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課本塗鴉界的鼻祖「敝帚自珍」豐子愷漫畫特展來了

2021-01-08 浙江日報

「敝帚自珍」

——豐子愷漫畫特展

他,是中國漫畫第一人;

他,是課本塗鴉界的鼻祖;

他,是新文化運動的啟蒙者之一;

他,是浙江近代頗具影響力的文藝大家;

他,集畫家、文學家、翻譯家和藝術教育家於一身;

他,以一支筆、一顆心創造了一個詩意、真摯的藝術世界;

他,就是豐子愷。

豐子愷先生(1898—1975)是新文化運動的啟蒙者之一,是浙江近代頗具影響力的文藝大家。

他提倡「美育」,以幽默風趣的漫畫聞名於世。豐子愷早期漫畫多取自現實題材,帶有「溫情的諷刺」,後期常作古詩新畫,尤喜兒童題材。

大家熟悉的小學課文《白鵝》就來自豐老的散文

他的漫畫質樸幽默、意境含蓄雋永、充滿現實主義的人文關懷,深受讀者喜愛,被世人譽為「子愷漫畫」。

豐子愷先生自幼習詩文書畫,有傳統文化的「童子功」,早年師從李叔同學習繪畫、音樂,並受其佛學思想的影響,二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今日與明朝》,其配文為其恩師弘一法師(李叔同)所寫,未有落款。

1928年,豐子愷為祝賀恩師李叔同50壽辰,精心繪製50幅《護生畫集》。

後來又學西洋畫,掌握了紮實的素描技巧和西洋畫理論,可以說具備了「融合東西」的條件。

《春之卷》畫集,富有拾趣的繪畫風格,給豐子愷打開了新的藝術世界大門。

竹久夢二

在東瀛遊學又及時地遇上竹久夢二這股強勁的「東風」,將其靈性之火點燃,原先各行其道的西洋畫技巧與傳統的藝術修養,於此時融為一體,開始踏上一條左右逢源的藝術之道。

豐子愷畫

竹久夢二畫

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豐子愷作「敝帚自珍」原意為自家珍藏,傳貽後輩。

現在這本畫集為浙江省博物館所收藏。其創作於豐子愷先生備受衝擊的文革時期。先生對這些追憶舊題、重新繪製的作品十分重視,認為這些作品「雖甚草率,而筆力反勝於昔」,貫穿其美育思想,體現他率真博愛的性情。

這部先生晚年最後的畫集,可視為他對自己一生畫作的提煉,正如其在該畫集自序中所言:

「今生畫緣盡於此矣!」

希冀台州的廣大市民能夠通過此展更全面地認識豐子愷先生,並從他的畫作中感受到灑脫淡然的精神世界。

此次自浙江省博物館借展的豐子愷101幅畫作從「童心」、「世相」、「朋情」、「物我」全面展示豐子愷先生「美育」生活之種種!

另借得桐鄉市豐子愷紀念館館藏的22件/組豐老的工作生活用品,以此更立體地展現先生的創作背景。

感謝以上兩館的大力支持。

第一部分:童心

我企慕這種孩子們的生活的天真,豔羨這種孩子們的世界的廣大,或者有人笑我故意向未練的孩子們的空想界中找求荒唐的烏託邦,以為逃避現實之所。但我也可笑他們的屈服於現實,忘卻人類的本性。

——《談自己的畫》

折得荷葉蓋頭歸

香餌自香魚不食

豐子愷一向憧憬兒童生活,歌頌兒童生活的自由純潔,天真無邪,在與兒女們的嬉戲和交流中,他被兒童的完整人格所感染,同時為自己在虛偽做作的成人世界而沮喪。他筆下的兒童漫畫童趣盎然,直抒胸臆,同時包含著濃濃的詩情和愛意,意欲在自己心靈深處構建一個沒有紛爭天下大同的理想國度。

第二部分:世相

一則我的畫與我的生活相關聯,要談畫必須談生活,談生活就是談畫。二則我的畫即不摹擬什麼八大山人、七大山人的筆法,也不根據什麼立體派、平面派的理論。只是像記帳般地用寫字的筆來記錄平日的感興而已。

——《談自己的畫》

天涯靜處無徵戰

長亭樹老閱人多

社會相是豐子愷立足生活,體察人間的感興之作。好鳥好音、好友好酒、家長裡短甚至國家興亡,都是畫家俯拾的畫材。哪怕只是司空見慣街頭巷尾閒聊之景,經過畫家精心的提煉和筆墨的經營,也能折射出生命的光亮,品嘗出人生的況味。

