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高血壓,一定要按時按量吃藥。」這應該早就已經成了大眾深植於心的觀念了。
今天,我就來打破這個大眾觀念!
如果你的血壓升高出現在以下5種情況中,那你真的可以趁早扔掉你的降壓藥了!
一.治療高血壓,不用吃藥,建議將床頭抬高 15°
測量血壓時,被測量者可以坐著,在一些特殊情況下,也可以選擇躺著,這兩種姿勢,都是測量血壓時被允許的體位,也就是說,不管是坐著還是躺著,測得的血壓結果都是比較準確的,通常也不會又太大的出入。
但就是有個例外!
某些人,只要躺著量血壓,那血壓值肯定是高出正常值,但在站起來後血壓卻又會低於正常值。
比較直立時與平臥時的血壓發現,收縮壓(高壓)會下降超30mmHg,或是舒張壓(低壓)降低超15mmHg,平均血壓會下降超20mmHg。
臨床把這種血壓變化叫做仰臥位高血壓,是帕金森病人常有的血壓,因心血管自主神經衰竭引起,屬於神經源性高血壓,患者血壓晝夜差別大呈現」白高黑血「的」走勢「。
因為患者在白天后血壓會出現驟降的情況,所以對於他/她們夜晚躺下後出現的高血壓情況的處理方法,為了避免增加直立性低血壓暈倒的風險,也是不建議服用降壓藥治療的,而是建議在晚上躺下後將床頭抬高 15°的方法來降壓。
二.治療高血壓,需要辨別真假,別忙吃藥
高血壓作為中老年人健康的」頭號殺手「,還有著」沉默的殺手「的稱號,於是人人奔走相告,」高血壓『殺人無形』,趕緊自己備上血壓計,隨時監測血壓情況!「
所以,你家裡用的是電子血壓計,還是傳統老式的袖帶水銀血壓計?
如果你的高血壓,是用傳統老式袖帶水銀血壓計測得的,那你沒準真的可以丟掉藥袋子裡的降壓藥了。
明明是診斷高血壓工具,怎麼被它診斷了高血壓還不可信了呢?
有研究發現,袖帶充氣加壓時,會讓收縮壓(高壓)平均升高6.9 ± 6.3mmHg,舒張壓(低壓)平均升高4.5 ± 4.3mmHg,臨床上把這種高血壓叫做假性高血壓,也就是說,袖帶充氣性高血壓是導致假性高血壓的一種機制。
老年人尤其要重視這個假性高血壓!
通過一項」對比冠脈造影時肱動脈內壓和袖帶壓的區別」研究發現, 60 歲以上的人群,出現假性高血壓概率為 57.6%。這主要是因為老年人的血管容易存在硬化情況。
當然,也不是說,傳統的血壓計就不可信了,只是提醒容易出現假性高血壓的人群,儘可能的選擇多種測壓方法。
三.治療高血壓,調整生活方式即可,不需用
膽兒小的孩子,一看到 穿白大褂的 就會哭鬧,因為嬰孩兒們害怕扎針。本來以為只有沒長大的孩子才會這樣,當了醫生後才發現,孩子長大以後,也會害怕穿白大褂的。只是,害怕的表現形式不再是哭鬧,而是一量血壓就高......臨床把這叫白大衣高血壓。
什麼是白大衣高血壓?
大白話的意思就是說,只要到醫院找醫生量血壓,出來的結果就是高於正常血壓值,但只要離開醫院、離開醫生,再測量血壓時,那血壓值就是出乎意料的正常。
四.治療高血壓,特殊情況特殊處理,可以暫停用藥
比如,對於急性腦卒中的患者來說,給予降壓藥的標準之一是收縮壓≥180 mmHg時,才進行降壓治療。
再比如,如果是高血壓新患,且處於低中危級別的話,在確診後的1~3個月內,一般是先進行非藥物治療,即通過調整生活方式來改善。
五.治療高血壓,先排除」被高血壓「的可能
美國心臟協會指出,血壓測量中常常會出現各式各樣的「小毛病」,一些會讓血壓「失真」的「小毛病」
測量血壓時,要注意7個細節:
1.袖口套在衣服上:會因為衣服的厚薄程度使血壓升高5~50 mmHg;
2.袖帶太小、太緊:導致血壓升高 2~10 mmHg;
3.手臂懸空,或是測量過程中舉起手臂:導致讀數增加 10 mmHg;
4.坐姿不正:使血壓上升 6~10 mmHg;
5.蹺二郎腿:致使血壓增加 2~8 mmHg;
6.憋尿:誘發血壓增加 10~15 mmHg;
7.說話:使血壓增加 10 mmHg;
如果你在測量血壓時,穿著衣服,憋著尿,和人說著話,那測量的結果可想而知了,一定是」失真「的。
綜上所述,不管是憋尿的人,還是怕醫生人,亦或是有了一把年紀的老年人、帕金森病人......,都有可能是不用吃藥的」高血壓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