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卷登頂2020年美國黑膠唱片年終榜

2021-01-19 騰訊網

日前,據Billboard,2020年美國黑膠唱片市場繼續暴漲回溫,增幅高達46.2%!總銷量達2754萬張,創造1991年尼爾森統計以來黑膠唱片銷量最高年份!佔據全年實銷量(1.024億,含數字下載和實體唱片)比重高達26.9%!在6801萬的實體唱片銷量比重高達40.5%,全年有51張專輯黑膠銷量破5萬張大關,比2019年的23張大幅增加!

其中,哈卷Harry Styles冠軍專輯《Fine Line》以23.2萬張總銷量獲得年冠。相較於傳統的黑膠唱片爆賣,CD銷量則繼續暴跌,2020年銷量僅為4012萬張,跌幅高達26%!

2020年全美黑膠唱片銷量年終榜Top 10

1. Harry Styles, Fine Line (23.2萬張)

2. Billie Eilish, When We All Fall Asleep, Where Do We Go? (19.6萬張)

3. Queen, Greatest Hits (17.6萬張)

4. The Beatles, Abbey Road (16.1萬張)

5. 《銀河護衛隊》原聲 (15.2萬張)

6. Bob Marley and The Wailers, Legend: The Best Of… (14.8萬張)

7. Fleetwood Mac, Rumours (13.8萬張)

8. Billie Eilish, Dont Smile at Me (12.6萬張)

9. Michael Jackson, Thriller (12.5萬張)

10. Kendrick Lamar, Good Kid, M.A.A.D City (11.7萬張)

相關焦點

  • 2020年美國黑膠唱片銷量年終榜Top 10 黑膠唱片市場越來越火
    根據Billboard發布的消息,2020年美國黑膠唱片市場繼續上漲,增幅達到46.2%,總銷量達2754萬張,同時創下了1991年以來黑膠唱片銷量最高年份!
  • 黑膠唱片是數位音樂時代的「文藝復興」嗎?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丨音樂先聲(ID:nakedmusic),作者丨Nicole,編輯丨範志輝在疫情的影響下,2020年全球音樂產業收益都呈下滑趨勢,實體專輯銷量更是雪上加霜。但黑膠唱片像是頹勢之中的一匹黑馬,帶著新興的商業力量闖進了我們的視線。據Billboard報導,去年12月,美國黑膠唱片銷量第二次創下歷史新高。
  • 2020年Spotify單曲年終榜 全球最火的歌曲都在這了
    時間過得很快,2020年已經進入尾聲,進入12月份後各大媒體平臺也開始陸續公布各自的年度榜單。作為全球最大的音樂流媒體服務平臺Spotify(聲田)也於近日公開了年末報告書。2020年最火的單曲榜單值得你收藏!
  • 數位音樂乘風破浪,黑膠唱片憑什麼逆流而上
    年上半年,美國唱片市場的黑膠音樂銷量就達到了九百萬張,總銷售額達到2.22億美元。到了2019年,美國CD銷量下滑速度已是黑膠產品增長速度的三倍,2019上半年CD銷售額為2.479億美元,銷量為1860萬張;而黑膠唱片銷售額為2.241億美元,銷量為860萬張。黑膠唱片銷售額同比增長13%,而CD唱片的收入基本沒變。
  • 逆流而上的黑膠唱片 數位趨勢下的一支奇兵?
    ;2014年銷售了十四萬張黑膠唱片;而在2015年上半年,美國唱片市場的黑膠音樂銷量就達到了九百萬張,總銷售額達到2.22億美元。 到了2019年,美國CD銷量下滑速度已是黑膠產品增長速度的三倍,2019上半年CD銷售額為2.479億美元,銷量為1860萬張;而黑膠唱片銷售額為2.241億美元,銷量為860萬張。黑膠唱片銷售額同比增長13%,而CD唱片的收入基本沒變。
  • 黑膠唱片昔日重來
    當CD唱片成為強弩之末,沉寂了四分之一世紀的黑膠唱片捲土重來,成為投資收藏新寵,一些珍貴品種被炒到了萬元以上。  黑膠唱片又稱密紋唱片或LP唱片,多為不透明的黑色,也有一些呈現半透明的茶褐色。最早的黑膠唱片為每分鐘78轉的單聲道唱片,上世紀60年代後發展為每分鐘33轉的雙聲道立體聲唱片。黑膠唱片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被光碟取代。
  • 「黑膠唱片」到底是啥?
    上一期入門三十三問,我們講述了黑膠唱片是不是有錢人的遊戲。在後臺留言中,我們發現不少朋友對黑膠唱片有著極其模糊的認知,比如把膠木唱片與乙烯基唱片、SP與LP混為一談。今天我們就來捋一捋,「黑膠唱片」到底指的什麼?
  • 「雲上閱讀」公開課服貿會特輯|看見黑膠,聽見故宮—故宮黑膠唱片...
