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法治日報》40周歲生日,也是《法制日報》更名為《法治日報》的第一期報紙。在「不惑之年」回望過去,40年時光荏苒,40年見證芳華;40年櫛風沐雨,40年春華秋實。
一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的偉大進程,也展開了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歷經十年浩劫的國家和人民,充滿了對民主法治的渴望與憧憬。根據時任中央政法領導小組組長彭真同志「政法戰線要辦一張報紙」的指示精神,《法治日報》的前身《中國法制報》於1980年8月1日正式創刊。彭真同志題寫報頭。
在滾滾向前的時代大潮中,這樣一份以推動民主法治建設為己任的報紙,註定體現著與眾不同的時代意義,肩負著無上光榮的歷史使命。1983年1月,中央宣傳部、中央政法委聯合發出通知,要求「各級政法機關和各級黨委宣傳部門要關心和支持這張報紙,把它作為指導政法工作和向人民進行法制宣傳的工具,充分運用它推動法制建設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在本報創辦10周年之際,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了「法制日報十周年」。
1988年1月1日,經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書記喬石同志批准,《法治日報》進行了第一次更名,從《中國法制報》更名為《法制日報》。中央政法委多次強調「《法制日報》是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領導下的全國政法戰線綜合性報紙」,強調《法治日報》作為中央政法委機關報,是黨在政法戰線的主要喉舌,黨和國家在民主法治建設領域的重要輿論陣地。毫無疑問,這是一份具有濃濃法治基因的報紙。
承載著滿滿的關懷和殷切的期望,伴隨著法治中國前行的腳步,這份重要的報紙篳路藍縷,踏浪前行。從五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到「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入憲;從行政訴訟法施行,到國務院頒布《關於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的決定》;從廢止《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收容遣送辦法》,到廢止勞動教養制度;從確定「全國法制宣傳日」,到設立「國家憲法日」;從1985年通過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在公民中基本普及法律常識的決議》,到正在進行的「七五」普法;從民法通則到民法總則再到民法典……立法、執法、司法、守法、普法,民主法治建設新聞宣傳的方方面面,都是我們凝心聚力之所在,都有我們砥礪前行的腳印。
在政法工作一線、在田間工廠課堂、在人民群眾之中,我們胸懷忠誠、理想、擔當、責任、熱忱,我們謳歌真善美、鞭笞假惡醜,用最真摯的筆觸,與各行各業的作者、讀者一起,深耕並記錄法治中國建設的歷史和瞬間。
長江韜奮獎、中國新聞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全國新聞工作先進集體、全國普法先進單位……一個個獎項肯定著我們的付出,印證著我們的努力,我們的腳步永不停歇。
幾分耕耘,幾分收穫。《法治日報》從最初的四開周報逐步發展成為今天集「報、網、端、微、屏」於一體門類齊備的中央主要新聞單位、黨在全面依法治國領域和政法戰線的主要喉舌、黨和國家在民主法治建設領域的重要輿論陣地,並朝著規模最大、實力最強、最具權威性和影響力的新型主流法治傳媒集團的目標邁進。
二
在腳踏實地的同時,我們不斷沉澱著對未來的思考,領悟著「法制」與「法治」的辯證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的決定,並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方針。1982年12月4日,五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了全面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序言中首次規定「健全社會主義法制」。1997年9月,黨的十五大報告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是我們黨首次將依法治國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略。黨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這是中國共產黨執政歷史上首次以法治為主題的中央全會。黨的十九大把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上升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
從靜態的「制」到動態的「治」,一字之別,更準確體現了全面依法治國的內涵,讓良法善治的圖景更加清晰、途徑更加明確:堅持加強黨對依法治國的領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堅持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適應新的形勢,本報的更名提上了日程。
改變是為了更好地堅持。從《法制日報》到《法治日報》,是擔當與使命的升華。「法治」更加強調「全面」,囊括立法、執法、司法、守法、普法等各方面,覆蓋全社會的各領域,輻射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各行業;「法治」更加強調「動態」,貫穿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全過程和各環節;「法治」更加強調「治理」,聚焦依法治理,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法治」更加強調「信仰」,努力使法治精神在全社會內化於心、外化於行,讓法治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法治」更加強調「使命」,講好中國法治故事、傳播好中國法治聲音、闡釋好中國法治特色、弘揚好中國法治精神,我們責無旁貸;「法治」更加強調「初心」,堅守「法制」初心,追隨「法治」前行,我們從未改變航向。
三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關係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戰略全局出發,把全面依法治國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開啟了法治中國建設的新時代。
每一歲生日都是繼往開來的新成長,每一次更名都是再接再厲的新承諾。《法治日報》在新時代迎來了新使命。我們將一如既往、毫不動搖地把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總書記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作為首要政治任務來推進,把我國民主法治建設成就經驗、全面依法治國進展成效作為重要內容去宣傳,把鞏固壯大主流法治輿論陣地作為重要使命去履責。
我們將一如既往地堅持政治家辦報原則,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找準新時代方位,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堅持時、度、效的統一,堅持理念和手段創新,充分把握好法治工作規律和新聞傳播規律,深入宣傳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生動實踐和顯著成效,積極發揮主流法治媒體的作用,履行好政法戰線主要喉舌的神聖職責。
我們將一如既往地堅持「突出法治特色、彰顯法治價值、豐富法治視角」的辦報理念,精心組織策劃選題,不斷推出緊扣時代主題、彰顯法治特色的主題報導,全面反映全面依法治國取得的舉世矚目成就;精心設計版面欄目,在做優原有特色版面、欄目的同時,努力將報導範圍覆蓋全面依法治國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精心打造傳播矩陣,推進媒體融合,建立融合傳播矩陣,實現「報、網、端、微、屏」一體化傳播。
我們將進一步提高《法治日報》的權威性、影響力、輻射力、感召力,努力成為宣傳習近平總書記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堅強陣地,成為傳播我國民主法治建設成就經驗的重要平臺,成為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獨特窗口,成為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傳播法學理論的有效載體,成為踐行司法為民、服務群眾的橋梁紐帶。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進步絕無止境,奮鬥永遠在路上。在2020回首1980,我們自豪於40年初心不改、40年薪火相傳,12495期的報紙在墨香散盡後釀成了滋味甘醇的歷史,成為民主法治建設的時代註腳,指引著我們更加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奮勇前行。在壯闊雄偉的法治中國宣傳事業中,感謝一路有你,請與我們繼續攜手同行,繼續品讀法治中國,在新時代共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書寫更加濃墨重彩的法治未來,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來源:法治日報
編輯:席鋒宇 季天 李金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