第三部分:朋情

人們談話的時候,往往言來語去,顧慮周至,防衛嚴密,用意深刻,同下棋一樣。我覺得太緊張,太可怕了,只得默默不語。安得幾個朋友,不用下棋法來談話,而各舒展其心靈相示,象開在太陽光中的花一樣。

——《學畫回憶·引言》

置酒慶歲豐

把酒話桑麻

豐子愷先生的早期漫畫作品多取自現實題材,帶有「溫情的諷刺」,後期常作古詩新畫,特別喜愛兒童題材。

子愷漫畫,風格簡易樸實、意境雋永含蓄、充滿現實主義的人文關懷。在他描繪的人間百態中,他用敏感細膩的視角,向我們展現那些容易被忽略的情趣瞬間,有溫馨、有諷刺、有同情、有憤怒、也有悲憫,微小而不失深刻。

第四部分:物我

藝術家看見花笑,看見鳥語,舉杯邀明月,開門迎白雲,能把自然當人看,能化無情為有情,這便是物我一體的境界。更進一步,便是「萬法從心」、「諸相非相」的佛教真諦了。

——《三十歲生日時的筆記》

春光今在阿誰家

落日解鞍芳草岸

朱自清曾將豐子愷的漫畫比作「帶核兒的小詩」,以為其有著橄欖般的悠長回味,而俞伯平則以為「子愷漫畫」如「一片片落英都含蓄著人間的情味」。

他的作品受到各個階層讀者的喜愛,他的漫畫反映了時代,也體現了一份無處不在的情,即對家人的親情、朋友的友情、生活的熱情以及對萬物的深情。

小編PS:作為鏟屎官的豐老也是萌萌噠。

在豐子愷先生留給我們的皆是數不盡的精神寶藏中,「豐式家學」更是來源於其獨特的教育理念。

所育3子4女皆學有所成在文學、藝術、翻譯等領域建樹頗豐。

豐子愷外孫宋雪君先生,將於12月29日(周日)下午14點30分將做客臺博,與觀眾們一起「走進豐子愷的兒童世界」。

宋先生童年與青年時代一直生活在外公身邊,深受外公的影響。

黃金時代享盡天倫之樂,青年時代看到外公受盡迫害卻堅持信念完成師託,深受感動。

外公離世後,長期從事豐子愷藝術研究,學習豐子愷字畫。他將以自己在外公身邊的經歷以及對豐子愷藝術的研究,為台州讀者解讀豐子愷兒童漫畫,教育理念,人生哲理和護生精神。

展覽: 「敝帚自珍」——豐子愷漫畫特展

活動地點:台州市博物館一樓臨展廳

開館時間:9點—16點30分,16點停止入館,周一閉館;春節期間除除夕、正月初一以外其他時間照常開館

臺博大講堂:走進豐子愷的兒童世界

主講人:宋雪君(豐子愷先生外孫,原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教師)

