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報訊 上了年紀,總是憋不住尿;尿意突然來襲,等不及到廁所就尿褲子了……很多人飽受這些「小便問題」的困擾,尤其是中老年女性,尿頻、尿急、憋不住的情況著實不少。
「尿失禁是盆底功能障礙的一種,也是困擾老年人的常見病,嚴重影響生活質量。」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以下簡稱「浙中醫大二院」)泌尿外科副主任胡青醫生提醒,「一旦出現尿頻尿急、漏尿等情況要及早就診,以排除膀胱過度活動症和壓力性尿失禁的可能。」
87歲老人尿失禁20年
一直拖到躺著都漏尿才就醫
杭州的張奶奶今年87歲,與老伴兒生活在一起。本來可以好好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但一直被一個「難言之隱」困擾著,導致她退休後20年都沒有跳過廣場舞,更別提出去旅遊了。
退休後不久,張奶奶就發現自己控制不住小便,在咳嗽、大笑的時候總會「尿褲子」。後來,幹家務活或者稍微用力時會漏尿,大他兩歲的老伴兒不得不承擔所有的家務。到80歲時,情況更為糟糕:走幾步路都要漏尿。她不得不24小時墊著衛生巾,悶熱難受不說,還瘙癢難耐。如果不墊上,褲子就溼漉漉的,無法出門走親訪友。
這兩年,張奶奶漏尿的情況更為嚴重了,最初坐著尿,後來只能躺在床上,還是漏尿。她的老伴兒沒法照顧,兒女們才發現事情的嚴重性,將她帶到浙中醫大二院泌尿外科求助。
胡青檢查後發現,張奶奶的下身有腫物脫出,是子宮和陰道壁,不但盆腔臟器重度脫垂,還伴有重度壓力性尿失禁、下尿路感染。但張奶奶年紀太大,又有高血壓、腦梗等多種疾病,如果通過手術治療,難度很大。
經過多學科的討論,泌尿外科團隊為張奶奶做了盆底修復手術。幾天後,張奶奶拔掉尿管順利出院。她拉著胡青的手說,「這20年來,我的褲子都沒這麼幹爽過,好後悔來晚了,白受了這麼多年的苦!」
尿失禁在女性中很常見
年齡越大,發病率越高
胡青介紹,女性的盆底猶如一個彈簧床,生產會使盆底肌肉受損,導致盆底肌肉鬆弛、功能障礙。此外,長期便秘、肥胖、咳嗽,經常提重物等,也可能損傷盆底肌肉。據統計,我國45%的已婚已育婦女患有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礙,約25%-50%的女性有過尿失禁的經歷,且年齡越大,發病率越高。
尿失禁定義為尿液不自主地從尿道外口流出。主要分為:壓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充盈性尿失禁等,其中壓力性尿失禁在女性中最常見,約佔50%左右。壓力性尿失禁是指突然腹壓升高,如咳嗽、打噴嚏、大笑、跑步、搬重物時或僅突然站立後,出現尿液不自主漏出的現象。
尿失禁給患者生活造成了極大的不便,經常「尿褲子」使內褲有一種洗不去的難聞氣味,更嚴重的有可能導致泌尿生殖系統感染。除此以外,由於外出不便,影響了社交和工作,長此以往對身體和心理是一種很大的傷害。
「一般可採取康復治療,主要運用電刺激及生物反饋。如果經過盆底評估結果比較嚴重,則需要手術治療。」胡青建議,女性應該時刻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早期進行盆底功能障礙的預防或康復訓練,可以安全、有效、低成本地緩解病情發展甚至避免患病。
減少尿失禁發生
可在家做盆底肌鍛鍊
雖然尿失禁對中老年女性的生活質量影響很大,但不是所有的尿失禁患者都需要手術,胡青認為,「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輕度壓力性尿失禁(尿墊試驗漏尿量小於2克)僅在用力咳嗽、打噴嚏時漏尿,對於這類患者,我們建議保守治療:可通過以縮肛為主的盆底鍛鍊來改善症狀,每次收縮肛門堅持5秒鐘後放鬆為一次,每20次一組,每天做6-10組。如果出現走路、起立等日常行為時也出現漏尿,那麼就達到了中度(尿墊試驗漏尿量2-10克)。
中度患者也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採用中藥、盆底訓練、經皮穿刺神經電刺激盆神經、生物反饋、磁療等中西醫結合保守療法。
重度(尿墊試驗漏尿量大於10克)則隨時隨地都會漏尿,包括平躺,目前可以通過手術達到微創局部組織修復,重建新的組織架構的目的,解決女性盆底解剖結構和生理功能的雙重難題,提高了治癒率,降低了復發率。
胡青建議,所有年齡在育齡期以上的女性都應該認識到,尿失禁是一種疾病,而且可以被治癒。患者應摒棄「尿失禁是不光彩的醜事,不可告人」的錯誤觀點,也不應懷有「無性命之虞就沒什麼大不了」的想法,「能捱就忍耐」只會延誤最佳治療時機。
【來源:杭州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