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誰有望摘得諾貝爾文學獎?業內大咖預測:中國作家可能是他

2021-01-10 錢江晚報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張瑾華 宋浩

2020年的諾貝爾文學獎10月8日將揭曉。

從1901年第一屆諾貝爾文學獎頒給法國作家蘇利·普呂多姆,這一獎項已走到第120個年頭。21世紀已過去20年,站在新紀元的維度上,我們回顧下116位獲獎作家。

出版社和書店的大咖,都喜歡讀誰的作品?

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將花落誰家,來看看業內的預測。

【書業大咖都預測了哪些人?】

先上結論:加拿大作家瑪格麗特·阿特伍德被提及3次;這位加拿大作家代表作《有使女的故事》等,曾獲布克獎、阿斯圖裡亞斯王子獎、卡夫卡文學獎和德國書業和平獎,近年來她一直是諾貝爾文學獎熱門人選。

瑪格麗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1939年出生於渥太華,加拿大小說家、詩人。

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被提及3次。他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生活在別處》等在中國讀者中廣受歡迎。2020年9月20日,獲得卡夫卡文學獎。(註:但也有兩位大咖認為,昆德拉不太受諾獎青睞,可能性較低。)

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出生於捷克斯洛伐克,1975年移居在法國。

中國作家閻連科被提及2次。

代表作《受活》《日光流年》,曾三次被提名國際布克文學獎;2014年,獲得卡夫卡文學獎。

閻連科,1958年8月出生於河南洛陽。

還有兩位都提到了村上春樹,但是也直言,村上春樹可能性依然不大,大概率是和往年一樣陪跑,這是諾獎的「口味」的問題。

村上春樹代表作品《1Q84》《挪威的森林》等,曾於2004年獲得卡夫卡獎,2009年獲耶路撒冷文學獎,2015年獲安徒生文學獎。

村上春樹,1949年1月12日出生於日本京都市。

以下各提1次:

肯亞作家恩古齊·瓦·提安哥;莫三比克作家米亞·科託、安哥拉作家阿瓜盧薩;中國作家阿來、餘華;阿爾巴尼亞詩人卡達萊,英國作家薩爾曼·拉什迪,匈牙利作家拉斯洛,葡萄牙作家安圖內斯;美國作家哈金、科馬克·麥卡錫(註:他的普利茲獲獎作品《路》,描繪災難,「成為後911時代的寓言」)、託馬斯·品欽。

還有兩個模糊方向:西方國家的黑人作家、關注災難的作家。

為什麼這麼推測?大咖們是這麼說的。

【為什麼是他們?】

浙江文藝出版社副社長:曹元勇

國外作家中,我比較喜歡的有非洲肯亞的恩古吉·提安哥、阿爾巴尼亞作家伊斯梅爾·卡塔萊,還有美國華裔作家哈金、愛爾蘭裔作家科馬克·麥卡錫。

中國作家當中像閻連科、阿來、餘華也都是實力派,他們誰得獎都不奇怪,都值得祝賀。

北京十月春風文藝出版社總編輯:韓敬群

我沒有研究,不好妄下推測。前不久,米蘭昆德拉得了卡夫卡獎,是不是某種前奏?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副總編輯:黃孝陽

年輕的時候喜歡過米蘭昆德拉,現在不大喜歡了。

村上春村是熱門人選,覺得他也就是陪跑的命。

託馬斯·品欽,誇過他的《萬有引力之宏》,但他的寫作與這個時代的主旨訴求,似乎並不大一致。

瑪格麗特·阿特伍德,覺得她比剛得獎的託卡爾丘克好太多了!是房間裡的大象,後者在前者面前像一個女文青。

英國的麥克尤恩等人,也還不錯,但按瑞典文學院那些老爺子的性情,可能性也不大。

今年倒可能像去年那樣冒出一個過去大家沒怎麼聽說過的。對了,假如我有投票權,只投一個人:薩爾曼·拉什迪。

上海譯文出版社副總編:黃昱寧

預測諾獎這種事,還是讓博彩公司負責吧。我只想說我的心願:如果我能投三票,三票都給瑪格麗特·阿特伍德。諾獎已經錯過了菲利普羅斯和厄普代克,如果再錯過阿特伍德,就太昏聵了。

