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葉永烈與傅雷夫婦最後的故事

2021-01-15 澎湃新聞

2016年是傅雷夫婦逝世50周年。1966年9月3日凌晨,傅雷夫婦從一塊浦東土布做的被單上撕下兩長條,打結,懸在鐵窗橫框上。他們還在地上鋪了棉胎,以免把方凳踢倒時發出聲響。就這樣,傅雷夫婦雙雙離開人世。這一幕,在上海作家葉永烈的報告文學《傅雷之死》中第一次得以還原。

2016年澎湃新聞記者曾走進葉永烈家中,他為澎湃新聞記者打開了專門存放傅雷親友採訪資料的藍色箱子,裡面還有幾個不同版本的《傅雷家書》,都是傅雷兒子傅敏所贈。在那個下午,他翻著這些檔案資料,再一次講述傅雷夫婦最後的故事。

葉永烈家頂樓的遊泳池被改造成有五萬冊藏書的書房,還存放著多個鐵皮檔案箱。

自殺前,傅雷夫人讓保姆「明天小菜少買一點」

1985年7月,葉永烈在上海公安部門的幫助下找到了傅雷夫婦的死亡檔案。

這份死亡檔案上清楚地寫著傅雷夫婦屬「上吊自殺」,死者傅雷「頸部有馬蹄狀索溝」。而死者身份那欄,赫然寫著兩個字——「右派」。

其實,在看到死亡檔案之前,葉永烈都以為傅雷夫婦是喝敵敵畏自殺的。因為傅雷夫婦自殺時唯一和他們住在一起的保姆周菊娣是這麼說的。「連傅聰和傅敏都這麼以為,就是聽了保姆(周菊娣)的話。」「後來我才知道她(周菊娣)為什麼說他們是服毒自殺。」

到了9月3日早上9點,主臥裡依然沒有傳來任何動靜。按傅雷家的規矩,保姆不好隨便進主人家的臥室。但主人那麼晚還沒起來,周菊娣有點懷疑——會不會出了什麼事情?她還想起前一天晚上,傅雷夫人朱梅馥說過一句怪怪的話「明天小菜少買一點」。

周菊娣去敲門,發現主臥門沒有反鎖。「她一看有人死在那裡,沒有太看清楚就梆梆梆地跑去居委會那裡,居委會再去派出所報告。」葉永烈說,當時派出所的戶籍警叫左安民,是第一個進入傅雷夫婦自殺臥室的人。左安民跑得很急,門用力一開,傅雷就落下來了。

左安民把傅雷扶好,放在躺椅上,再把傅雷夫人放下來。周菊娣這時候還是心驚膽戰,後來好不容易進臥室了,看到傅雷身上有好多紫色屍斑,以為這是服毒自殺形成的。又因為傅雷夫婦養花,花有蟲,買了敵敵畏,周菊娣便以為兩人是喝了敵敵畏。「她對傅敏、傅聰這麼說,所以傅敏、傅聰也這麼說,就有很多人傳開傅雷夫婦是服毒自殺的。」

「我起初也是按服毒自殺來寫報告文學《傅雷之死》的,就要發表時有人告訴我,『文化大革命』在那個年月雖然很亂,但傅雷是名人,按照上海當時的情況傅雷死了一定有死亡檔案。」於是就有了葉永烈到上海公安部門的查檔,「一看這麼厚,非常詳細地記錄了他的死……我還找到了為傅雷夫婦做屍檢的法醫,法醫告訴我他們當時沒有查出什麼毒液,就是自縊身亡。」

「所以現在關於傅雷之死的描寫,有的說是傅雷夫人先上吊,然後傅雷再上吊。有的說他們上吊之前還說過什麼話。這些純粹屬於胡編,因為檔案裡沒有。」葉永烈如是說。

上海市人民檢察院法醫檢驗所有關傅雷的屍體檢驗證明書複印件。

「傅雷要特務回來,那傅雷也是特務」

死亡檔案中的《周菊娣陳述筆錄》記著周菊娣這樣的回憶:「在八月三十日下午,有區房管局來搜,到七點半左右離開……在當晚十一點多,由上海音樂學院『紅衛兵』來搜,一直搜到九月二日中午一點不到才離開,他們夫婦倆這幾天均沒有睡過」。

葉永烈感到奇怪,傅家本與上海音樂學院毫無關係,傅雷未在上海音樂學院工作過一天,傅聰也未曾在那裡念過一天書,上海音樂學院的「紅衛兵」為何找到了傅雷?

