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自我鍛鍊療法—盆底肌訓練和膀胱訓練

2020-12-05 騰訊網

這是達醫曉護的第2533篇文章

我們上一次介紹了尿失禁的診斷分型以及病因病機。

今天我們繼續講尿失禁的治療,主要介紹兩個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自我鍛鍊的物理療法---盆底肌訓練和膀胱訓練。

1. 盆底肌訓練

(參照《女性壓力性尿失禁診斷和治療指南(2017)》)

盆底肌訓練(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PFMT)又稱為凱格爾(Kegel )運動。盆底肌訓練為治療尿失禁的一線療法,尤其是壓力性尿失禁或是以壓力性尿失禁為主的混合性尿失禁。(A級證據)。

可參照如下方法實施:患者取仰臥位進行訓練,持續收縮盆底肌(即縮肛運動---收縮尿道、肛門和會陰部肌肉)不少於3秒(根據個人情況可適當延長),鬆弛休息2-6秒,剛開始做每次5-10分鐘,每天3遍,可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段練習,如8:00,14:00,20:00。或每天做150-200次縮肛運動亦可。

注意事項:

1)訓練時不可進行憋氣,腹部、背部、大腿及臀部要放鬆並保持如常呼吸。

2)體位選擇:可取坐位或站立位,有條件者可進行仰臥位訓練。

3)訓練時長:需持續2-3個月才可見明顯效果。

下面介紹一下盆底的肌肉,盆底主要有盆底肌群,由肛提肌、尾骨肌及覆蓋在兩肌上、下面的盆膈上下筋膜共同組成。

肛提肌是盆底肌鍛鍊的主要肌肉,由一對對闊肌,倆側聯合形成漏鬥狀,封閉小骨盆大部。

肛提肌可分為恥骨直腸肌,恥骨尾骨肌和髂骨尾骨肌,我們可以看到恥骨直腸肌繞過肛管,與對側連接,成U型,可起到肛門括約肌的作用,協助排便。當盆底肌收縮時,恥骨直腸肌聯合恥骨尾骨肌、髂骨尾骨肌共同協作,使得肛門向前、向上移動,同時肛門會擠壓陰道與尿道,此時對於尿失禁患者來說尿道內的壓力大於膀胱上部所傳下來的壓力,尿液就不會從尿道漏出,從而減少尿失禁的發生。

2.膀胱訓練

膀胱訓練是一種行為治療,主要針對尿急、尿頻(多於每兩小時排尿一次)為主的急迫性尿失禁。通過使用遞增排尿時間表,以減少排尿頻率,增加膀胱容量,並恢復正常膀胱功能。堅持排尿時間表,患者用各種方法來抵制緊迫感,包括放鬆,分散注意力,或盆底肌肉收縮。包括排尿習慣訓練、定時排尿、延時排尿、間斷排尿。

首先,訓練前讓患者至少記錄3天的排尿日記,以確定初始排尿間隔,制定排尿時間表,然後指導患者運用抑制尿急的方法,逐漸延長排尿間隔,以逐步減少排尿次數,增加膀胱容量,最後達到2-4小時排尿1次。

抑制尿急的方法有:坐下來做5次深呼吸;做5次快速有力的盆底肌肉收縮運動;將注意力集中在需要專心的工作上等。適用於混合性尿失禁,可使75%-85%患者治癒或症狀改善。

此外,對於咳嗽、打噴嚏、跳繩漏尿(壓力性尿失禁)和尿頻尿急(急迫性尿失禁)均有的患者,可以將膀胱訓練和盆底肌訓練同時進行,會比單一方法的效果更顯著。

最後,需對尿失禁患者進行生活方式的指導,主要有定時排尿、避免對膀胱有刺激的食物、飲水管理、減少咖啡因的攝入、戒菸、戒酒、控制體重等。還可進行適當活動鍛鍊。減少咖啡因的攝入可以減輕壓力和尿失禁的緊迫性,為了避免脫癮症狀,咖啡因的減少應該逐步進行,可能包括混合咖啡因和脫咖啡因飲料漸進食。

