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由豐子愷紀念館提供
浙江在線2月27日訊 「《興華大力士》這本小書我是不會賣的,但可以捐。」年近七十的福建老人邱火金將自己收藏了10多年的舊書贈給了豐子愷紀念館。昨天上午,邱火金老人自己沒能親自到場,但他的孫子邱競方代替他完成了豐子愷抗戰題材漫畫《興華大力士》的交接儀式。
彌足珍貴的「殘本」
昨天,記者在豐子愷紀念館見到了這本舊書《興華大力士》,全書共有32頁,看上去並不厚。正面左側以棕紅為底色,豎寫著「興華大力士」五字,右邊有灰色小字「兒童戰事畫」,下面落款「子愷著」;正面右側以暗灰為底色,主圖為一名著長袖上衣、黑色短褲,面部表情剛毅的光頭少年,其右手提書有「建國」、左手提書有「抗戰」字樣的包袱。
豐子愷在該書的例言中寫道,這本書是專門為初小三年級生所著的國語課外讀物,共有「興華大力士」、「興華吃芋艿頭」和「嫩荸薺三板」3個小故事,配以水墨漫畫。書中的文字和33幅插圖都是豐子愷親自「操刀」完成的。
「豐子愷先生關於抗戰題材的漫畫作品本來就不多,更何況是在逃難廣西桂林的過程中創作的,加上刊印的數量很少,所以這本書顯得彌足珍貴。」豐子愷紀念館館長吳浩然小心翼翼地捧著書,「雖然書身有被蟲蛀的痕跡,還殘缺了幾頁,但是這對豐子愷研究仍有很大意義。」
將書捐給紀念館
因為遠在老家福建泉州,加上近年來身體上的不適,邱火金老人自己沒能來到桐鄉,將珍藏10多年的《興華大力士》捐贈給豐子愷紀念館,但他囑咐在杭州讀大學的孫子邱競方帶來了這本書,並「一定要把書交到吳館長手中」。
邱競方說,這本《興華大力士》是十餘年前,愛好收藏的爺爺在逛古玩市場的時候淘回來的,一直視如寶貝珍藏著。「爺爺愛收藏古幣、古瓷等,以前經常去逛古玩市場,現在年紀大了,逛不動了,就開始轉而搞起了古玩研究。」前些年,他寫過一篇關於豐子愷《興華大力士》的研究文章,也為這次贈書埋下了伏筆。
原來,一次偶然的機會,吳浩然看到了邱火金老人的這篇關於研究豐子愷先生的文章,就迫不及待地想要認識老人卻苦於沒有聯絡電話,最後在《收藏快報》的幫助下聯繫上了老人。吳浩然希望能買下這本《興華大力士》以豐富豐子愷研究基地的館藏資料,老人與孫子商量後,決定將書捐贈給豐子愷紀念館。
昨天,捐贈儀式結束後,邱競方立即打電話告知爺爺,邱火金老人非常高興。老人的普通話帶著濃重的閩南「風味」,他反覆說,「將書捐給紀念館作為研究豐子愷先生的資料,很有意義。」
民間出力豐富館藏
「每年都會有很多學生、學者來到紀念館查詢豐子愷先生的一些資料,但主動捐贈的並不多。」吳浩然擔任館長以來,一直致力於收集有關豐子愷先生的研究資料,包括老照片、老報紙等,邱火金老人所贈《興華大力士》一書正好填補了館藏的一個空白。
據吳館長介紹,《興華大力士》這本書存世量不多,只收藏在國家圖書館中用於研究,其他大部分都「流落」在民間收藏家手中,該書作為抗戰時期豐子愷所著的原版書已屬難得。
對於如何豐富館藏的問題,吳浩然告訴記者,像茅盾故居、沈鈞儒故居等紀念館靠的都是民間收藏家主動上門捐贈,也有從名人後代中收集的。豐子愷紀念館開館以來,也有捐贈書畫、文集的收藏家,但是並不多,「希望能有更多的民間收藏家願意將自己的『寶貝』捐贈給紀念館,從而不斷豐富和完善館藏資料。」
延伸閱讀:
豐子愷(1898-1975),浙江桐鄉石門鎮人,原名豐潤,又名豐仁。他1914年入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受業於名師李叔同,1921年留學日本,1924年開始發表漫畫。他聰慧過人,僅在日本10個月就精通日文、英文,是我國現代的畫家、文學家、翻譯家、美術和音樂教育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學藝術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