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東海烏賊回來了 這種烏賊從餐桌消失了20年

2021-01-10 浙江在線
正宗東海烏賊回來了 這種烏賊從餐桌消失了20年

www.zjol.com.cn 2007年02月14日 09:25:46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

  它的學名叫曼氏無針烏賊,已在我們的餐桌上消失了20多年。筆者昨日獲悉,成功養殖曼氏無針烏賊的寧波大學烏賊課題組,今年春節向市場限量出售1000隻活烏賊。

  曼氏無針烏賊後端無骨針,人稱東海「四大海產品」之一,我省歷史上最高年產量達到6萬噸左右。但由於濫捕濫撈,導致該品種衰竭,目前已非常少見。現在流行於市的烏賊多為產自外海的有針烏賊,俗稱金烏賊。

  筆者昨日在奉化養殖現場看到,一盞掛在池塘上的白熾燈剛一點亮,立即有無數比硬幣稍大一點的深褐色烏賊遊向燈光中心水面。它們或舞動觸鬚歡快嬉戲,或用腕足捕捉食物大口吞食。烏賊天性膽小,稍一震動,就會本能地噴出墨汁保護自己,所以幾乎無法捕到活的烏賊。當地一位老漁民告訴記者:「做了一輩子漁民,從來沒有捕到過活的烏賊。寧波大學的教授們居然能夠養殖烏賊,真是服了。」

  寧波大學生命科學與生物工程學院的蔣霞敏和王春琳教授,就是這種曼氏無針烏賊人工繁殖與養殖試驗研究課題的主要成員。2004年初,他倆通過各種途徑開始嘗試曼氏無針烏賊人工育苗,但首次育苗並不順利,很多烏賊苗被凍死。第二年,課題組又開展了規模育苗和推廣研究,共育苗種近3萬隻,其中2萬隻用於養殖試驗,另1萬隻在東海南韭山列島附近海區進行了人工放流。去年,首次實現了一年繁殖兩次進行兩茬養殖的重大突破,養殖面積達113畝。去年底,在奉化一水產養殖場收捕了1624隻曼氏無針烏賊。