後來,葉永烈在採訪上海音樂學院時發現了一個線索,那便是同樣在「文革」中自殺身亡的上海音樂學院鋼琴系系主任李翠貞。李翠貞的丈夫在香港,要李翠貞同去。但在香港住了一段時間的李翠貞還是很希望能回上海音樂學院教書。李翠貞寫了信給關係要好的傅雷,詢問是回來還是留港。傅雷說還是回來好。

「李翠貞從香港回來。按當時『紅衛兵』的邏輯,她肯定是特務。」葉永烈說,1966年8月30日,上海音樂學院派人在她家中抄找到幾封傅雷寫給她的信件,於是這群人認定「傅雷要特務回來,那傅雷也是特務」。

「抄家三天三夜,他們(傅雷夫婦)連續折騰已經夠累了。其中導致他們自殺的一個直接原因,就是『紅衛兵』在他們住的那幢樓的閣樓抄到了一個箱子,是傅雷的姑母寄存在他們家的。『紅衛兵』在箱子裡找到了一個小圓鏡,解放前生產的,背面有個蔣介石相片。」

「這在當年,是不得了的事情。」葉永烈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當時「紅衛兵」一本正經地把這面鏡子當成傅雷反革命的罪證「鬥」他,「現在想想,是非常可笑的事情。」

傅雷遺書開篇也寫道:「儘管所謂反黨罪證(一面小鏡子和一張褪色的舊畫報)是在我們家裡搜出的,百口莫辯,可是我們至死也不承認是我們自己的東西(實系寄存箱內理出之物)。我們縱有千萬罪行,卻從來不曾有過變天思想。我們也知道搜出的罪證雖然有口難辯,在英明的共產黨領導和偉大的毛主席領導之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決不至因之而判重刑。刑是含冤不白,無法洗刷的日子比坐牢還要難過……」

更讓葉永烈非常震撼的是,傅雷這篇長達三頁的遺書「沒有一個字是改過的」。「在那樣一種時刻,他寫他的遺書是那麼鎮定,連火葬費、給保姆的工資都吩咐得清清楚楚。他們是非常鎮定地離開這個世界的。」

傅雷遺書複印件

傅雷政治上被逼到牆角,經濟上也被逼上絕路

傅雷親筆填寫的《閒散勞動人員登記表》上寫著:「1952年起任上海作家協會理事。1955-1957年:曾任市政協委員。1957年:曾任上海作協書記處書記。1958年4月,上海作協整風,結論為『右派』分子。」

「他是一個自由撰稿人,沒有單位。那個年代沒有單位的人,其實是很痛苦的。」葉永烈說,雖然傅雷是上海作家協會書記處的書記,但也是掛名虛職。「他生活靠什麼?就是靠翻譯稿費。人民文學出版社支付給他的稿費是他唯一的經濟來源。」

但按當時的規定,「右派」分子是不可以出書的。「他的情況又不大一樣。他翻譯的巴爾扎克又不是『右派』。」長期擔任人民文學出版社副社長兼副總編,也是傅雷的好友樓適夷曾告訴葉永烈,出版社那時勸傅雷換個筆名,這樣譯稿就可以出版了。

「可傅雷這個人脾氣非常倔。他說——我過去也用過筆名。但是,因為我是『右派分子』而要我改名,我不幹。他那時政治上被逼到牆角了,經濟上也被逼上絕路。」

上海江蘇路傅雷故居 葉永烈 攝

傅聰不願「兒子揭發老子,老子揭發兒子」

其實,最初引起葉永烈注意的並不是傅雷,而是傅聰。

傅雷的長子、著名鋼琴家傅聰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被貼上了「叛國分子」的標籤。1958年12月,傅聰離開波蘭,移居英國,這在當時引起了軒然大波: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兒子,竟私自投奔到資本主義世界了!在傅聰出走之際,傅雷已經被戴上了「右派」的帽子。

