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子愷說:護生者,護心也

2021-01-08 無上菩提之路

「護生者,護心也。去除殘忍心,長養慈悲心,然後拿此心來待人處世。這是護生的主要目的。」

——豐子愷創作《護生畫集》的宗旨

豐子愷花了45年的歲月

堅守著十年畫一本的盟約,

完成了450幅圖文並茂的《護生畫集》,

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化精品。

豐子愷創作的6集《護生畫集》封面

1928年,豐子愷為祝賀恩師李叔同50壽辰,寄去了自己精心繪製的50幅《護生畫集》。10年後,第二集《護生畫集》完成,共60幅。

然而,就在豐子愷打算繼續完成最後兩集時,意外卻降臨了——十年「文革」來了。隨後,剛當上上海中國畫院院長的豐子愷,因為在「文代會」上一番關於「 『大剪刀』剪出千篇一律的冬青樹」的發言,而被錯判為「上海十大重點批鬥對象」之首。

豐子愷作品《螞蟻搬家》,其配文為豐子愷所寫。

接下來,日復一日無休止的折磨便開始朝已是60多歲的豐子愷蜂擁襲來,「造反派」不僅抄了他的家,還日日批鬥他,他們把剛出鍋的熱漿糊澆到老人的背上,然後再貼上大字報,遊街示威。老人自然是受不住這番折騰,痛得走不了路,於是,造反派們便又殘忍地拿著皮鞭抽打他,從街頭一直抽到街尾。

但豐子愷很堅強,從沒流下過一滴淚,後來,造反派又剪掉了他養了30多年的鬍子,那些鬍子是豐子愷為懷念自己已逝多年的老母而特意蓄起來的,人們都以為老人這下肯定承受不了,但沒想到豐子愷卻笑著說:「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再後來,豐子愷又被下放到上海郊區,從事田間勞動,樂觀的豐子愷瞞著家人,稱,管教的人看他年紀大了,很照顧他,因此自己過得很好。直到有一年冬天剛下過大雪,女兒豐一吟去給他送禦寒的衣服,女兒是在一個一望無垠的田野裡找到豐子愷的,他孤獨地站在寒風颼颼的地裡,胸前掛著一個蛇皮袋,正在一點點地摘棉花,全身凍得直發抖。

之後,在豐一吟的一再要求下,豐子愷才帶著她去了自己的住處——一間破得不能再破的舊牛棚茅草屋裡,因為屋頂年久失修,女兒清楚地看到在父親床上的草枕邊上,還有一堆沒融化的積雪……

即便是在如此簡陋的臥室裡,老人也很難睡上一個踏實的覺——管教他的人,經常會半夜三更,突然吹響集合號。豐子愷年紀大,手腳又不靈活,自然每次起床都不能像其他人一般麻利,於是被推搡被斥罵成了常有的事情,後來,他乾脆睡覺不脫衣服。

雖然遭受到如此非人般的不公虐待,但豐子愷依然沒有任何的抱怨,從沒想過要放棄繪畫,從不敢忘記對恩師的那句承諾。「護生即護心,慈悲在心,隨處皆可作畫」,勞動改造期間,他以苦為樂,只要一有機會,就會想方設法繼續《護生畫集》的繪畫,並完成了第五集的90幅畫。

豐子愷一生雖然作畫幾千幅(算上重複的有上萬幅),但畫「護生畫集」,猶懷著一顆虔誠之心。

在創作第五集《護生畫集》期間,豐子愷常常夢見成百上千的禽獸前來向他叩謝,表達歡喜鼓舞和感激。

但環境的惡劣最終還是擊倒了老人。患上嚴重肺炎的豐子愷被允許回家養病,此時的他已經76歲的古稀老人了。回到家中的豐子愷便沒有按照醫生的要求,好好休息,積極配合治療,相反,他甚至偷偷扔掉醫生開的藥,全身心地撲到繪畫上去。他每天凌晨4點就起床,開始著手畫《護生畫集》的第六集。此時與恩師約定的最後一集還有6年時間,但豐子愷似乎隱約感覺到自己將不久於世,於是拼命畫。兒女們怕他累壞身體,把他的筆和紙都藏起來了。豐子愷就向他哀求道:「你們這是要我的老命呀,快還給我吧。」

