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白鱘滅絕、白鱀豚、鰣魚功能性滅絕: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

2021-01-07 紫俠號

長江是我國的第一大江河,它不但滋潤了沿岸18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也是許多生物的樂園。今年年初,長江白鱘已經滅絕的消息,震撼了廣大網友。人類最後一次發現長江白鱘是在2003年,隨後就再也沒有發現過,研究人員推斷,在2010年前後,長江白鱘就已經滅絕了。

白鱘是長江內的獨有物種,它已經在地球上生存了上億年,是世界最大的淡水魚類之一。在古代,長江白鱘被稱為「鮪」,最長能夠長到7-8米,重量可達到1噸。作為一種兇猛的肉食魚類,長江白鱘以長江內的魚蝦為食,但隨著長江生態環境的惡化,白鱘的生存空間被極大壓縮,最終迎來了滅絕的結局。

在白鱘滅絕之前,估計我們許多人都不曾聽說過它,現在我們也只能通過照片和標本來想像它在水中的樣子。和白鱘相比,我們更熟悉的是白鱀豚。在我們小學的地理書上,就介紹過長江裡的兩個活化石,一個是揚子鱷,另一個就是白鰭豚。白鱀豚是長江流域一種獨有的豚類動物,20世紀下半葉隨著人類活動的影響,白鰭豚的種群數量大大減少。到2006年的時候,研究人員就對外宣布了白鰭豚功能性滅絕的結論。所謂功能性滅絕,是指一個物種的種群數量已經下降到無法繁衍的狀態。如果在50年內沒有發現白鰭豚的個體,才宣告了它的徹底消失。

迄今為止,白鰭豚依然沒有被宣告徹底滅絕,我們所有人都還懷著一線希望,也有不少人在長江上到處尋找白鰭豚的身影。

和白鰭豚有相同遭遇的,還有著名的長江鰣魚。

張愛玲曾把「鰣魚多刺」當成人生一大憾事。鰣魚作為長江三鮮之一,千百年來一直為人推崇。但現如今,長江鰣魚基本已經絕跡,也是一個功能性滅絕的物種。如果說白鰭豚,白鱘是人類的無心之過,那鰣魚就是在滿足人類的欲望中,逐漸消失的。