  據水產專家介紹,寧大烏賊課題組的這一成功養殖,立即傳遍整個水產養殖界,而此前尚無養殖成功的先例。


來源:浙江在線-錢江晚報 作者:朱志瑩 李九偉 編輯:陳賈


404 Not Found404 Not Foundzjol_F/22.91.1.161

相關焦點

  • 寧波人工養殖虎斑烏賊端上餐桌 11隻賣了2200元
    「這批虎斑烏賊要運到象山縣城的一家飯店,這是人工養殖的虎斑烏賊第一次進入飯店餐桌,在國內也是首次。」黎盛說。  首批11隻烏賊賣了2200元  今年寧波大學的虎斑烏賊產業化養殖項目首次實現讓虎斑烏賊親體在寧波越冬、產卵並培育出30餘萬隻長度在3釐米左右的小烏賊。受精卵的孵化率也從原來的6%升高到了85%。
  • 寧大10多年技術攻關獲突破 野生烏賊將大量上市
    受寧波市海洋與漁業局的支持,2003年寧波大學烏賊團隊開始在東海海域(從東極到南麂)進行實驗捕撈,結果一年時間裡一共只捕到38隻曼氏無針烏賊,東海海域這一常見的頭足類生物陷入瀕危,當地百姓的餐桌上也再見不到它的蹤影了。為了挽救這一瀕臨滅絕的海洋生物種類,寧波大學海洋學院蔣霞敏教授帶領團隊開始長期從事烏賊養殖技術研究,希望讓烏賊能夠大量繁殖。
  • 虎斑烏賊實現全人工培育 寧波養殖烏賊有望7月批量銷售
    寧波市培育的大批虎斑烏賊魚苗。記者 王元卓 攝  目前正處于禁漁期,照理寧波人是很難吃到透骨新鮮的活海鮮的,但是記者從市科技局獲知,寧波大學的虎斑烏賊產業化養殖項目取得了歷史性突破,現已培育出大量小烏賊,有望7月向市民供應大批鮮活的虎斑烏賊。
  • 浙江寧波人工養殖虎斑烏賊首獲成功
    「這是人工養殖的虎斑烏賊第一次進入飯店餐桌,在國內也是首次。」黎盛說,這意味著以後禁漁期也能吃到新鮮的活烏賊,這對海鮮愛好者來說,絕對是個好消息。「第一批賣出的11隻虎斑烏賊,每隻都在0.5公斤以上。接下來還有更多的烏賊可以上市。」黎盛說,虎斑烏賊很難抓,一般捕撈上來也很難存活,所以活的野生虎斑烏賊在市場上價格非常高。
  • 青島連續5年放流烏賊魚苗 資源恢復遊上餐桌
    晚報訊 記者從市海洋與漁業局了解到,我市已經連續5年放流金烏賊苗。 2011年7月份,我市首次放流了20萬尾金烏賊苗。自此開始,金烏賊成為我市增值放流「新貴」。金烏賊個體生長很快,放流後的金烏賊苗半年內體重可達半斤,放流後第二年即能「遊」回市民餐桌。
  • 神秘的大王烏賊只是第二的存在!還有一種烏賊更大!
    烏賊! 說起烏賊,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吃的那些烏賊,它們的大小估計也就巴掌那麼大,然而烏賊也有大的,大的讓你產生恐懼!它就是大王烏賊!一個和抹香鯨做對手的存在! 大王烏賊其實是非常神秘的,因為它主要棲息在深海之中,至今都很少能拍攝到它,在古代更是一種神秘怪獸的存在!因為大王烏賊一般身長約10-14米!甚至有些達到17-18米!最大的超過20米!這樣大的大王烏賊能不讓人害怕嗎?
  • 人工養殖虎斑烏賊新鮮上市 首批11隻賣了2200元
    據介紹,目前來發水產育苗場的20個養殖池中,有30多萬隻烏賊。    野生烏賊一度在東海難覓蹤影    上世紀70年代,東海漁業資源發達,光烏賊就有多種:曼氏無針烏賊、虎斑烏賊、擬目烏賊……想吃到並不難。不過,隨著漁業資源衰退,曼氏無針烏賊、虎斑烏賊一度在東海難覓蹤影。
  • 烏賊娘MK-II?「侵略!烏賊娘」第五卷出現黑色烏賊娘
    烏賊娘MK-II?「侵略!烏賊娘」第五卷出現黑色烏賊娘 動漫 178動漫頻道 ▪ 2010-12-28 16:24:33   大人氣動畫「侵略!
  • 人工培育擬目烏賊在象山育苗成功
    「這是今年成功大規模孵化的擬目烏賊。經過兩個月的培育,一共孵化了兩三萬尾烏賊苗。這也是全國首次大規模育苗成功。目前最大一批胴長已經長到5至6釐米。」工作人員介紹,擬目烏賊在東海接近絕種,很難捕撈到親體,而且活的親體不能長時間運輸。因此只能到南海捕撈親體,在廣東進行產受精卵,然後送到象山進一步培育。
  • 烏賊養殖市場潛力巨大 抗病力強生長快
    烏賊養殖市場潛力巨大 抗病力強生長快2015-02-06 10:01: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海洋與漁業        瀏覽量: 9691 次 我要評論   由於近海水域汙染及過度捕撈等原因,一些有重要經濟價值的頭足類動物,如魷魚、墨魚以及章魚的資源量及產量在過去20年來急劇下降。與此相反,人類對魷魚、墨魚及章魚等頭足類動物的需求卻有增無減。
  • 烏賊何以稱賊?
