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長江白鱘滅絕了,它真的消失了嗎?

2020-12-06 三體使者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

19世紀,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提出了進化論,該理論一經提出就對當時人們的認知造成巨大的衝擊,因為長期以來人們在宗教的影響下認為上帝創造了萬物,而進化論指出每一種生物都存在進化的情況,如果不能適應環境變化,那麼該物種很容易就被淘汰。物種滅絕意味著該生物永遠消失了,那麼存在「死而復生」的情況嗎?

前段時間,網絡上流傳了關於長江白鱘滅絕的各種消息,其中不少文章指出自從2003年後長江白鱘就幾乎沒有出現過了,直到今年這種生物被宣告滅絕了。長江白鱘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生物,它和熊貓一樣被稱為「活化石」,因此長江白鱘滅絕的消息讓許多關注生態環境的朋友感到痛惜,讓一般人也感到惋惜。

長江白鱘滅絕的消息引起了廣泛的反思,難道我國在治理環境方面沒有效果嗎?其實不然,並不能因為長江白鱘的滅絕就將我國在自然環境治理方面的努力一概否定,因為導致長江白鱘滅絕的原因有很多,有這個物種自身的原因,也有人為因素。長江流域的生態環境在過去幾十年裡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是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發生的。

雖然近十幾年來我國不斷提倡保護環境,落實行動,但在全球大趨勢中,這些努力有可能效果並不那麼明顯。也有人認為,長江白鱘滅絕的消息可能不可靠,因為歷史上出現過不少物種「死而復生」的案例,比如袋狼。根據記載,袋狼在19世紀遭受人類殘酷的獵殺,最後一隻袋狼在1936年倒下了,從此人類宣告袋狼滅絕了。

然而八十多年後的今天,仍然有人稱在野外看到袋狼的身影,這使得袋狼的滅絕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袋狼是否「死而復生」,這個問題目前還未有定論,但是我國境內真實地發生了已滅絕物種死而復生的情況。這種植物就是庫魯杜鵑,它之前就被專家鑑定為野外滅絕了,然而今年五月份有人在野外發現了一株庫魯杜鵑。

這些案例都說明了人類對物種滅絕的確定不是絕對的,畢竟自然界的動植物不像人類這樣有社會身份和地位,生死情況周圍人基本了解,因此長江白鱘是否真的滅絕了?這個問題還真不好說。那麼這個事件帶給我們的啟示是什麼呢?筆者認為最直接的啟示就是,自然環境並沒有好轉,人類還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還有說法認為,長江白鱘的滅絕預示著第六次生物大滅絕正在悄然發生。與以往五次生物大滅絕不同的是,這次大滅絕並不激烈,因為引起滅絕的原因並不是突如其來的天災,而是悄然發生的人禍。這兩種滅絕方式最終導致的結果都很可怕,當一個個物種從地球上消失後,地球生態圈就變得越來越脆弱,人類應該思考如何解決這個難題。