講座名額:200人

年齡要求:不限

講座地點:台州市博物館一樓報告廳

報名費用:免費

相關焦點

  • 「敝帚自珍——豐子愷漫畫解讀」主題講座在成都畫院開講
    講座現場你知道「漫畫」一詞的來歷嗎?你想聽豐子愷與漫畫之間的故事嗎,你知道豐子愷與四川又有著怎樣的情緣呢?11月22日下午,由《心語——豐子愷漫畫解讀》一書的作者,原浙江省博物館書畫部主任、研究館員趙幼強主講的「敝帚自珍——豐子愷漫畫解讀」在成都畫院開講。
  • 趙幼強:敝帚自珍——豐子愷漫畫解讀
    豐子愷的漫畫很多是從畫古詩詞意境開始的,把最耐人尋味的景象凝固了,定格下來;國畫的筆調,百態的人生,乾淨的構圖,簡潔的線條間境界全出,意境曠遠。《嘹亮一聲山月高》本期藝術大家與四川系列講座,成都畫院邀請到《心語——豐子愷漫畫解讀》一書的作者,原浙江省博物館書畫部主任、研究館員趙幼強為我們講解漫畫大家——豐子愷的其人其漫畫。
  • 豐子愷——中國漫畫的鼻祖
    豐子愷是公認的中國「漫畫之父」,正是因為他在1925年發表的「子愷漫畫」,讓「漫畫」這個詞開始被中國大眾接受和使用。但他的作品既沒有諷刺,也沒有一般意義上的幽默,與今天我們認為的漫畫相隔甚遠。因此,他的創作被視為是一種「異類」。豐子愷出生在1898年的浙江嘉興,原名豐潤。
  • 【名畫賞析】引人深思的豐子愷教育漫畫
    中國現代漫畫事業的先驅 豐子愷 原名豐潤 ,又名仁、仍,號子覬,後改為子愷,堂號緣緣堂,筆名「TK」(FONG TSE KA),法號嬰行,生於浙江省崇德縣石門灣(今嘉興桐鄉),是中國現代著名的書畫家、文學家、散文家、翻譯家、美術音樂教育理論家,也是20世紀中國藝壇上不可缺席的重量級人物、中國現代裝幀史上重要的設計家,被譽為「現代中國最藝術的藝術家」、 「中國現代漫畫鼻祖
  • 杭州靈隱寺舉辦豐子愷漫畫展 豐家後人解讀舊畫作
    豐子愷外孫宋雪君「新語」解讀豐子愷漫畫。  中新網杭州8月13日電 (王題題)8月13日,千年古剎杭州靈隱寺正在舉辦「慈孝之美」豐子愷人生與護生漫畫紀念展。當天,豐子愷後人宋雪君為觀展者解讀他眼中的豐子愷經典漫畫精神。
  • 豐子愷畫教科書,葉聖陶手寫文字,這樣的名家設計上哪兒找去
    1898年出生的豐子愷,被譽為「中國現代漫畫鼻祖」,是中國現代漫畫事業的先驅,他一生致力於漫畫藝術研究,看他的那些漫畫是很有趣的,各種題材,詩畫結合,幽默風趣。豐子愷出身於書香門第,從小就喜歡繪畫,1921年,豐子愷留學日本,在那裡遇到了著名漫畫家竹久夢二,並被他的漫畫深深吸引,在他的漫畫中,豐子愷找到了日後繪畫的方向。
  • 漫畫大師豐子愷的「斜杠人生」
    豐子愷作品《遊春人在畫中行》 豐子愷的「任性」可謂貫穿終生,當年「遊學」日本十個月,想到時間太短也學不到什麼,他索性「逃課」跑去逛展覽、聽音樂會、泡書店了。而就在這十個月裡,豐子愷的內心經歷了過山車,先是決定放棄畫畫,又因為一次偶遇,重拾畫筆。也正是這次偶遇,讓如今家喻戶曉的「子愷漫畫」埋下了種子。
  • 豐子愷作品的市場走向
    1917年與同學組織桐蔭畫會,並加入研究金石篆刻的東石社,1919年與畫會同仁舉辦第一次作品展,1921年東渡日本,入東京川端洋畫學校學習油畫。1922年回國到浙江上虞春暉中學教授圖畫和音樂,與朱自清、朱光潛等人結為好友。
  • 豐子愷與臺灣漫畫家蔡志忠漫畫作品在上海聯展
    張鑫 攝   中新網上海12月13日電(張鑫 許婧)由上海文史館書畫研究社與臺灣糖葫蘆文教基金會合作主辦的「豐子愷·蔡志忠——漫畫藝術兩岸交流展暨研討會」13日在上海揭幕。
  • 豐子愷漫畫:一鉤新月天如水,畫筆皆是人情味!
    豐子愷先生舊居現存上海市盧灣區陝西南路39弄93號。兩小無嫌猜螞蟻搬家簡筆而注重意義的——便是漫畫。」漫畫藝術的特點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徵並加以放大,常用寥寥數筆勾勒,卻有飽滿的畫面和豐厚的內容。豐子愷不是漫畫的創立者,但他的子愷漫畫是對這門藝術的強力推動,他的文人品質為後人褒揚。兒童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 豐子愷的教育漫畫,你看明白了嗎?
