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帶子女走進滇池溼地
開展生物多樣性主題活動 —昆明日報

2021-01-09 彩龍社區

  本報訊 記者孫瀟報導 日前,昆明市滇池度假區實驗學校組織200名教師及其子女走進古滇精品溼地公園,開展了一場以「感受滇池生態多樣、激發生態教育活力」為主題的團建活動,迎接2021年即將在昆明召開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

  活動緊緊圍繞可持續發展目標相關主題,開展了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有關的知識競賽及繪畫演說。全球青少年鈦計劃創始人左濤通過提問的形式給大家分享了陸地生態、海龜保育、地質探索等知識,讓大家在團建中啟發思維,開拓視野。「通過SDG了解到咱們雲南的生物多樣性如此豐富,但同時也還有太多問題有待解決,這是之前不曾深入了解的。我們相信,未來雲南會變得更好,地球會變得更好。」參與活動的教師們表示。

  昆明市滇池度假區實驗學校成立13年來一直在開展相關活動,因此也獲得了「全國生態文明教育特色學校」「生態環境教育百強學校」等榮譽稱號。「孩子們需要親近自然,更多地參與到與生態文明有關的實踐活動當中。」昆明市滇池度假區實驗學校校長楊立雄表示,作為教師,更應該為學生們樹立榜樣,把自己對生物多樣性和SDG的認知傳輸給學生,和學生一起共同參與生態文明建設。

