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小朋友們在參與趣味科學實驗 鍾欣 攝
中新網昆明9月17日電 (記者 馬騫)探秘「植物界的吃貨」,與科研人員一起「雞密大作戰」,超酷的機器人舞蹈……17日正值全國科普日,昆明一場場科普盛宴正在上演,精彩紛呈。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一直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則,為了生存,植物變成了徹頭徹尾的『大吃貨』。在鬱鬱蔥蔥的雨林,或廣袤無垠的沙漠裡,『吃』樹,『吃』蟲,吃貨們各行其道、大顯神通,吃得不亦樂乎,各有各的本事,各有各的趣味。」昆明植物園特別推出圍觀「植物界的吃貨」活動,從科學的視角來觀察和解讀植物界吃貨們----「食蟲植物」的捕食手段。科研人員把大大小小的吃貨們----「食蟲植物」請到了「扶荔宮」溫室群裡,見證它們的生存之道。
雞與恐龍、孔雀有哪些神奇的聯繫?牝雞司晨是什麼科學原理?雞為何被中國人譽為「五德之禽」?昆明動物博物館的科研人員為公眾揭秘大家最熟悉而又最陌生的動物——雞。通過STAEM課程體系進行指導,通過科普講座、活動課題、動手操作、情景互動、遊戲比賽、寫雞毛信、自製雞毛鍵、開發雞模等從自然科學、技術、藝術、情感、思維能力等方面的開展特色科普活動。帶領大家一起「雞密大作戰」。
圖為小朋友與家長在昆明植物園探秘「植物界的吃貨」 鍾欣 攝
在雲南機器人創客中心,以「創新驅動發展,科學破除愚昧」為主題的2017年昆明市盤龍區科普日活動正在進行。
活動現場,機器人創客中心的阿爾法機器人為大家帶來炫酷舞蹈;量子貓科學館掌中火焰、靜電魔法、空氣炮等科學秀精彩紛呈;活動現場還開設了量子貓科學實驗室,邀約小朋友一同走進科學,體驗「會走路的杯子」等趣味實驗。
此外,雲南省野生動物園還帶來了與黑眉錦蛇、王頸蛇、綠鬃蜥、鱷龜、小浣熊親密接觸的體驗活動。
「今年的科普宣傳和以往不一樣,往年都是以發放宣傳資料為主,今年還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科學活動,現場展演、互動很有趣味。特別是各種小實驗,不僅讓小朋友們學到新知識,還讓前來參觀的家長長了見識。充分感受到科學技術的魅力,更加重視對孩子的科學教育和自身的自覺學習。」盤龍區科協相關負責人介紹,組織開展科普日主題活動,就是要在全社會進一步營造「人人都是科普之人、處處都是科普之所」的良好氛圍,激發全體公民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熱情,為科普活動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不竭源泉和動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