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大師豐子愷的「斜杠人生」

2021-01-13 三聯生活周刊

120年前的今天,豐子愷出生於浙江石門灣。


提起豐子愷,最先想到的便是一幅幅質樸親切、生動幽默的「子愷漫畫」:一壺熱茶,一彎新月,一片山色……豐子愷似乎總能發現生活中最靈動也是最深遠的一幕,讓觀者覺得,能把這場景畫出來的人,一定極可愛。


事實上,他確實很可愛,還是一個性情中人,常常讀著讀著詩,便起意要帶家人去詩裡說的這個地方看看,於是孩子跟老師請假,長輩放下手中的活,一家人開開心心去旅行了。


豐子愷作品《遊春人在畫中行》

 

豐子愷的「任性」可謂貫穿終生,當年「遊學」日本十個月,想到時間太短也學不到什麼,他索性「逃課」跑去逛展覽、聽音樂會、泡書店了。而就在這十個月裡,豐子愷的內心經歷了過山車,先是決定放棄畫畫,又因為一次偶遇,重拾畫筆。也正是這次偶遇,讓如今家喻戶曉的「子愷漫畫」埋下了種子。這便是與竹久夢二的「邂逅」,二人如何「相識」?又有著怎樣穿越時空的「重逢」?(想了解更多可點擊訂閱中讀小課《「豐味」人間》

 

暫不提這些故事,豐子愷的漫畫受到竹久夢二作品的啟發,這是豐先生自己也表白過的,1934年,他在開明書店寫下一篇發表於《繪畫與文學》的文章以表這段經歷對自己的觸動:

 

「記得二十餘歲的時候,我在東京的舊書攤上碰到一冊《夢二畫集·春之卷》。隨手拿起來,從尾至首倒翻過去,看見裡面都是寥寥數筆的毛筆sketch(速寫)……翻到題目《Classmate》的一頁上自然地停止了……這寥寥數筆的一幅小畫,不僅以造形的美感動我的眼,又以詩的意味感動我的心。後來我模仿他,曾作一幅同題異材的畫。……因為愛讀這種畫,便留意調查作者的情形。後來知道作者竹久夢二是一位專寫這種趣味深長的毛筆畫的畫家,他的作品曾在明治末葉蜚聲於日本的畫壇……這是十年前的事。……但是其中有許多畫,還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我的腦中,使我至今不曾忘懷。倘得夢二的書尚在我的手頭,而我得與我的讀者促膝晤談,我準擬把我所曾經感動而不能忘懷的畫一幅一幅地翻出來同他共賞。把畫的簡潔的表現法,堅勁流利的筆致,變化而又穩妥的構圖,以及立意新奇,筆畫雅秀的題字,一一指出來給他看,並把我自己看後的感想說給他聽。」


左:豐子愷作品《小學時代的同學》  右:竹久夢二《classmate》


今年,正值豐子愷誕辰120周年,獨立策展人王一竹老師受到委託,策劃了豐子愷系列畫展,其中在香港這一站,便將竹久夢二的作品從日本竹久夢二紀念館借展到中國,這期間歷經坎坷,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對於王一竹來說,我們比當年的豐子愷幸運,能一次性看到竹久夢二的諸多真跡。

 

「留日歸來,豐子愷託人找到竹久夢二的作品《春之卷》、《夏之卷》等等仔細研讀,為何豐子愷會選擇取法竹久夢二呢?其實在當時的日本,竹久夢二並不是主流藝術家。當時的主流藝術家分兩派,一派是畫油畫的,一派是對日本畫進行改良的。而夢二在當時是屬於『庶人』出身,是一個沒有學院背景的『平民藝術家』。」

 

左:豐子愷作品《用功》   右:竹久夢二作品《考試》

 

在王一竹看來,首先可能是在創作材料的選擇上,夢二是用毛筆進行創作的,而毛筆則是中國人最熟悉的,用毛筆創作出有意境的作品,是一種精神上的指向。



豐子愷作品《遙見月華生》《月上柳梢頭》


竹久夢二作品《春之卷》

 

另外,豐子愷曾說 「 東洋的畫趣、西洋的構圖還有抒情性 」 是他喜歡夢二的原因,王一竹分析:

 

「所謂東洋的『畫趣』,日本著名藝術史學家西槙偉教授指出,其實這就是所謂的『筆致』,也就是『筆意的別致』。因為日本繪畫跟我們中國傳統繪畫不一樣的是,他們的畫面追求『趣味』,和我們繪畫中談的筆墨,在作品的追求上是有所區別的。正是這樣的『有趣』,讓豐子愷得到了巨大的啟發。從此他的畫作就以『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作為最大的特色」。

 


