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開發用於基因組比對和分型的HISAT系列軟體

2020-12-04 科學網

研究開發用於基因組比對和分型的HISAT系列軟體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6 20:30:04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Daehwan Kim研究團隊提出一種快速精確的運算程序名為HISAT2,該程序可以較好完成基因組比對和分型工作。 該研究成果於2019年8月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生物技術》上。

該課題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名為HISAT2(hierarchical indexing for spliced alignment of transcripts 2)的方法,該方法使用一種圖像性Ferragina Manzini指數來比對DNA和RNA序列。研究人員使用HISAT2去檢索擁有超過1450萬個基因組變異並結合單倍型的人類基因組資料庫來檢測其搜索和比對功能,結果顯示HISAT2比其他方法能夠更加全面和準確的完成變異分析。然後,將HISAT2應用於HLA分型和DNA指紋去分析單倍型解析的基因或基因組區域,得到優質的結果。

據悉人類參考基因組僅代表少數個體,這限制了它在基因分型中的作用。

 

附:英文原文

Title: Graph-based genome alignment and genotyping with HISAT2 and HISAT-genotype

Author: Daehwan Kim, Joseph M. Paggi, Chanhee Park, Christopher Bennett, Steven L. Salzberg

Issue&Volume: Volume 37 Issue 8

Abstract: The human reference genome represents only a small number of individuals, which limits its usefulness for genotyping. We present a method named HISAT2 (hierarchical indexing for spliced alignment of transcripts 2) that can align both DNA and RNA sequences using a graph Ferragina Manzini index. We use HISAT2 to represent and search an expanded model of the human reference genome in which over 14.5 million genomic variants in combination with haplotypes are incorporated into the data structure used for searching and alignment. We benchmark HISAT2 using simulated and real datasets to demonstrate that our strategy of representing a population of genomes, together with a fast, memory-efficient search algorithm, provides more detailed and accurate variant analyses than other methods. We apply HISAT2 for HLA typing and DNA fingerprinting; both applications form part of the HISAT-genotype software that enables analysis of haplotype-resolved genes or genomic regions. HISAT-genotype outperforms other computational methods and matches or exceeds the performance of laboratory-based assays.

