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貫徹黨中央《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系列評論之十一
5月17日共青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秦宜智在《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有關情況發布會答記者問
有一種警告振聾發聵,青少年倘若沒有法治理念的底線,不是危及社會的爆炸品,就是拖累社會的殘次品。
青少年活潑而易感,他們的左足繫著明亮的靈性,右足卻攜著朦朧的莽撞,既蓬蓬勃勃、風風火火,又毛毛躁躁、踉踉蹌蹌,腳下往往留下不和諧的跫音。特別是當今自恃「捨我其誰」抱負和才幹的青年人,他們遠離傳統,貼近現實,壯懷激烈,喜歡求證,敢想敢做,動輒腦袋一熱,遊走在法律的邊緣,令人捏著一把汗。
當代社會是一個信息多元融合的集合體,既有正能量的引導和扶持,又有負能量的誤導和挾持,特別是暴力文化的影響,一些缺失法治理念的青少年難免一時衝動、誤入歧途,一個瞬間偶然的念頭、一次交友不慎、一種好奇和誘惑的驅使,都有可能讓青少年美好的生活劃上休止符,觸犯法律底線,跌入違法犯罪深淵。
一份來自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的統計資料令人震驚:近年來,青少年犯罪總數已經佔到了全國刑事犯罪總數的70%以上。為搶劫手機,四川一名13歲少年小武將汽油潑向素不相識的女教師,縱火將對方燒成特重度燒傷;為追求新潮和酷感,3個90後女孩竟想出了用吸食毒品作為慶祝生日的方式,還邀請了3個男孩一起到賓館來「分享」毒品;17歲少年小新為了偷錢上網,竟然將奶奶當場砍死,將爺爺砍成重傷……由此可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已經刻不容緩。
當代青少年必須增強法治理念,以法律作為正身的標尺,衡量和規制自己的言行,預防犯罪衝動,做一個遵守法律的好公民。
而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聚焦當前青年成長發展迫切需要關注的核心權益,把「預防青少年犯罪」列為青年十大發展目標之一,具有引導青少年行走法治軌道、穩定社會安定的戰略意義。規劃提出的四條措施十分有針對性、可操作性。
加強法治宣傳教育是基礎。青少年生理髮育尚未成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更未完全形成,可塑性強。通過廣泛開展法治宣傳教育,使青少年明確基本的法律底線和行為邊界,自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要讓青少年對法律有敬畏心理,犯法的事不想不做,天長日久,形成良好的守法習慣。
優化青少年成長環境是前提。環境的精神文化汙染是對青少年最大的毒害,必須花大力氣整治社會法治環境,讓青少年在一個健康清朗的法治環境下生活學習工作。要依法採取必要懲戒措施,有效遏制校園欺凌、校園暴力等案(事)件發生。特別是要嚴厲打擊網絡犯罪行為,勿使青少年效尤仿惡。此外,青少年自身也要行動起來,正如共青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秦宜智在《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有關情況發布會答記者問時指出的,廣大團員首先要成為網絡文明志願者,在網上要發出好聲音,要傳播正能量。
做好重點青少年群體服務管理工作是關鍵。重點青少年群體是遊走在法治邊緣的特殊群體,閒散青少年群體閒則生非,很容易違法犯罪;有不良行為或嚴重不良行為的青少年群體稍有不慎,就會觸犯法律紅線;流浪乞討青少年群體缺少社會關愛,行為極易走極端;服刑在教人員未成年子女群體有自卑感,會怨恨法律無情;農村留守兒童群體無從照看管教,也會學壞。加強這些群體的服務管理工作,有助於「為了明天」爭取下一代。
完善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制度是保障。未成年人是社會的希望,又是社會良性發展的基礎。完善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制度就是為了保護青少年的法律地位。要設立以國家為主要力量、社會廣泛參與、形式多樣的專門的未成年人保護機構體系。從而加強對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保護力度,強化保護功能,提高保護能力。
青少年是國家的明天和希望,預防青少年犯罪就是為明天的國家增加和諧穩定的因素,為國家增加希望的份量。我們希望每一棵伸枝吐綠的幼苗,都能茁壯地成長;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都能鮮豔地綻放;每一個青蔥歲月的青少年,都能以增強法治理念這根正身的標尺丈量自己,努力成為祖國建設的棟梁。(中國青年網特約評論員 蔡恩澤)
學習貫徹黨中央《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系列評論
一、中青網評:青年發展優先戰略事關中國夢
二、中青網評:理想信念是青年發展的北鬥
三、中青網評:科學教育的種子是青年出彩的關鍵
四、中青網評:身心健康的本錢是青年奮進的資本
五、中青網評:追夢奮鬥的相伴是青年發展的動力
六、中青網評:幹事創業的壯志是青春閃耀的勳章
七、中青網評:中華文化的滋養是青年靈魂的支柱
八、中青網評:融入參與社會是青年追夢圓夢的引擎
九、中青網評:合法權益的維護是青年成長的保障
十、中青網評:基層團幹的擔當是青春遠航的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