1979年,傅聰回到上海,出席了上海文聯、上海作家協會為傅雷夫婦舉行的追悼會。那是傅聰出走後第一次回來。葉永烈看到《中國青年報》內參上刊載了當時傅聰說的一些話,非常感動。

看了報導後,葉永烈就想去找傅聰。「可是不行。」葉永烈只能寫了篇題為《愛國的「叛國者」》的小說,小說主角是個小提琴家,正是以傅聰的經歷來寫的。

「在國外那麼多年,傅聰沒有說過一句不利於祖國的話,一直謹言慎行。」後來,葉永烈有機會採訪傅聰,才知道傅聰的出走充滿委屈:那時傅聰已經得知父親被打成「右派」,他不願意陷入「兒子揭發老子,老子揭發兒子」的局面。

傅聰在波蘭的好友史大正還告訴葉永烈傅聰出走的經過,那時傅聰到了波蘭的機場,飛機即將起飛,英國倫敦機場恰巧出現大霧,導致飛機不能起飛。而此時,中國駐波蘭大使館得知了傅聰出走的消息正趕往波蘭機場。緊要關頭,倫敦機場霧散,飛機起飛了。如果再晚一會兒,傅聰也就走不成了。

「後來我開始從傅聰注意到傅雷,大概從1982年開始採訪傅雷和傅聰的親友。1983年,1984年,我幸虧開始做得早。」葉永烈向澎湃新聞記者感慨,彼時傅雷重要的親友都還健在,還能一個個接受他的採訪:除了傅聰、傅敏兄弟,還有為《傅雷家書》作序的樓適夷,在傅雷夫婦追悼會上念悼詞的柯靈,傅雷摯友周煦良、雷垣、林俊卿,傅雷妻兄朱人秀,傅雷家保姆周菊娣及她之前的老保姆梅荷娣,冒充「乾女兒」而保留下傅雷夫婦骨灰的江小燕……「前前後後共採訪了二十幾位,當時能找到的都採訪了。」

「到今天,走過了半個世紀。我作為最早採訪傅家的作家掌握了當時一手材料。」葉永烈說,這些東西已經不可複製,那麼多傅雷的親友也都過世了。「我把這些採訪錄音、資料都捐給上海圖書館,上海圖書館會進行數碼化,以後供後人去聽。」

