愛我茅臺、為國爭光」的企業精神,員工「自出難題、自討苦吃、自我加壓、自強不息」的「四自精神」,「愛崗敬業、吃苦耐勞、用於探索、甘於奉獻」的茅臺傳統,「艱苦奮鬥、團結拼搏、繼承創新,爭創一流」的茅臺精神,「以人為本、以質求存、恪守誠信、繼承創新」的核心價值觀,「弘揚國酒文化,追求創新卓越」和「釀造高品位的生活」的使命等不斷推動著茅臺前行。
國酒茅臺在文化載體建設上,已擁有「一報兩臺三網四刊一城一個數字茅臺」:即《茅臺酒報》、國酒茅臺電視臺和廣播電臺、公司官網、《國酒書畫》、《世界之醉》、《國酒詩刊》、《茅臺科技》、中國酒文化城以及數字茅臺等媒體資源。這些傳媒不斷提升著品位質量,成為傳播國酒文化的主渠道。
在物質文化建設方面,初步形成了產品文化、建築文化、環境文化等多領域、多形式、多層次的物質文化體系格局。
茅臺酒長期沿用特色鮮明的紅色商標、白色瓶形、紅絲帶,在客觀上鞏固了茅臺酒在人們心中的深刻印象,使產品最終轉化成了一種文化符號。在建築風格上,統一的生產房,酒庫庫房、各地茅臺酒專賣店都體現出了茅臺集團獨有的國酒風範和文化特色。環境文化建設方面基本上做到了「綠起來、靚起來、彩起來、文起來、撐起來、美起來」,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間與空地,把綠化與文化緊密結合起來,興建了許多人文景觀,如:「國酒之父」周恩來銅像、巴拿馬金獎紀念碑、酒神鵰塑、酒壺景觀等等,這些具有文化與環境雙重意味的綠色人文景觀不但裝扮了廠區環境,也充實了員工的文化精神世界。
在行為文化建設方面,重大會議和活動統一著裝、統一佩戴上崗證;全國各地的國酒茅臺專賣店實行八個統一(其中包括服裝統一、服務統一);每年一次以祭奠茅臺先輩為主要內容的茅臺酒節;兩年一屆的職工藝術節、職工運動會以及每周一舉行的升國旗、唱國歌、升廠旗、唱廠歌儀式;進廠新員工的宣誓儀式;編寫《員工手冊》,對員工行為規範進行引導,使員工有了書面形式的行為規範準則。這些上升為文化層面的行為活動,以最生動的方式詮釋了國酒茅臺的企業文化,起到了凝聚人心,振作士氣,提升形象,展現風貌的作用,是茅臺集團企業文化中最為可圈可點的部分。
在制度文化建設方面,企業領導體制、組織機構與企業管理制度構成了企業的制度文化。在茅臺集團,管理制度則包括了五大管理體系、有完整系統的《企業標準》、《技術標準》、《管理標準》、《工作標準》、經濟責任制、績效考評手冊、民主管理制度等一切規章制度。這些都是企業進行正常的生產經營管理所必需的強有力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