我們希望這樣的悲劇不要再次上演。隨著長江10年休漁期的啟動,或許我們在十年後還能發現它們的身影。

相關焦點

  • 長江白鱘滅絕、白鱀豚、鰣魚功能性滅絕: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
    長江是我國的第一大江河,它不但滋潤了沿岸18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也是許多生物的樂園。今年年初,長江白鱘已經滅絕的消息,震撼了廣大網友。人類最後一次發現長江白鱘是在2003年,隨後就再也沒有發現過,研究人員推斷,在2010年前後,長江白鱘就已經滅絕了。
  • 長江白鱘滅絕,近年來國內還有哪些滅絕物種?
    事件回顧: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日前在線發布的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專家的一篇研究論文透露了這一消息。該論文中稱,預計2005-2010年時長江白鱘已滅絕。長江白鱘早在2005-2010年時已經功能性滅絕,功能性滅絕是指其生存環境遭到破壞,在自然狀態下喪失了繁殖能力,甚至喪失生存能力。長江白鱘將是繼白鱀豚和長江鰣魚之後,第三種被宣布功能性滅絕的長江流域特有物種,它們被滅絕的原因差不多,都是長江流域的濫捕濫撈,人類的貪慾導致了這些生物滅絕。先前已經有兩種長江流域特有物種,分別是白鱀豚和長江鰣魚。
  • 不止白鱘,長江很多魚都要滅絕了
    有媒體援引專家論文稱,長江裡的「大熊貓」、中國特有的白鱘和人類徹底告別了。雖然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尚未官宣白鱘滅絕的消息,但「白鱘滅絕」依然讓很多人感到震驚。作為匙吻鱘科魚類現存的兩個物種之一,白鱘在地球上存在了1億多年,但我們人類40年就讓它滅絕了。
  • 白鱘滅絕!長江又一物種消失……
    掌上春城訊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物種被宣布滅絕。白鱘郵票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日前在線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pre-proof)透露了這一消息。
  • 痛心:長江白鱘被宣布滅絕,誰將是下一個?|生物多樣性喪失
    當年葛洲壩修建時,人們還沒有足夠的環保意識,過了很長時間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但再去挽救時,一些長江珍貴的魚類種群已經急劇萎縮。時至今日,水壩建設、過度捕撈、水域汙染、航運繁忙、航道整治、挖沙採石、江湖阻隔、岸坡硬化等諸多問題,已經給很多土著魚類造成了嚴重不利影響,中華鱘、白鱘、長江鱘等瀕危物種是長江包括魚類資源在內的生物物資資源急劇衰退的縮影。
  • 「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宣告滅絕,白鱘:郵票證明我來過!
    你聽說過白鱘麼? 2020年伊始,一個消息令人悲痛不已——「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特有物種白鱘被宣布滅絕。網友們對於這個話題議論紛紛,哀嘆是人類的錯、應當反思,但很少人願意提到長江白鱘滅絕的真正原因。
  • 2020年長江白鱘滅絕,如今「長江雙白」已經徹底離我們而去了
    2020年初,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宣稱:「中國最大淡水魚」長江白鱘被科學家證實已滅絕,實際上,長江白鱘的滅絕時間應該更早,人類有觀測記錄以來最後一次發現長江白鱘的蹤跡是2003年,中國水產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的科學家救助了一條長江白鱘,經過養殖恢復後,將其放生並裝備了跟蹤設備,然而,沒幾天就徹底失去了憐惜。
  • 長江白鱘滅絕!「長江女神」白暨豚,也已經功能性滅絕
    2020年1月2日,長江白鱘被宣告滅絕。因為其體型大,味道鮮美,所以被人類大肆捕撈。長江白鱘從未被養殖成功,也沒有留下標本,只有一張紀念郵票證明她曾經來過。事實在不斷的告訴我們,她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 白鱘滅絕!而長江裡的它們也瀕臨消失……
    長江珍稀物種白鱘近日被宣布滅絕。白鱘被稱為"中國淡水魚之王",它的滅絕,令人深感痛心。目前長江裡還有哪些瀕危物種?保護現狀如何? 【白鱘被宣布滅絕 敲響生態警鐘】 長江白鱘是距今一億五千萬年的中生代白堊紀殘存下來的古代魚類之一。十幾年來,長江白鱘始終未在漁民和科學家們的苦苦搜尋中現身。
  • 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 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物種被宣布滅絕
    這是繼白鱀豚(極危,CR,可能已滅絕)和長江鰣魚被研究人員宣布功能性滅絕之後的又一壞消息。 除長江白鱘滅絕外,中國特有的中華鱘、長江鱘仍被評估為「極危」等級(status)。 十年前,2009年,IUCN對長江白鱘物種瀕危等級的評估結果是「極危」。
  • 「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滅絕,最後一次發現是在這一年
