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繪就「1+5+3」的法治社會建設「施工圖」

2021-01-10 宿遷網

宿遷網訊(記者 武蕾)信仰法治、公平正義、保障權利、守法誠信、充滿活力……群眾對法治社會的美好嚮往,該如何落地?2020年10月12日,宿遷在全省市級層面率先亮出法治社會建設「施工圖」,制定《宿遷市法治社會建設實施方案(2020-2025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全面提升市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著力打造法治社會建設宿遷樣板。

「按照《實施方案》要求,我市圍繞『1+5+3』的建設內容,確保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基本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基本形成。」市司法局普法與依法治理處副處長章銀銀說。

據介紹,「1+5+3」的具體內容為:「1」是強化黨的領導;「5」是從信仰培育體系、多元規範體系、規範實施體系、法治服務體系、秩序修復體系五個方面,進一步明確法治社會建設的具體措施;「3」是結合宿遷城市特色,著重在促進文明宿遷、誠信宿遷、平安宿遷建設等方面,充分發揮法治社會建設的推動作用。

普法宣傳進社區

「軟硬」結合,搭建規則體系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實施方案》提出,加強社會重點領域立法制規,推動將行之有效、群眾認同的自治規則、公序良俗等上升為地方性法規。著眼公共生活習慣和細節,制定公共場所行為引導標準,進一步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不斷充實完善城市管理導則。

近年來,宿遷堅持法律法規「硬法」的外在約束與村規民約「軟法」的內在自律有效結合和同步發力,搭建起具有宿遷特色的「硬法+軟法」規則體系。

在「硬法」方面,我市先後制定出臺與群眾生產生活緊密相關的《宿遷市城市綠地保護條例》《宿遷市古黃河馬陵河西民便河水環境保護條例》等地方性法規,以及《宿遷市市區廣場舞管理辦法》等政府規章,為推進法治社會建設立下宿遷規矩。

在「軟法」方面,我市對法律法規尚未涉及的社會治理領域,從道德的層面設定標準、訂立規矩,出臺《文明宿遷20條》,提升群眾法治素養和文明自覺;完善城市管理標準導則,涉及公共廁所、戶外廣告、農貿市場、遛狗等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效實現社會治理的精準覆蓋;落實普法責任,開設「普法大講堂」,開展憲法、民法典宣傳和「法治夜市」等活動,以貼近生活的方式講好群眾身邊的法律故事,逐步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規矩意識,久而久之讓「宿遷規矩」變成「宿遷習慣」。

為積分靠前的村民頒發獎品

三治融合,讓群眾走向「臺前」

「老伍,今年你家積多少分,俺家又是滿分哦」「俺社區這積分不僅可以兌換冰箱、彩電,洗衣機等電器,還能換成消費券在鎮上進行消費。」……年關將至「,你家積了多少分?」成為宿豫區關廟鎮卓水河社區群眾掛在嘴邊的話。榮獲「誠信守法星」加5分,榮獲「最美孝老愛親家庭」加5分,成為失信人員扣3分……當前該社區積分制管理工作領導小組考核人員正在緊鑼密鼓地統計各家積分。

卓水河社區的「積分熱」,正是宿豫區創新推行村(社區)「三治」融合積分制管理模式的生動縮影。近年來,宿豫區因地制宜加強鄉村社會治理建設,在所有村(社區)推行「三治」融合積分制管理模式,以村(社區)為實施基本單位,以農戶為基本積分單元,建立明細到戶的積分管理臺帳和積分管理卡,每個家庭成員的積分記入該戶的累計積分,走出了一條「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社會治理的新路子。

模式有沒有效,群眾說了算。卓水河社區居民張先俠認為,現在鄰裡攀比之風得到了明顯改善,不文明行為也越來越少,關係也變得更加和睦了。

「通過制定一正一負兩個清單,發揮道德引導和法治監督的雙向作用,培養村民知榮辱、尊章程、守法紀的意識,營造出積極向善、熱心公益的文明新風尚。」宿豫區司法局黨組書記、局長李彥說,積分制管理制度設計上一定要避免行政化,把基層治理的權力交給人民群眾。

讓群眾從「幕後」走向「臺前」,發揮社會治理中群眾的主體作用,是法治社會建設的應有之義。《實施方案》提出,大力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健全完善「文明家庭」「最美家庭」「星級文明戶」評定機制,探索推廣「家庭檔案」「四德積分」等有效手段,切實提升農村社會文明程度。

做優服務,提升法治獲得感

「現在我們沙巷居委會有了專門的法律顧問,有法律上的問題,不用再出遠門,在『家門口』就能諮詢了。」沭陽縣紮下鎮沙巷居委會居民沙巍說,該縣推行的公共法律服務「一村(社區)一顧問」,讓優質的法律服務來到了普通百姓身邊。