    《南越志》中說,烏賊要捕食的時候,就浮在水面上裝死。天上烏鴉看見了就飛過來啄烏賊準備撿便宜,結果反被烏賊捲起來拖到水裡,真真的「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正是因為烏賊可以詭計捕捉烏鴉,所以被稱為烏賊。
  • 「南卵東調」後育苗十年,寧波突破虎斑烏賊大規模人工繁育難題
    洪恆飛 王虎羽 科技日報記者 江耘5月下旬,在浙江象山縣來發水產育苗場內,呈乳白色的小烏賊像硬幣般散落在水泥養殖池中。這是該育苗場不久前新投放的一批虎斑烏賊幼苗。「到今年8月份左右,它們就會被送上寧波人的餐桌,甚至運往外地。」
  • 虎斑烏賊有望7月「遊」上寧波人的餐桌
    目前正處于禁漁期,照理寧波人是很難吃到鮮活海鮮的,但5月22日,記者從寧波市科技局了解到,寧波大學的虎斑烏賊產業化養殖項目取得了新突破,現已培育出大量小烏賊,有望今年7月端上市民的餐桌。蔣霞敏團隊培育出的虎斑烏賊早在2011年,「虎斑烏賊的人工育苗與試養技術研究」就已經成為市科技局的擇優委託項目。該項目由寧波大學承擔,在蔣霞敏教授的帶領下,團隊深入福建、廣東、海南等地,摸清了虎斑烏賊的繁殖規律。人工繁育虎斑烏賊並不容易。首先要考慮運輸中的死亡率。
  • 曼氏無針烏賊人工養殖成功 市民或有口福啖「賊」
    市水產研究所副所長周文玉研究員昨天透露,曼氏無針烏賊已由市水產研究所的專家養殖成功,人工養殖成功的曼氏無針烏賊已經可以上餐桌供市民食用。  據悉,生長在海洋裡的烏賊有數百種之多,而生長在東海南部福建海域的曼氏無針烏賊是優質烏賊品種,與上海市民經常在菜場裡買到的烏賊不同,曼氏無針烏賊彈性好、鮮嫩、肉質纖細,口感好,每隻只有1-1.5兩大小,一般整隻烹調後,入口非常好吃。近年來,受環境汙染、資源退化等影響,曼氏無針烏賊的捕撈量逐年減少。
  • 烏賊到底有多聰明?一種就叫「普通烏賊」的烏賊通過了棉花糖測試
    棉花糖測試,是一個20世界60年代針對兒童做的實驗,實驗中,將孩子和棉花糖放在一個房間裡,並告訴孩子,若能在15分鐘以內不吃這個棉花糖,就能得到第二個更好的棉花糖。實驗中延遲滿足的能力展示了人類的認知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延遲滿足的情景。
  • 日本近海槍烏賊罕見歉收造成漲價潮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據日本共同社1月10日報導,日本近海的太平洋褶魷魚(俗稱槍烏賊)罕見歉收狀況持續,價格飆升至往年2倍以上。全球捕撈量少導致外國產魷魚價格也上漲。相關商戶陷入困境,漲價潮波及鹹烏賊等海味和粗點心。研究人員指出,資源恢復現階段很難實現。高價可能仍將持續。在以「烏賊街」聞名的函館,槍烏賊捕撈期往年從6月持續至第二年1月。
  • 攻關9年,寧波科研團隊攻克虎斑烏賊大規模人工繁育養殖難題!
    ,現已培育出大量小烏賊,有望今年7月端上市民的餐桌。 (蔣霞敏團隊培育出的虎斑烏賊) 早在2011年,「虎斑烏賊的人工育苗與試養技術研究」就已經成為市科技局的擇優委託項目,由寧波大學承擔,在蔣霞敏教授的帶領下,團隊深入福建、廣東、海南等地
  • 寧波大學在國際上首次實現虎斑烏賊大規模人工繁育
    中新網杭州5月27日電(童笑雨 遊玉增)5月27日,記者從寧波大學獲悉,該校課題組團隊攻克了虎斑烏賊大規模人工繁育難題,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該物種的規模化苗種繁育與養殖。成年虎斑烏賊。校方提供  據悉,寧波大學課題組團隊累計育出虎斑烏賊苗種120餘萬隻,養成500克以上商品烏賊11萬隻,創造了中國人工養殖數量最多、單體最大的歷史記錄,為開展大規模養殖奠定了基礎。  烏賊曾是東海四大海產之一,但因過度捕撈和環境問題,面臨瀕危。其中,虎斑烏賊在東海已難覓蹤跡。進行繁育,就要從南海引種。但烏賊又有噴墨習性,性成熟個體很難運輸養活。
  • 科學家認為或是巨型烏賊作祟,或不僅僅是烏賊
    據說,這種巨型生物,體長155米,體重330噸,有巨大的觸鬚,可以把你從船上拽下來,拖到海洋深處。你很難發現它的存在,它會一直潛伏在你身下的深海中,若你突然發現自己抓了很多魚,那你應該立馬警覺,可能海怪就在你下面,它將魚嚇到水面了。
  • 地質學家發現:2億年前的「烏賊襲擊」事件
    這種具有2億年歷史的化石最初是在19世紀發現的。最新分析表明,它是已知的最古老的類脂或類頭足類動物襲擊獵物的記錄,其中包括章魚,烏賊和墨魚等。研究主要研究員,英國普利茅斯大學的微古生物學名譽教授馬爾科姆·哈特說,這種攻擊是慘烈的。「獵物的頭部已經被咬破了;骨頭的邊緣被壓碎和折斷。烏賊很可能猛烈地襲擊了魚,導致魚的頭骨頭被砸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