上海文藝出版社副社長:李偉長

期望是阿特伍德,在我心裡她就是一隻大象,可能太巨大了,很多人不適應?我期望是她獲獎,儘管諾獎也只是一種當下判斷。

花城出版社總編輯:程士慶

就我個人來講,我是非常希望日本作家村上春樹能夠獲獎。但是我也知道,以村上春樹的影響和他的作品風格、包括他的受歡迎程度,恰恰是諾貝爾評委可能不作為考量的因素。諾獎評委往往會別出心裁,對這種大眾喜愛度比較高的作家,往往要體現他們的鑑賞能力,所以說可能故意要逆大眾的這種口味兒而行。但我覺得村上可以作為我們這年輕一代的代言人,他確實寫出了一代人的彷徨、一代人的情感。

如果讓我鬥膽預測的話,我倒覺得,今年可能會有西方國家的黑人作家獲獎,跟現在的社會思潮等方面可能有關係。

另外,我想也可能會有寫人類面臨災難、關注災難的作家。有可能會脫穎而出,這是我個人的一些判斷吧。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副總編輯:鄭勇

今年,還是希望昆德拉獲獎吧。雖然知道這幾乎和村上春樹獲獎一樣,幾乎不可能。

因為他們倆任何人獲獎,都毫無驚喜可言。而諾貝爾文學獎,總是喜歡出人意表,製造冷門。這一點讓人厭煩。

言幾又總部圖書採選總監:伍玉蘭

我比較看好中國首屈一指且走出海外頗具影響力的作家,中國第一位卡夫卡獎得主——閻連科。

單向空間圖書店員:丁傑

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匈牙利作家拉斯洛,葡萄牙作家安圖內斯,莫三比克作家米亞·科託或安哥拉作家阿瓜盧薩,美國作家託馬斯·品欽。

【喜歡哪位諾獎得主的作品?】

浙江文藝出版社副社長:曹元勇

我比較喜歡那種關心人的命運、藝術想像力超群、內容細節寫得格外紮實、整部作品又氣韻飽滿的作品。寫出這種作品的作家,我都很喜歡。

馬爾克斯被眾多大咖喜愛,下面將5次提及。

諾獎作家中,像福克納、馬爾克斯、肖洛霍夫、阿斯圖裡亞斯、薩拉馬戈、加繆、莫言、託卡爾丘克,太多了,都喜歡。這些作家都有各自獨立的文學王國,都是自己那個超級強大的文學王國的締造者和祖師爺。

北京十月春風文藝出版社總編:韓敬群

我比較喜歡庫切和艾麗斯門羅。

89歲的門羅是最年長的諾獎得主。

我喜歡庫切敏感多思的氣質,尤其喜歡他「設身處地為一切生命著想」的說法,體現了文學的高貴所在。

喜歡門羅是因為讀得相對比較多、比較細,她激活了短篇小說這一文體,在看似波瀾不驚的日常生活表象底下,能寫出驚心動魄的人性。如她自己所說,生活就像廚房裡鋪著的一塊油氈布,看似平淡無奇,下面卻是幽深的洞穴。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副總編輯:黃孝陽

喜歡的諾獎得主很多。現在下意識的第一反映,馬上想起的還是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畢竟這是一個全球性的符號,已經獲得某種文學圖騰的地位。而對圖騰的注目,應該是有某種神秘的啟示,或者說交流。

馬爾克斯《百年孤獨》和《霍亂時期的愛情》在中國廣受歡迎。

第二個想起的是黑塞。主要是他那本薄薄的《悉達多》,那些文字是我心中的河流,前幾天又因為一個機遇,得以再次瞥見。不算是太深刻,但水面那些輕輕漾開的漣漪,有一種讓人正視痛苦與悲傷的力量。這痛苦與悲傷原來是人子所必須的。