盆底肌訓練為治療尿失禁的一線療法,盆底肌訓練結合膀胱訓練用於尿失禁的婦女。(評級:強烈推薦,高質量證據)。

作者:香山中醫院 白富裕

上海中醫藥大學康復醫學院李振瑞

相關焦點

  • 對抗尿失禁,鍛鍊盆底肌凱格爾訓練
    女士們,您們中間漏尿的不在少數,這種臨床上稱為尿失禁的病狀對生活造成的困擾您們可能已經感受了。如果您是其中之一,一定希望能夠簡便、無創地控制排尿。然而,控制排尿的能力依賴於對於肌肉及其協調的作用,下面來介紹一種簡易的訓練方法-凱格爾盆底肌訓練。
  • 盤點:女性混合性尿失禁有哪些治療方法
    MUI的治療大致可分為5類:生活方式幹預、盆底肌訓練、膀胱訓練、藥物治療和介入治療。國際尿失禁諮詢委員會推薦MUI的初始治療以保守治療為主,一線治療( Grade A) 包括:生活方式幹預、盆底肌訓練〔針對SUI 或膀胱過度活動症( OAB) 〕、膀胱訓練( Bladder training,針對OAB) 、抗毒蕈鹼藥物( 針對OAB或UUI) 。
  • 得者尷尬,見者心酸的尿失禁,治標治本的方法都在這裡了!
    尿失禁的目標人群目標人群鎖定:20歲—49歲和60歲以上的女性女性生育分娩的過程會讓盆底肌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20到49歲是女性生育的高峰期,此時間段內尿失禁的發生率自然是居高不下,即使很幸運躲過了育齡期的尿失禁
  • 壓力性尿失禁專業解讀,我們幫你整理好了!
    據全球統計,患病率接近50%,重力尿失禁為7%,其中一半為壓力性尿失禁。壓力性尿失禁和盆腔臟器脫垂緊密相關,治療方法不盡相同。90%以上的SUI的發生基於解剖因素,主要由盆底組織鬆弛引起。 生理情況下,參與女性控尿的組織和器官有膀胱 ( 膀胱逼尿肌和膀胱頸) ,尿道 ( 尿道內外括約肌) ,陰道 ( 陰道前壁等支撐結構) 及盆底支持組織。當盆底組織出現鬆弛或損傷後,導致盆底支持功能缺陷,促使SUI的發生。
  • 尿失禁,忍不住的尷尬!這份鍛鍊、治療指南,你收好了
    這種情況屬於尿失禁,是一種中老年女性的常見病。發病率與危害尿失禁被列為世界五大疾病之一。壓力性尿失禁最常見女性尿失禁主要分六種,即壓力性、急迫性、混合性、充溢性、功能性和尿瘻。其中又以壓力性尿失禁最為常見,表現為在咳嗽、打噴嚏、大笑、運動的時候,腹部壓力增高導致尿液不自主地尿出。尿失禁的治療對於不同的尿失禁,有不同治療方法。對於輕度的患者可做盆底肌鍛鍊,藥物治療,嚴重的患者可做手術治療。盆底肌鍛鍊是一種簡單可行的方法。
  • 「笑尿了」是種病 七成中老年婦女受困尿失禁
    嚴重時長期用尿不溼和護墊,不敢進行社會活動,更不用說鍛鍊、旅遊之類的活動了。  這種疾病嚴重影響到女性的生活質量,特別讓人焦慮。為此,上周五,羊城晚報攜手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嶺南分院泌尿外科舉辦健康大講堂,全面解讀尿失禁。
  • 如果膀胱得了「多動症」會怎樣?
    ——網友奇奇如果您也有以上症狀別大意可能存在膀胱過度活動症什麼是膀胱過度活動症膀胱過度活動症(Overactive Bladder, OAB)是一種以尿急症為特徵的症候群,常伴有尿頻和夜尿症狀,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無相關代謝及感染因素或膀胱、尿道局部病變。
  • 醫生提醒:尿失禁也要治,別拖著
    其實這個和女性的盆肌有關係,當女性的年齡越大的時候,她們的盆肌就會更加的鬆弛,以至於排尿自控的能力也跟著變差了。2、生育壓力性尿失禁和女性的生育情況也有關係,根據研究調查,如果女性生育的次數越多,她們患上尿失禁的可能性就越高,因為在生育的過程中,腹腔內壓力比較大,生育的時候盆腔肌肉也會受到一些損傷,因此也就讓盆腔功能出現了障礙,導致了尿失禁
  • 前列腺癌患者術後發生尿失禁了該怎麼辦?聽聽醫生怎麼說
    但是,約40%-50%的患者會出現術後尿失禁(漏尿)的現象,有的患者通過功能鍛鍊就能恢復,有的則需要進一步治療,具體怎麼應對?請看下面的講解。 通過規範的術後盆底肌肉功能鍛鍊,尿失禁完全可控。以下為盆底肌肉鍛鍊方法: ◆ 找到盆底肌肉群,在小便時突然憋住,這時候有一個肌群在收縮,這個肌群就是盆底肌。需要慢慢體會並記住這個肌肉收縮的過程。
  • 盆底肌修復機器可以有效治療尿失禁症狀嗎?
    隨著產康項目盆底肌修復的火熱趨勢,研究表明,產婦的生活方式也會對症狀的嚴重程度有所影響。好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尿失禁的發生頻率。而要實現治療康復,則需要專業盆底肌修復機器的介入。首先合理的食物營養吸收可以促進腸道消化,防止便秘。