1973年底,豐子愷終於完成了恩師的重囑,畫完了《護生畫集》的最後一集的100幅畫,這與他送給恩師第一集《護生畫集》時,整整相隔了45年。兩年後,老人與世長辭。

做一個像人的人,這便是豐子愷一生的追求。他用生命完成了這一追求。

《護生畫集》的各種版本

「在他之前,沒有人畫過,之後也沒有人畫過。」後人這樣評價豐子愷獨特的漫畫。他用淡雅常見的線條,寥寥數筆勾畫出高尚的人格和深遠的思想,簡單樸素中畫出悲憫和仁愛之情,堪稱中國一代漫畫大師,而其中最為知名的便是這6集《護生畫集》,一共450幅。

今日,讓我們來欣賞畫集中的片段。在生活中,處處播種護生的心……

《護生畫集》欣賞

《眾生》

是亦眾生,與我體同。應起悲心,憐彼昏蒙。

普勸世人,放生戒殺;不食其肉,乃謂愛物。

《生的扶持》

一蟹失足,二蟹扶持。

物知慈悲,人何不如?

《吾兒!?》

畜生亦有母子情,犬知護兒牛舐犢。

雞為守雛身不離,鱔因愛子常惴縮。

人貪滋味美口腹,何苦拆開他眷屬。

畜生哀痛盡如人,只差有淚不能哭。

《親與子》

今日爾吃他,將來他吃爾,

循環作主人,同是親與子。

——參用宋黃庭堅詩句

(註:日本風俗,有以雞肉與卵置於飯上而食之者,名「親子丼」。

「親」謂父母,「子」謂兒女。「丼」者,彼邦俗解,謂是陶製大碗也。

雞為「親」,卵為「子」,以此二物共置碗中,故曰「親子丼」。)

《!!!》

麟為仁獸,靈秀所鍾,不踐生草,

不履生蟲,繄吾人類,應知其義,

舉足下足,常須留意,既勿故殺,

亦勿誤傷,長我慈心,存我天良。

《暗殺其一》

若謂青蠅汙,揮扇可驅除。

豈必矜殘殺,傷生而自娛。

《暗殺其二》

誰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

——唐白居易詩

《乞命》

吾不忍其觳觫,無罪而就死地。

普勸諸仁者,同發慈悲意。

《生離歟?死別歟?》

生離嘗惻惻,臨行復回首。

此去不再還,念兒兒知否?

《兒戲其一》

幹戈兵革鬥未止,鳳凰麒麟安在哉,

吾徒胡為縱此樂,暴殄天物聖所哀。

《兒戲其二》

教訓子女,宜在幼時,先入為主,終身不移,

長養慈心,勿傷物命,充此一念,可為仁聖。

《殘廢的美》

好花經摧折,曾無幾日香,

憔悴剩殘枝,明朝棄道旁。

《雀巢可俯而窺》

人不害物,物不驚擾,

猶如明月,眾星圍繞。

《昨晚的成績》

是為惡業,何謂成績,宜速懺悔,

痛自呵責,發起善心,勤修慈德。

《蠶的刑具》

殘殺百千命,完成一襲衣,

唯知求適體,豈勿傷仁慈。

《平等》

我肉眾生肉,名殊體不殊,

原同一種性,只是別形軀。

《幸福的同情》

香餌見來須閉口,大江歸去好藏身,

盤渦峻激多傾險,莫學長鯨擬害人。

《囚徒之歌》

人在牢獄,終日愁欷,鳥在樊籠,終日悲啼,

聆此哀音,悽入心脾,何如放舍,任彼高飛。

《我的腿!》 

挾弩隱衣袂,入林群鳥號,狗屠一鳴鞭,眾吠從之囂,

因果苟無徵,視斯亦已昭,與其啖群生,寧我吞千刀。

《倘使羊識字》  

倘使羊識字,淚珠落如雨,

口雖不能言,心中暗叫苦。

《蘆菔有子芥有孫》  

秋來霜露滿東園,蘆菔生兒芥有孫,

我與何曾同一飽,不知何苦食雞豚。

《母之羽》  

雛兒依殘羽,殷殷戀慈母,母亡兒不知,

猶復相環守, 念此愛親情,能勿悽心否。

《今日與明朝》

日暖春風和,策杖遊郊園。

雙鴨泛清波,群魚戲碧川。

為念世途險,歡樂何足言?