然後想起的是奈保爾。不是他的小說,而是他的《印度三部曲》。很喜歡他的毒舌與吐槽,他的憤懣與他表達憤懣的方式。這讓我有衝動。對了,還有他本人的尖酸刻薄與那種渾不吝的酒神精神。

上海譯文出版社副總編:黃昱寧

喜歡的有很多。根據第一反應想起4位,理由是,他們至少有一部作品,是經得起反覆讀的。

最喜愛的作家,加繆的提及次數,僅次於馬爾克斯。

加繆《局外人》,馬爾克斯——我喜歡《霍亂時期的愛情》甚至超過《百年孤獨》,庫切《麥可·K的生活與時代》和《恥》,石黑一雄《長日將盡》。

上海文藝出版社副社長:李偉長

喜歡麥克尤恩、阿特伍德、大衛·米切爾,因為創造性。他們的寫作總給人挑戰自己的感覺,走在精神世界的前頭。

花城出版社總編輯:程士慶

作為我個人來講,首先肯定是喜愛我們中國作家莫言的作品,想像力非常豐富,恣肆放達。他對中國社會的觀察、描摹都是帶有預言性質的,我覺得是非常好的。

另外我比較喜歡俄國作家蒲寧的作品,蒲寧作品對我個人的影響比較大,我當年年輕的時候,讀他《阿爾謝尼耶夫的一生》,非常感動。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副總編輯:鄭勇

諾貝爾文學家作品,最喜歡的還是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那種天馬行空的想像,汪洋恣肆的話語激流,把長時段、大歷史的國族物語,融入一個家族的興衰,如夢如幻,亦真亦假,創造出另一種讓天才作家都目瞪口呆的文學實驗,引發眾多作家跟風、讀者痴迷,這些都是馬爾克斯的戛戛獨造和開天闢地。

