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稱為「活化石」的物種,真的停止進化了嗎?

2021-01-09 木木西裡科技

「活化石」是一個我們小學二年級就知道的概念,指得是那些起源非常久遠的生物,最常見的好比銀杏樹、大熊貓、中華鱘。

所謂活化石,其實在大眾眼中還有一層含義,就是這些古老的生物本應該出現在化石當中,但它們卻仍然活在現代,和它們相近的物種都已經湮滅在歷史當中了。

換句話說,這些活化石生物跟它們數千萬年前乃至上億年前的祖先們相比沒有什麼變化。

一個典型案例就是鱟,鱟作為海洋中造型奇特的動物顯得與其他生物格格不入,它們的歷史已經有4.5億年了。今天的美洲鱟與1.4億年前生活在侏羅紀的達爾文鱟相比,在造型上幾乎沒有區別。

它們是已經停止進化了嗎?這是不是意味著一個成功的物種誕生後甚至不需要太多改變,靠苟就能千秋萬代,走上物種巔峰?

美洲鱟(左)與達爾文鱟(右)

試想一下,那些與它們同時代的競爭對手們都變成了化石,而只有它們經歷了多次大滅絕事件,一路走到今天,這難道不是成功嗎?

然而,事實是它們大多已經無路可走了。

回到鱟的進化故事,鱟的祖先可以追溯到4.8億年前,它們的足開始出現分工,前足用於行走、遊動或捕食,後足演化出用於呼吸的鰓。

鱟的書鰓

在那個時代,鱟的祖輩兄弟姐妹非常繁榮,分成兩支,一支發展出槳狀肢和大鉗子,成為了頂級掠食者,俗稱海蠍。另一支則演化出了大鍋蓋一樣的盔甲,棲息在海底過著濾食或食腐的生活,這就是鱟的直系老祖宗。

安逸的生活一直過到了魚類的崛起,海蠍被打得落花流水,鎧甲和鉗子就像面對現代搏擊的「太極大師」們,沒有還手的餘地,逐漸衰落。

廣翅鱟俗稱海蠍

而背著加強版鎧甲的鱟類防禦力還不足以被撼動,加之其「底層」的地位,並沒有受到太大的衝擊,甚至還演化出了體型超大巨型希伯特鱟,體長達到1.6米。

之後的故事就有些悲情了,鱟家族並不是停止了進化,它們也有很多演化方向的嘗試,比如進入淡水開闢新天地,然而奈何裝備落伍,屢屢潰敗。

巨型希伯特鱟復原圖

以至於今天鱟家族僅剩3個屬4個種,還過著老祖宗的生活,不是它們不想努力,而是現實太過殘酷,這還沒算突然蹦出來的人類,差點沒剎住車給丫吃滅絕了。

不要以為「活化石」是躺著的贏家,真正的贏家應當是遍地開花。同樣都是看起來和祖先非常相似,有的是窮途末路,有的卻是前程萬裡。

有人說蟑螂也是「活化石」之一,理由是它們的歷史也達到了3.2億年之久,但不一樣的是蟑螂可是真正的贏家。

蟑螂所屬的蜚蠊目,其化石數量僅此於鞘翅目昆蟲,屈居第二,它們自誕生起就是最成功一類動物。首先是分布範圍極為廣泛,從目前已發現的化石證據來看,從歐洲到美洲,東亞到中東,都有蜚蠊化石出土。

它們的裝備也十分先進,早期昆蟲的翅膀不能摺疊,比如古蜻蜓,休息時翅膀也是張開的,小時候應該有人會用捏翅膀的方法來抓正在休息的蜻蜓吧。

而蜚蠊目昆蟲率先進化出了可摺疊的翅膀,前翅革質,後翅膜質,飛行的時候展開,休息的時候折起來隱藏,不容易被捕食者發現,也更利於在陸地上的活動。

蟑螂的種類繁多,絕不僅僅是我們深惡痛絕的那幾種常見的小強,事實上對人類有害的蟑螂也僅僅30餘種,在整個蜚蠊家族4000多種中,佔比不到1%。

在自然界中的其他蟑螂也並不都是吃剩菜啃垃圾的角色,它們手段豐富技能多樣,有在水生或半水生的蟑螂,有通過擬態躲避捕食者的擬態蟑螂,還有進化出強健後足的跳躍蟑螂。

並且科學家還發現,最早的完全社會性昆蟲可能就是蟑螂。在中生代的琥珀中,發現了一種身體狹長、體色淡化的蟑螂,它們身上具有發達的感覺毛,頭大、唇須長,與社會性昆蟲的特徵非常相似。