明朝落網罟,系頸陳市廛。

思彼刀砧苦,不覺悲淚潸。

《雨餘春水滿》

朝來池上有新句,火速報教同舍知,

昨夜雨餘春水滿,白鷗飛下立多時。

(某宋人詩)

《主人登高去,雞犬空在家》

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

主人登高去,雞犬空在家。

(唐 孟浩然詩)

《人牛相對眠》

山村柳絮天,稚子習耕田,

飯罷日亭午,人牛相對眠。

(清 湯貽汾詩)

《浪打鴛鴦》

鴛鴦偶,雙宿雙飛雙廝守。

驀地風波兩下分,雌雄隔水都回首。

(見明 陸採《明珠記》曲本)

《尋香》

行遍江村未有梅,一花忽向暖枝開,

黃蜂何處知消息,便解尋香隔舍來。

(宋 翁卷詩)

《一方絲羅巾,千百春蠶命》

仙家住處絕塵寰,也厭人間殺業添,

自織藕絲衫子嫩,可憐辛苦赦春蠶。

(玉鬘詩)

《反哺》

烏鴉烏鴉對我叫,烏鴉真真孝。

烏鴉老了不能飛,對著小鴉啼。

小鴉朝朝打食歸,打食歸來先餵母,

母親從前餵過我。

(見《學校唱歌集》)

《石上山童睡正濃》

柳岸春波夕照中,淡煙芳草綠茸茸,

飢餐渴飲隨時過,石上山童睡正濃。

(《牧牛圖頌》)

《白雲明月任西東》

白牛常在白雲中,人自無心牛亦同,

月透白云云影白,白雲明月任西東。

(《牧牛圖頌》)

《一曲昇平樂有餘》

露地安眠意自如,不勞鞭策永無拘,

山童穩坐青松下,一曲昇平樂有餘。

(普明禪師《牧牛圖頌》)

《牧童歸去不須牽》

綠楊陰下古溪邊,放去收來得自然,

日暮碧雲芳草地,牧童歸去不須牽。

(普明禪師《牧牛圖頌》)

《羌笛聲聲送晚霞》

騎牛迤邐欲還家,羌笛聲聲送晚霞,

一拍一歌無限意,知音何必鼓唇牙。

(普明禪師《牧牛圖頌》)

《牛也空兮人也閒》

騎牛已得到家山,牛也空兮人也閒,

紅日三竿猶作夢,鞭繩空頓草堂間。

(普明禪師《牧牛圖頌》)

《春郊草味鮮》

日長耕作罷,閒步晚風前,

牛背安眠好,春郊草味鮮。

(緣緣堂主人詩)

(緣緣堂,現代著名畫家、文學家、美術音樂教育家豐子愷先生的故居。)

《此路不通!》

蜜蜂嗡嗡飛,頻撲玻璃窗,

不知玻璃堅,但慕窗外光。

此路原不通,何苦費力量?

我告蜜蜂言,左門通迴廊。

蜜蜂不聽話,碰壁力轉強,

行將效觸柱,頭破流腦漿。

求生不顧死,可笑亦可傷,

快把窗子開,放他還故鄉。

(朧月夜詩)

《「還我小寶寶!」》

一貓生二子,相貌都很好,

兒童放學歸,大家爭來抱。

母貓緊緊跟,口中咪咪叫,

好似聲聲說:還我小寶寶!