言幾又總部 圖書採選總監:伍玉蘭

我個人比較喜歡加繆的《鼠疫》。他把世界中的孤獨感與無力感描繪的淋漓盡致,在不可避免的死亡和罪惡裡,他奮起反抗,在絕望中仍然堅持真理和正義。

加繆的《鼠疫》

習慣絕望比絕望本身還要糟糕,別人說:「這是鼠疫啊!我們是經歷了鼠疫的人哪!」他們差點兒就會要求授予勳章了。可是鼠疫是怎麼一回事呢?也不過就是生活罷了。

明天,10月8日,諾貝爾文學獎即將頒出,到底今年得主是誰?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1927年,魯迅拒絕諾貝爾文學獎始末
    諾貝爾賞金,梁啓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這錢,還欠努力。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他們得不到。你看我譯的那本《小約翰》,我哪裡做得出來,然而這作者就沒有得到。 或者我所便宜的,是我是中國人,靠著這「中國」兩個字罷,那麼,與陳煥章在美國做《孔門理財學》而得博士無異了,自己也覺得好笑。
  • 9位諾貝爾文學獎作家經典名言,哪一位打動你的心?
    在世界範圍內來說,諾貝爾文學獎對任何一個作家都是莫大的殊榮,無數作家對它「心嚮往之」。一百多年來,一百多位傑出的作家獲此殊榮,今天我們不能品讀他們的全文,但通過他們的短小精悍的文摘,依然可以窺測他們的內心世界。
  • 諾貝爾文學獎呼聲最高的作家,以色列作家阿摩司·奧茲因癌症去世...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孫雯 綜合報導據以色列時報網報導,以色列作家阿摩司·奧茲(Amos Oz)因患癌症去世,終年79歲。阿摩司·奧茲的女兒於當地時間28日在社交平臺推特上表示:「那些愛他的人,謝謝你們。」
  • 一個好講鬼故事,一個愛罵觀眾,萬萬沒想到,諾貝爾文學獎能砸到他們頭上!
    想必今年搞個「雙黃蛋」的原因大家心裡都清楚:2017年,評審諾貝爾文學獎的機構瑞典文學院的院士卡塔琳娜·弗羅斯滕松的攝影師丈夫捲入性侵醜聞,瑞典文學院陷入嚴重的信任危機,多名院士先後辭職抗議,致使2018年文學獎暫緩,推遲至2019年一同頒布。 但對於獲獎的這兩個人,大家還是很好奇,為什麼是他們?
  • 【2012年諾貝爾獎】桑島道夫:諾貝爾文學獎評價標準正在發生變化
    (桑島道夫 供圖/圖)桑島道夫是日本靜岡大學副教授,也是中國文學專家和翻譯家,他曾跟莫言有過接觸,他認為「莫言的歷史觀,以及富有神話性、傳奇性的敘述文體是世界文學中的一朵奇葩」。莫言獲獎後,桑島道夫應邀為日本三大發行量最大的報紙之一的《每日新聞》撰寫文章,認為莫言獲獎,是「一貫偏重歐美的諾貝爾獎的評價標準正在發生變化」。
  •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是她!|路易絲·格魯克|柳向陽|美國|詩集|...
    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消息,諾貝爾文學獎於北京時間10月8日19時正式揭曉,來自美國的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獲獎,獲獎理由是「因為她那無可辯駁的詩意般的聲音,用樸素的美使個人的存在變得普遍」。線上直播獲獎1943年,格麗克生於美國紐約一個匈牙利裔猶太人家庭。17歲因厭食症輟學後,她開始了為期七年的心理分析治療,隨後到哥倫比亞大學詩歌小組學習。
  • 羅素,拿下諾貝爾文學獎的哲學家
    羅素1950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學史》《哲學問題》《心的分析》《物的分析》等。 當代哲學家格雷林的《羅素》一書,開篇第一句話是「羅素活得很長,做了很多事」。這當然不僅指他的長壽——享年97歲,更是指他生命的活躍和多產。他一生的故事之多,令他自己不得不用三卷本700多頁的大部頭自傳才能講完。
  • 剛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她,還和杭州一位詩人有緣!1998年她第一次授權...
    這個雙節假期,諾貝爾獎各個獎項陸續揭曉,終於在假期的尾聲,迎來了諾貝爾文學獎。今年每項諾貝爾獎的獎金都比2019年增加了100萬瑞典克朗,達到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760萬元人民幣)。今年正好是諾獎120周年,諾貝爾文學獎自1901年起頒布,到今天已成為世界文壇影響力最大的獎項之一。
  • 英日科學家獲諾貝爾醫學獎 物理學獎將今日揭曉
    詳細情況,本網來連線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環球資訊駐歐洲記者塗贇:  主持人:先來為我們介紹昨天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的相關情況。  記者: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由英國發育生物學家約翰-格登教授以及日本著名幹細胞研究科學家、日本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共同獲得。他們的主要成就是發現了成熟的細胞能夠被重新編排成為可發育成身體組織的非成熟細胞。