豐子愷作品


另外一個特色就是他繪畫中的社會問題意識。繪畫中筆墨的趣味和抒情性的詩意,再加上社會問題意識,就構成了後來豐子愷繪畫作品最大的特色。


豐子愷作品

 

而這最後一點,尤其體現在對繪畫的題材選擇上,在豐子愷的作品中,

 

「取材極為廣泛,文人情懷融入到了世俗題材的創作中,『物』『景』『人』不分彼此,樂器、動植物、器皿、風景等皆被視為『有情生命』而成為畫面主體,具有『靈性』與『生命力』。竹久夢二的作品則多以人物為主題,這也是二者的區別之一」。

 

不過,作為策展人的王一竹,在本次系列展覽中,更想要展現的是一個立體全面的豐子愷形象:

 

「豐子愷先生不只是一位漫畫大師,他在諸多領域頗有建樹,現有研究卻不夠深入,這也是本次策劃本次豐子愷120周年誕辰系列展的一個初衷:喚起大家對豐子愷全新的認識。」


11月9日,適逢豐子愷120年誕辰紀念日。11.8-10日三天,本小課限時免費三天,可免費領取收聽


👆點擊試聽小課《「豐味」人間》

 

(本課程片頭由「天使童聲合唱團」演唱 

歌曲選自豐子愷先生執教音樂課程時收集整理的曲目

特此鳴謝)


🎙

 專欄主講人 



王一竹,「漫畫人間——豐子愷的藝術世界」策展人,致力於20世紀中日美術交流史研究。祖籍浙江寧波、出生於廣西南寧,書香門第、家學淵源。2005年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2014-2015年於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所研修。曾為多家美術館、博物館、研究中心提供展覽策劃。2018年,在豐子愷誕辰120周年之季,以獨立策展人身份策劃推出香港、杭州、北京、桐鄉的四地五場不同主題和學術側重的系列紀念展。


 訂閱課程你將了解到

 

◎ 豐子愷作品背後的故事,一個少年如何結緣繪畫,並將其作為終生事業?

◎ 與竹久夢二前世今生的故事怎樣發展?

◎ 國家危亡之際,藝術逃難路上,畫家如何用畫作表達悲痛?

◎ 作為文學家的、作為翻譯家的、作為裝幀設計家、作為音樂教育家、作為藝術理論家還有作為「寵娃狂魔」的,不一樣的豐子愷。


 課程目錄

 

001 漫畫大師的「豐味」人間

002  「子愷漫畫」的萌芽

003 「斜槓青年」初涉畫壇

004 寧當流浪漢,不做亡國奴

005《護生畫集》:與恩師的生死之約

006 彩蛋



如果你也曾被「子愷漫畫」打動,也像畫家本人一樣著迷於生活中的細節,喜歡給或平淡或煩悶的日子找點樂子,想要認識一個完整而真實的豐子愷,來中讀,跟隨策展人王一竹一起品味豐先生的「豐味」人間吧。


▲ 點擊上圖訂閱

「豐味」人間

(中讀VIP用戶可免費領取)


豐子愷先生的長外孫宋菲君也做客三聯中讀,

和你聊聊豐家的家教與傳承。


 點擊可收聽宋菲君「大咖說」


宋菲君:中國科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美國國際光學工程學會高級專家會員。豐子愷長外孫。


作為長外孫,宋菲君沒有跟隨外公的腳步專研文學、藝術,而是做了一輩子物理研究。豐子愷先生十分重視對子女、孫輩的教育,把這種家教的傳統叫做「課兒」。直到現在,宋菲君仍舊可以信手拈來地背誦起外公當年教過的詩詞……



內容及商務合作請聯繫:

zhongdu@lifeweek.com.cn


相關焦點

  • 趙幼強:敝帚自珍——豐子愷漫畫解讀
    豐子愷的漫畫很多是從畫古詩詞意境開始的,把最耐人尋味的景象凝固了,定格下來;國畫的筆調,百態的人生,乾淨的構圖,簡潔的線條間境界全出,意境曠遠。《春光今在阿誰家》1943年初,逃難流離於四川的豐子愷,從瀘州、自宮、五通橋一路來到樂山,去約請同樣避難來到樂山的一代儒宗馬一浮為弘一大師作傳,並在這裡舉辦了個人畫展。
  • 豐子愷漫畫作品之一
      他的父親是清朝最後一科的舉人  他的師傅是弘一法師  他是從小小石門灣走出的一代文化巨匠  他是中國現代漫畫的開端  他,就是豐子愷     豐子愷(1898-1975),字仁,號子愷,浙江崇德人。
  • 豐子愷的教育漫畫,你看明白了嗎?
    11月9日是豐子愷先生121歲冥誕。豐子愷(1898-1975),中國現代著名畫家,散文家,美術教育家和音樂教育家、翻譯家。作為一名在多方面均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豐子愷在中西融合畫法創作漫畫及散文而著名。豐子愷的漫畫用筆精簡,自成一派,且充滿童趣,大繁至簡。
  • 豐子愷——中國漫畫的鼻祖
    豐子愷是公認的中國「漫畫之父」,正是因為他在1925年發表的「子愷漫畫」,讓「漫畫」這個詞開始被中國大眾接受和使用。但他的作品既沒有諷刺,也沒有一般意義上的幽默,與今天我們認為的漫畫相隔甚遠。因此,他的創作被視為是一種「異類」。豐子愷出生在1898年的浙江嘉興,原名豐潤。
  • 豐子愷與臺灣漫畫家蔡志忠漫畫作品在上海聯展
    豐子愷與臺灣漫畫家蔡志忠漫畫作品在上海聯展     圖為臺灣漫畫家蔡志忠(中)張鑫 攝   中新網上海12月13日電(張鑫 許婧)由上海文史館書畫研究社與臺灣糖葫蘆文教基金會合作主辦的「豐子愷·蔡志忠——漫畫藝術兩岸交流展暨研討會」13日在上海揭幕。
  • 簡約不簡單的豐子愷漫畫
    豐子愷他不僅是中國漫畫藝術的開山大師,而且多年從事藝術教育,獻身美育的實踐,他強調師法自然,重視自然美;崇尚藝術創作中形與態的自然,而非矯飾、斧鑿、造作的天然之態;憎惡卑俗的美、病的美,執著追求健全的美。01 強調師法自然,崇尚自然美豐子愷的家鄉在浙江杭嘉湖平原上的石門灣。
  • 《護生畫集》|豐子愷等大師留下的殿堂級文化精品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護生畫集》是豐子愷先生漫畫風格的代表作品。從1929年起,每十年作一集,各為50幅,60幅,70幅,80幅,90幅和100幅。由豐子愷先生作畫,第一、二集的文字為弘一法師書寫,第三集為葉恭綽書寫,朱幼蘭書寫第四和第六集、虞愚書寫第五集。畫集除了採用古文、古詩詞中的句子、弘一大師所撰的詩文之外,其餘為子愷先生所作。圖:新書實拍《護生畫集》是文藝界等諸位先賢、大師們絕世合作的結晶,堪稱藝術文化之精品,其意義早已超出文化,在詩、文、書、畫等方面都有其特殊的藝術地位。
  • 豐子愷藝術和人生觀中的日本因緣
    在這個群體中,豐子愷並非站在聚光燈下的一位,他與當時的趨新者不同,幾乎不對時局和世事發表看法,對現代的物質文化和生活方式也頗為疏離,但豐子愷也不是一位守舊者,他用白話創作散文,因以成名的漫畫也算風氣之先,為了進一步研習繪畫,還借款赴日本遊學十月。在那段時間裡豐子愷廣泛接觸到日本的文化名家,對他的思想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而這思想通過筆端描繪出來,展現了他對藝術和人生的一些根本看法。
  • 人間情味,觸動心弦——豐子愷經典漫畫作品欣賞
    豐子愷,中國漫畫的一代大師。他在談論自己的漫畫時說道:「我希望我的繪畫中有人情味和社會問題,我希望我的繪畫是文學方式的另一種表態。」他的漫畫作品別具一格,反映現實,充滿幽默,富有哲理,又帶著暖暖的溫情,非常深入人心,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 杭州靈隱寺舉辦豐子愷漫畫展 豐家後人解讀舊畫作
    豐子愷外孫宋雪君「新語」解讀豐子愷漫畫。  中新網杭州8月13日電 (王題題)8月13日,千年古剎杭州靈隱寺正在舉辦「慈孝之美」豐子愷人生與護生漫畫紀念展。當天,豐子愷後人宋雪君為觀展者解讀他眼中的豐子愷經典漫畫精神。
  • 豐子愷:做人若像豐子愷,生活哪裡都可愛