不止於沭陽縣,近年來全市各地圍繞群眾最迫切的法治需求、最期盼的法治服務,全面打造「城區半小時、農村1小時」的公共法律服務圈,實現全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司法行政服務站、「一村(居)一法律顧問」全覆蓋,切實提高了群眾對公共法律服務的首選率、知曉率和滿意率。

讓公共法律服務方便於民,服務於民,宿遷將充分利用「一村(居)一法律顧問」和村居公共法律服務、司法行政服務站,培養一批村組法律明白人和學法中心戶,帶動全民學法用法,不斷提升群眾法治獲得感。

就強化法治服務,《實施方案》指出,將公共法律服務納入為民辦實事項目,納入財政預算和政府採購目錄,建立完善的公共法律服務核心業務和產品體系,積極引導法律服務人員進網格,主動參與信訪、調解、群體性事件處置等公益服務。

「下一步,我們將立足宿遷實際,全面落實相關工作舉措,加快推動全社會增強法治觀念、健全社會領域制度規範、加強權力保護、推進社會治理法治化和依法治理網絡空間,積極創建全省法治一體建設先行試驗區。」章銀銀說。

相關焦點

  •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法治建設探索的三階段
    中國法治建設不同於西方法治建設。西方法治建設是自發形成的,有著幾百年的歷史。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法治建設不是自發形成的,而是中國共產黨人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深化認識的結果。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法治建設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分清這三個階段法治建設的時代背景、主要內容以及著力點,不僅具有史學價值,更具有重要的實踐指導意義。
  • 關於黨中央的這份未來法治中國建設路線圖,法學大咖怎麼看?
    新華社北京1月12日電 題:關於黨中央的這份未來法治中國建設路線圖,法學大咖怎麼看? 新華社記者白陽 最近,法治領域發布了一份重磅文件。 中共中央日前印發《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對新時代如何推進全面依法治國作出系統部署。
  • 法治中國建設遵循「兩步走」發展戰略
    建設法治中國,不僅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目標內容,而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有機組成部分和重要法治保障,是完善市場經濟、發展民主政治、建設先進文化、構建和諧社會、實現生態文明、加強執政黨建設的內在要求,是維護國家統一與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秩序與公平正義、維護人的權利自由與尊嚴幸福、推進全面深化改革與創新發展、鞏固黨的執政地位與執政基礎的根本法治保障。
  • 區域視域中的法治文化與社會治理現代化
    陳亞平介紹了揚州大學特別是揚州大學法學院、法學學科與專業近年來的建設發展情況並提出,區域法治文化建設是推進區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途徑,區域法治建設是國家區域發展戰略有效實施的根本保障。我國即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但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還面臨許多新的情況和新的問題。
  • 記錄中國國際法治建設歷史進程
    40年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日益健全,法治政府建設穩步推進,司法體制不斷完善,全社會法治觀念明顯增強,依法治國寫入憲法,成為治國方略,法治中國日益深入人心。
  • 以法治助推河南生態文明建設
    當前,河南省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加速推進階段,面臨加快發展和環境治理的雙重任務,生態文明建設任重道遠。法治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保障。把論壇主題確定為「生態文明建設法治保障」,就是要學習宣傳貫徹生態文明思想和法治思想,圍繞 「生態文明建設」這個時代主題,凝聚全省法學法律工作者的智慧力量,為河南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更好的法治理論支撐和智力支持。
  • 陳臻:縱深推進高質量法治公安建設 堅定當好社會公平正義維護者
    法治,是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誌,是上海建設人民城市,代表國家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礎。「十四五」是我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科學謀劃、統籌推進法治上海建設,對增強城市軟實力、提升城市軟環境、提高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 植物種植設計施工圖的探索(圖)
    1、植物種植設計施工圖的常見問題  1.1 缺少對現狀植物的表示  植物種植範圍內往往有一些現狀植物,從保護環境的角度出發,應儘量保留原有植物,特別是古樹古木、大樹及具有觀賞價值的草本、灌木等。,沒有大樣圖,圖中的內容表達不清,施工人員無法完全理解設計意圖,現場施時臨時更改設計的情況很普遍  1.3 文字標註不準確  植物種植設計圖普遍採用特定的圖例表示各種植物類型,用文字(或數字編號)標註說明植物名稱,而對不同種植點的植物規格要求、造型要求和重要點位的坐標等普遍都沒有標註,造成按圖施工的可操作性不強,往往需要設計人員親自選苗、到現場指導和定點放線,才能達到設計要求
  • 任進:加快政府職能轉變與法治政府建設