相關焦點

  • 昆明這些地方蘊藏著生物多樣性的奧秘
    保存了7000餘種植物資源的昆明植物園、成為水鳥棲息地和遷徙鳥類重要中轉站的滇池、亞洲第一的鬥南花卉......昆明的生物多樣性,不僅存在於綠水青山中,也存在於市民平時喜歡遊逛的溼地公園、花市甚至「菜籃子」中,成為昆明生物多樣性保護中的亮點工作。
  • 新時代少年報|小學生行動起來 保護生物多樣性
    近幾年,人們逐漸意識到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昆明加大溼地公園的建設和入滇河道的治理力度。現在的滇池雖然還沒恢復如初,但到處種滿綠樹紅花,瀰漫著鳥語花香,空氣清新宜人。每年冬季,都會迎來可愛的小精靈——紅嘴鷗。人們終於懂得保護環境的必要性,很多生物也有了溫馨的家園。 習爺爺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 昆明動物博物館開展「實驗動物-我們的朋友」主題活動
    9月22日,在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昆明動物博物館開展的「禮讚共和國、智慧新生活」、實驗動物-我們的朋友主題活動,吸引了昆明不少中小學生參與。攝影:孫羽本次活動由中國實驗動物學會、雲南實驗動物學會、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昆明動物博物館、大理白族自治州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研究中心(雲山保護)、在地自然主辦。
  • 盤龍區開展增殖放流活動 金線魚首次「遊」進冷水河
    9月16日,盤龍區人民政府聯合盤龍區水務局、滇源街道辦事處開展主題為「保護滇池 增殖放流」的滇池保護治理系列活動,共向冷水河投放金線魚、裂腹魚兩個本土品種魚苗共6萬餘尾,這也是金線魚首次被放流進冷水河。
  • 迎接COP15 昆明舉辦科普動物專場活動
    迎接COP15 昆明舉辦科普動物專場活動 11月22日,由中共昆明市委宣傳部主辦,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昆明報業傳媒集團(昆明日報社)承辦的「COP15全民愛科普開放日」體驗活動舉行。
  • 昆明溼地公園禁止開發房地產、高爾夫球場等
    由昆明市市林草局牽頭起草的《昆明市溼地公園管理辦法》,在日前召開的市政府第50次常務會議上已審議並原則通過。昆明溼地公園管理辦法中明確了溼地公園內禁止10種行為,其中一條就是禁止在溼地公園內開展涉及房地產、度假村、賓館、會所、高爾夫球場等任何不符合主體功能定位的建設和開發活動。
  • 昆明巫家壩直通滇池的萬畝公園帶竟然悄悄在建設了
    新海河濱河帶狀公園項目部根據規劃,新海河帶狀公園位於滇池會展片區與巫家壩片區中間,北側通過水系連接規劃中的巫家壩中央公園,南側連接五甲塘溼地公園,佔地881畝,沿新海河河道兩岸建設。昆明超過萬畝的巨大連片綠地公園長廊之所以新海河濱河帶狀公園的建設工作進展迅速,一方面由於新海河濱河帶狀公園涉及的拆遷問題不多,另一方面新海河公園還是「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的展示區之一。
  • 漂移昆明|從宏仁村到滇池畔
    昆明KISS小組在10月23日發起了一次圍繞官渡區宏仁村廢墟及周邊區域的城市步行活動。KISS小組此前已舉行兩次城市步行,分別是參與者每人攜帶小凳從昆明新城呈貢大學城南站步行至老城中心的翠湖公園;以及繞昆明古城牆遺蹟展開的「聲音漫步」實地錄音活動。
  • 展覽預告|「生物多樣性保護主題系列攝影展」即將開展
    恰逢《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即COP15大會將於2021年5月在雲南昆明舉辦,我館將陸續推出生物多樣性保護主題系列展,由中共昆明市委宣傳部主辦的「生物多樣性保護主題系列攝影展」將成為此次系列展的首展。
  • 雲南建最大溼地保護滇池 五甲塘成滇池之腎
    太難以置信了1   作為一名老昆明,何大爺曾親眼見證了五甲塘溼地的數次"變臉":最初,其是滇池的一部分,根本就沒有輪廓;後來圍海造田,輪廓方顯,但面貌仍較清秀,裡面魚蝦很多,甚至還有白鷺等珍稀水禽;再後來,由於連年被作為洩洪地帶,加上周邊居民無節制地濫開魚塘、建造民房,使得水體逐漸惡化,生態面貌江河日下,久而久之,就發展成之前的"沼澤"。
  • 滇池岸邊出現死魚並非水質汙染引起
    掌上春城訊近期部分去過鬥南溼地的市民發現,鬥南溼地岸邊及附近水域裡面出現了不少死魚,引發了對滇池水質受到汙染的擔憂。這一情況引起昆明市滇池管理局高度重視,迅速組織漁政部門工作人員進行認真調查,並邀請多位省內水產養殖專家進行樣本查驗和分析。
  • 昆明溼地公園承載能力短板凸顯
    昆明溼地公園承載能力短板凸顯中國園林網2月24日消息:春節期間,昆明周邊五甲塘、海東、寶豐、撈魚河、西華、東大河等各大滇池湖濱生態溼地美景吸引了省內外眾多遊客,有的溼地單日遊客數量近2萬人,接近「爆棚」,環境衛生
  • 晉寧南滇池國家溼地觀測到130餘種野生鳥類
    >冬天的太陽把暖暖的光灑向大地,滇池的水面上還籠罩著一層薄薄的霧,在晉寧南滇池國家溼地公園前置庫溼地,一群黑壓壓的黑水雞(當地俗稱白骨頂)正在晨曦中覓食,清澈的湖水下面水草豐茂同時,建設了兩座溼地知識科普館,陳列了彩䴉、青頭潛鴨等珍稀鳥類的生態仿生標本,牆上以圖片展的方式介紹了滇池周邊更多的野生鳥類及相關溼地保護知識。此外,還製作開發了一些溼地保護、認識溼地動植物的科普小遊戲以及宣傳小冊子、小書籤等學習用品,寓教於樂,讓到公園的人們既能現場親近鳥類,又增長了知識。
  • 3種新鳥5種絕跡鳥安家滇池 滇池溼地成鳥類天堂
    滇池生態環境發生了明顯改變,5萬畝滇池湖濱生態溼地吸引了許多鳥類來昆明「安家落戶」,消失已久的喜鵲、烏鴉,又重新翱翔在滇池湖面上,近8種鳥類在昆明被發現,其中有3種為首次在昆發現,滇池湖濱生態溼地逐漸成為了鳥類的天堂和樂園。
  • 【關注】明年,聚首昆明!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習近平最後強調,中國將於明年在昆明舉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我歡迎大家明年聚首昆明,共商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大計。讓我們從這次峰會攜手出發,同心協力,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世界!我們要切實踐行承諾,抓好目標落實,有效扭轉生物多樣性喪失,共同守護地球家園。主席先生!「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既是明年昆明大會的主題,也是人類對未來的美好寄語。作為昆明大會主席國,中方願同各方分享生物多樣性治理和生態文明建設經驗。——中國用生態文明理念指導發展。
  • 挽救一條魚:瀕危物種滇池金線䰾「沉浮」啟示錄
    負責生態缸布置的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博物館副館長李維薇介紹:「海菜花、金線䰾和無齒蚌分別代表的是滇池土著植物、魚類和螺蚌,這個微縮版生態系統,是今後滇池水域有望達到的理想狀態。」她接著說:「滇池保護治理已經進入一個嶄新的窗口期,也迎來了科技創新的機遇期。從工程治理為主逐漸轉向,越來越多本土物種將回歸、重現,滇池生物多樣性更豐富,形成立體平衡的生態系統。」
  • 貴陽阿哈湖國家溼地公園開展科普宣教活動
    10月12日,記者從貴陽市林業局獲悉,為推進貴陽市溼地科普宣教工作,今年以來,貴陽阿哈湖國家溼地公園以「走進溼地」「小小水質檢測師」「觀鳥小達人」等為主題,在全市範圍內招募了6至12歲的49名小朋友積極參與活動。
  • 【「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採訪活動走進西雙版納】中國科學院...
    【「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採訪活動走進西雙版納】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生物多樣性的「仙境」 2020-12-09 18: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集中採訪活動走進西雙版納 (2/6)
    「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集中採訪活動走進西雙版納 (2/6) "← →"翻頁
  • 多樣高原溼地,靜美生態淨土
    溼地滋潤生命在我看來,城市周邊的溼地公園就是非常不錯的選擇。走進溼地,暢快呼吸「地球之肺」的新鮮空氣,側耳聆聽碧水翠葦間的鶴語鶯啼,無疑是身心最好的放鬆。溼地是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生態系統,為野生生物尤其是一些珍稀或瀕危的野生動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地。而且,溼地能夠處理並過濾掉水中多餘的營養物質和沉積物,使水變得清潔可用。《中國國家地理》執行主編單之薔曾說:「溼地是海綿。她吸進去的是水,擠出來的是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