    本文來源於物道(wudaoone)轉載請聯繫授權。畫裡主角是豐子愷兒子,他扮演爸爸回來的模樣。豐子愷看到後,沒有罵,連忙提筆畫下來。孩童有創造性,曾有一次,豐子愷女兒阿寶拿自己的鞋子給凳子腿套上,只穿襪子在地上,然後得意地說「阿寶兩隻腳,凳子四隻腳」。可是母親卻以「弄髒了襪子!」為由,破壞了這個創作,既煞風景又野蠻。
  • 清雅質樸,幽默詼諧,一代宗師豐子愷先生繪畫作品欣賞
    《吻》,大師豐子愷繪畫作品欣賞。兒時的美好記憶,又被豐老先生的漫畫喚起。豐老把人生的一切用繪畫作品寫出來讓世人分享;說得透徹,明了,家裡的事,社會的事等等,畫出了人生的酸甜苦辣。《阿婆三五少年時》,大師豐子愷繪畫作品欣賞。豐老先生的畫又讓溫暖的美好時光再現,很享受!
  • 豐子愷的漫畫藝術特點是什麼
    豐子愷是我國著名的漫畫家,散文家書法家等等,他畫的漫畫充滿生活趣味尤其是童趣,色彩清新自然,看起來總是感覺春風拂面,幸福洋溢。1 有趣而簡潔中國傳統的畫家,無論是國畫還是漫畫除了技法上的要求之外,還非常注重一個字這就是「趣」,有趣本身就形成了一幅畫的靈魂。
  • 豐子愷抗戰題材漫畫書《興華大力士》「回」石門了
    年近七十的福建老人邱火金將自己收藏了10多年的舊書贈給了豐子愷紀念館。昨天上午,邱火金老人自己沒能親自到場,但他的孫子邱競方代替他完成了豐子愷抗戰題材漫畫《興華大力士》的交接儀式。  彌足珍貴的「殘本」  昨天,記者在豐子愷紀念館見到了這本舊書《興華大力士》,全書共有32頁,看上去並不厚。
  • 豐子愷彩色漫畫精粹集出版
    豐子愷的畫和文章,近些年在年輕人群體中深受歡迎。作為中國現代漫畫的奠基人,豐子愷的畫風樸實,別具風格,影響深遠。俞平伯先生曾評價豐子愷的漫畫作品:「豐子愷自小便被包圍在脈脈的溫情中,這種溫情後來跟隨了他一生,浸透在他的性格裡,使他總是以溫柔悲憫的心來看待事物;發散在他的筆下,就變成平易的文字和純仁的畫風。」8月16日,豐子愷外孫宋雪君、楊子耘,外孫女楊朝嬰亮相上海書展,與廣大讀者分享他們眼中的外祖父豐子愷,以及《白雲無事常來往:豐子愷畫語》一書背後的故事。
  • 他是課本塗鴉界的鼻祖「敝帚自珍」豐子愷漫畫特展來了
    「敝帚自珍」——豐子愷漫畫特展他,是中國漫畫第一人;他,是課本塗鴉界的鼻祖;他,是新文化運動的啟蒙者之一;他,是浙江近代頗具影響力的文藝大家;他,集畫家、文學家、翻譯家和藝術教育家於一身;他,以一支筆、一顆心創造了一個詩意、真摯的藝術世界;他,就是豐子愷。
  • 循著一張張漫畫 品讀豐子愷先生作品裡的愛國情懷
    杭州日報訊 大師豐子愷當年曾寫下這麼一段話,「人間的事,只要生機不滅,即使重遭天災人禍,暫被阻抑,終有抬頭的日子。個人的事如此,家庭的事如此,國家、民族的事也如此」。放在2020年,這話顯得更為貼切。
  • 聚鎂Art0X丨豐子愷-將「漫畫」引入中國的第一人
    私塾先生也不拘一格,見到豐子愷的「惡作劇」,便鼓勵他畫張孔子像,他也不拘束,畫得惟妙惟肖,從此「小畫家」的稱號就流傳開了。1914年,16歲的豐子愷離開家鄉進入了浙江省立第一師範,也正是在這裡,他遇到了李叔同。在李叔同那裡,豐子愷學會了寫生畫法,打定主意專心學畫,把一生奉獻給藝術。
  • 豐子愷漫畫:一鉤新月天如水,畫筆皆是人情味!
    豐子愷先生舊居現存上海市盧灣區陝西南路39弄93號。兩小無嫌猜螞蟻搬家簡筆而注重意義的——便是漫畫。」漫畫藝術的特點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徵並加以放大,常用寥寥數筆勾勒,卻有飽滿的畫面和豐厚的內容。豐子愷不是漫畫的創立者,但他的子愷漫畫是對這門藝術的強力推動,他的文人品質為後人褒揚。兒童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 豐子愷:貓的可愛,可說是群眾意見
    ↑豐子愷故居「緣緣堂」和豐子愷漫畫館,一同組成了豐子愷紀念館,位於浙江省桐鄉市石門鎮大井路1號。豐子愷降生時,乳名「慈玉」。6歲時候在父親的私塾裡讀書,學名「豐潤」。小學時候,老師又建議改為「豐仁」,名字好寫便於選舉。就讀於浙江第一師範學校時,由重視他的老師單不庵改名為豐子愷,取安樂之意。他師從李叔同和夏丏尊,豐子愷遇到了伴隨他一生的3樣東西--文學、繪畫和音樂,亦是他藝術人生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