(小君詩)

《獸相食》

有餚名腰花,豬玀之腎腸;

有餚名羊尾,綿羊之膀胱;

有餚名豬腦,豬玀之腦漿;

顧名思義時,投箸不能嘗。

(光源詩)

《牛的貢獻》

牛奶味鮮美,營養人之身,

牛皮用途廣,製品堅且精,

牛角與牛骨,工業之所珍。

自己不吃飯,終身事農耕,

牛為人服務,可謂忠且勤,

不敢討功勞,但求免死刑。

(阿闍梨詩)

《毛織物》

人身之衣,羊身之毛,

呢絨嗶嘰,到處暢銷。

比綿溫暖,比綢堅牢,

人人愛用,產量豐饒。

羊之於人,可謂功高,

何以報之?一把屠刀。

(董君詩)

《覆巢》

誰家稚子太無聊,偷把長竿毀雀巢,

雀命區微人不惜,童心殘忍罪難消。

(夕顏詩)

《上坡》

老驢羸瘦頸皮穿,車重坡高欲上難,

多謝路人垂愛惜,肯將一臂輓車欄。

(夕霧詩)

《終身羈絆》

誰家頑童惡作劇,長繩系住蜻蜓腳,

僥倖逃得性命回,終身束縛擺不脫。

(學童詩)

《空山小劫》

一朵蒲公英,生在深山中,

花瓣金黃色,枝葉綠青蔥,

當路亭亭立,含笑向春風。

忽有遊山客,大步登高峰,

芒鞋腳力重,花枝當其衝,

麗質盡摧殘,美景一場空。

(落葉詩)

《延年益壽》

有生必有死,何人得靈長?

當其未死時,切勿加殺傷。

自生復自死,天地之恆常,

萬物盡天年,盛世之嘉祥。

(學童詩)