DOI: 10.1038/s41587-019-0201-4

Source: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7-019-0201-4

相關焦點

  • 萬種鳥類基因組計劃第二階段研究結果發表
    這使得該研究團隊能夠對一些稀有的和瀕危的鳥類物種進行基因組測序,這將會為物種保育提供重要的基因組資源。  區別於傳統的比較基因組學分析依賴於某個基因組作為參考序列建立全基因組比對,研究團隊建立了全新的無參考序列下多基因組比對和分析方法,實現了獲取更真實且全面的序列同源關係用於後續系統發生關係的解析和比較基因組學相關分析。
  • 全基因組選擇軟體--GVCBLUP 2.1發布
    2月21日,明尼蘇達州大學楊達教授發布了GVCBLUP 2.1軟體,該軟體主要應用於基因組選擇領域,能有效地利用全基因組的單核苷酸多態標記預測基因組育種值,並估計遺傳變異的加性及顯性效應。全基因組選擇(genomic selection,GS)的思想是Meuwissen 等於2001年最早提出來的,目前已經應用到畜禽及作物的育種工作中,也不乏成功案例,如奶牛產奶量的育種,高油高維生素A的育種等。
  • 研究人員開發出犬科動物資料庫
    原標題:研究人員開發出犬科動物資料庫近日,由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與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合作開發的犬科動物資料庫「iDog」正式上線。該研究成果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上在線發表。家犬是人類最好的朋友之一,同時也是許多人類遺傳病的基礎研究模型。
  • 昆明動物所等在膠質母細胞瘤分型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而現有以組織病理特徵為標準的分級方法無法解釋腫瘤異質性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如具有相同病理學分級的病人經過相同的治療手段後產生不同的藥物反應和預後,因此要改善對膠質母細胞瘤的診斷和治療,需要尋找新的分類方法。2008年美國癌症基因組資料庫(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完成了對膠質母細胞瘤病人的全基因組測序。
  • 研究揭示爆炸型適應性輻射的生態學和基因組學基礎
    研究揭示爆炸型適應性輻射的生態學和基因組學基礎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8 15:46:19 瑞士伯爾尼大學Ole Seehausen、Matthew D.
  • 基因治療的國內外研究進展。
    2016年6月,法國政府宣布投資6.7億歐元啟動基因組和個體化醫療項目,項目為期10年,將重點開展基因組學、個體化醫學、基因治療等研究。此外,跨國的製藥巨頭對基因治療領域投入了大量資金。2014年12月輝瑞(Pfizer)與美國罕見病基因治療公司Spark Therapeutics籤署合作協議,共同開發B型血友病的基因治療產品。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74期:病毒基因竟會和人類基因融合到一起...
    NIST發布重大疾病相關基因突變檢測基準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的研究人員已經為實驗室開發了一種方法,以確定他們能多準確地檢測到人類基因組中的大量插入和缺失突變。新方法和基準材料使研究人員、臨床實驗室和商業技術開發人員能夠更好地識別現在錯過的大的基因組變化,並將幫助減少對基因組變化的錯誤檢測。
  • 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重要負責人簡介
    新華網杭州8月30日電(記者李斌張樂)一個幾經爭取最後才得以落戶中國的國際會議——人類基因組計劃第十次國際戰略會議今起在杭州召開。  來自美國、英國、德國等六個成員國十六個中心的主要負責人參加了這次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最高協調會議。以下是與會的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重要負責人的簡介。  弗朗西斯·柯林斯(Francis Collins Ph.D., M.
  • 《Nature》重磅:十年後基因組學會給人類健康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自30年前人類基因組計劃(HGP)的啟動,到2003年HGP完成後帶來的蓬勃發展,基因組學快速成為基礎研究和轉化研究的核心驅動力和催化劑。另外,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基因信息能夠有效地被用於臨床診療實踐。
  • 針對大規模全基因組測序數據尋找與常見疾病有關的罕見遺傳變異的...