2020年5月15日,葉永烈先生去世。幸運的是這些資料都已經得以妥善保存。「葉先生交給上圖的採訪錄音,我們都已經完成了數碼化。前年他本人還來看過我們的轉錄現場,對我們的轉錄設備、管理流程都很滿意。」上海圖書館歷史文獻中心主任黃顯功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得知消息後他覺得很突然,「今年一月我們還去醫院看過葉先生,當時他夫人還有家裡保姆還說等好轉了,我們再把最新的捐贈證書給他。我們一直等著他身體好轉。」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鋼琴詩人」傅聰心中音樂的種子,是傅雷播下的丨逝者
    至今仍暢銷不衰,在讀者中擁有廣泛影響的《傅雷家書》,正是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間,傅雷夫婦寫給長子傅聰的家信,其中也有部分是寫給長媳彌拉,以及次子傅敏的家信,由傅敏編輯而成。《傅雷家書》,顧名思義,是一本父親寫給子女書信的集子。十二年間,他們通信數百封,貫穿著傅聰出國學習、演奏成名到結婚生子的成長經歷,也映照著傅雷的翻譯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運起伏。
  • 葉永烈:大音樂家馬思聰香港逃難記(圖)
    徐騰輝的侄女徐增純,住在九龍;馬思聰十妹馬思□的丈夫何維林的父親何焯賢,在九龍也有著寬敞的住房…… 相關報導:馬思聰骨灰11日抵穗 親人希望葬禮「快樂些」一代音樂巨匠馬思聰骨灰時隔二十年後歸葬廣州震驚中南海 翦伯贊自殺之謎文革中周恩來為何三次力保蔣介石的「乾兒子」葉永烈
  • 葉永烈:我屬於「煤球爐」式的作家
    這三年來,葉永烈整理出版了28卷《葉永烈科普全集》,總字數超過1408萬字,還出版了紀實文集、散文隨筆集、遊記,和三部描寫上海的虛構小說。2013年10月13日,西安,葉永烈宣傳推介他參與編寫的青少年科普圖書《十萬個為什麼》第六版。圖片來自視覺中國上海作協副主席趙麗宏上世紀80年代和葉永烈一起進入上海作協。他回憶,以前常常能在作協的各種會議、書展中碰到葉永烈。
  • 紀念|曹可凡憶傅聰:「我離開《傅雷家書》已經很久了……」
    傅先生話鋒一轉:「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在北京請錢鍾書、楊絳夫婦來聽音樂會,結果楊絳獨自一人前來,但帶來錢鍾書一張便條。大致意思是中國人有對牛彈琴的說法。但是,據考證,母牛聽音樂後可擠出更多奶。自己在這方面連母牛也不如,因此也就不附庸風雅了。唉呀,那麼有趣的一封信也不知道到哪裡去了!」傅雷 譯《約翰·克利斯朵夫》談到幽默,我突然想起發生在劉海粟身上的一樁趣聞。
  • 86歲傅聰逝世,《傅雷家書》中留給我們的教育價值依然存在
    直到1966年傅雷朱梅馥夫婦在家中自盡,方才結束。15年後,也就是1981年,由次子傅敏整理出版,人們才得以看見傅雷夫婦對於孩子的家庭教育,裡面關於培養孩子要先做人、人格教育為主、因材施教、言傳身教等教育思想,對一代代父母和孩子的影響很大,也是他留給世人的精神財富。金庸曾說:「傅雷先生的家書,是一位中國君子,教他的孩子如何做一個真正的中國君子。」
  • 傅聰家信是深入閱讀《傅雷家書》的階梯
    傅雷與傅聰 與時俱進的《傅雷家書》 1981年,傅敏選編的《傅雷家書》2004年人教版中學語文課本收錄「傅雷家書兩則」作為課文,遼教版《傅雷家書》順勢而為,重新進入暢銷書行列,實現了華麗轉身。 個人獨白到父子對談 2016年,傅雷逝世五十周年,也是傅雷著作財產權保護期的最後一年。
  • 傅雷在遺書中稱兒子傅聰是「叛徒」,自己死有餘辜,發生了啥?
    但這時傅雷在國內的處境並不好,在1958年時甚至一度想要自殺。後來傅聰知道了父親的遭遇,同時國內又催他回國,他明白此時回去會面臨什麼局面,於是在一番掙扎之後來到了英國,在當時去英國自然不是一件好事。這件事被傅雷知道後他呆坐了許久,怎麼都想不明白為何兒子要跑到敵國去?傅雷整整兩天兩夜躺在那兒不吃不喝,可見這一次打擊是多麼巨大。
  • 傅雷是我們以為的那樣嗎?
    去年十二月,音樂家傅聰因為新冠肺炎去世了,這讓《傅雷家書》又一次被大家提及,我們通過這些書信了解傅雷的一家,這個家庭充滿的悲傷和爭議,傅聰當年叛逃英國讓他一直被大家詬病,可是他為何叛逃呢?傅雷究竟是我們印象中的樣子嗎?他是個慈父嗎?
  • 傅聰因新冠去世,令人唏噓的第一段婚姻,《傅雷家書》早有端倪