相關焦點

  • 殿堂級文化精品《護生畫集》體悟「護生即護心」
    《護生畫集》(珍藏版) 豐子愷 畫 朱幼蘭、虞愚、葉恭綽等 書 上海譯文出版社日前,《護生畫集》再版推出。該書是文化界諸位先賢、大師們合作的結晶,堪稱藝術文化之精品,在詩、文、書、畫等方面都有其特殊的藝術地位。《護生畫集》是豐子愷先生漫畫風格的代表作品。
  • 《護生畫集》|豐子愷等大師留下的殿堂級文化精品
    上海譯文出版社特意推出《護生畫集》珍藏版,希望讀者能走進《護生畫集》的世界,走進弘一法師和豐子愷、葉恭綽、朱幼蘭、虞愚、馬一浮、夏丏尊等諸位文藝界大師的世界,深刻體悟他們的「護生即護心」的愛生敬養思想。
  • 在心裡種一顆愛的種子——豐子愷《護生畫集》珍藏版面市,再現先賢...
    所謂「護生」,即「護心」,誠如馬一浮先生序言中說「去除殘忍心,長養慈悲心,然後拿此心來待人處世」。衷雅琴表示,這種愛生敬養的思想對現世也是很有積極意義的。據衷雅琴介紹,《護生畫集》的誕生,緣起一份深厚的師生情誼。上世紀初,弘一法師和豐子愷看到人類對待雞、鴨、豬、牛等,毫無同情之心,師徒二人就商議著要編印《護生畫集》,勸人戒殺、放生。
  • 為什麼現在的人邂逅豐子愷會如獲至寶?
    豐子愷(圖片來自網絡)「家住夕陽江上村,一灣流水繞柴門。種來松樹高於屋,借與春禽養子孫。」第一次讀到葉唐夫這首詩,是在大學周邊的書店翻看《護生畫集》。初遇豐子愷的漫畫,寥寥數筆,甚至未見色彩,留白裡卻有悠長的餘韻。所謂雅、所謂閒,在當日的心境裡,是呼應當下,遐想將來。畢業之後,開始為生活奔波。事由多了,難免要焦躁。而現代人消解愁苦的方式,大都是再添一層虛妄,以新傷撫平舊痕。不惟如此,還要美其名曰:勇猛精進。凡俗如我,也義無反顧地走上「勵志」的道路。直到有一天,搭乘地鐵,撞見「豐子愷專列」。
  • 豐子愷:童心未泯的簡單快樂
    喜歡他有趣、有心、有情的人生哲學,願做一個與世無爭、無所不愛的人,擁有一顆純潔無垢的孩子般的心。01 愛孩子,就是愛自己每一個大人也曾都是小孩,在《給我的孩子們》的信中,豐子愷這樣寫道:「我的孩子們!我憧憬於你們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我想委屈地說出來,使你們自己曉得,可惜到你們懂得我的話的意思的時候,你們將不復是可以使我憧憬的人了,這是何等悲哀的事啊!」
  • 豐子愷彩色漫畫精粹集出版
    豐子愷的畫和文章,近些年在年輕人群體中深受歡迎。作為中國現代漫畫的奠基人,豐子愷的畫風樸實,別具風格,影響深遠。俞平伯先生曾評價豐子愷的漫畫作品:「豐子愷自小便被包圍在脈脈的溫情中,這種溫情後來跟隨了他一生,浸透在他的性格裡,使他總是以溫柔悲憫的心來看待事物;發散在他的筆下,就變成平易的文字和純仁的畫風。」8月16日,豐子愷外孫宋雪君、楊子耘,外孫女楊朝嬰亮相上海書展,與廣大讀者分享他們眼中的外祖父豐子愷,以及《白雲無事常來往:豐子愷畫語》一書背後的故事。
  • 素食與護生(下)
    又例如,過去在我的家鄉,出產一種又名「黑魚」的烏魚,一般人都認為它具有神力,買來放生會獲得功德。但是這個世間,放生的人放生,殘殺的人殘殺,在這樣一捉一放之間,沒有造善業倒也還罷,反而助長了更多殺生的惡業,使得放生的美意盡失。
  • 豐子愷畫作裡的愛與真
    率真、愛,凝聚在豐子愷的心中,也就自然流露在他的筆下、他的畫端。多擷取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象,卻在平凡中見出不平凡,在熟悉之外透出陌生的詩意與美感。《白雲無事常來往》一書共分為四個部分:稚子兒童、民間都市、古詩新畫、護生護心,212幅彩色漫畫,無不浸潤著豐子愷對世間生活的無比愛意。稚子兒童,是豐子愷漫畫中較早關照的對象。
  • 中國美術館迎來「豐子愷」:作品首次進京展覽
    「漫畫人間——豐子愷的藝術世界」在中國美術館開展,展出了中國美術館、浙江博物館與豐子愷家族及個人藏家收藏的豐子愷150餘件作品、手稿、實物,全部作品均首次在京展覽。本次展覽是豐子愷誕辰120周年系列展繼香港、杭州兩站後的第三站,展示了豐子愷畫家、散文家、藝術理論家、音樂教育家、裝幀設計家和翻譯家六個身份,力求全面還原豐子愷多樣的藝術人生。展覽通過「古詩新畫」「大樹畫冊」「恩狗畫冊」與「護生畫集」四個系列的作品呈現了豐子愷獨特的藝術創作風格。
  • 豐子愷——中國漫畫的鼻祖
