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北發現新型有羽恐龍化石體態特徵似鳥類

2021-01-09 中國青年網

資料圖

3日,中國、加拿大等國研究小組在英國《科學》雜誌發表文章稱,在中國東北地區白堊紀前期(距今約1.45億年—1億年前)地層發現新型有羽毛恐龍化石。該研究小組將其命名為「騰氏嘉年華」。

文章稱,該有羽毛恐龍屬於傷齒龍類新品種,全長約110cm。由於保存狀態較好,可以觀察全身骨骼情況。通過觀察發現,該恐龍的尾羽圍繞中軸呈不對稱狀態,而翅膀部位的羽毛情況則無法確認。科學界認為,鳥類是由馳龍類或傷齒龍類恐龍進化而來,而不對稱飛羽有利於滑翔飛行,因此這種羽毛是鳥類具有的普遍特徵。據了解,馳龍類恐龍已被確認具有上述羽毛特徵,而傷齒龍類目前尚未被確認。

據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專業人士介紹,「傷齒龍類恐龍中具有不對稱飛羽這一發現十分重要,但這種尾部羽毛的不對稱性是否有利於滑翔飛行還有待進一步探究」。

相關焦點

  • 鳥類的祖先是恐龍,那麼恐龍最先進化出鳥的什麼特徵?
    、尾羽以及復羽的分化,這些都是今天鳥類的特徵。中華龍鳥20世紀90年代中期,在中國遼寧省熱河生物群化石產地發現了大量帶羽毛的恐龍化石,最初,人們以為這是一種具有羽毛的原始鳥類,所以定名為&34;。中華龍鳥的發現立刻震動全世界,因為它為我們提供了從恐龍向鳥類進化的新證據。我國的古生物學家研究後指出,中華龍鳥既保留了小型獸腳類恐龍的一些特徵,又具有鳥類的一些基本特徵,成為恐龍向鳥類演化的中間環節。中華龍鳥的&34;成片狀,具有羽軸。這些羽毛與現代鳥類的羽毛結構有所不同,代表了早期恐龍演化至鳥類的初始階段。
  • 科學家發現長羽毛恐龍順序換羽行為
    換羽是鳥類生命周期中的重要行為,對於這一行為的演化,目前學界知之甚少。近日,以色列和中國的科學家在《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上報導了已知最早的順序換羽行為的化石記錄及研究成果。以色列海法大學生物學家Yosef Kiat等,與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徐星等合作,採用祖先狀態特徵分析的研究方法,基於一個由302個現生鳥類構成的數據集,對鳥類換羽的演化歷程,進行宏觀演化分析。研究發現,現生鳥類的最近祖先是以順序換羽模式進行換羽的;最早的順序換羽行為,至少在七千萬年前就已出現,現生鳥類中幾個獨立的非順序換羽的演化分支是後來獨立演化出非順序換羽的。
  • 鳥類真的是恐龍的後裔嗎,科學家有全新發現,揭示鳥類為何是鳥類
    現在有一種科學推論,那就是有一部分恐龍演化成了鳥類,因此白堊紀的那一場浩劫,並沒有完全的將恐龍滅絕。這樣的科學發現,對於我們正確的認識白堊紀,有很好的促進作用,特別是這幾年中國科學家的研究,似乎在進一步的揭示鳥類之謎,不過現在依舊存在很多問題,科學家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確認,這樣才能夠真正的明白鳥類和恐龍的情況。
  • 鳥類真的起源於恐龍嗎?
    遼西等地發現的以孔子鳥和華夏鳥為代表的古鳥類群,代表著始祖鳥以後鳥類演化歷史上的大規模適應輻射。著名代表有孔子鳥、中國鳥、原羽鳥、始反鳥、華夏鳥、波羅赤鳥和長翼鳥等。近20年來中國出土的大量獸腳恐龍以及古鳥化石、「帶羽毛的恐龍」化石等,使支持獸腳類恐龍起源假說的學者受到鼓舞,成為科學熱點問題。
  • 鳥類是否可以被認為是真正的恐龍?是的