  • 90%產後女性逃不過尿失禁 不怕!尿失禁可防可治
    事實上,隨著微創、無創技術的發展,女性盆底障礙疾病的治療變得越來越便捷和有效。關鍵在於患病女性要轉變觀念,不要諱疾忌醫。1、尿失禁怎樣改善呢?不同級別尿失禁不同方式解決!可進行尿失禁級別自查。例如盆底電生物反饋、磁刺激治療、中醫針劑治療、CO2雷射治療等方式,都能得到極大改善。而中重度尿失禁,則需要利用經閉孔尿道中段懸吊術。就是在身體裡多加了兩條「線」,將下垂之膀胱頸懸吊至較高位置,改善尿失禁問題。Ella尿失禁困擾也是接受了懸吊手術治療,解決了漏尿問題。
  • 八旬老人躺床上都會尿失禁 苦不堪言 這病其實可追溯到20年前
    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以下簡稱「浙中醫大二院」)泌尿外科副主任胡青醫生提醒,「一旦出現尿頻尿急、漏尿等情況要及早就診,以排除膀胱過度活動症和壓力性尿失禁的可能。」 87歲老人尿失禁20年一直拖到躺著都漏尿才就醫杭州的張奶奶今年87歲,與老伴兒生活在一起。
  • 女性「尿失禁」——上億女性羞於啟齒的秘密,你了解多少?
    2、妊娠和分娩產後9周21%的自然分娩和36%的產鉗分娩女性會發生尿失禁,首次分娩後5年,30%會發生壓力性尿失禁。3、絕經雌激素下降導致尿道和陰道黏膜萎縮。4、盆底肌肉薄弱盆底器官脫垂導致膀胱、子宮和尿道低於正常位置,常低於盆底。
  • 成年人也會尿褲子!尿頻、尿急很可能是膀胱失靈了!
    本文專家:呂堅偉,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教授,上海交大尿失禁及盆底重建診治中心副主任。擅長:女性尿失禁、膀胱過度活動症、慢性盆底疼痛、盆底鬆弛、頑固性排尿功能障礙等盆底相關疑難疾病「不是在廁所裡,就是在去廁所的路上;突然有尿意後一刻都不能忍,尿急的同時還伴有無法抑制的漏尿,根本控制不住,尿就順著褲子流下來… …」這是急迫性尿失禁患者的生活狀態。
  • 產後康復鍛鍊,有關盆底肌恢復的運動需要這樣做
    但是產後其實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問題更應該引起寶媽們的重視,那就是盆底肌損傷鍛鍊恢復的問題。因為產後盆底肌損傷是臨床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而且如果沒有及時治療鍛鍊,會給女性帶來較大的影響,比如陰道鬆弛、盆腔臟器脫垂、尿失禁等。所以今天菌菌想給寶媽們講一下關於產後盆底肌損傷和康復鍛鍊的相關知識,希望能引起大家重視,及時的鍛鍊治療。
  • 尿失禁分4類,每類都需留意?4種方式可應對
    尿失禁是指人體內的膀胱括約肌受損或者神經功能障礙導致的排尿自控能力下降或者喪失,使得尿液不由自主地流出的一種病症,它大多發生在女性和老年人的身上。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人稱尿失禁為「社交癌」,對患者的工作生活乃至社會交往都帶來極大的危害,因此治療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 漏尿、子宮脫垂、盆底疼痛,了解一下手術治療全免福利!
    有很多產後媽媽或中年女性,咳嗽會漏尿,跳廣場舞會尿,有時走路也會漏尿。雖不影響生命,但控制不住漏尿,影響了正常生活。這就是壓力性尿失禁的表現。尿失禁怎樣改善不同級別尿失禁不同方式解決!可進行尿失禁級別自查。壓力性尿失禁(輕度/I級)咳嗽,打噴嚏,大笑時偶有漏尿,不需要使用尿墊。
  • 笑尿了?試試用凱格爾運動控制一下自己!沒準還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我們常用「哈哈哈,笑尿了!」來表達一件事兒非常搞笑。「笑尿了」確確實實是會發生的,但真的不是笑點太低、笑得過猛造成的,很有可能是盆底肌力量太弱導致的尿失禁。任何年齡的男性和女性都可能「笑尿」,但女性和老年人更容易出現。許多因素會讓盆底肌力量變弱,例如懷孕、分娩、手術、年齡增長、嚴重便秘、慢性咳嗽、體重超標等等。
  • 總是憋不住尿,說明哪些問題?
    這種漏尿行為,更多是一種不由自主,或者身體失去了控制,出現的一種情不自禁尿液排出,其中以老年人居多,60歲以上的老年人,發生的概率在12%—34%,也有很多女性經歷過生孩子,會出現憋不住尿,就病症名稱來說,被稱作「壓力性尿失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