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周恩來最後一次訪問蘇聯,總理為什麼會甩袖而去?

2020-11-30 騰訊網

1964年11月,蘇聯按照慣例舉行十月革命的閱兵式。在閱兵式開始時,人們意外發生了中國代表團的身影。周恩來總理和賀龍元帥更是直接站在了觀禮臺上,似乎昔日的中蘇同盟又回來了。但就在當天晚上的慶祝晚宴上,卻發生了天大的意外,最終周總理甩袖而去。在此之後,中蘇關係越來越差,甚至發生了一系列的邊境械鬥事件。那麼當天晚上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作為外交家的總理為什麼會甩袖而去。

一、赫魯雪夫下臺,好大喜功的勃列日涅夫上臺

在赫魯雪夫上臺的初期,蘇聯地區給予了中國很大的援助。赫魯雪夫對中國的幫助,遠大於當年的史達林。從156個大型項目和原子彈的最終圖本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那個時期我國仿製蘇聯的武器有很大一部分至今還在服役。但到了50年代末期,因為西伯利亞地區伐木工、聯合艦隊、長波電臺、炮擊金門等一系列事情的出現。蘇聯與中國的關係越來越差,兩國在官方報紙上開始了長期的論戰。當時中國稱赫魯雪夫犯了修正主義錯誤,所以口號成了:「打倒美帝打倒蘇修。」這就是中蘇兩國咋意識形態上的爭論,後來鄧小平與蘇共總書記戈巴契夫會談時說:「蘇聯不全錯,中國不全對。」中蘇兩國越爭越兇,最後蘇聯撤走了所有的專家和機器設備。

赫魯雪夫在蘇聯國內的地位也不穩固,他一直想進行經濟政治大改革。但這會觸及蘇聯特權階級的利益,他們開始籌劃把赫魯雪夫趕下臺。1964年,正在外地度假的赫魯雪夫被騙回了莫斯科。赫魯雪夫一下飛機就發現情形不對,熟悉的警衛們全換了。而且前來迎接的只有克格勃主席謝米恰斯內,這是不符合常理的。果不其然,在中央主席團會議上,赫魯雪夫遭到了圍攻。最終他被迫宣布退休,從此淡出了歷史舞臺。從現在的角度來看赫魯雪夫,他的很多改革政策無疑是正確的。在赫魯雪夫下臺之後,作為各派妥協的產物,好大喜功的勃列日涅夫成為了新任蘇聯最高領導人。這個人僅僅只有中專學歷,他能把蘇聯帶向何方誰也不知道。

二、周恩來訪問蘇聯,最終卻甩袖而去

赫魯雪夫下臺的消息傳到中國以後,中國的國家領導人們認為這是改善中蘇關係的好機會。在勃列日涅夫當選的當天,周恩來就以國務院的名義表示祝賀。蘇聯方面也發出來態度溫和的回信,這讓中國方面更認為中蘇關係很有可能改善。中蘇先是進行了幾次中低級的接觸,在感覺沒有問題之後,周恩來總理和賀龍元帥率領高規格的中國代表團訪問蘇聯。中國準備參加這一年的十月革命閱兵式,並於蘇聯領導人進行和談。中國代表團到達之初,雙方態度還算融洽。11月7日當天,人們看到了中國代表團的身影,為首是中國總理周恩來。這讓蘇聯普通人認為昔日的中蘇同盟又回來了,兩國再也不吵了。

但是就在閱兵式結束的當天還是出事了,當天晚上舉行了慶祝晚宴。中國代表團應邀出席,在宴會進行中,蘇聯國防部長馬利諾夫斯基元帥和賀龍元帥碰杯。但是緊接著他說了一句無法挽回的話,馬利諾夫斯基說:「我們把赫魯雪夫已經搞掉了,你們還不把毛澤東也搞掉,這樣就天下太平了。」賀龍元帥勃然大怒,立刻把這個情況報告給了周恩來。此時正陪同周恩來的是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柯西金,也就是蘇聯總理。柯西金尷尬的解釋道「馬利諾夫斯基喝醉了,滿口胡話。」周恩來的回答是:「不是喝醉了,是酒後吐真言。」周總理的意思是你們幾個大佬沒有這個意思,他一個國防部長怎麼敢說這樣的話。