    11月9日是豐子愷先生121歲冥誕。豐子愷(1898-1975),中國現代著名畫家,散文家,美術教育家和音樂教育家、翻譯家。作為一名在多方面均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豐子愷在中西融合畫法創作漫畫及散文而著名。豐子愷的漫畫用筆精簡,自成一派,且充滿童趣,大繁至簡。
  • 豐子愷漫畫作品之一
      他的父親是清朝最後一科的舉人  他的師傅是弘一法師  他是從小小石門灣走出的一代文化巨匠  他是中國現代漫畫的開端  他,就是豐子愷     豐子愷(1898-1975),字仁,號子愷,浙江崇德人。
  • 豐子愷彩色漫畫精粹集出版
    豐子愷的畫和文章,近些年在年輕人群體中深受歡迎。作為中國現代漫畫的奠基人,豐子愷的畫風樸實,別具風格,影響深遠。俞平伯先生曾評價豐子愷的漫畫作品:「豐子愷自小便被包圍在脈脈的溫情中,這種溫情後來跟隨了他一生,浸透在他的性格裡,使他總是以溫柔悲憫的心來看待事物;發散在他的筆下,就變成平易的文字和純仁的畫風。」8月16日,豐子愷外孫宋雪君、楊子耘,外孫女楊朝嬰亮相上海書展,與廣大讀者分享他們眼中的外祖父豐子愷,以及《白雲無事常來往:豐子愷畫語》一書背後的故事。
  • 豐子愷的漫畫藝術特點是什麼
    豐子愷是我國著名的漫畫家,散文家書法家等等,他畫的漫畫充滿生活趣味尤其是童趣,色彩清新自然,看起來總是感覺春風拂面,幸福洋溢。1 有趣而簡潔中國傳統的畫家,無論是國畫還是漫畫除了技法上的要求之外,還非常注重一個字這就是「趣」,有趣本身就形成了一幅畫的靈魂。
  • 豐子愷,他有種樸拙簡約的藝術之美
    他是開明書店的第一位書籍設計師,奠定了清新、活潑、親切、現代的圖書風格。開明書店的店標也是他設計的。開明書店重視出版少兒教育類書刊,如《中學生》《兒童教育》以及各種教科書,這類書刊的設計,正適合發揮豐子愷漫畫的專長。現在能看到的豐子愷最早的書籍設計作品,是1924年的《海的渴慕者》和《我們的七月》,都是單色印製。
  • 人間情味,觸動心弦——豐子愷經典漫畫作品欣賞
    豐子愷,中國漫畫的一代大師。他在談論自己的漫畫時說道:「我希望我的繪畫中有人情味和社會問題,我希望我的繪畫是文學方式的另一種表態。」他的漫畫作品別具一格,反映現實,充滿幽默,富有哲理,又帶著暖暖的溫情,非常深入人心,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 簡約不簡單的豐子愷漫畫
    豐子愷他不僅是中國漫畫藝術的開山大師,而且多年從事藝術教育,獻身美育的實踐,他強調師法自然,重視自然美;崇尚藝術創作中形與態的自然,而非矯飾、斧鑿、造作的天然之態;憎惡卑俗的美、病的美,執著追求健全的美。01 強調師法自然,崇尚自然美豐子愷的家鄉在浙江杭嘉湖平原上的石門灣。
  • 豐子愷抗戰題材漫畫書《興華大力士》「回」石門了
    年近七十的福建老人邱火金將自己收藏了10多年的舊書贈給了豐子愷紀念館。昨天上午,邱火金老人自己沒能親自到場,但他的孫子邱競方代替他完成了豐子愷抗戰題材漫畫《興華大力士》的交接儀式。  彌足珍貴的「殘本」  昨天,記者在豐子愷紀念館見到了這本舊書《興華大力士》,全書共有32頁,看上去並不厚。
  • 大家知道豐子愷是什麼家嗎?看看下面就知道了
    豐子愷是近代非常著名的人物,他的漫畫和散文經過了幾十年的風雨,在文藝方面仍舊佔據著重要的地位,那麼豐子愷是什麼家呢?其實豐子愷是我國著名的散文家、畫家、文學家和教育家。他的漫畫中西合璧,而且具有非常高的觀賞性,因此被中內外友人所熟知。
  • 他是漫畫大家豐子愷的老師,三個女人愛他如生命,他卻選擇出家
    他是漫畫大家豐子愷的老師,三個女人愛他如生命,他卻選擇出家為僧小時候很多人都喜歡唱一首歌,叫做《送別》哪怕到了今天,也依舊有很多小朋友能夠流利的將這首歌唱出來,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首歌的作詞人,李叔同。比起李叔同這個名字,很多人對他的法號更加的熟悉,弘一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