    它們的尾巴附近還都有一塊骨板,稱為尾綜骨,這塊位於脊椎末端的三角形骨頭起著支持尾羽的作用。日本福井縣立大學恐龍研究所的助理教授今井拓哉(Takuya Imai)表示,其他已經滅絕的獸腳亞目恐龍都有一個或多個這樣的特徵,但只有現代鳥類具備所有這些特徵。
  • 像鳥類的祖先又不是鳥的恐龍,它的特徵和其他恐龍都不一樣!
    科學家在一次對內蒙古二連盆地進行的科學考察中,發現一種巨大的獸腳類恐龍化石,經過兩年多時間的研究,最終確定這是一具當今世界上最大的似鳥恐龍化石,並把它命名為二連巨盜龍(Gigantotal torerlianensis)。這一發現;引起世人關注。因為,二連巨盜龍的許多奇特形態特徵未見於其他任何恐龍。
  • 中國發現迄今最古老帶毛四翼恐龍
    北京時間9月28日消息,據美國連線網站報導,始祖鳥生活於侏羅紀,同時有著鳥類及恐龍的特徵,以往被公認為是鳥類的祖先,從恐龍進化而來。然而,最近在中國的遼寧省發現了比始祖鳥還要更古老的有翅生物化石,有力地填補了恐龍與始祖鳥之間的進化空白。
  • 我國發現世界上最早的長有羽毛的恐龍(圖)
    該化石發現於遼寧西部建昌縣玲瓏塔地區的侏羅紀髫髻山組,距今約1.6億年,代表了目前世界上最早的長有羽毛的物種。這一發現進一步支持了恐龍演化曾經過「四翼階段」的假說,並提出了獸腳類恐龍分異的時間框架新假說。此研究成果代表著鳥類起源研究的一個新的、國際性的重大突破。
  • 中國發現最早帶羽毛恐龍 帶毛恐龍時代提前(圖)
    本報訊 (記者蔡文清) 記者從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我國科學家日前發現了距今約1.6億年的帶毛恐龍的化石。這是迄今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帶羽毛恐龍化石。該研究成果即將刊登在10月1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上。
  • 中以科學家合作發現長羽毛恐龍1.2億年前已順序換羽
    中國和以色列科學家最新通過對鳥類祖先恐龍的化石記錄研究發現,已知最早的順序換羽行為至少在約1.2億年前就已經出現,比之前推算的7000萬年前向前推進了5000萬年。徐星科普介紹說,羽毛是非常複雜而精巧的結構,對鳥類來說至關重要。除了眾所周知的飛行功能,在鳥類的溫度調節、視覺交流等方面也都有重要作用。羽毛也非常脆弱,所有鳥類都面臨著一個問題,那就是羽毛受損怎麼辦?對於這個問題,鳥類演化出換羽行為,來修補身上磨損老舊的羽毛。小盜龍化石中發現的順序換羽行為的化石證據。
  • 發現世界上最古老的鳥類化石 它們是歷史上最大鳥類的祖先
    因為這種鳥的骨骼非常易碎,因此很難有完整的化石留存到現在,發現的多是一些零碎的殘片。科學家曾經發現過一個相對完整的局部骨骼化石標本,但因為骨骼易碎的原因也只保留了70%。原羽鳥復原圖那麼,鋸齒鳥的祖先又是什麼呢?科學界普遍認為,鋸齒鳥的祖先是與恐龍生活在同一時期的原羽鳥(Protodontopteryx)。
  • 【中國科學報】一億年前的鳥類尾羽原來長這樣
    世界各地的琥珀都以特異保存各種軟組織而著名,比如羽毛的羽小枝、小鳥的外耳孔、眼瞼等細節,這些信息通常是古生物學家無法從其他化石記錄中獲知的重要信息。因此,琥珀提供了更完整的關於古生物形態學、多樣性和行為的記錄。  羽毛一度是鳥類的專屬,直到披羽恐龍的出現才顛覆了這個定式。不同形態的羽毛賦予恐龍和鳥類不同的功能。
  • 新恐龍動物群!世界級規模侏羅紀「恐龍化石牆」有了新發現