    最近兩天,一個壞消息登上微博熱搜榜:傳說可長到萬斤、曾經的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沒能進入新的一年。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珍稀物種被宣布滅絕。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日前在線發布的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專家的一篇研究論文透露了這一消息。專家們在該論文中稱,預計2005-2010年長江白鱘已滅絕。
  • 專家:長江裡不為人知瀕臨滅絕的生物還很多 白鱘滅絕只是開頭
    2020年1月2日,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在線發表的一篇名為《白鱘的滅絕給長江生物保護留下了什麼教訓》的論文預校樣(pre-proof)引發公眾關注。該論文指出,長江白鱘約於2005年、至少不晚於2010年滅絕。 網友紛紛感嘆,第一次聽聞白鱘之名,卻恰恰是與之永別之時。
  • 中國又一物種滅絕,被稱為「中國淡水魚之王」的長江白鱘徹底消失
    在自然界中所有物種都會經歷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能適應周遭生存環境的物種,就能在漫長的歲月中生存下來,而不能適應的物種則會慢慢滅絕。而近日學科界又傳出一則噩耗:我國長江特有的白鱘已滅絕。該消息是由我國長江水產研究所的專家所發布的研究論文而透露的,在論文中專家們表示,預計在2005年-2010年這個時間段內長江特有的白鱘以及滅絕。事實上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有專家對外界表示長江白鱘以及滅絕,早在2019年9月份的時候,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專家,就已經在杭州舉行的一個學術會議上表示,經評估長江白鱘已經滅絕。
  • 長江白鱘滅絕,我們需要反思什麼?
    2020年,我們第一份對野生動物的動容,給了長江白鱘。  去年年底,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首席科學家危起偉團隊在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上在線發表了一英文篇論文——《世界上最大淡水魚之一滅絕:長江生物保護的教訓和啟示》。
  • 繼白鰭豚後,又一號稱「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特有物種滅絕
    長江所正式宣布,「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滅絕。這是繼白鱀豚(極危,CR,可能已滅絕)和長江鰣魚被研究人員宣布功能性滅絕之後的又一壞消息。長江白鱘白鱘,體長為2-3米,體重200-300千克,最大的體長可達7.5米。又稱作中華匙吻鱘。傳說可長到萬斤、曾經的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沒能進入新的一年。
  • 頂級物種瀕臨滅絕:對長江意味著什麼?
    近期,我國長江流域淡水豚類科考結果顯示,長江江豚種群數量大幅減少,全流域不足千頭,其數量比「國寶」大熊貓還稀少。   自從2007年長江白鱀豚消失以來,白鱘、鯮魚、擬尖頭鮊、鰣魚等長江珍稀魚類也多年未被發現。
  • 別了,長江白鱘
    根據這些科學家多年研究的結果,長江白鱘的滅絕時間應在2005-2010年之間。  截至目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尚未宣布長江白鱘滅絕,在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它仍被列為「極危」等級。  最後一尾白鱘扭著尾巴,拍出一陣小水花,沒入茫茫長江  同飲一江水,相比白鱀豚、江豚、中華鱘等「明星物種」,長江白鱘不那麼出名。它滅絕的消息傳出後,很多人感慨與白鱘「初見即是永別」。  研究了大半輩子長江珍稀動物的危起偉教授,也只見過長江白鱘10多次。
  • 長江又一特有物種被宣告滅絕,沒能進入2020年
    今天一早,一個噩耗登上微博熱搜榜「中國最大淡水魚」長江白鱘被科學家證實已滅絕人類迎來了新年,長江白鱘卻沒能進入2020年。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物種被宣布滅絕。▲論文原文截圖2019年9月17日,國際組織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專家在浙江杭州一個學術會議上報告稱,經專家組評估,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滅絕(extinct)。這是繼白鱀豚(極危,CR,可能已滅絕)和長江鰣魚被研究人員宣布功能性滅絕之後的又一壞消息。
  • 三農三人談:長江裡的「大熊貓」現在還好嗎?
    在長江裡,白鱀豚、白鱘、江豚都被譽為「水中大熊貓」,但是,目前白鱘和白鱀豚都已功能性滅絕,江豚的數量只有1012頭,相當於國寶大熊貓數量的一半。那麼,白鱀豚和白鱘為什麼功能性滅絕?如何對江豚進行保護?根據公開的數據顯示:2006年洞庭湖有江豚200頭,到了2012年僅剩70多頭,其中在2012年3月份和4月份,42天的時間內,連續死亡12頭。
  • 長江中的10大野生動物,萬斤巨魚、水中大熊貓等三大魚類已滅絕
    的說法,而這其中的「象」指的就是長江白鱘,也就是說可以長到上萬斤,雖然目前有記錄以來捕撈到的最大的白鱘是一千多斤,但是在古代長江白鱘很有可能會長到這麼巨大。白鱘成魚可長達七八米,遊速迅疾,是肉食性魚類,因為在長江中處於食物鏈的頂端,也被稱為「水中老虎」、「中國淡水魚之王」等,它也是世界十種最大的淡水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