    針對大規模全基因組測序數據尋找與常見疾病有關的罕見遺傳變異的檢驗方法 該方法有效地引入並整合了多組學功能注釋數據,有助於快速,有效,高通量地分析全基因組測序數據來發現疾病與罕見變異之間的關聯性,並可以廣泛地應用於分析多種類型的表型數據,加快精準預防,精準醫療和尋找新的藥物標靶的研究。 文章分析了3萬人的全基因組測序數據,發現了可能和膽固醇和脂醯甘油的有關聯的新的罕見遺傳變異位點。
  • Nat Commun:I型CRISPR系統用於「切割」-「粘貼」基因
    2019年12月10日 訊 /生物谷BIOON/ --修復有缺陷的基因以預防和治癒疾病是研究人員多年努力的方向。儘管2類CRISPR系統作為人類細胞中的基因編輯工具顯示出巨大的希望。然而,在本月發表於《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由大阪大學領導的日本研究人員描述了一種新的基因組編輯方法:基於Cas3的1類CRISPR系統可以提供更有效,更安全的替代方案,成功修復杜氏肌營養不良症中的基因突變。大多數現代基因編輯技術都依賴於CRISPR技術。
  • 綜述| 盤點基因治療最新研究進展
    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嘗試新的白血病治療方法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為了提高患有骨髓增生性腫瘤(一種白血病)患者的生存率,他們在實驗模型的一組中改變了JAK2V617F基因,另一組作為對照組,抑制了一種特定的蛋白質(α5beta1整合素),以減少大型骨髓細胞(巨核細胞)的數量。
  • 吉利德泛基因型C肝雞尾酒Epclusa獲美國FDA批准用於HCV/HIV共感染...
    (FDA)已批准更新C肝雞尾酒療法Epclusa(sofosbuvir 400mg/velpatasvir 100mg)的藥物標籤,允許該藥用於C肝和愛滋病(HCV/HIV)共感染者。Epclusa是首個全口服、泛基因型、每日一次單片方案(STR),於2016年6月28日獲得FDA批准,用於無肝硬化或伴有代償期肝硬化的全部6種基因型(GT 1-6)C肝成人患者,以及聯合利巴韋林(RBV)用於伴有失代償期肝硬化的C肝成人患者。
  • 基因編輯技術開發猴子模型可用於治療自閉症
    利用基因組編輯系統CRISPR,麻省理工學院和中國的研究人員開發了自閉症的猴子模型。這些猴子表現出一些特定的,類似於患有自閉症的人類患者的行為特徵和大腦連接模式。此前,基於自閉症和其他神經發育障礙的小鼠模型,科學家們研究出了許多候選藥物用於臨床試驗,但它們都沒有成功。
  • 新研究首次揭秘中國人群基因遺傳特徵—新聞...
    中國在國家級人群基因數據研究上暫時處於落後的狀態,主要原因在於大型研究項目的完成需要較長周期,項目設計、樣本採集及基因測序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與資金,合理利用已有的數據將大大加速這一進程。華大的科學家們發現,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的基因組測序數據,可以為大規模的人群隊列研究提供一個全新的思路。
  • 大科學計劃概述:人類基因組計劃
    1999年12月國際基因組計劃聯合小組宣布,已完整譯出人第22號染色體的遺傳密碼,人類首次完成人體染色體基因完整序列的測定。2000年4月美國塞萊拉(Celera)基因研究公司宣布,該公司已破譯出一名實驗者的完整遺傳密碼。但不少歐美科學對此表示質疑,因為該公司的研究沒有提供有關基因序列的長度和完整性的可靠數據。
  • 基因解碼研究新突破:魚鱗病不再是不治之症!
    魚鱗病分型眾多,絕大多數類型在出生時或者出生不久即可表現出臨床症狀,立刻發病。尋常型魚鱗病發病稍微晚一些,可以到兩三歲再發病。 佳學基因研究發現,基因因素是導致魚鱗病發病的重要原因。導致魚鱗病的致病基因有數百種,這些基因編碼皮膚最外層(表皮)蛋白質。
  • MedGenome:D輪融資5500萬美元,改變印度基因組檢測龍頭企業
    在此之前,Sam還是加利福尼亞軟體有限公司(Calsoft)的創始人、執行長兼董事會成員。Sam在運營企業方面擁有近三十年的經驗,是一位精通科學的企業家。他認為,技術是20世紀下半葉增長的主要動力,而21世紀的基因組學也將會如此。通過MedGenome,他改變了印度的診斷學和醫學基因組學領域。
  • 2000:中國完成人類基因組計劃分配任務
    其中,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研究價值以及對人類社會的影響遠遠超過前兩項。    何為人類基因組計劃?它的核心是測定人類基因組的全部DNA序列--這裡蘊藏著生命的根本奧秘。科學家一旦研究清楚了所有基因的鹼基對分布詳情,就等於找到了揭開人類生老病死秘密的鑰匙。掌握人類基因的有效應用技術,將會使人們渴望延年益壽,徵服疑難病症的夢想成為現實。
  • 新研究:科學家開發基因治療方法,先天耳聾可被治癒
    60%的聽力損失病例可以確定是由遺傳原因引起的,超過120個基因與人類非症候群性聽力損失相關。儘管在聽覺系統生理學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仍然沒有針對人類聽力損失的生物治療方法。學界正在加緊開發各種類型聽力損失的基因、細胞和藥物療法,但目前的治療選擇仍主要限於聲音放大和耳蝸植入等物理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