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甄言
▲天價片酬危害極大。
8月11日,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三家視頻網站聯合正午陽光、華策影視、檸萌影業、慈文傳媒、耀客傳媒、新麗傳媒六大影視製作公司,共同發布《關於抑制不合理片酬,抵制行業不正之風的聯合聲明》。首次明確了演員的最高片酬限額,即三家視頻網站和六大影視製作公司採購或製作的所有影視劇,單個演員的單集片酬(含稅)不得超過100萬元人民幣,其總片酬(含稅)最高不得超過5000萬元人民幣!(8月11日《每日經濟新聞》)
三家視頻網站、六大影視製作公司等九家公司聯合發布聲明,共同抵制「天價片酬」,或為行業自律開了一個頭,接下來或許有更多行業自律行動,集體行動,把遏制「天價片酬」的政策要求和輿論呼聲落實到行動上,最終真正拽住脫韁的「天價片酬」,促進影視行業合理發展,提升影視發展質量,繁榮影視文化產業,實現良性循環,進而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三觀。因此,此舉值得肯定,但是,「片酬標準」是否合理,恐怕值得商榷。
仔細觀察發現,不論是去年印發的《關於電視劇網絡劇製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見》,還是今年中央五部門聯合下發《通知》整治「天價片酬」的決策,都沒有對單個演員的片酬標準作出具體的限制,因此,單個演員的具體片酬標準以多少為上限,沒有參照,需要行業自定。這樣一來,「九家公司」的聯合聲明相當於為單個演員的片酬確定了兩個上限標準,即單個演員的單集片酬上限為100萬元,總片酬上限為5000萬元。這無疑將會成為行業演員的「片酬標準」。【轉發、留言、底部打賞、點讚、點下面廣告都是對明話頻道堅持寫作的支持!】
那麼這個標準是否適合,還要三思。譬如,什麼是「天價片酬」要釐清,即單個演員的單集片酬與總片酬分別達到多少屬於「天價」,要有一個公眾認可的參照。當下恰恰缺少這樣的參照,由「九家公司」自定一個5000萬元的「片酬上限」標準是否合理,不能不考慮公眾的感受,更不能脫離國民勞動收入報酬行情,尤其不能少了同國內科學家的薪酬對比,因為演員對社會的貢獻遠比不上科學家的,但是,其薪酬遠高於科學家就不平衡了。
至少在筆者看來,單個演員拍一部影視劇的總片高達5000萬元夠嚇人的,雖然這與之前上億元的片酬相比的確已經「腰斬」了,但是,相對於科學家的薪酬,毫無疑問,5000萬元的片酬「上限」仍然還是「天價」。況且之前上億元的片酬是非常不合理的標準,怎能參照它來確定「非天價標準」?在這過程中是否有人覺得「腰斬」了演員「天價片酬」有些「不好意思」呢?因此,雖然「九家公司」開了行業自律的頭,但是,確定了5000萬元的上限標準,不得不說這個頭開得不好。
總之,此次相關影視行業和視頻平臺的《聯合聲明》,充其量可以看做行業或平臺摘除「明星天價片酬」的一種態度、一個側面和環節而已。根本上,這還需要政府和職能部門及時跟進和出手,制定更具有強制力的明星限酬措施或制度,並對一些明顯違法違規的逃稅漏稅等隱藏明顯天價片酬行為進行嚴厲的打擊。更重要的是,只有綜合協調,多方處理,標本兼治,形成治理合力,摘除明星片酬才會是一個可期的事情。否則則,很難讓人有太多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