    從傅雷家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傅聰的的父母,也就是傅雷夫婦對兒子的這段婚姻抱有極大的期待。傅雷夫婦的甚至跟兒媳婦秘樂。有很多的的書信往來。傅雷夫婦很認可這個兒媳婦,在《傅雷家書》中,有這樣的希望,敏讀了彌拉的信也非常欣賞她的人品。孩子,我不能不再一次祝賀你的幸運。
  • 一本飽含深情的《傅雷家書》,讓很多的中國人認識了翻譯家傅雷
    晚年的傅聰回憶說:「我很少再看《傅雷家書》,因為一看就淚如雨下,無法繼續工作。」一本飽含深情的《傅雷家書》,讓無數的中國人認識了著名翻譯家傅雷,以及「鋼琴詩人」傅聰,看到了傅雷對兒子苦心孤詣的教誨。1954年,傅聰出國之前,傅雷對他叮囑了一句話:「第一做人,第二做藝術家,第三做音樂家。」縱覽整部《傅雷家書》,可以看出,傅雷十分注重對孩子人格的培養,他認為,無論做什麼,做人都應該擺在第一位。
  • 《傅雷家書》嘔心瀝血的父愛,造就兒子的成功
    《傅雷家書》中世界聞名的鋼琴家傅聰,2020年12月28日,因感染新冠病毒在英國去世,享年86歲。曾經,傅聰的父親著名的翻譯家、教育家、文藝評論家傅雷及妻子,在那個動蕩的年代蒙冤,遭遇迫害飲恨離世,令人不勝唏噓。《傅雷家書》聞名遐邇幾十載經久不衰,是一部教育子女的上好佳作,此書一度成為眾多家長的追捧,奉為圭臬。
  • 傅聰因新冠肺炎去世,重溫傅雷家書:人生的關是過不完的
    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最後幾天,又一位大師離我們遠去。 據央視新聞援引奧地利音樂頻道報導:2020年12月28日,傅聰因感染新冠病毒在英國逝世,享年86歲。 作為一名鋼琴家,傅聰在音樂上的造詣很深,為鋼琴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有「鋼琴詩人」美譽。
  • 中國科幻破繭之路:從葉永烈到劉慈欣,夢想正在變成現實
    從葉永烈到劉慈欣,中國科幻走過了怎樣的破繭之路?葉永烈從「兒童文學」「科學小品」發端葉永烈出生的1940年,納粹德軍正以不可阻擋之勢橫掃歐洲,日本侵略軍在華夏大地上遭遇中國人民的頑強抗擊。彼時,科幻小說之父儒勒·凡爾納已經去世35年。
  • 「經典好書,邀您共讀」——智卓讀書會錢美芳、九如城九悅讀書會邱美玲為您推薦《傅雷家書》
    ,作者是傅雷、朱梅馥、傅聰,編者是傅敏。《傅雷家書》最早出版於1981年,《傅雷家書》的出版是當時轟動性的文化事件,三十多年來一直暢銷不衰。它是傅雷夫婦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間寫給傅聰和兒媳彌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編輯而成。        這些家書開始於1954年傅聰離家留學波蘭,終結至1966年傅雷夫婦「文革」中不堪凌辱,雙雙自盡。
  • 「瑤公特」,要不是傅雷老師的講課,我也許不會知道這個名字
    「瑤公特」,要不是傅雷老師的講課,我也許跟億萬人一樣永遠都不會知道這個名字。那麼達文西為什麼要用這樣一個名字呢?這個秘密也跟著達文西的離開永遠地埋入地下了,這或許跟這幅畫一樣,自帶神秘的天然屬性。那麼今天就來談一下「瑤公特」的原型。
  • 傅聰憶傅雷|他一生沒有一分鐘度過的是行屍走肉的時光
    文|冬曉選自《傅雷家書:三聯初版紀念》2018年7月傅雷(1908.4.7-1966.9.3)北京飯店長長寬寬的走廊裡,馮亦代先生和我匆匆地找尋著傅聰的房號——我們相約,在他養病期間作一次長談。門開處,傅敏迎了出來,床上坐著微笑著的傅聰。
  • 《老馬家的幸福往事》劉向京劇中跳樓引爭議
    電視劇《老馬家的幸福往事》講述了遷移到上海老馬家人的故事,除了由林永健、何賽飛、辛柏青等演繹的這家子的熱鬧生活,還有他們身邊許多不可或缺的小人物角色,于和偉飾演的莫文輝還有劉向京飾演的胡斯文都是非老馬家直系親屬中的重要人物,而劇中劉向京飾演的胡斯文在經商失利的情況下以極端的方式結束生命,引發熱議
  • 維尼夫婦鬼澤夫婦紅薯夫婦 揭我結夫婦真實戀情
    2008年12月14日,離別的故事下集,兩人因金賢重面臨演藝事業轉折,迫於無奈不得已離開節目,該集平均韓國全國收視率為19%。2008年12月29日,以《我們結婚了》MBC演藝大賞獲得「年度最佳銀幕情侶獎(得票數為797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