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秋雨《門孔》新書發布會大談妻子 回應"半年離次婚"

2021-01-10 人民網

原標題:餘秋雨回應「半年離次婚」

  上周末,餘秋雨攜新作《門孔》在上海與讀者見面。他大談和妻子馬蘭的關係。

  發布會上,餘秋雨的書迷數量一點也不亞於當今任何一位「網紅」作家,甚至書迷的年齡層次跨度更大。面對眾多熱愛自己的讀者,餘秋雨大方談起了自己和妻子馬蘭的關係。他表示,幾乎每半年都有餘秋雨與馬蘭離婚的謠言傳出,每次二人看到都哈哈大笑,因為「我和馬蘭根本不會離婚」。

  餘秋雨笑稱,自己和馬蘭像好兄弟、好朋友一樣,關係很好,也很密切。「我現在沒有手機,也不上網。我妻子的手機就是我的手機,我們用一個手機,所以經常會帶來很多讓人無法想像的境遇。」餘秋雨在現場秀起恩愛來。

  據介紹,《門孔》既有緬懷謝晉、巴金、黃佐臨、陸谷孫、張可、章培恆等文化逝者的名篇作品;又有描摹星雲大師、林懷民等海峽對岸文化友人的系列文章;更有餘秋雨關於人生重要事件的自敘文章。尤其是《單程孤舟》,那是餘秋雨與妻子馬蘭多年來「相濡以沫、相依為命」情感歷程的自敘。

  說起書中的內容,已是71歲的餘秋雨依然激動不已,他說:「我很願意大家可以來看看我的這本新書,不是看我的文章,而是看這些文化前輩們,在艱難當中的努力、堅持,在門孔裡面守護門庭,又窺視著神聖,這樣的一個了不起的過程。」

  此外,餘秋雨的開山之作《文化苦旅》也於近日再版。據悉,此版本是餘秋雨對舊版《文化苦旅》逐字逐句修訂和全新增補後的成果,也是《文化苦旅》的最終定本。

(責編:溫璐、陳苑)

推薦閱讀

父親節:用文學經典致敬「父愛」父親節到來之際,「文藝星青年」特別為您送上由演員王剛、郭曉東、劉昊然傾情朗誦的三篇致敬「父愛」的文學經典,在平平仄仄的歲月裡,找尋峰迴路轉的光陰故事。【詳細】

對話秦海璐:我對《白鹿原》問心無愧《白鹿原》作為秦海璐產後復出的首部作品,她在劇中的精湛演技再一次受到了觀眾的肯定。仙草這位關中賢惠優秀的傳統女性在她的詮釋下更加鮮活立體,一個眼神、一句臺詞、一個動作都拿捏得恰到好處……【詳細】

