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網訊(記者 武蕾)信仰法治、公平正義、保障權利、守法誠信、充滿活力……群眾對法治社會的美好嚮往,該如何落地?2020年10月12日,宿遷在全省市級層面率先亮出法治社會建設「施工圖」,制定《宿遷市法治社會建設實施方案(2020-2025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全面提升市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著力打造法治社會建設宿遷樣板。
「按照《實施方案》要求,我市圍繞『1+5+3』的建設內容,確保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基本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基本形成。」市司法局普法與依法治理處副處長章銀銀說。
據介紹,「1+5+3」的具體內容為:「1」是強化黨的領導;「5」是從信仰培育體系、多元規範體系、規範實施體系、法治服務體系、秩序修復體系五個方面,進一步明確法治社會建設的具體措施;「3」是結合宿遷城市特色,著重在促進文明宿遷、誠信宿遷、平安宿遷建設等方面,充分發揮法治社會建設的推動作用。
普法宣傳進社區
「軟硬」結合,搭建規則體系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實施方案》提出,加強社會重點領域立法制規,推動將行之有效、群眾認同的自治規則、公序良俗等上升為地方性法規。著眼公共生活習慣和細節,制定公共場所行為引導標準,進一步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不斷充實完善城市管理導則。
近年來,宿遷堅持法律法規「硬法」的外在約束與村規民約「軟法」的內在自律有效結合和同步發力,搭建起具有宿遷特色的「硬法+軟法」規則體系。
在「硬法」方面,我市先後制定出臺與群眾生產生活緊密相關的《宿遷市城市綠地保護條例》《宿遷市古黃河馬陵河西民便河水環境保護條例》等地方性法規,以及《宿遷市市區廣場舞管理辦法》等政府規章,為推進法治社會建設立下宿遷規矩。
在「軟法」方面,我市對法律法規尚未涉及的社會治理領域,從道德的層面設定標準、訂立規矩,出臺《文明宿遷20條》,提升群眾法治素養和文明自覺;完善城市管理標準導則,涉及公共廁所、戶外廣告、農貿市場、遛狗等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效實現社會治理的精準覆蓋;落實普法責任,開設「普法大講堂」,開展憲法、民法典宣傳和「法治夜市」等活動,以貼近生活的方式講好群眾身邊的法律故事,逐步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規矩意識,久而久之讓「宿遷規矩」變成「宿遷習慣」。
為積分靠前的村民頒發獎品
三治融合,讓群眾走向「臺前」
「老伍,今年你家積多少分,俺家又是滿分哦」「俺社區這積分不僅可以兌換冰箱、彩電,洗衣機等電器,還能換成消費券在鎮上進行消費。」……年關將至「,你家積了多少分?」成為宿豫區關廟鎮卓水河社區群眾掛在嘴邊的話。榮獲「誠信守法星」加5分,榮獲「最美孝老愛親家庭」加5分,成為失信人員扣3分……當前該社區積分制管理工作領導小組考核人員正在緊鑼密鼓地統計各家積分。
卓水河社區的「積分熱」,正是宿豫區創新推行村(社區)「三治」融合積分制管理模式的生動縮影。近年來,宿豫區因地制宜加強鄉村社會治理建設,在所有村(社區)推行「三治」融合積分制管理模式,以村(社區)為實施基本單位,以農戶為基本積分單元,建立明細到戶的積分管理臺帳和積分管理卡,每個家庭成員的積分記入該戶的累計積分,走出了一條「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社會治理的新路子。
模式有沒有效,群眾說了算。卓水河社區居民張先俠認為,現在鄰裡攀比之風得到了明顯改善,不文明行為也越來越少,關係也變得更加和睦了。
「通過制定一正一負兩個清單,發揮道德引導和法治監督的雙向作用,培養村民知榮辱、尊章程、守法紀的意識,營造出積極向善、熱心公益的文明新風尚。」宿豫區司法局黨組書記、局長李彥說,積分制管理制度設計上一定要避免行政化,把基層治理的權力交給人民群眾。
讓群眾從「幕後」走向「臺前」,發揮社會治理中群眾的主體作用,是法治社會建設的應有之義。《實施方案》提出,大力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健全完善「文明家庭」「最美家庭」「星級文明戶」評定機制,探索推廣「家庭檔案」「四德積分」等有效手段,切實提升農村社會文明程度。
做優服務,提升法治獲得感
「現在我們沙巷居委會有了專門的法律顧問,有法律上的問題,不用再出遠門,在『家門口』就能諮詢了。」沭陽縣紮下鎮沙巷居委會居民沙巍說,該縣推行的公共法律服務「一村(社區)一顧問」,讓優質的法律服務來到了普通百姓身邊。
不止於沭陽縣,近年來全市各地圍繞群眾最迫切的法治需求、最期盼的法治服務,全面打造「城區半小時、農村1小時」的公共法律服務圈,實現全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司法行政服務站、「一村(居)一法律顧問」全覆蓋,切實提高了群眾對公共法律服務的首選率、知曉率和滿意率。
讓公共法律服務方便於民,服務於民,宿遷將充分利用「一村(居)一法律顧問」和村居公共法律服務、司法行政服務站,培養一批村組法律明白人和學法中心戶,帶動全民學法用法,不斷提升群眾法治獲得感。
就強化法治服務,《實施方案》指出,將公共法律服務納入為民辦實事項目,納入財政預算和政府採購目錄,建立完善的公共法律服務核心業務和產品體系,積極引導法律服務人員進網格,主動參與信訪、調解、群體性事件處置等公益服務。
「下一步,我們將立足宿遷實際,全面落實相關工作舉措,加快推動全社會增強法治觀念、健全社會領域制度規範、加強權力保護、推進社會治理法治化和依法治理網絡空間,積極創建全省法治一體建設先行試驗區。」章銀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