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人人若能多一分清淨心、慈悲心,多增加一分惜生愛物的行為,社會必然會更加和諧,世界必然更加和平安寧。 人間社記者周雲攝
在生物鏈中,有所謂「弱肉強食」的說法,甚至有人說「動物的生命要靠殘殺才能存在」。因此,說要世間人完全止殺,也是不大可能。不過,在一個文明的社會裡,總要慢慢求其進步,能減少殺生那也是人民素質提升的象徵。
當然,佛教講「不殺生」,重要的還是在於不要有殺心。記得過去我到小琉球弘法,有一位校長告訴我:「師父啊!你們要來這裡傳教是不可能的,我們這個地方以捕魚為生,叫我們不殺生,日子要怎麼過啊?」
我一聽,心想:問題嚴重了,佛教講「不捨棄任何一個眾生」,這該怎麼辦是好呢?當然,當地人民也可以就聽從我們的話不再殺生,但將來他們的生活怎麼過呢?後來我就說:「雖然殺生的行為沒有辦法禁止,但是只要不要有殺心就好。」
就等於有人問:醫學上以動物做實驗,不免會要傷害生命,這樣不就犯殺生戒了嗎?人往生後,用以舉火荼毘的木柴裡,藏有許多寄生蟲,一把火燃起,牠們全都被燒死了,是否也算殺生?或者問說:人生病了,給醫生看病,一針紮下去,會殺死很多的細菌,該如何是好?固然慈悲愛物、愛護生命是一個文明社會的基本道德,但是這個世界,畢竟還是一個以人為主的世界,許多事情有時也是叫人無可奈何的。
總之,佛教講「不殺生」,有「殺行」與「殺心」的分別,起心動念才是主要的關鍵。就如釋迦牟尼佛過去世修行時,見到一個壞人要殺害五百個過路的商人,他毫不猶疑地就將這個壞人殺害了。這麼做,無非是佛陀的慈悲,因為他為了救人,也免得壞人殺害更多人,而不得不擔負起這個責任啊!
在佛教的戒律中,有所謂的「三聚淨戒」,除了防非止惡的「攝律儀戒」,修習善法的「攝善法戒」,更重視的是利益一切眾生的「饒益有情戒」;在佛教的主張,積極的行善更勝於消極的不做惡事。所以,佛陀這種「殺一救百」,為了饒益眾生而以慈悲心殺人的行為,又哪裡是瞋心殺人所能相比的呢?
話再說回來,數十年前,西方人士總批評臺灣落伍,不愛護動物,為了這些輿論,我也曾經向當時的高雄縣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高雄有很多山區,不妨選擇一處,撥出兩千畝土地,在不破壞水土的原則下,就著山勢,將它圍成一個獨立的動物保護園區,讓各種各類的動物得以自由自在地在裡面生活,避免受到無知民眾的侵害。
尤其近年來,依據臺灣《動物保護法》條例的規定,凡抓到收容所安置的流浪動物,十二天之內若沒有人領養,就要施予安樂死。但是就在最近,報紙上刊登了一則新聞,有一位臺大獸醫系畢業的高材生,考上獸醫執照後,選擇到海邊偏僻的動物保護教育園區服務,由於職務的關係,必須為動物安排執行安樂死,卻因此受到動保人士指責,最後承受不了壓力,而一殞性命。
事發後,政府對於這種案例,都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是好。但我想到過去寺院叢林裡設立有「放生園」,豢養有恩於人類的牛、羊、豬、狗,心中倒是有一個建議,將來或許可以在臺灣的東西南北四個區域,各撥出兩百公頃土地,設立寄託中心,用以安置這許多流浪貓、流浪狗,再讓喜好動物的人前來認養。這不外也是一种放生的方式,讓動物一來免於安樂死,二來得以自然死亡,才是真正合乎現代社會所講究的「生權」。
況且這些貓子、狗子也很可憐,幼小時,被人類當作寵物疼愛,但是老邁之後,豢養牠們的主人卻從此失去了慈悲心,一點都不念過去動物陪伴他度日的情分,隨意地就將牠們丟棄野外。當然地,這許多貓狗露宿街頭,為了填飽肚皮,只有每天到處竄來竄去,不料,最後卻因為「流浪動物」之名,而成為「階下囚」,慘則遭受安樂死的命運。
在我覺得,西方人士對生權的重視,對動物的友善,的確有其可取之處。例如,他們每戶人家都會在自家的後院裡,備有一個小盆子,裡面放入一點水、一點米麥,供給各處飛來的鳥類吃喝。佛教講「一切眾生平等」,世間上所有生命都是無比尊貴的,動物雖不會開口說話,卻同樣具有生存的權利,這種善待動物的表現,實在是值得我們學習。
不過,說起現今社會很多護生的政策,也真教人百思不得其解。例如今年(二○一六年)是猴年,想到左近高雄壽山公園裡過去活蹦亂跳的猴群,現在不知生活得可好?世風日下,不知是否遭人捕捉了?因此,適逢過年假期即將到來之際,我們就想,如果能在佛光山設立一處空間寬大的生命教育園區,讓幾隻獼猴在裡頭跳躍,供來山的兒童觀賞,也會是很好的生命教育活教材。
但是我們接觸了幾家收容猴子的機構,他們都說獼猴屬於保育類動物,不可以流入民間供人觀看欣賞。在我們認為,即使是坐牢獄的人,每天也都有半小時的放風,可以出來曬曬太陽、透透氣;難道讓猴子每天關閉在一個區域裡,限制牠的行動,就是「保育」嗎?即使是一些養狗人士,他們也都會牽著愛犬到郊外散散步;而對於猴子,既然說要愛護牠,難道把牠關閉起來,就叫做「保護動物」嗎?
我覺得,人類尚且還要出差呢,那麼讓猴子走出牢籠,和人類交流,不也是很好嗎?何況又不是要殺害牠,而是為了讓更多人知道要保護牠啊!所以,愛護動物的人士們,你們想讓動物有生路的一片愛心,確實令人敬佩,但是也希望各位能再進一步讓動物活出牠們的尊嚴哦!
那麼,為了推廣「護生」的理念,過去,佛光山也曾在山門外綿延的牆面上,懸掛有豐子愷的「護生圖」;現在,我們則進一步將它做成立體彩繪浮雕,雕刻在佛陀紀念館兩側長廊外的牆壁上,用以作為生命教育的教材。畢竟人和一般動物是不同的,人有人性,所謂「人性」,也就是具有惻隱之心,能慈悲為懷。因此,身而為人,我們可不能沒有惻隱之心、不能沒有慈悲心哦!
也希望今日所有提倡放生的人,倒不必一定要去放生,能擁有一點保護生命、愛惜生命的心,才是社會之福啊!如果人人都能多一分清淨心、慈悲心,多增加一分惜生愛物的行為,社會必然會更加和諧,世界必然會更加和平安寧了。(全文終)
特別公告
星雲大師一生秉持《佛遺教
經》:「不販賣貿易、安置
田宅」之教示,非佛不做。
他的著作版稅,皆用來開山
建寺、推廣佛教文化、公益
信託基金;甚至信徒的供養
,也全歸到僧伽基金。因此
凡有借大師之名開光、販賣
等商業行為,皆非星雲大師
本人,請大眾三思。
佛光山星雲大師唯一官方微信公眾號
微信號:masterhsing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