相關焦點

  • 白鱘滅絕!長江又一物種消失……
    掌上春城訊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物種被宣布滅絕。白鱘郵票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日前在線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pre-proof)透露了這一消息。
  • 白鱘真的滅絕了嗎?
    經模型計算認定白鱘滅絕白鱘是長江流域特有的淡水魚,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最大體長可達7米。它有個又長又尖的吻,於是也被古人稱作「象鼻魚」。它很古老。白鱘的脊椎很原始,全身大部分骨骼是軟骨。化石研究表明,白鱘科種類最早的化石可見於晚侏羅紀。白鱘的產卵場分布於金沙江下遊和重慶以上的長江幹流,成熟個體在繁殖季節前有上溯洄遊的習性。
  • 白鱘滅絕!而長江裡的它們也瀕臨消失……
    長江珍稀物種白鱘近日被宣布滅絕。白鱘被稱為"中國淡水魚之王",它的滅絕,令人深感痛心。目前長江裡還有哪些瀕危物種?保護現狀如何? 【白鱘被宣布滅絕 敲響生態警鐘】 長江白鱘是距今一億五千萬年的中生代白堊紀殘存下來的古代魚類之一。十幾年來,長江白鱘始終未在漁民和科學家們的苦苦搜尋中現身。
  • 長江白鱘滅絕,長江十年禁漁|拯救瀕危物種,迫在眉睫!
    近日,傳說可長到萬斤、曾經的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長江又一特有珍稀物種被宣布滅絕。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日前在線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透露了這一噩耗。雖然這一消息是最近才宣布,但其實長江白鱘並不是這兩年就滅絕的。
  • 不止白鱘,長江很多魚都要滅絕了
    有媒體援引專家論文稱,長江裡的「大熊貓」、中國特有的白鱘和人類徹底告別了。雖然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尚未官宣白鱘滅絕的消息,但「白鱘滅絕」依然讓很多人感到震驚。作為匙吻鱘科魚類現存的兩個物種之一,白鱘在地球上存在了1億多年,但我們人類40年就讓它滅絕了。
  • 長江白鱘滅絕,眾多「水中國寶」九死一生,人類或孤獨生活在地球
    說起渡渡鳥滅絕,或許我們依然體會不到這種痛,因為就算當年渡渡鳥真的「死透」了的時候,似乎也沒人在意。那發生在我們身邊的,離我們最近的一個物種滅絕,長江白鱘的滅絕呢?是否提到長江白鱘,它的滅絕,終於能感受到了一絲的遺憾和惋惜了?
  • 長江白鱘滅絕,我們需要反思什麼?
    論文指出,白鱘在2005年到2010年時已經滅絕。  一時間,一直沒什麼存在感的白鱘得到了大量關注,「白鱘滅絕」的話題在熱搜上掛了一天。不過,很多媒體在配圖時,還是錯誤地配成了長江白鱘的近親匙吻鱘。畢竟,我們對白鱘太不了解,白鱘留下的影像也太少。
  • 長江白鱘滅絕、白鱀豚、鰣魚功能性滅絕: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
    長江是我國的第一大江河,它不但滋潤了沿岸18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也是許多生物的樂園。今年年初,長江白鱘已經滅絕的消息,震撼了廣大網友。人類最後一次發現長江白鱘是在2003年,隨後就再也沒有發現過,研究人員推斷,在2010年前後,長江白鱘就已經滅絕了。
  • 長江白鱘滅絕、白鱀豚、鰣魚功能性滅絕: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
    長江是我國的第一大江河,它不但滋潤了沿岸18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也是許多生物的樂園。今年年初,長江白鱘已經滅絕的消息,震撼了廣大網友。人類最後一次發現長江白鱘是在2003年,隨後就再也沒有發現過,研究人員推斷,在2010年前後,長江白鱘就已經滅絕了。
  • 白鱘已經滅絕,中華鱘和長江鱘還好嗎?
    2020年初,白鱘被宣布滅絕,這一消息引起了社會各界對長江生態及長江珍稀物種的高度關注。但可悲的是,許多社會公眾都表示,在看到白鱘滅絕的報導之前並不認識白鱘。更有甚者,在一些白鱘滅絕的新聞報導中,白鱘的圖片被錯配成了匙吻鱘。公眾對白鱘認知的匱乏說明白鱘的相關介紹沒有被廣泛傳播,白鱘滅絕的過程也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 白鱘為何會滅絕?
    作為處在長江食物鏈頂層的旗艦物種,它的數量原本就不多,更容易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比如採砂船、碼頭等都加速它們滅亡的時間。但白鱘滅絕最主要的原因則是育肥場和產卵場之間的通道切斷。白鱘是肉食類魚,以其它魚類為生,如果長江上遊餌料不夠,可以遷徙到下遊去覓食。但是現在環境的改變,尤其是長江上一些大壩建成後,將下遊的路截斷,食物減少,導致白鱘滅絕。
  • 2020長江白鱘終究沒能逃過滅絕
    長江白鱘起源於白堊紀距今已有一億多年,和中華鱘一樣都是這億萬年中物種的佼佼者,在人類對長江的使用千百年後終究還是滅絕了,2020年才剛剛開始就以被宣布滅絕。>這是繼白暨豚和長江鯽魚被研究人員宣布功能滅絕之後的又一悲痛消息
  • 長江白鱘,解密「水中老虎」2020年滅絕原因!