    絕大多數唱片都不對音樂家的現場表演做任何改動,聽眾也是抱著聽現場的心情聽唱片。直播中,田野老師向觀眾們展示了記錄京劇譚派藝術創立者譚鑫培演出《洪洋洞》的黑膠唱片,讓大家有幸聆聽到近百年前中國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大師的聲音。2018年10月,從業十八年、經驗豐富的田野老師被公司派往故宮修復一批黑膠唱片。
  • 看一群美國人如何議論黑膠唱片和古典音樂
    看一群美國人議論黑膠唱片和古典音樂編譯 / 夏雨這是在美國音樂BBS「雷蒂特」上,網友們關於古典音樂黑膠唱片的一場對話,裡面透露出不少關於美國黑膠市場的信息,討論理性並富於專業知識,節譯於後,供大家參考。
  • 沈次農:黑膠唱片中的純真音樂情懷
    當他寫下「蕭士塔高維奇離我們有多遠」這樣的文章標題時,他是一位資深的音樂記者和編輯;當他說起「比起當年蕭伯納的英國和勳伯格的美國,目前中國的音樂普及程度以及研究的深度其實還遠遠不及」時,他是一位老牌的音樂評論人、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當今年3月末,「沈次農黑膠唱片封套展」在上海音樂廳開幕時,他又多了一個身份—收藏家。
  • 【美人蕉】-黑膠唱片
    黑膠唱片是一般人對過往使用唱盤機播放的唱片的稱呼。這種唱片是一種黑色圓盤形的膠片,用樹脂(後期改用聚氯乙烯,即PVC)壓制,上面刻有凹凸的坑紋,以紀錄聲音。早期的黑膠唱片只有單聲道,到後來發展成為雙軌的雙聲道音軌。到了1980年代後期時,這些唱片的顏色已不再局限於黑色,而可以是白色、橙色、透明、螢光色、甚至可以把歌手的樣貌印製在唱片裡,不過成本比較高。
  • 周杰倫的黑膠唱片到底值得買嗎?
    隨後就有歌迷問小編黑膠唱片與CD哪個好?其實在小編看來,CD是個載體本質來說和硬碟沒有區別當然CD的音質肯定是更好甚至是超過了普通人耳的聽力但是重要的是黑膠唱片不僅音質俱佳而且它滿足的不止是耳朵所以,這就引發出了個問題黑膠唱片到底值得購買嗎?
  • 黑膠唱片的歷史演變
    音樂的載體經歷了1931年出現的黑膠唱片、1963年出現的卡帶(磁帶)、1978年出現的CD光碟、1998年出現的MP3、2004年出現的在線數位音樂,但黑膠唱片和留聲機從未銷聲匿跡。愛迪生與留聲機黑膠唱片是在20世紀佔領統治地位的音樂格式,雖說隨著新興音樂格式的出現,逐漸退出歷史主流舞臺,但因為黑膠聽起來更加溫暖,更加真實,近幾年又出現黑膠回潮的趨勢。
  • 黑膠唱片的韻味與情懷
    復古風當道,仿佛到處都可以感受到復古潮流在竄動,底片機、復古機車、高腰喇叭褲等紛紛興起,更不用說黑膠唱片,它從低迷的實體音樂市場中殺出了一條血路。提起黑膠唱片你能想起什麼?文藝·小資·懷舊?或是高雅·昂貴·和情調?
  • 獨立音樂人如何靠自己發行黑膠唱片?
    同時,他也是音樂業務諮詢博客的創始人,從2012 年開始幫助獨立音樂人在商品音樂世界裡尋找出路。Ari Herstand現居洛杉磯西好萊塢,大部分時間在做巡演,閒暇時間創作和受電視節目邀請。在美國電子音樂雜誌上,他分享了自己的DIY黑膠專輯發售經驗,希望為未來的獨立音樂人指出一條DIY自由之路。
  • 全球黑膠「回潮」 周杰倫一口氣出了28張唱片
    周杰倫本人說,今年的11月6日是他第一張專輯設計滿20年,公司一口氣把過去14張專輯都製作成了黑膠唱片,這也是他第一次推出黑膠唱片,自己也很期待。他的老拍檔方文山則認為,唱片就好像時空膠囊,把聽覺記憶鎖在裡面。將唱片放上唱盤、擺上唱針,頗有聽音樂的儀式感。
  • 北京有哪些黑膠唱片店?
    答|百度派 @Softkittyyy黑膠唱片是在20世紀佔統治地位的音樂格式。從你78歲的祖母到45歲的獨身者,黑膠因為聽覺上感覺更保真而且更便宜所以完美的涵蓋了所有年齡段的人。儘管黑膠仍被DJ們和電臺所使用,但是它們已經降級為了車庫裡的處理品。
  • 2020年了,為什麼還有人在用黑膠聽歌?
    說到黑膠唱片,我們會想起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鄧麗君、鳳飛飛,或是電視劇當中,一群人在黑膠唱片機播放的音樂下緩緩起舞的場景。黑膠唱片作為一種聲音和音樂的載體,幾乎佔據了整個20世紀。眾多重量級演奏家、指揮家、樂隊及歌唱家的作品,大多數均以黑膠唱片作為首次發行。
  • 眾議院 | 黑膠唱片為什麼會在數字時代「復活」
    我是中國人,借居美國俄亥俄州戴頓市(Dayton)多年,不知啥時候起,美國唱片店裡的黑膠越放越多了,這個月我就買過幾張新壓制的,其中包括了中國鋼琴家郎朗和王羽佳的新片,睹物思鄉吧。俄亥俄不是個熱鬧地方,戴頓就是個小城,但這裡的音樂生活還真非常發達,全州一共有八十多個雙管制以上規模的專業樂團,比如大家熟知的克利夫蘭交響樂團、辛辛那提管弦樂團,這都在俄亥俄。
  • 想玩黑膠,至少先搞清楚「黑膠唱片」是什麼
    我們發現不少朋友對黑膠唱片有著極其模糊的認知,比如把膠木唱片與乙烯基唱片、SP與LP混為一談。 今天我們就來捋一捋,「黑膠唱片」到底指的什麼?這要從一百多年前唱片誕生的那天說起,你可能在哪讀到過愛迪生發明了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