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張瑾華 宋浩
2020年的諾貝爾文學獎10月8日將揭曉。
從1901年第一屆諾貝爾文學獎頒給法國作家蘇利·普呂多姆,這一獎項已走到第120個年頭。21世紀已過去20年,站在新紀元的維度上,我們回顧下116位獲獎作家。
出版社和書店的大咖,都喜歡讀誰的作品?
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將花落誰家,來看看業內的預測。
【書業大咖都預測了哪些人?】
先上結論:加拿大作家瑪格麗特·阿特伍德被提及3次;這位加拿大作家代表作《有使女的故事》等,曾獲布克獎、阿斯圖裡亞斯王子獎、卡夫卡文學獎和德國書業和平獎,近年來她一直是諾貝爾文學獎熱門人選。
瑪格麗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1939年出生於渥太華,加拿大小說家、詩人。
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被提及3次。他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生活在別處》等在中國讀者中廣受歡迎。2020年9月20日,獲得卡夫卡文學獎。(註:但也有兩位大咖認為,昆德拉不太受諾獎青睞,可能性較低。)
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出生於捷克斯洛伐克,1975年移居在法國。
中國作家閻連科被提及2次。
代表作《受活》《日光流年》,曾三次被提名國際布克文學獎;2014年,獲得卡夫卡文學獎。
閻連科,1958年8月出生於河南洛陽。
還有兩位都提到了村上春樹,但是也直言,村上春樹可能性依然不大,大概率是和往年一樣陪跑,這是諾獎的「口味」的問題。
村上春樹代表作品《1Q84》《挪威的森林》等,曾於2004年獲得卡夫卡獎,2009年獲耶路撒冷文學獎,2015年獲安徒生文學獎。
村上春樹,1949年1月12日出生於日本京都市。
以下各提1次:
肯亞作家恩古齊·瓦·提安哥;莫三比克作家米亞·科託、安哥拉作家阿瓜盧薩;中國作家阿來、餘華;阿爾巴尼亞詩人卡達萊,英國作家薩爾曼·拉什迪,匈牙利作家拉斯洛,葡萄牙作家安圖內斯;美國作家哈金、科馬克·麥卡錫(註:他的普利茲獲獎作品《路》,描繪災難,「成為後911時代的寓言」)、託馬斯·品欽。
還有兩個模糊方向:西方國家的黑人作家、關注災難的作家。
為什麼這麼推測?大咖們是這麼說的。
【為什麼是他們?】
浙江文藝出版社副社長:曹元勇
國外作家中,我比較喜歡的有非洲肯亞的恩古吉·提安哥、阿爾巴尼亞作家伊斯梅爾·卡塔萊,還有美國華裔作家哈金、愛爾蘭裔作家科馬克·麥卡錫。
中國作家當中像閻連科、阿來、餘華也都是實力派,他們誰得獎都不奇怪,都值得祝賀。
北京十月春風文藝出版社總編輯:韓敬群
我沒有研究,不好妄下推測。前不久,米蘭昆德拉得了卡夫卡獎,是不是某種前奏?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副總編輯:黃孝陽
年輕的時候喜歡過米蘭昆德拉,現在不大喜歡了。
村上春村是熱門人選,覺得他也就是陪跑的命。
託馬斯·品欽,誇過他的《萬有引力之宏》,但他的寫作與這個時代的主旨訴求,似乎並不大一致。
瑪格麗特·阿特伍德,覺得她比剛得獎的託卡爾丘克好太多了!是房間裡的大象,後者在前者面前像一個女文青。
英國的麥克尤恩等人,也還不錯,但按瑞典文學院那些老爺子的性情,可能性也不大。
今年倒可能像去年那樣冒出一個過去大家沒怎麼聽說過的。對了,假如我有投票權,只投一個人:薩爾曼·拉什迪。
上海譯文出版社副總編:黃昱寧
預測諾獎這種事,還是讓博彩公司負責吧。我只想說我的心願:如果我能投三票,三票都給瑪格麗特·阿特伍德。諾獎已經錯過了菲利普羅斯和厄普代克,如果再錯過阿特伍德,就太昏聵了。
上海文藝出版社副社長:李偉長
期望是阿特伍德,在我心裡她就是一隻大象,可能太巨大了,很多人不適應?我期望是她獲獎,儘管諾獎也只是一種當下判斷。
花城出版社總編輯:程士慶
就我個人來講,我是非常希望日本作家村上春樹能夠獲獎。但是我也知道,以村上春樹的影響和他的作品風格、包括他的受歡迎程度,恰恰是諾貝爾評委可能不作為考量的因素。諾獎評委往往會別出心裁,對這種大眾喜愛度比較高的作家,往往要體現他們的鑑賞能力,所以說可能故意要逆大眾的這種口味兒而行。但我覺得村上可以作為我們這年輕一代的代言人,他確實寫出了一代人的彷徨、一代人的情感。
如果讓我鬥膽預測的話,我倒覺得,今年可能會有西方國家的黑人作家獲獎,跟現在的社會思潮等方面可能有關係。
