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事,都禁不住細想。所以有屈子《天問》,有李約瑟之問,有錢學森之問,而我想問的是:烏賊為什麼叫賊?
所謂賊,肯定是會偷東西的,烏賊偷的是什麼東西?
章魚和烏賊是遠親,為什麼章魚就是魚,而烏賊則是賊呢?
關於這個問題,說法迥異,卻各有情趣。
《南越志》中說,烏賊要捕食的時候,就浮在水面上裝死。天上烏鴉看見了就飛過來啄烏賊準備撿便宜,結果反被烏賊捲起來拖到水裡,真真的「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正是因為烏賊可以詭計捕捉烏鴉,所以被稱為烏賊。
宋代周密提出過另外一個說法,也非常有趣:烏賊逃生時候噴出墨汁可以隱身,同樣囊中墨汁也可以用來寫字。這種墨汁剛開始寫的時候字跡黑亮,但是過個一年半載,字跡卻慢慢消失了。
所以有些奸猾之徒就利用烏賊墨汁的這一點特性和別人訂立借據,半年後耍賴,借方拿出的借據空空如也,只能啞巴吃黃連。
而烏賊也因為這個特性,所以被篾稱為賊。
至於烏賊墨汁寫的字為什麼會消失,現在我們當然知道原因了。烏賊囊中墨水和一般寫字用的黑墨水成分完全不同:烏賊造出的「墨汁」中含有的黑色素是一種蛋白質,時間長了會被分解。因此用烏賊墨汁寫字,字跡只能保持一段時間。時間一長,黑色素在空氣的作用下發生氧化,所以字就消失了。
掩耳盜鈴的烏賊
烏賊在遇到天敵時,會噴出墨汁並藏身其間,常理來看確實是卻敵的一個妙招。但是一旦遇到人類,這個妙招卻變成欲蓋彌彰。
古書記載,烏賊遇到漁人的小舟經常吐墨汁,漁人一看烏黑一團知道有烏賊,自然立馬下網,漁網從不落空。
想想烏賊也好可憐,本來吐墨是為了活命,結果卻成為案板上的料理;本是救命的絕招,卻成為喪命的本領。
烏賊能有多大?烏賊和章魚有啥差別?
烏賊可以很小,烏賊也可以很大。
世界上最大的烏賊是大王烏賊,長度可以達到80米,重量可以達到50噸,在深海中甚至可以獵殺鯨魚。
如此大的烏賊,估計就是很多漁人口中的大海怪了吧,
很多人對烏賊和章魚分不清,我也是。
兩者雖然都屬於軟體動物門頭足綱,但是卻屬於不同目:烏賊屬於烏賊目,而章魚屬於八腕目。
烏賊有10條腿,章魚則是八爪魚,烏賊的頭鐵,章魚的頭軟。
烏賊可以勇鬥鯨魚,章魚卻沒有這個能耐。
兩者看起來差不多,實際上差別還是不小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