三、中蘇關係持續惡化,最終走向了對抗

這一事件發生以後,周恩來率領中國代表團離席以示抗議。事後,蘇聯方面確實在私下裡與中國代表團商議了此事,但拒絕公開道歉。沒過多久,蘇聯最高領導人勃列日涅夫發表了講話,他重申赫魯雪夫時期對中國的態度和措施不會改變。這下子中蘇再也沒有和談的可能,中蘇關係開始持續惡化。中國與蘇聯有著漫長的邊境線,蘇聯開始在邊境上不斷的挑釁。中蘇邊境東段的界限是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在這兩條江上有著1000多坐大小島嶼。1965年,蘇聯出版了新的蘇聯地圖,將這些島嶼全部納入了蘇聯的疆域之內,這其中就包括珍寶島。這是中國方面絕對不會答應的,中蘇雙方在邊境上的長時間械鬥開始了,這也就是「珍寶島大比武」。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周總理逝世45周年:懷念人民的好總理!
    彌留之際,他最後留下的一句話就是: 「我這裡沒有什麼事了, 你們還是去照顧別的生病的同志, 那裡更需要你們……」
  • 周恩來秘密訪問蘇聯與史達林主要商談了什麼?
    周恩來秘密訪問蘇聯與史達林主要商談了什麼?1950年10月8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在發布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命令的同時,派周恩來總理秘密訪問蘇聯,向史達林等蘇聯領導人通報中共中央決策出兵情況,並商談蘇聯給予中國軍事援助和向志願軍提供空軍掩護問題。
  • 美國記者與周恩來握手,故意掏手帕不停擦手,周總理一招輕鬆反擊
    為了保證恩克魯瑪的安全,周恩來主動提出免除加納政府一切外交禮節,一切會談都在恩克魯瑪所在的城堡中進行,這樣子恩克魯瑪既不用去機場迎接,就連城堡都不用出,周恩來說道:"我們不能因為人家遇到了暫時困難就取消訪問,這是對人家不尊重、不支持。發生這樣的事情我們還是要去,才表現出我們的真誠,患難見真情。"周恩來的舉動讓恩克魯瑪大受感動。
  • 基辛格二次訪華引起的周恩來被批事件始末
    他要去哪裡,就去哪裡,讓他去。」基辛格說:「如果進攻中國,出於我們自己的原因,我們也肯定會反對他們的。」基辛格在11月再次來華,打算在上次訪華的基礎上,再就中美雙方的戰略意圖、軍事技術合作等具體問題同中方交換意見,並達成默契。12日下午,周恩來陪同毛澤東在中南海會見基辛格。會談時,基辛格說:「對於今天世界上主要的危險是誰,我們並無懷疑。」「我們同蘇聯的交道中,沒有什麼你們不知道的東西。
  • 彌勒這棵大樹,與周恩來有關
    紅河捲菸廠易地技術改造項目今年6月新工廠可實現全面投產3.南鄉章保:建設村史館讓村民在鄉愁中獲得前行力量4.彌勒市推進愛國衛生「7+2專項行動」應知應會 推進愛國衛生「7+2專項行動」,我們個人在生活中應該做到哪些?
  • 周恩來全神貫注地注視著戰局的發展……
    迅速在東北組建邊防軍的重擔由周恩來去完成,他在短短的時間內使各部隊儘快到位,為此耗費了不少心血。7月8日,周恩來再次召見柴軍武,指出朝戰不可能速戰速決,長期化很難避免,這會帶來影響全局的一系列複雜問題;要柴向朝方表示支持,看有什麼事情需要中方做,請他們提出來,我們一定盡力去做。
  • 強支病體從不露痛苦表情 周恩來的最後歲月(圖)
    6月15日,他對中央派去解決派性、落實整改措施的紀登奎說,我這個當總理的,對不起浙江人民。再三囑咐紀登奎要很快制定出切實辦法,解決好浙江問題。     周恩來特別關懷少數民族地區的人民。為了慶祝西藏自治區成立10周年,中央組成以華國鋒為團長的代表團前往祝賀。周恩來8月29日特地同華國鋒談話,囑咐華告訴在西藏工作的幹部,要特別注意執行黨的民族宗教政策,搞好民族大團結。
  • 海棠芍藥紅葉成為周恩來鄧穎超兩地相思的見證
    這首詩不僅表露了周恩來對櫻花的喜愛,更是抒發了對自己在日本尋找到救國真理的喜悅。後來在他擔任國務院總理期間,曾對日本來訪的朋友們說:「當年我離開日本回國時正是櫻花盛開的季節。我也想在櫻花盛開的時候再去訪問日本。」令人遺憾的是,周恩來的這一美好願望一直未能實現。1972年,周恩來與來訪的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共同籤署了中日聯合聲明,實現了中日兩國關係的正常化。
  • 周恩來秘書:總理睡一個自然醒的覺都是奢侈(圖)
    周恩來秘書:總理睡一個自然醒的覺都是奢侈(圖)   奉公 是他一生的主題  作為周恩來總理晚年最年輕的秘書,從1968年直至老人家逝世,我陪伴了他8年時間,親歷了「文革」中後期的一些重大事件,見證了共和國第一任總理在動蕩時代殫精竭慮、苦撐危局的艱難歲月。  今年,總理已經離開我們38年了,仍然有那麼多的百姓懷念他,通過各種方式表達著對他的崇敬與留戀之情,這一點值得深思。