  • 羅素:不想拿諾貝爾文學獎的數學家不是好哲人
    大概偉人都不得不經歷生活帶給他們的磨難,在男孩出生後的2到4年裡,他的父母親相繼因病去世,而他則被送到祖父母家裡,在那裡開始了他的童年以及啟蒙教育。  他就是英國著名哲學家、邏輯學家、數學家、歷史學家、作家、社會評論家、政治活動家、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伯特蘭·羅素。
  • 首屆「中國襄陽·峴山網絡文學獎」揭曉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白菲斐)11月28日,首屆「中國襄陽·峴山網絡文學獎」頒獎典禮在襄陽舉辦,現場揭曉了「中國襄陽·峴山網絡文學獎」的10個獎項。
  • 《青鳥》: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用象徵手法告訴我們幸福的真諦
    這本書就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裡斯 ·梅特林克最著名的代表作《青鳥》。莫裡斯 ·梅特林克,比利時著名劇作家、詩人、散文家,是象徵主義的代表作家之一,被譽為「比利時的莎士比亞。」《青鳥》原來是舞臺上的六幕經典夢幻劇,該劇於1911年在法國巴黎第一次演出之後,立刻就引起了轟動,成為世界戲劇史上的經典之作,直到今天仍然在舞臺上經久不衰。
  • 關於文學獎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例如今年,《紐約時報》的三位記者憑藉對川普財務狀況進行的長達18個月的調查,斬獲了普利茲「解釋性報導獎」。報導不僅擊穿了川普聲稱憑自身努力創造財富的假面,更揭示了美國這一商業帝國頻頻發生的偷稅漏稅行為。除了14個新聞獎項,普利茲的文學性獎項也是美國最具權威性的文學獎之一。
  • 雪漠作品《豺狗子》獲中國作家鄂爾多斯文學獎
    2009-08-13 09:22  編輯:宋犇   本報訊(記者雷媛)記者日前獲悉,2008年度「中國作家鄂爾多斯文學獎」於8月11日揭曉,我省作家雪漠的中篇小說《豺狗子》榮獲優秀作品獎。  中國作家鄂爾多斯文學獎是由中國作家協會、《中國作家》雜誌社等於2007年共同創辦設立的新的國家級獎項,面向全國公開出版的文學藝術作品進行評選。《豺狗子》選自雪漠的長篇小說《白虎關》,被多家文學刊物進行了轉載,獲得廣泛好評。著名評論家雷達曾在《中國作家》著文高度評價了《豺狗子》,並讚揚雪漠是甘肅小說家中地域性文化精神最為突出的作家。
  • 鮑勃·迪倫的諾貝爾文學獎演講發布,我們為你做了一些摘錄
    諾貝爾基金會周一宣布,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鮑勃·迪倫已經遞交了他的獲獎演講。在這份長達27分鐘、有4000多字的演講中,鮑勃·迪倫回溯了自己的歌詞與文學之間的關係。「當我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之時,我開始尋思自己的歌曲是以什麼方式與文學相關的。
  • 從261本書裡推薦10位你應該讀的中國作家
    大二,新館開館。我在圖書館勤工儉學,藉此,也就多在圖書館自習讀書。這一年,對西方馬克思主義、人物評傳、民國史多有涉獵。但心還未落在讀書上。大三大四,開啟瘋狂讀書的模式。文學評註、文學理論、文學史、中國各流派文學的代表人物和作家、世界各國經典名著,基本處於橫掃千軍的模式。這兩年,讀了近200本書。畢業後,依然保持一年讀100本書的習慣。
  • 陳丹青:雖然我沒讀過莫言的書,但我知道他獲諾獎與作品無關
    2012年,莫言一舉摘下了諾貝爾文學獎。這麼一來,中國也打破了0獲獎的尷尬紀錄。正因莫言的成功意義重大,所以他也瞬間紅了,其作品一下子也被各大出版商蹭著熱度大賣了一把。 按他的原話來看,意思已很明顯了:我雖然沒看過莫言的作品,但我知道莫言能拿諾貝爾獎不是靠的文學水平,而是因為評委們給中國面子,換誰去都可得獎。
  • 羅素,拿下諾貝爾文學獎的哲學家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羅素1950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學史》《哲學問題》《心的分析》《物的分析》等。當代哲學家格雷林的《羅素》一書,開篇第一句話是「羅素活得很長,做了很多事」。這當然不僅指他的長壽——享年97歲,更是指他生命的活躍和多產。他一生的故事之多,令他自己不得不用三卷本700多頁的大部頭自傳才能講完。
  • 魯迅文學獎作家周曉楓:我的寫作有獨特的個人標記
    著名作家周曉楓的散文集《有如候鳥》,短短一年,創造了七次印刷發行的佳績,可她總說自己是小眾作家、滯銷書作家,你是否感到有點奇怪;遇到一些傲慢的作家,對此可能難以理解,但當你接觸了解周曉楓,你會感受到她源自本真的低調和誠實,她甚至對自身缺點和短板坦誠不諱;因此你會進而感悟到,一個作家所謂的說真話,並非總是高高在上指責別人或批判自我以外的現實,而是時時處處透露出自我的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