相關焦點

  • 餘秋雨憶《門孔》寫作往事 曾一次次擱筆哽咽
    謝晉去世前立的遺囑中包括,他去世後的墓碑由余秋雨先生寫。謝晉導演去世後,餘秋雨執行了這個遺囑,寫了謝晉的墓碑,然後寫了一篇文章《門孔》。文章寫得很感人,讓讀者看到大導演謝晉生活中的艱辛:四個孩子,兩個孩子智力欠缺,而且很嚴重。但是謝晉與孩子們的情感甚篤,父子情令人感動。餘秋雨透露,謝晉曾給他說,他的兒子阿三長年因病在家,「為什麼眉毛那麼稀疏?
  • 餘秋雨新書上海書展首發:《門孔》真的是我寫的
    原標題:餘秋雨:《門孔》真的是我寫的   餘秋雨   餘秋雨緬懷謝晉導演的散文《門孔》曾在網上引起轟動,感動無數讀者。昨天下午,餘秋雨「記憶文學」結集《門孔》在上海書展首發,吸引了上千「餘粉」圍觀。
  • 餘秋雨記憶文學結集《門孔》
    (記者路豔霞)昨天,作家餘秋雨攜新書《門孔》亮相上海書展,該書是他至今所寫的全部單篇記憶文學的結集,特別收入新作多篇。此前,餘秋雨緬懷謝晉導演的《門孔》在網上曾引起轟動。由這篇文章開始,廣大讀者紛紛尋找餘秋雨緬懷其他文化逝者的文章,於是發現了他筆下的巴金、黃佐臨、章培恆、陸谷孫、張可、王元化……同時,也讀到了他描述海峽對岸至今健在的文化名人星雲大師、白先勇、林懷民、余光中的一系列篇章。而這些文章此後都被收入了《門孔》一書中。除此之外,餘秋雨與妻子馬蘭的情感歷程自敘《單程孤舟》也收入其中。
  • 餘秋雨攜新作《門孔》亮相上海書展談記憶文學與中國文脈
    據悉,餘秋雨新書《門孔》由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系餘秋雨至今所寫的全部單篇記憶文學的結集,特別收入新作多篇,餘秋雨著述八百多萬言,但他坦言:唯有寫作這本書時,一次次擱筆哽咽。  《文化苦旅》插畫增訂終極版此次也一併亮相上海書展,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文化苦旅》是在舊版《文化苦旅》的基礎上增補、修訂而成。
  • 餘秋雨:《門孔》真的是我寫的
    餘秋雨  餘秋雨緬懷謝晉導演的散文《門孔》曾在網上引起轟動,感動無數讀者。昨天下午,餘秋雨「記憶文學」結集《門孔》在上海書展首發,吸引了上千「餘粉」圍觀。  昨天的會場座無虛席,餘秋雨說,很多讀者關心他的近況,藉此機會他想告訴大家,過去他是三分之一時間在上海家中寫作,三分之一在北京帶博士生,三分之一在國外考察,現在大多數時間安靜地在家做自己的事情,「我連手機都沒有,所以找我很難。」接著他又補充說,馬蘭就是他的手機。
  • 「《門孔》的後面是家庭」
    餘秋雨新書《門孔》。 餘秋雨在上海書展回顧新書創作。回顧《門孔》創作「一次次擱筆哽咽」  新散文集除了收入這篇寫謝晉父子的《門孔》,還包括其他多篇寫人的新作,有巴金、黃佐臨、章培恆、陸谷孫、張可、王元化等文化名家,還有白先勇、林懷民、余光中等,可以說是餘秋雨寫作至今的全部單篇記憶文學的結集。  新作之所以取名《門孔》,餘秋雨說,因為門孔的意思,守護門庭,窺探神聖。
  • 從「門孔」感受一個不一樣的餘秋雨
    讀完《門孔》,知名出版人、湖南出版投資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中南傳媒董事長龔曙光說,「我在這本書中感受到一個過去沒有感受過的餘秋雨,這本書當中所表達的,從民國走到當代的這些文化人的接觸、敬仰,讓我們感受到了餘老師不僅對離我們很遙遠的文明的尊重、敬意,更重要的是對我們身邊文化的關注和弘揚,對身邊君子的愛惜、崇敬。
  • 餘秋雨《門孔》:透過當代文化的「門孔」
    他最近出版的《門孔》一書,將時代、人物、審美等要素雜糅於一體,文字的背後是他對歷史與個人命運發出的感慨,寫作中時常擱筆哽咽。  《門孔》可算是《中國文脈》在現代的延續。這種延續,比古代文脈更具有強烈的情感效應。書中,他記錄了與謝晉、巴金、黃佐臨、章培恆、陸谷孫、張可、王元化、白先勇、林懷民、余光中等文化名人的交往故事。夾敘夾議的行文方式,使我的閱讀只能慢下來。
  • 水木筠子‖餘秋雨《門孔》溫暖人的荒漠
    動人文字溫暖入心——讀餘秋雨《門孔》讀一本好書,可以讓人醍醐灌頂,有時會沉湎其中。讀書是讀人、讀世界,能在書中遇見各種有趣的靈魂,看見外面世界的精彩紛呈。讀完餘秋雨先生《門孔》這本書,我心中瀰漫著絲絲悲傷、感動,但更多的是溫暖,有親情、友情、愛情。
  • 餘秋雨:《門孔》,催淚之作
    文 | 餘秋雨摘自 | 《門孔》 - 1 -直到今天
  • 餘秋雨《門孔》,催淚之作!
    餘秋雨《門孔》原載於2009年1期《收穫》,是作家餘秋雨為紀念人民藝術家導演謝晉而作。
  • 餘秋雨:門孔
  • 薦讀·贈書丨餘秋雨溫情回望之作《門孔》
    華人世界知名作家、文化學者餘秋雨  溫情回望之作  回望文學、回望母親、回望愛情  小小「門孔」,光之所在  參與留言,抽取贈書  (即日起至11月15日)  優質留言抽取3位  分別獲贈55
  • 讀餘秋雨《謝家門孔》
    我本以為,餘秋雨先生的這篇文章,是寫關於那個時代謝家的興衰,然而並不是。他寫得是現代的謝晉。謝晉,何許人也?他1923年11月21日出生於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電影導演。他在60歲的時候對餘秋雨說:「現在,我總算和全國人民一起成熟了。」他確實晚熟。餘秋雨是這麼說的:「他的藝術歷程可以分為兩段,前一段為探尋期,後一段為成熟期。
  • 餘秋雨《門孔》,催淚之作
    餘秋雨說,在寫作《門孔》的過程中,他控制不住自己,多次淚流滿面……直到今天,謝晉的小兒子阿四,還不知道「死亡」是什麼。
  • 餘秋雨《門孔》:看完淚奔的好文章!
    《門孔》是餘秋雨緬懷導演謝晉的散文,曾在網上引起轟動,感動無數讀者。
  • 餘秋雨新計劃:開書院、招博士、搞文化
    隨後易中天也在其博客上「三問餘秋雨」,逐漸演變成喧囂多時的「詐捐門」。此前,餘秋雨雖在公眾場合回答媒體提問時,略有提及此事,但均未詳解。近日,餘秋雨新書《何謂文化》出版上市,除了在學理方面分析了文化是什麼,中國文化的特點等議題,還第一次全面澄清和駁斥了近年來針對他的各種質疑和誹謗,其中就包括「詐捐門」。圖書館選書。那書,要我自己一本本地去選購。」
  • 餘秋雨《門孔》,很久沒讀到這麼好的一篇文章了!(催淚之作)
    ,又在窺視著神聖,這樣的一個過程了不起,所以我把這本書叫《門孔》。」——餘秋雨餘秋雨說,在寫作《門孔》的過程中,他控制不住自己,多次淚流滿面……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讀讀這本書裡的文章。我又說:「你的門孔,也成了全國觀眾的門孔。不管什麼時節,一個玻璃亮眼,大家從那裡看到了很多風景,很多人性。你的優點也與阿三一樣,那就是無休無止地堅持。
  • 門孔
    門       孔 (節選)                 餘秋雨 直到今天,謝晉的小兒子阿四,還不知道「死亡」是什麼。  大家覺得,這次該讓他知道了。
  • 由《門孔》想起的
    作者:羅裡寧  餘秋雨先生的散文,在當代中國文學裡,應該會留下濃重的一筆。  他新近出版的一本散文集,是他寫作至今的全部單篇記憶文學的結集《門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