  • 外交部1961—1965年檔案向國內外開放
    郭崇立(外交部檔案館館長):從1961年到1965年之間的檔案,可以說是在這個時期的外交活動全面深入,這一時期也是我們國家外交工作,取得了非常大的進展的一次,那麼主要的這個大的事件,比方說有,一個是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關係,有了很大的進展,比如說我們非常成功的例子,這個事件就是周恩來總理訪問了拉非14國,拉非14國這個訪問,實際上是中國和亞非拉的國家,亞非國家關係最大的一個發展。
  • 才女翻譯:倩影總出現在毛澤東周恩來身邊(圖)
    早在60年代中期,周恩來總理就未雨綢繆,讓跟隨自己十餘年的第五任英語譯員冀朝鑄多次到「北外「物色高級翻譯人才。冀朝鑄在「北外」校園一眼就看中了活潑可愛的英語系高才生唐聞生。   總理勉勵她趕上「師傅」冀朝鑄   1965年4月,渾身洋溢著少女青春風採的唐聞生,乘車來到外交部街33號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 周恩來總理的另一面:屢遭暗殺九死一生的「武林高手」
    可以說,在黨內的地位,周恩來和毛澤東一樣資格老,甚至論資格要「老」於毛澤東。從1928年周恩來當選中央政治局常委、組織部部長、中央軍委書記開始至1935年1月近七年的時間裡,周恩來實際上是中共中央的主要主持者,是毛澤東的上級。但在長期艱苦的戰爭環境裡成長起來的周恩來,同時又是一個度量大如海的人。
  • 對話周恩來衛士、中央警衛局原副局長高振普
    近日,「政事兒」從人民出版社獲悉,由周恩來衛士、中央警衛局原副局長高振普著作的《周恩來衛士回憶錄(視頻書)》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高振普1938年出生於山東濟寧,1956年調任中央警衛局,1961年開始擔任周恩來總理衛士,1983年任鄧穎超警衛秘書,曾任中央警衛局副局長。
  • 周恩來一生四次痛哭!
    (孫琳)【內容提要】第一次痛哭:1942年7月,周老太爺突然中風第二次痛哭:1946年的4月8日,國共談判飛機失事,王若飛、博古、葉挺逝世第三次痛哭:1946年10月28日,判終破裂,內戰爆發第四次痛哭: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周恩來與陳雲一同反冒進發現癌症、戰友看望、談現在未來,總理晚年卻一次也沒有哭人們所熟悉的周恩來總理
  • 周恩來廉潔自律軼事:嚴控建造樓堂館所
    1962年6月,周恩來順道去鞍山市視察,當時鞍山市剛建好一座新賓館,當地負責人準備讓周恩來住到那裡去,可周恩來到賓館一看堅決不住。周恩來說:「賓館為何要蓋得這樣好?要知道現在全國有很多地方還比較困難哩,我不能住在這裡!」在視察中,周恩來又發現鞍山市還在新建的一個大禮堂,其中有不少地方仿造了人民大會堂廊柱式建築的樣子,於是周恩來當即說:「什麼?
  • 周恩來為何連續三次平掉自家祖墳
    期間雖然遇到八嬸母楊氏等親屬的強烈反對以及地方 政府的冷處理,但他平墳的態度卻一次比一次堅決,直至最後將祖墳平掉。  第一個階段是1952年,周恩來安排身邊的工作人員將其意見轉告淮安縣委。  1952年底,周恩來讓警衛幹事王雨波將八嬸母楊氏護送回淮安。
  • 1970年伊朗國王訪問蘇聯,勃列日涅夫側著頭,眼裡只有一個女人
    1970年,當時的伊朗國王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按照事先安排好的行程,前去訪問蘇聯。身為蘇聯最高領袖的勃列日涅夫親自出面,熱情接待了伊朗國王等人。法拉赫·巴列維跟隨丈夫訪問蘇聯時,只有32歲,不論是身材還是容顏,看起來都特別賞心悅目。
  • 戲劇性鋪墊:毛澤東主導1972年尼克森訪華
    最後,周恩來特意囑咐四位老帥說:「這個任務很重要,不要看輕了!」 在相關人員的配合和陳毅的組織下,四位老帥不顧年事已高(這年葉帥72歲,聶帥70歲,陳總和徐帥都是68歲),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立即進入角色。從1969年6月7日至7月10日,進行了6次共19小時的討論,最後形成了《對戰爭形勢的初步估計》,並於7月11日上報毛澤東和黨中央。
  • 周恩來日語翻譯:中日友好是國家利益不是口號
    中日友好協會副會長王效賢  中新網9月11日電 日本新華僑報網11日刊出專訪周恩來總理日語翻譯王效賢的文章。年逾8旬的中日友好協會副會長王效賢曾擔任過毛主席、周總理等中國領導人日語翻譯,曾是1972年中日首腦會面的見證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