    從人類發展史來看,人類發展越先進,古老的生物消失的越快。同是居住在地球上的生物,人類的出現,在某種意義上加速了其他生物消失的進程,如果地球上其他有生物滅絕的話,人類是有責任的。保護大自然,保護環境,保護珍貴稀有物種,不只是一句喊口號,更需要我們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
  • 長江白鱘滅絕,近年來國內還有哪些滅絕物種?
    事件回顧: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日前在線發布的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專家的一篇研究論文透露了這一消息。該論文中稱,預計2005-2010年時長江白鱘已滅絕。長江白鱘早在2005-2010年時已經功能性滅絕,功能性滅絕是指其生存環境遭到破壞,在自然狀態下喪失了繁殖能力,甚至喪失生存能力。長江白鱘將是繼白鱀豚和長江鰣魚之後,第三種被宣布功能性滅絕的長江流域特有物種,它們被滅絕的原因差不多,都是長江流域的濫捕濫撈,人類的貪慾導致了這些生物滅絕。先前已經有兩種長江流域特有物種,分別是白鱀豚和長江鰣魚。
  • 別了,長江白鱘
    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攝  閱讀提要  長江食物鏈頂端的一個物種滅絕了,這是2020年開年之初的一個壞消息。關注它,更要讓它的命運不再降臨在其他物種身上。人類最後一次見到白鱘,是2003年,跟蹤一條白鱘,希望找到產卵場,開展人工繁殖,但最終跟丟。
  • 中國又一物種滅絕,被稱為「中國淡水魚之王」的長江白鱘徹底消失
    在自然界中所有物種都會經歷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能適應周遭生存環境的物種,就能在漫長的歲月中生存下來,而不能適應的物種則會慢慢滅絕。而近日學科界又傳出一則噩耗:我國長江特有的白鱘已滅絕。該消息是由我國長江水產研究所的專家所發布的研究論文而透露的,在論文中專家們表示,預計在2005年-2010年這個時間段內長江特有的白鱘以及滅絕。事實上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有專家對外界表示長江白鱘以及滅絕,早在2019年9月份的時候,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專家,就已經在杭州舉行的一個學術會議上表示,經評估長江白鱘已經滅絕。
  • 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 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物種被宣布滅絕
    研究人員在該論文中稱,預計2005-2010年時,長江白鱘已經滅絕。 事實上,在2019年9月17日,國際組織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專家在浙江杭州一個學術會議上報告稱,經專家組評估,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滅絕(extinct)。
  • 「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宣告滅絕
    來源:新京報長江白鱘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近日發布研究,估計2005-2010年「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已滅絕。科研人員2003年以來沒有再發現過白鱘。新京報訊 近日,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在線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pre-proof)透露,長江白鱘滅絕,這意味著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物種消失。不過昨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在官方微博表示,最終結果尚未發布,預計將在今年6月發布評估結果。根據目前初步結果,白鱘的情況不太樂觀。
  • 「最後的長江白鱘」目擊者:3.52米長 160公斤重 消失在宜賓江水中...
    它是長江特有物種,被譽為「中國淡水魚之王」 被視為稀世之珍,業內稱它為「水中大熊貓」剛剛跨入2020年,一個令人遺憾和難過的消息傳來:長江特有物種、被譽為「中國淡水魚之王」的長江白鱘被宣布滅絕了。近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首席科學家、研究員危起偉等在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發布一篇研究論文正式宣布:「長江白鱘滅絕。」
  • 時刻知道丨長江白鱘滅絕,長江還有哪些瀕臨滅絕的物種?
    傳說可長到萬斤、曾經的「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沒能進入新的一年。  日前,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在線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透露了一個噩耗:「中國最大淡水魚」長江白鱘被科學家證實已滅絕。在2020年的開年,聽到這樣一個不幸的消息,著實令人遺憾。  長江白鱘。 圖源:央視  長江白鱘到底是什麼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