事實上,2007年開始,作為昆蟲裡最有代表性的社會性物種,白蟻被併入蜚蠊目,顛覆了我們從前的認知,更加說明了蟑螂在歷史上的成功。

對於整個蟑螂家族而言,它們還未曾衰敗,至於它們的體態長期以來變化不大,原因在於這套裝備的適應性真的太強,不信的話回想一下你追著蟑螂打的狼狽模樣。

不錯的飛行能力,優秀的奔跑速度,收起翅膀後可鑽入各種縫隙,最可恨的是還能爬牆,對震動和光線極為敏感,總能在你使出致命一擊前預知危險。

那麼蟑螂停止進化了嗎?不僅沒有,它們甚至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進化著,當然並沒有體現在外表上。前面提到了蟑螂家族中僅有不到1%對人類有害,但就是這區區二三十種就能讓人類吃盡苦頭。

據統計,美國政府每年花費超過15億美元來消滅蟑螂,是防治愛滋病預算的2倍,但可怕的是它們對藥物的抵抗力進化速度非常快,如果藥物不能迅速殺滅一個蟑螂群落,那麼它們的抗藥性會迅速增強,並且傳給後代。

對蟑螂這種「活化石」而言,進化從未停滯,只不過是因為它們的基本盤太強,小修小改不容易被察覺罷了。

琥珀中的古蟑螂與現代蟑螂非常相似

最後我們再來說一種比較複雜的「活化石」——鱷魚,很多人都以為鱷魚的出現要早於恐龍,有的還會知道一些某某鱷的史前物種。

比如狂齒鱷,從外形的生活習性來看它們都與今天的鱷魚很相似,但別被名字裡的鱷給騙了,狂齒鱷屬於植龍目(植龍這個名字是個誤會,最早認為是植食的),與現代鱷魚所屬的鱷形超目前緣關係並不近。

一個最顯著的差異在於植龍類的鼻孔更靠近口鼻基部,不像鱷類那樣鼻孔位於嘴巴末端,我們可以理解為它們是自然選擇造就的趨同演化。

植龍類的鼻孔位置更近口鼻基部

植龍類稱霸淡水後便快速衰退,而鱷類之後才開始崛起,在侏羅紀開始稱霸淡水,但實際上鱷魚祖先的進化史其實要比想像中的複雜。

它們在淡水、海洋、陸地之間反覆橫跳,與同時期的競爭者鬥爭,有的從淡水向海洋進發但最終滅絕,有的從淡水向陸地,但最後兜兜轉轉還是只能守住淡水這塊根據地。

地蜥鱷(一種海洋鱷魚)復原圖

有學者認為鱷魚不是活化石,因為它們在漫長的歷史中並沒有停下腳步,也不是一成不變,而是努力了上億年最終還是回到了解放前,讓人感覺它們停止了進化像個活化石。

活化石這個說法最早是達爾文創造的,本意是指某些帶有古老特徵,像化石一樣能夠提供演化爭取的物種,但後來隨著大眾和媒體的傳播,活化石變成了指代那些所謂沒有停止進化物種。

