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孫羽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張文凌)「實驗動物的種類有哪些」「實驗動物的家是什麼樣的」」「實驗動物為人類的健康做出了哪些貢獻」。9月22日,在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昆明動物博物館開展的「禮讚共和國、智慧新生活」、實驗動物-我們的朋友主題活動,吸引了昆明不少中小學生參與。
攝影:孫羽
本次活動由中國實驗動物學會、雲南實驗動物學會、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昆明動物博物館、大理白族自治州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研究中心(雲山保護)、在地自然主辦。
活動邀請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高苒教授和有「西部猴王」之稱的中國科學院昆明靈長類研究中心副主任呂寶龍教授,分別舉行了「實驗動物與人類健康」、 「實驗動物與動物福利」的講座。
據高苒教授介紹,實驗動物是指經人工培育、對其攜帶的微生物實行控制、遺傳學背景明確或來源清楚,用於科學研究、教學、生物製品或藥品鑑定以及其他科學實驗的動物。隨著我國醫學和生命科學的飛速發展,實驗動物代替人類接受各種藥物治療試驗和疫苗預防等試驗,為人類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貢獻。
據悉,目前,科學家們常用的實驗動物主要包括小鼠、大鼠、地鼠、豚鼠、兔、犬、貓、豬、羊、猴、雞、魚和蟾蜍等。除此之外,還包括一些高科技含量的實驗動物,例如經過基因修飾的基因工程動物,模擬人類的動物模型。
「舉辦這一活動,是要讓公眾通過知識分享,了解生命科學的發展離不開科學試驗,科學試驗又離不開實驗動物,並向為人類健康做出貢獻的實驗動物致敬。」昆明動物博物館副館長李維薇說。
活動當天,還開展了「願千山常青,猿聲常鳴」課堂、探秘長臂猿,森林飛行猿的輕功秘籍、黑葉猴科研成果分享會、博物館裡的自然繪、長臂猿、滇金絲猴面部彩繪、你劃我猜,長臂猿行為描述互動遊戲等活動,以此讓公眾了解靈長類動物的瀕危現狀和最新科研成果。
攝影:孫羽
李維薇介紹,昆明動物博物館是中科院昆明動物所歷史最悠久的支撐部門,建所以來開展最早的一項科研工作就是野生動物資源的調查研究。博物館是我國西南地區規模最大,收藏量最為豐富的動物專題博物館,館藏各類標本約88萬號,涵蓋了雲南「動物王國」和臨近省區幾乎所有生態類型的動物標本。
與博物館合作共同開展這一活動的大理白族自治州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研究中心(雲山保護),其發起人是幾位長期關注中國西南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獸類學家、鳥類學家、生態攝影師、自然教育導師、以及NGO 保護項目管理者。他們中有的人紮根雲南開展在地化的保護工作,選擇以長臂猿和其他靈長類旗艦物種的研究與保護為突破口,保護我國西南地區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原始森林生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