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一天時間裡面約會十位博士是怎樣的體驗?12月26日,重慶自然博物館在90周年館慶活動之際聯合科學松鼠會十位自然科學領域的一線青年科學家為市民奉上一場超豪華的科普盛宴。話題從地球往事到海豚神話,從智人崛起到正念生活……
上午的論壇以「自然」為主題,中科院海洋所副研所Topaz;自然科普作者、昆蟲生態學碩士三蝶紀;首都師範大學副教授、植物學博士顧有容;古生物學博士生Ent以及浙江大學環境健康研究所副所長、教授劉璟分別就「地球氧氣往事」「蟲人蟲事」「多識於草木之味」「海豚的神話和現實」「我們被偷走的未來」為主題展開分享。
今天的大氣中有21%是氧氣,幾乎整個海洋中也都溶解有自由氧,這種元素與地球上的生命休戚相關。然而,在地球的前20億年中,大氣中的氧其實少得可憐,這個轉變是如何發生的呢?論壇上,Topaz帶小朋友們回到了24億年前地球,探秘地球氧氣往事。
下午論壇的主題是「人類」,《環球科學》資深編輯田小森;中科院植物學博士史軍;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食品科學碩士玉子桑;認知神經科學碩士、科學教師陳朝;天津醫院副研究員、心理諮詢師藍楓。分別以「自我馴化:智人為什麼勝出?」「你認識的植物學家都是假的吧!」「食品工廠探秘」「流行文化中的科學與迷信」「用正念科學引領生活」為主題展開分享。
大家印象中的植物學家幾乎就是花花草草鑑別師的代稱,似乎每天要努力回答一堆「我們家的花怎麼又掉葉子了?」「後院裡面種的樹怎麼不結果子」之類的問題。下午的論壇上,史軍博士從多個的角度展開分享,為植物學家正名,史軍博士腦洞大開,各種新鮮的話題現場分享。
「一個學自然科學的人除了努力專研、攀登自己領域相關課題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責任就是把這些自然科學知識與大眾分享,科學松鼠會的會員們都是滿懷情懷的一線青年科學家,在我們老一輩的科學家如翁文灝、丁文江、任鴻雋的眼裡,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國民素質的提高都離不開科普,科學松鼠會的青年們是在做一件了不起的事情。」重慶自然博物館館長歐陽輝表示,自然科學本身就是不斷的認識自然界,人是天生具有好奇心的,在好奇心的趨勢下,不斷打開一個一個科學的緘口,發現其中的奇妙,不同學科的人在一起共同探討才會迸發思想的火花。現在,信息社會高速發展,更需要這樣面向大眾文化的科普。期待將來有更多的青年科學家來到重慶,走進重慶自然博物館為大家做科普報告。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張皓 通訊員 王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