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於上海市法學會 ,作者陳臻
上海市法學會
上海市法學會
▲點擊關註上海市公安局官方微信
陳臻 上海市公安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
法治,是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誌,是上海建設人民城市,代表國家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礎。「十四五」是我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科學謀劃、統籌推進法治上海建設,對增強城市軟實力、提升城市軟環境、提高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公安機關作為法治上海建設生力軍,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訓詞精神,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重要理念,縱深推進高質量法治公安建設,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起案件辦理、每一件事情處理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當好全國法治公安建設的排頭兵,全面助力上海建設法治環境最好的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一、依法全力服務保障中心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做好上海工作要有大局意識、全局觀念。公安機關要自覺立足「四個放在」的工作基點,進一步放大工作格局,為上海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是助力實施「新的三項重大任務」。重大任務發展到哪裡,服務保障就應依法延伸到哪裡。充分發揮部、市合作機製作用,推動更多移民出入境新政落地自貿區新片區,增強對國際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依託長三角區域警務一體化,推動四地統一重點刑事案件基本證據標準和公安行政裁量基準,推出更多長三角「全域通辦」事項,用「一把執法標尺」量全域,提供「一視同仁」的公安政務服務。
二是參與構建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市場主體是經濟的力量載體,必須千方百計依法保護好,充分激發其活力。進一步把準打擊犯罪與保護合法的平衡點,依法慎重適用財產強制措施,保障市場主體正常經營;落實以公平為原則的產權保護制度,嚴厲打擊侵權假冒等違法犯罪,維護企業合法權益不受侵害;結合深化「一網通辦」,創新推出更多助商惠企舉措,使其在上海放心投資、安心經營、更好發展。
三是努力創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安全有序,是法治環境優劣的重要評價維度。聚焦主責主業,放大智慧公安賦能效應,保持嚴打嚴防嚴管嚴控態勢,持續控發案、多破案、除隱患、降事故,保持社會治安持續向好態勢,推動平安上海建設再上新臺階,讓廣大群眾更多直觀感受「看得到的安全」,確保上海「更有序、更安全、更乾淨」。
二、積極健全公安執法制度體系
法律制度不是一成不變的,只有與時俱進、因勢利導,才能更好適應時代新變化和治理新要求,為公安機關執法活動提供強有力的指引和支撐。
一是推動重點領域立法。上海經濟社會現代化程度高,一些地方的「小問題」在上海就可能成為「大問題」。堅持問題導向,積極爭取立法資源,補齊監管盲區短板,破解影響公共安全及城市治理的突出隱患。「十四五」期間,將加強與市人大、政府立法部門溝通協調,推動寵物管理、非機動車安全管理、金融風險防範等一批重點領域立法工作。
二是完善執法辦案規則。執法辦案規則事關法律法規落地的最後一公裡。圍繞偵查打擊及案件辦理的環節流程,進一步嚴密程序設計,細化適用標準,最大限度壓縮自由裁量空間,努力讓各項執法辦案活動都有據可依、有章可循。與相關司法部門在法治的框架下,就共同關注問題開展研究,凝聚共識、形成機制。深化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會同相關行政執法部門,健全信息共享、案情通報、案件移送制度,著力提升移送線索證據的轉化質效。
三是豐富警務執法指引。把千變萬化的執法場景具化為流程清晰的行動步驟,讓一線民警在最短時間內知道做什麼、怎麼做、做到什麼程度。在包含185項執法任務、191個執法場景《一線綜合執法崗位通則》基礎上,結合「十四五」期間工作推進中的執法熱點難點及時增補,動態滿足執法需求,逐步構建現場執法指引標準體系。
三、堅持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
公安機關的基本活動是執法活動,必須把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作為執法活動的總要求,堅決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不斷提高執法公信力。
一是釐清執法權責邊界。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對法定職責範圍內的事項,認真履職、及時辦理;對法定職責以外的事項,絕不越位作為,確保執法權力在法定權限範圍內依法運行。2016年以來,市公安局先後出臺了刑事、行政權力和行政責任三個「清單」,今後將按需及時修訂完善,更好適應形勢任務發展變化。
二是突出執法全程管理。傳統執法監督本質上是抽樣監督、事後監督,發現的問題瑕疵往往已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依託信息化智能化手段,重塑執法管理形態,逐步把所有執法辦案活動囊括其中,並緊貼辦案流程設置風險預警點,搭建多發執法問題監測模型,努力做到執法問題自動預警、異常數據動態監測、執法質量智能評估,實現執法辦案的全流程、全要素、全環節管理。
三是改進現場執法方式。嚴格執法不是粗暴執法、機械執法,最佳效果是讓人心服口服。教育引導全警進一步把準敢於執法與善於執法的關係,把打擊犯罪同保障人權、追求效率同實現公正、執法目的同執法形式有機統一起來,做到以法為據、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實現法理情統一,讓當事人和周邊群眾通過一個個活生生的案例,從內心深處尊崇法律、尊重民警。
四、深度融入基層依法治理格局
廣大街鎮、社區,是城市治理的「神經末梢」,是建設法治社會的基本一環。廣大公安派出所紮根基層,社區民警大多兼任居村委副書記或綜治站副站長。要發揮公安獨特優勢,更加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基層治理,在法治軌道內維護社會秩序,促進地區和諧。
一是厚植群眾守法氛圍。知法懂法群眾越多,法治建設根基越深厚。嚴格落實公安機關「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在日常走訪、警情通報中做好釋法說理,用執法實踐典型案例劃出「底線」「紅線」,培育群眾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行事守法的行動自覺。
二是推動基層依法自治。基層治理的力量來自群眾,智慧藏於群眾。堅持網上網下相結合,結合居(村)黨組織「組團式」聯繫群眾工作,廣泛發動群眾在法律框架下參與制定自治議事規則和公約,在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中化解矛盾、破解難題、共建平安。
三是推進風險依責響應。城市治理越往基層走,處置事項越繁雜,僅靠個別部門兜底既忙不過來、也做不專業。全市正在大力推進「一網統管」,隨著相關專業力量及其輔助力量下沉網格,構建「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工作格局條件更為成熟,對各類風險隱患信息,應在試點基礎上,推廣城運系統全量分流機制,同步推動各街鎮組建全天候應急響應隊伍,更快更好地處理風險隱患,條件成熟後形成法規規範,保障常態化有效實施。
來源:上海市法學會
原標題:《陳臻:縱深推進高質量法治公安建設 堅定當好社會公平正義維護者》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