現存的腔棘魚物種也並非就當年四足動物的祖先

其實生物的進化是不會停止的,一個最簡單的道理,就算是鱟類,如果真的沒有進化,那今天也不會有達爾文鱟和美洲鱟兩個物種名了。

即便真的有所謂的「活化石」,我們也不用去追捧,這些孑遺生物也並非什麼強者,因為長時間的苟活不能證明強大,真正的強大要靠那些滅絕的弱者來襯託。#木木西裡#

內容來源:SME科技故事

急診手術患者沒錢交押金,醫院卻讓我打欠條承擔逃費責任

基因操作的核技術:凝膠電泳

作為高校教師,你會遭遇到的7種奇葩式職稱晉升

特別聲明:本文發布僅僅出於傳播信息需要,並不代表本公共號觀點;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公眾號轉載使用,請向原作者申請,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有些生物成了活化石?它們不能繼續進化嗎?
    在生物學上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詞叫「活化石」,因為考古學家發現這些生物數億年前的化石看起來與今天的都沒有什麼區別,就好像是活著的遠古動物。▲闊沙蠶,自5億年前的寒武紀以來就沒什麼變化活化石的存在讓我們有機會通過研究它們認識生命進化路程中的往事,是穿梭時間的寶物。但是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想過一個奇怪的問題——為什麼這些生物不進化呢?
  • 總計捕獲12隻被稱為活化石物種
    在地球上,生物種群可以說非常多,但是隨著地球生態系統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生物逐步消失或滅絕,而更多稀缺性的生物是我們很難發現的,而在8月,科學家們再次發布了顛覆對稀缺生物群體探索的結論,發現了發現了一種消失很久的生物——Somali sengi《譯名「索馬利亞桑吉鼠」或「索馬利亞象鼩」》,這引發了不少人的熱議,該物種消失這麼久能夠被發現真的不容易。
  • 總計捕獲12隻,被稱為活化石物種
    作者:文/虞子期在地球上,生物種群可以說非常多,但是隨著地球生態系統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生物逐步消失或滅絕,而更多稀缺性的生物是我們很難發現的,而在8月,科學家們再次發布了顛覆對稀缺生物群體探索的結論,發現了發現了一種消失很久的生物——Somali sengi《譯名「索馬利亞桑吉鼠」或「索馬利亞象鼩」》,這引發了不少人的熱議,該物種消失這麼久能夠被發現真的不容易
  • 總計捕獲12隻,被稱為活化石物種
    作者:文/虞子期 在地球上,生物種群可以說非常多,但是隨著地球生態系統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生物逐步消失或滅絕,而更多稀缺性的生物是我們很難發現的,而在8月,科學家們再次發布了顛覆對稀缺生物群體探索的結論,發現了發現了一種消失很久的生物——Somali sengi《譯名「索馬利亞桑吉鼠」或「索馬利亞象鼩」》,這引發了不少人的熱議,該物種消失這麼久能夠被發現真的不容易
  • 自然界12種動物活化石:螳螂蝦4億年沒進化
    原標題:自然界12種動物活化石:螳螂蝦4億年沒進化 螳螂蝦,這種海生甲殼綱動物有著非同尋常的視力,具有現今人們已知動物中最複雜的視覺系統。它能夠分辨出12種顏色和多種形式的偏振光。相比之下,人類只能分辨出其中3種。
  • 蟑螂真的是進化最成功的生物嗎?為什麼?
    蟑螂是不是進化最成功的生物?我們姑且不說,它一定是膈應人最成功的生物。早在幾年前,蟑螂對我來說還是一種只有在書本上才能看到的生物。但是,就在幾年前我租住的一個老式居民樓裡,我見到了蟑螂本尊,而且還不是一隻,而是一群。最關鍵的是,從我住進去就有很多,起初只是把它們當作普通的小昆蟲,直到有一天,我踩死了一隻,仔細地看了一下。
  • 進化停止了嗎?進化還有意義嗎?對於我們人類來說
    曾經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進化對於人類來說是不是已經停止了?在剛剛接觸到進化論時,一度相信關於進化在人類身上停止的理論,該理論相信在約一萬年前開始,人類這個物種的進化就停止了,無論是在產生思想的大腦還是軀體特徵,人類都保持著與一萬年前相同的解剖學構造。如果說現代人類還在進化中,為何還能與萬年前的人類保持一致呢?是不是進化已經停止發生在人類身上?
  • 盤點世界上還存活著的動物活化石
    隨著地球的變動很多史前動物都慢慢滅絕,但在地球上還有一些歷史久遠而未被滅絕的動物,被人們稱為動物活化石。美國《連線》雜誌網站最近對自然界中的12種堪稱活化石的動物進行了盤點,迄今只發現兩條的皺鰓鯊、金色的「火星」螞蟻等古老物種均上榜。這些物種歷經數百萬年進化,幾乎沒有任何變化。也許,在幸運之神的眷顧下,縱然人類滅亡了,這些活化石仍會存在下去。
  • 這魚進化了億年以上,是公認的最大淡水魚,沒有天敵卻敗給了吃貨
    在我國,人們對美食的探索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從一開始的溫飽訴求,到現在追求美食的品質,美食文化已經經過了幾千年的歷史。雖然這幾千年的歷史非常的久遠,但是對於某些生物的進化歷史來說,那簡直是不值一提,就像鱘鰉魚一樣。鱘鰉魚又叫達氏鰉,和鱘魚長得非常相似,是全球公認的最大淡水魚。