    他說:我的畫自可稱為漫畫,因為我作畫,感覺同寫字一樣,或用線條,或用文字,只是表現工具不同而已。作為中國漫畫的開創者,豐子愷的漫畫以毛筆線條勾勒而成,這是與西方、日本近代漫畫、中國近、當代絕大多數漫畫創作最大的區別。後者多是以炭筆、鋼筆畫成。表面上看,這只是工具的差別,但對於繪畫這種造型藝術而言,這種差別卻關乎根本。
  • 豐子愷漫畫展在京展出百餘原作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在童聲合唱聲中,「漫畫人間——豐子愷的藝術世界」展覽昨天在中國美術館開幕。這首膾炙人口的《送別》,就出自九十多年前豐子愷整理出版的歌曲集。豐子愷生於清末,逝世於上世紀70年代,是中國現代文化藝術史上傑出的大家。
  • 醫生:吃保健品護心臟?假的!養心護心的真正有用的方法是這3個
    立足科學理念,傳播營養健康,又到了和友們說健康的時刻,今天要和友們分享的健康話題是心臟。現在的人們生活條件好了,也開始注重養生了。所以,保健品的市場也大了。其中吃保健品護心臟就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可真的有用嗎?到底要怎麼養心護心?接下來,讓心內科醫生來告訴我們吧。
  • 豐子愷漫畫:一鉤新月天如水,畫筆皆是人情味!
    豐子愷看到魯迅的譯本上市後,頗有些難為情,於1927年11月27日經學生介紹前往魯迅住所拜訪。豐子愷不無歉意地說:「早知道您在譯,我就不會譯了。」而魯迅的回答是:「哪裡,早知道你在譯,我也不會譯了,其實,這沒什麼關係的,在日本,一冊書有五六種譯本也不算多呢。」此事傳開後,便成一段文壇佳話。
  • 杭州靈隱寺舉辦豐子愷漫畫展 豐家後人解讀舊畫作
    豐子愷外孫宋雪君「新語」解讀豐子愷漫畫。  中新網杭州8月13日電 (王題題)8月13日,千年古剎杭州靈隱寺正在舉辦「慈孝之美」豐子愷人生與護生漫畫紀念展。當天,豐子愷後人宋雪君為觀展者解讀他眼中的豐子愷經典漫畫精神。
  • 爺爺說:最喜歡豐子愷的處世格言,簡單的幾句話,都說到心坎上了
    爺爺甚至說,豐子愷先生的名、字、號很多:原名豐潤,又名仁、仍,字子覬,後改為子愷,筆名TK……這說明什麼?先生一生都在追求進步,不滿足於已有的成績,所以,一直在改名字。爺爺說,可能因為受弘一法師的影響,豐子愷有一副菩薩心腸。他是一位虔誠的居士,篤信佛教。他不僅自己繪有《護生畫集》六集,來宣傳護生戒殺,還勸別人要這樣做。
  • 豐子愷:小燕子似的一群兒女
    豐子愷有一篇著名的散文《兒女》,淋漓盡致地表現了他俯下身子與兒童打成一片的生活態度,以及他兒童崇拜、兒童至上的人生觀。這篇散文創作於1928年,豐子愷時年30歲,膝下已有四個孩子。他在文中結尾動情地寫到:「近來我的心為四事所佔據了:天上的神明與星辰,人間的藝術與兒童,這小燕子似的一群兒女,是在人世間與我因緣最深的兒童,他們在我心中佔有與神明、星辰、藝術同等的地位。」
  • 「敝帚自珍——豐子愷漫畫解讀」主題講座在成都畫院開講
    你想聽豐子愷與漫畫之間的故事嗎,你知道豐子愷與四川又有著怎樣的情緣呢?11月22日下午,由《心語——豐子愷漫畫解讀》一書的作者,原浙江省博物館書畫部主任、研究館員趙幼強主講的「敝帚自珍——豐子愷漫畫解讀」在成都畫院開講。主講人趙幼強「豐子愷的作品看起來好像非常簡單,又是非常容易理解,但是當你深挖他的內涵,他的背景時,你們是無法想像所體現出的價值有多大的。
  • 我心護你身 冬日暖洋洋
    2021年1月8日上午,荔灣區民政局、荔灣區婦女聯合會和荔灣區女企業家協會有關負責人一行來到荔灣區頤樂園,開展「我心護你身」愛老溫情捐獻活動,為特困老人送上一件件愛心滿滿、情誼暖暖的羽絨服,並送上新年的慰問與誠摯祝福。
  • 用你的慈悲心去放生才是最好的護生
    用你的慈悲心去放生才是最好的護生佛教傳入中國後,慈悲不殺,護生放生之風更是大盛。到了南北朝蕭梁時期,梁武皇不但茹素奉佛,更敕令宗廟祠堂禁止宰殺牲畜祭祀。從此以後,護生、放生幾乎成了佛教特有的一項活動,在一些重大的佛誕日都會舉行一系列放生活動。
  • 他是課本塗鴉界的鼻祖「敝帚自珍」豐子愷漫畫特展來了
    「敝帚自珍」——豐子愷漫畫特展他,是中國漫畫第一人;他,是課本塗鴉界的鼻祖;他,是新文化運動的啟蒙者之一;他,是浙江近代頗具影響力的文藝大家;他,集畫家、文學家、翻譯家和藝術教育家於一身;他,以一支筆、一顆心創造了一個詩意、真摯的藝術世界;他,就是豐子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