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你的慈悲心去放生才是最好的護生
仁心愛物,慈心不殺,在中國儒道學說中多有體現。佛教傳入中國後,慈悲不殺,護生放生之風更是大盛。到了南北朝蕭梁時期,梁武皇不但茹素奉佛,更敕令宗廟祠堂禁止宰殺牲畜祭祀。從此以後,護生、放生幾乎成了佛教特有的一項活動,在一些重大的佛誕日都會舉行一系列放生活動。
近年來,佛教界護生、放生之風日甚一日,而且護生的意義已經漸漸為人們所忽略,更側重於放生。也不知道這些信佛或者並不是完全信佛的人從哪裡得到的信息,認為放生可以抵消罪業,可以保佑身體健康無病,可以讓自己仕途騰達,生意興隆……
放生的種類更是五花八門,從飛禽走獸到魚鱉蝦蟹,很多寺院都建有一個象徵性的放生池,它的用意就是為了向人們倡導護生、放生的理念。想不到小小的池子卻成了信眾們放生的首選,魚、泥鰍、龜鱉、田螺大量放入,其結果可想而知,池小水淺不循環,導致無量生靈死亡。有的地方更是組織起聲勢浩大的放生活動,僱請魚船在江河湖海中放生,而對於放生的動物能否生存,這些人並不是很在意。在他(她)們的心中就是想著,反正我已經放生了,能不能保佑自己就是佛祖的事了。就好比去寺裡燒香一樣,燒完走人,剩下的事就要看佛祖表達意思了。這種愚昧、盲目的信仰風氣從南到北普遍存在。
中國佛教協會以及教內外一些有識之士,也發現了這種弊端,先後發出倡議,希望人們理性放生,可惜這種善意的呼籲完全是雷聲大雨點小,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世上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但是時下這種無序的放生恰恰已經演變成為買賣。有人放生以求心靈慰跡,有人以此作為斂財手段,更有一批職業捕獵者,你這邊放,他哪邊撤網捕,如此惡性循環不止。
放生的前提是護生,盡最大可能讓一切生靈不受傷害。而放生只是對不幸遭受網捕生靈予以方便救助。也許是受到了利益驅使,也許是教導者的偏執,人們把護生、放生的理念完全本末倒置了,不惜把好端端生活的生靈捕來再拿去放生,這種荒唐的做法不但貽笑大方,更給一些別有用心的投機商提供了機會。
曾經去一個著名的風景區遊玩,在一座寺院門前遇到一個商貶正在向人們出售狐狸,一再說放生狐狸可以保佑發大財。有很多朝拜的信眾向前詢問,當聽說一隻要二千元時,趕緊走開了。狐狸被他放在麵包車後面的籠子裡,我看了一下狐狸每隻差不多有七八斤重,眼神中透著哀憐,完全沒有野性,一看就是人工飼養的。我假套近乎遞上煙,和他閒聊起來。這狐狸就算是養的,也要花費不少時間,還要成本,就算有人買去放生也要討價還價,也不太划算吧。
他左右看了看見沒有什麼人,嘿嘿笑著說:「這你就不懂了吧?這狐狸是我從小養大的,不管什麼人買去,我要告訴他們去寺裡請師傅們念完經才能放生,念經的錢師傅們還要分我一份。狐狸放走後我吹一聲口哨它馬上就會自己跑回來,乘乘鑽進籠子裡。」
我聽了頓時無語,原來這放生的奧妙還有這麼多內幕,所以希望朋友們還是多行慈悲方便,「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如其無序地放生,倒不如實實在在地去善護生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