另外,我想也可能會有寫人類面臨災難、關注災難的作家。有可能會脫穎而出,這是我個人的一些判斷吧。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副總編輯:鄭勇
今年,還是希望昆德拉獲獎吧。雖然知道這幾乎和村上春樹獲獎一樣,幾乎不可能。
因為他們倆任何人獲獎,都毫無驚喜可言。而諾貝爾文學獎,總是喜歡出人意表,製造冷門。這一點讓人厭煩。
言幾又總部圖書採選總監:伍玉蘭
我比較看好中國首屈一指且走出海外頗具影響力的作家,中國第一位卡夫卡獎得主——閻連科。
單向空間圖書店員:丁傑
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匈牙利作家拉斯洛,葡萄牙作家安圖內斯,莫三比克作家米亞·科託或安哥拉作家阿瓜盧薩,美國作家託馬斯·品欽。
【喜歡哪位諾獎得主的作品?】
浙江文藝出版社副社長:曹元勇
我比較喜歡那種關心人的命運、藝術想像力超群、內容細節寫得格外紮實、整部作品又氣韻飽滿的作品。寫出這種作品的作家,我都很喜歡。
馬爾克斯被眾多大咖喜愛,下面將5次提及。
諾獎作家中,像福克納、馬爾克斯、肖洛霍夫、阿斯圖裡亞斯、薩拉馬戈、加繆、莫言、託卡爾丘克,太多了,都喜歡。這些作家都有各自獨立的文學王國,都是自己那個超級強大的文學王國的締造者和祖師爺。
北京十月春風文藝出版社總編:韓敬群
我比較喜歡庫切和艾麗斯門羅。
89歲的門羅是最年長的諾獎得主。
我喜歡庫切敏感多思的氣質,尤其喜歡他「設身處地為一切生命著想」的說法,體現了文學的高貴所在。
喜歡門羅是因為讀得相對比較多、比較細,她激活了短篇小說這一文體,在看似波瀾不驚的日常生活表象底下,能寫出驚心動魄的人性。如她自己所說,生活就像廚房裡鋪著的一塊油氈布,看似平淡無奇,下面卻是幽深的洞穴。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副總編輯:黃孝陽
喜歡的諾獎得主很多。現在下意識的第一反映,馬上想起的還是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畢竟這是一個全球性的符號,已經獲得某種文學圖騰的地位。而對圖騰的注目,應該是有某種神秘的啟示,或者說交流。
馬爾克斯《百年孤獨》和《霍亂時期的愛情》在中國廣受歡迎。
第二個想起的是黑塞。主要是他那本薄薄的《悉達多》,那些文字是我心中的河流,前幾天又因為一個機遇,得以再次瞥見。不算是太深刻,但水面那些輕輕漾開的漣漪,有一種讓人正視痛苦與悲傷的力量。這痛苦與悲傷原來是人子所必須的。
然後想起的是奈保爾。不是他的小說,而是他的《印度三部曲》。很喜歡他的毒舌與吐槽,他的憤懣與他表達憤懣的方式。這讓我有衝動。對了,還有他本人的尖酸刻薄與那種渾不吝的酒神精神。
上海譯文出版社副總編:黃昱寧
喜歡的有很多。根據第一反應想起4位,理由是,他們至少有一部作品,是經得起反覆讀的。
最喜愛的作家,加繆的提及次數,僅次於馬爾克斯。
加繆《局外人》,馬爾克斯——我喜歡《霍亂時期的愛情》甚至超過《百年孤獨》,庫切《麥可·K的生活與時代》和《恥》,石黑一雄《長日將盡》。
上海文藝出版社副社長:李偉長
喜歡麥克尤恩、阿特伍德、大衛·米切爾,因為創造性。他們的寫作總給人挑戰自己的感覺,走在精神世界的前頭。
花城出版社總編輯:程士慶
作為我個人來講,首先肯定是喜愛我們中國作家莫言的作品,想像力非常豐富,恣肆放達。他對中國社會的觀察、描摹都是帶有預言性質的,我覺得是非常好的。
另外我比較喜歡俄國作家蒲寧的作品,蒲寧作品對我個人的影響比較大,我當年年輕的時候,讀他《阿爾謝尼耶夫的一生》,非常感動。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副總編輯:鄭勇
諾貝爾文學家作品,最喜歡的還是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那種天馬行空的想像,汪洋恣肆的話語激流,把長時段、大歷史的國族物語,融入一個家族的興衰,如夢如幻,亦真亦假,創造出另一種讓天才作家都目瞪口呆的文學實驗,引發眾多作家跟風、讀者痴迷,這些都是馬爾克斯的戛戛獨造和開天闢地。
言幾又總部 圖書採選總監:伍玉蘭
我個人比較喜歡加繆的《鼠疫》。他把世界中的孤獨感與無力感描繪的淋漓盡致,在不可避免的死亡和罪惡裡,他奮起反抗,在絕望中仍然堅持真理和正義。
加繆的《鼠疫》
習慣絕望比絕望本身還要糟糕,別人說:「這是鼠疫啊!我們是經歷了鼠疫的人哪!」他們差點兒就會要求授予勳章了。可是鼠疫是怎麼一回事呢?也不過就是生活罷了。
明天,10月8日,諾貝爾文學獎即將頒出,到底今年得主是誰?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