  • 不是所有的活化石都難得一見,有些活化石你能天天見
    自然界是殘酷的,物種滅絕不計其數,但也有為數不多的生物在殘酷的環境中生存了下來,我們稱之為活化石。適者生存永遠是地球上的不變的法則。在殘酷環境生存下來的它們,有過我們難以想像的經歷。大熊貓當然,活化石中也有可愛的,比如大熊貓。眾所周知,大熊貓被稱為國寶。
  • 這些生物幾億年沒有進化過?
    地球上的生物種類數之不盡,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物種是通過遺傳、變異和自然選擇,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複雜,種類由少到多地進化著、發展著。但是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的,這幾種生物有的已經幾億年沒有進化過了。堪稱生物界的「活化石」。
  • 網傳長江白鱘滅絕了,它真的消失了嗎?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19世紀,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提出了進化論,該理論一經提出就對當時人們的認知造成巨大的衝擊,因為長期以來人們在宗教的影響下認為上帝創造了萬物,而進化論指出每一種生物都存在進化的情況,如果不能適應環境變化,那麼該物種很容易就被淘汰。
  • 精彩圖說:地球上仍然存活的「活化石」動物
    現在北美地區生活著幾個沙丘鶴的亞種,其中一些已經被列為瀕危物種。沙丘鶴因為每年一度的遷徙而受到鳥類愛好者的追捧。成千上萬隻沙丘鶴會從墨西哥和美國南部一路遷徙到北極區。土豚(非洲食蟻獸):土豚是一種夜行性的穴居動物,而且是管齒目唯一存活的物種。這一物種之所以被視作一種活化石是因為它們染色體的古老排列方式。
  • 它被稱為「水中大熊貓」,一次產卵400萬粒,是淡水界中的活化石
    歡迎來到禾木解說欄目,今天要為大家分享的三農資訊是:它被稱為「水中大熊貓」,一次產卵400萬粒,是淡水界中的活化石?但是有一種魚,在南方沒有,只有北方才能看見它的身影,它被當地的漁民稱為「水中大熊貓」,一次產卵可以達到400萬粒,它是淡水界的「活化石」你不一定認識!
  • 穿越億年和你相會的「活化石」動物
    地球從41億年前出現生命,儘管「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不計其數的物種遺憾地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但仍有一些物種數億年來逃過了洪荒之年,淘汰了無數的天敵,仍保持著老模樣安然度世。為什麼這些物種活了幾億年,不用進化都不會滅絕?或許是這屆廣東人太不行......
  • 一次意外,科學家讓跨越億年物種雜交,創造出不應該存在的生物!
    地球上的生命發展進化了38億年,目前已經有數百萬個物種形成,每個物種之間都有著非常嚴格的天然限制,那就是生殖隔離的存在。這讓不同物種之間無法進行基因上的交流,保證物種自身的獨特性和地球物種的多樣性。其實可以看到兩個物種要想交配並產生後代,需要親緣關係比較近,至少在進化的歷史上分化的時間比較短。
  • 動物界的活化石(五)
    紫蛙紫蛙自然界中堪稱活化石的動物,迄今只發現的紫蛙是2003年,在印度高止山脈地區被發現,根據科學家分析,紫蛙屬於生活在遠古恐龍時期的一種特殊的蛙類的分支種類;紫蛙通體呈亮紫色,看起來像飽滿的李子,又因為嘴與豬十分相似,所以又被稱為豬鼻紫蛙,專家認為
  • 世界上滅絕的5種動物,其中一個被稱為「活化石」,為何消失了?
    生物的存活時間都是有限的,在漫長的自然進化中,只有極少數生物戰勝了殘酷的演變鬥爭,在地球上存活了下來。隨著生態環境的失衡和人類對於它們的大肆捕殺,一些本來數量就不多的動物數量急劇下降,已經滅絕。我國珍貴的野生動物也有很多,接下來就跟著小編來看一下世界都有哪些珍貴物種慘遭了滅絕吧。
  • 世界上最笨的魚,被稱為魚類「活化石」,捕捉它只需要一根棍子
    導語:世界上最笨的魚,被稱為魚類「活化石」,捕捉它卻只需要一根棍子大家好,歡迎收看新一期的內容,你們知道嗎?魚類也有聰明與笨之分。巨骨舌魚是一種古老的魚種,據說它已經有1億多年的歷史,是名副其實的魚類「活化石」。主要生活在熱帶水域,常見與亞馬遜河流域。它雖然被人們當做最笨最傻的魚,但它卻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巨骨舌魚在成年以後身軀尤其的龐大,長度能達到2米~6米,而重能達到100千克,比一個成年人還重。
  • 自然界中獨樹一幟的存在,土豚堪稱活化石,小熊貓我愛了
    在大自然隨著生命的不斷演化,不少動物瀕臨滅絕,而不少動物通過不斷地進化頑強地活了下來。但還有部分動物,在大自然中跳出了原本的屬性,成為了全新的物種。可以說是他們是自然界中最特殊的存在,但他們同時也是最孤獨的存在。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介紹那些在自然界中獨樹一幟的動物。話不多說快和小編一起去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