    要切實轉變政府職能,進一步簡政放權,在此基礎上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並以法治方式推進。 [關鍵詞] 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 [中圖分類號] D92 [文獻標識碼] A 黨的十八大指出,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必須更加尊重市場規律,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 民主法治繪就餘村山青水綠和美畫卷
    「本來習近平同志是來調研我們民主法治村建設情況的,他聽了我們的介紹後,面帶微笑但語氣果斷地說,『過去我們既講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其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最後十個字,後來就發展成著名的「兩山」理論。牢記習近平同志當年關於加強村級民主法治建設的囑託,餘村帶著「楓橋經驗」的傳家寶,更加自信堅定地走上了民主管理、依法治村、綠色發展的道路。
  • 創造蘭州新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標杆」 白傑在白紙上繪就「傑作」
    原標題:創造新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標杆」  白傑在白紙上繪就「傑作」  初秋時節,蘭州新區職教園區建設工地依然盛夏般火熱。  來工地檢查的業主代表,叫住溼透衣背的白傑邊走邊看,邊看邊聊。
  • 熊鷹:以改革創新引領法治政府建設
    法治政府建設作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重要內容,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的迫切需要,作為維護人民合法權益、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制度保障,亟需用創新精神推動法治政府建設。
  • 夯實法治文化陣地建設 擦亮善國善法金字招牌
    近年來,滕州市司法局通過深挖歷史文化資源和法治元素,將傳統文化和法治文化相互融合,不斷夯實法治文化陣地建設,努力提升基層普法與依法治理成效,做實擦亮「善國·善法」金字招牌。堅持「法德共融」理念,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法不仁,不可以為法」這是兩千多年前的先賢墨子在《墨子·法儀篇》的論述。墨子認為治理天下必須有法可循,提出法德並治的主張,為我們在推進法德融合、依法治理的社會實踐中提供了來自千年前的「法治智慧」。完善「有形文化」與「無形文化」的有機銜接,著重將法治文化與地域特色相結合,打造有滕州特色的「法治善國文化」。
  • 杜絕破壞良好的營商環境和法治建設,任重而道遠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博士、京華重大疑難案件研究諮詢專家委員會秘書長黃開堂,中南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湖北仁義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鄭清松,中國法治調研員黃全安等法學專家和法律實務專家詳細查閱和核實如下材料:1、運鴻集團提供的法律文書、資料、證據。2、來自市場監督管理、商務、銀行等部門提供的材料和銀行流水。3、核實運鴻集團所在地政府及相關部門提供材料的真偽。
  • 景觀施工圖圖紙架構及封面、目錄、設計說明
    ——景觀施工圖學習筆記1一、施工圖圖紙架構一、圖紙封面繪製二、圖紙目錄編排三、設計說明編制(一)工程概況:1、項目名稱:XXXXXXXXXXXXXXXXXX2、項目基本情況:建設地點:XXXXXXXXXXXXXXX建設單位:XXXXXXXXXXXXXXX
  • 市政園林植物種植設計施工圖設計工法淺議
    景觀園林植物設計施工圖設計與工程施工實際情況嚴重脫節,園林工程植物按圖施工的可操作性不足,施工員難以理解設計意圖,植物種植設計施工圖紙如何清楚的表達植物造景與空間營造等設計思想,使其更具科學性、合理性與可操作性?本人通過對國內大型設計院園林植物種植設計施工圖設計審查總結,提一點市政園林植物種植設計施工圖設計工法建議,歡迎商榷。
  • 追隨法治前行 書寫法治未來
    一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的偉大進程,也展開了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歷經十年浩劫的國家和人民,充滿了對民主法治的渴望與憧憬。根據時任中央政法領導小組組長彭真同志「政法戰線要辦一張報紙」的指示精神,《法治日報》的前身《中國法制報》於1980年8月1日正式創刊。
  • 「十三五」山東脫貧拔「窮根」 繪就現代版「富春山居圖」
    資料圖。圖為山東高密松興屯村「小西湖」裡的涼亭和連心橋。 沙見龍 攝中新網濟南11月18日電 (孫宏瑗)「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決勝階段,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勝階段。2020年年末將至,山東緊盯「黃河灘」,聚焦「沂蒙山」,鎖定「老病殘」,推進脫貧攻堅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
  • 江蘇宿遷:美麗流動風景線駛向美好生活
    這是眼下人們對江蘇省宿遷市區328路公交線路創建「新時代先鋒號」公交品牌線路的真實寫照,而為當地人津津樂道。作為宿遷高鐵站首批直達專線之一,它運行不到一年;即使作為宿遷市區第一條具有紅色基因的公交線路,它還未滿半歲。一條原本普普通通的公交線路,一群原本默默無聞的公交職工,緣何在短短的時間裡就能聲名鵲起、譽滿全城,並逐步受到社會的關注?
  • 法治創建顯風範,真情幫扶助和諧——貴州省檢察院幫扶大方縣法治...
    2016年省檢察院幫助資金52.3萬元,市檢察院支持資金40萬元,支持縣檢察院「智慧檢務」建設,在案件管理中心的基礎上進行改建,建成12309檢察服務中心,設置了案件受理、流程監控、律師接待等七個窗口。開通「掌上檢務」平臺,推動檢察信息化建設更加便利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