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年前的今天,豐子愷出生於浙江石門灣。
提起豐子愷,最先想到的便是一幅幅質樸親切、生動幽默的「子愷漫畫」:一壺熱茶,一彎新月,一片山色……豐子愷似乎總能發現生活中最靈動也是最深遠的一幕,讓觀者覺得,能把這場景畫出來的人,一定極可愛。
事實上,他確實很可愛,還是一個性情中人,常常讀著讀著詩,便起意要帶家人去詩裡說的這個地方看看,於是孩子跟老師請假,長輩放下手中的活,一家人開開心心去旅行了。
豐子愷作品《遊春人在畫中行》
豐子愷的「任性」可謂貫穿終生,當年「遊學」日本十個月,想到時間太短也學不到什麼,他索性「逃課」跑去逛展覽、聽音樂會、泡書店了。而就在這十個月裡,豐子愷的內心經歷了過山車,先是決定放棄畫畫,又因為一次偶遇,重拾畫筆。也正是這次偶遇,讓如今家喻戶曉的「子愷漫畫」埋下了種子。這便是與竹久夢二的「邂逅」,二人如何「相識」?又有著怎樣穿越時空的「重逢」?(想了解更多可點擊訂閱中讀小課《「豐味」人間》)
暫不提這些故事,豐子愷的漫畫受到竹久夢二作品的啟發,這是豐先生自己也表白過的,1934年,他在開明書店寫下一篇發表於《繪畫與文學》的文章以表這段經歷對自己的觸動:
「記得二十餘歲的時候,我在東京的舊書攤上碰到一冊《夢二畫集·春之卷》。隨手拿起來,從尾至首倒翻過去,看見裡面都是寥寥數筆的毛筆sketch(速寫)……翻到題目《Classmate》的一頁上自然地停止了……這寥寥數筆的一幅小畫,不僅以造形的美感動我的眼,又以詩的意味感動我的心。後來我模仿他,曾作一幅同題異材的畫。……因為愛讀這種畫,便留意調查作者的情形。後來知道作者竹久夢二是一位專寫這種趣味深長的毛筆畫的畫家,他的作品曾在明治末葉蜚聲於日本的畫壇……這是十年前的事。……但是其中有許多畫,還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我的腦中,使我至今不曾忘懷。倘得夢二的書尚在我的手頭,而我得與我的讀者促膝晤談,我準擬把我所曾經感動而不能忘懷的畫一幅一幅地翻出來同他共賞。把畫的簡潔的表現法,堅勁流利的筆致,變化而又穩妥的構圖,以及立意新奇,筆畫雅秀的題字,一一指出來給他看,並把我自己看後的感想說給他聽。」
左:豐子愷作品《小學時代的同學》 右:竹久夢二《classmate》
今年,正值豐子愷誕辰120周年,獨立策展人王一竹老師受到委託,策劃了豐子愷系列畫展,其中在香港這一站,便將竹久夢二的作品從日本竹久夢二紀念館借展到中國,這期間歷經坎坷,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對於王一竹來說,我們比當年的豐子愷幸運,能一次性看到竹久夢二的諸多真跡。
「留日歸來,豐子愷託人找到竹久夢二的作品《春之卷》、《夏之卷》等等仔細研讀,為何豐子愷會選擇取法竹久夢二呢?其實在當時的日本,竹久夢二並不是主流藝術家。當時的主流藝術家分兩派,一派是畫油畫的,一派是對日本畫進行改良的。而夢二在當時是屬於『庶人』出身,是一個沒有學院背景的『平民藝術家』。」
左:豐子愷作品《用功》 右:竹久夢二作品《考試》
在王一竹看來,首先可能是在創作材料的選擇上,夢二是用毛筆進行創作的,而毛筆則是中國人最熟悉的,用毛筆創作出有意境的作品,是一種精神上的指向。
豐子愷作品《遙見月華生》《月上柳梢頭》
竹久夢二作品《春之卷》
另外,豐子愷曾說 「 東洋的畫趣、西洋的構圖還有抒情性 」 是他喜歡夢二的原因,王一竹分析:
「所謂東洋的『畫趣』,日本著名藝術史學家西槙偉教授指出,其實這就是所謂的『筆致』,也就是『筆意的別致』。因為日本繪畫跟我們中國傳統繪畫不一樣的是,他們的畫面追求『趣味』,和我們繪畫中談的筆墨,在作品的追求上是有所區別的。正是這樣的『有趣』,讓豐子愷得到了巨大的啟發。從此他的畫作就以『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作為最大的特色」。
豐子愷作品
另外一個特色就是他繪畫中的社會問題意識。繪畫中筆墨的趣味和抒情性的詩意,再加上社會問題意識,就構成了後來豐子愷繪畫作品最大的特色。
豐子愷作品
而這最後一點,尤其體現在對繪畫的題材選擇上,在豐子愷的作品中,
「取材極為廣泛,文人情懷融入到了世俗題材的創作中,『物』『景』『人』不分彼此,樂器、動植物、器皿、風景等皆被視為『有情生命』而成為畫面主體,具有『靈性』與『生命力』。竹久夢二的作品則多以人物為主題,這也是二者的區別之一」。
不過,作為策展人的王一竹,在本次系列展覽中,更想要展現的是一個立體全面的豐子愷形象:
「豐子愷先生不只是一位漫畫大師,他在諸多領域頗有建樹,現有研究卻不夠深入,這也是本次策劃本次豐子愷120周年誕辰系列展的一個初衷:喚起大家對豐子愷全新的認識。」
11月9日,適逢豐子愷120年誕辰紀念日。11.8-10日三天,本小課限時免費三天,可免費領取收聽。
👆點擊試聽小課《「豐味」人間》
(本課程片頭由「天使童聲合唱團」演唱
歌曲選自豐子愷先生執教音樂課程時收集整理的曲目
特此鳴謝)
🎙
專欄主講人
王一竹,「漫畫人間——豐子愷的藝術世界」策展人,致力於20世紀中日美術交流史研究。祖籍浙江寧波、出生於廣西南寧,書香門第、家學淵源。2005年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2014-2015年於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所研修。曾為多家美術館、博物館、研究中心提供展覽策劃。2018年,在豐子愷誕辰120周年之季,以獨立策展人身份策劃推出香港、杭州、北京、桐鄉的四地五場不同主題和學術側重的系列紀念展。
▶ 訂閱課程你將了解到
◎ 豐子愷作品背後的故事,一個少年如何結緣繪畫,並將其作為終生事業?
◎ 與竹久夢二前世今生的故事怎樣發展?
◎ 國家危亡之際,藝術逃難路上,畫家如何用畫作表達悲痛?
◎ 作為文學家的、作為翻譯家的、作為裝幀設計家、作為音樂教育家、作為藝術理論家還有作為「寵娃狂魔」的,不一樣的豐子愷。
▶ 課程目錄
001 漫畫大師的「豐味」人間
002 「子愷漫畫」的萌芽
003 「斜槓青年」初涉畫壇
004 寧當流浪漢,不做亡國奴
005《護生畫集》:與恩師的生死之約
006 彩蛋
如果你也曾被「子愷漫畫」打動,也像畫家本人一樣著迷於生活中的細節,喜歡給或平淡或煩悶的日子找點樂子,想要認識一個完整而真實的豐子愷,來中讀,跟隨策展人王一竹一起品味豐先生的「豐味」人間吧。
▲ 點擊上圖訂閱
《「豐味」人間》
(中讀VIP用戶可免費領取)
豐子愷先生的長外孫宋菲君也做客三聯中讀,
和你聊聊豐家的家教與傳承。
▲點擊可收聽宋菲君「大咖說」
宋菲君:中國科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美國國際光學工程學會高級專家會員。豐子愷長外孫。
作為長外孫,宋菲君沒有跟隨外公的腳步專研文學、藝術,而是做了一輩子物理研究。豐子愷先生十分重視對子女、孫輩的教育,把這種家教的傳統叫做「課兒」。直到現在,宋菲君仍舊可以信手拈來地背誦起外公當年教過的詩詞……
內容及商務合作請聯繫:
zhongdu@lifeweek.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