    科技日報記者 雍黎重慶,素有「建在恐龍脊背上的城市」之稱,在這片約8.24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一半以上的區縣都發現有恐龍化石,而現在又有了新發現。雲陽恐龍一區化石牆發掘。目前,我國五大恐龍動物群為晚白堊世鴨嘴龍動物群、早白堊世鸚鵡嘴龍動物群、晚侏羅世馬門溪龍動物群、中侏羅世蜀龍動物群和早侏羅世祿豐龍動物群,與之相較,雲陽新田溝組恐龍化石是研究中侏羅世早期中國恐龍類型、組合、特徵、分布、習性的典型代表,具有唯一性、獨特性和稀有性。
  • 新發現揭示早期鳥類尾骨與尾羽獨立演化方式
    雖然屬於目前已知最古老的反鳥類之一,新鳥卻保存了很多進步的特徵,包括胸骨後緣具有兩對突起、小翼指退化、腓骨與尾綜骨縮短等,明顯區別於同層位發現的其它鳥類;新鳥的下頜具有14枚牙齒,是目前已知下頜齒數最多的反鳥類,揭示了大量的形態分異在反鳥類演化初期就已經出現。  在恐龍向鳥類的演化過程中,尾骨的變化最為顯著。
  • 古生物色彩有望復原 中國最古老鳥類化石羽毛中發現β角蛋白
    原標題:古生物色彩有望復原 中國最古老鳥類化石羽毛中發現β角蛋白 記者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由中美多位學者組成的科研團隊在一項最新研究中,首次在中國最古老的鳥類、距今1.3億年前的始孔子鳥化石羽毛中發現了β角蛋白。
  • 鳥類起源於恐龍?科學家有新發現,白堊紀小恐龍竟然會「開屏」
    當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後不久,在德國發現了一個奇怪的化石,它看起來具有鳥類的特徵,來自於1.55億年之前,這種奇怪的遠古生物被稱作「始祖鳥」,一直到20世紀末,始祖鳥都被認為是最早的鳥類。不過伴隨著原始鳥類早期化石的不斷出現,始祖鳥的身份也不斷受到爭議,比方說在1996年,我國遼寧省北票市發現了一個類似於始祖鳥的化石,它被稱作「中國龍鳥」,它也曾經被認為是鳥類的祖先。
  • 精靈之鳥:鸚鵡的起源,化石的發現,體態的特徵
    而在歐洲就有這種更詳細的記錄,在英國和德國就找到了幾句比較完整的類似於鸚鵡的骨骼化石,儘管科學家還不能十分的確定,但是總體來說,這些標本也不太像現代鸚鵡的祖先,而僅僅是像北半球演化並在後來可能滅絕的類似鸚鵡的親戚而已。南半球在同一個時期,沒有像北半球關於鸚鵡這樣豐富的化石記錄,而直到中新世紀的時候,都沒有發現這種化石,到了新世紀中期就發現了非常確定的鸚鵡化石。
  • 【科技日報】鳥類是由恐龍演化而來嗎?
    鳥類恐龍起源說逐漸成為有關鳥類起源研究的主流假說,但是,在世界範圍內,卻長期缺少侏羅紀時代的似鳥類恐龍化石證據。我國科學家的一個發現為這一假說提供了有力的證據。請關注——2010年10月1日,英國《自然》雜誌發表了瀋陽師範大學古生物研究所課題組發現的帶羽毛恐龍化石,該化石被命名為「赫氏近鳥龍」,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帶羽毛恐龍化石。
  • 我國發現最早帶毛恐龍
            據新華社瀋陽9月25日電 中國科學家日前在遼寧省建昌縣玲瓏塔地區發現了距今約1.6億年的帶毛恐龍化石,這是迄今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帶毛恐龍化石,是鳥類起源研究一個新的、國際性的重大突破。
  • 發現鳥類羽毛從爬行動物鱗片演化而來的直接證據
    中華龍鳥、北票龍、中華鳥龍和小盜龍等帶毛恐龍身體上生長的皮膚衍生物的特徵與鳥類羽毛十分相似,所以這些小型獸腳類恐龍身上的這些毛狀物就很容易被認為是一種原始的羽毛。但是這些把恐龍與鳥類聯繫在一起的物種身上的毛狀物卻並沒有為鳥類羽毛與爬行動物的鱗片建立起更多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