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的爆發,可謂是來勢洶洶:截至今天,全國共確診病例6081例,死亡132例,治癒118例。直到現在,病毒的蔓延趨勢還沒有得到有效地控制,大家依然還要繼續待在家裡,繼續踐行「躺著為國家做貢獻」的口號;門也不出了,親戚也不走了,實在無聊了,就到廚房、衛生間走一走,就算旅遊了,可把大家都憋壞了。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著實危害不淺。
國家疾控中心指出,此次新型冠狀病毒主要來源於武漢華南海鮮市場非法銷售野生動物供人食用。那麼問題來了,野味他真的有那麼好吃嗎?值得一群人不顧生命也要去品嘗一番嗎?
吃野味才是此次疫情爆發的根本原因
2020年1月23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團隊在bioRxiv預印版平臺上發表了題為「Discovery of a novel coronavirus associated with the recent pneumonia outbreak in humans and its potential bat origin」的文章,報導了武漢新型冠狀病毒nCoV-2019的來源。這篇報導也證實了之前國家疾控中心對於新型冠狀病毒可能來自於蝙蝠的說法。
許多傳染性疾病的爆發也都來自於野生動物
很多歷史上重大疫情的爆發都是來源於野生動物。2003年非典的爆發,一開始傳言是果子狸引起的,因為SARS始發與廣東,而果子狸是廣東人比較喜愛的野味。但是後來經過實驗證實,非典其實是來源於中華菊頭蝠,而非果子狸;果子狸只是病毒的傳播中介,患病後的它被人類吃掉,導致了病毒的爆發。到了2013年,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石正麗帶領的國際研究團隊分離到一株與SARS病毒高度同源的SARS樣冠狀病毒,進一步證實中華菊頭蝠是SARS病毒的源頭。
果子狸,學名:Paguma larvata,屬於食肉目、靈貓科、花面狸屬的一種珍貴的野生動物,體色為黃灰褐色,身體略胖,頸部粗短,和身體不易區分。現有17個亞種,中國有9種。果子狸為林緣獸類,夜行性動物。喜歡在黃昏、夜間和日出前活動,善於攀緣。屬雜食性動物,頗喜食多汁之果類;以野果和穀物為主食,也吃樹枝葉,還到果園中吃水果,偶爾吃自己的糞便。肛門附近具臭腺,遭敵時會釋出異味驅之。
從上面這張圖片我們可以看出,她簡直就是老鼠的變形,也不知道他們是怎麼下得去嘴的。這果子狸長得跟老鼠這麼像,那麼他們為什麼不連老鼠一起吃了?老鼠還好養活,繁殖還比他快,吃他也算是為人類消滅「四害」做貢獻了,多好的事啊!
非典帶來的恐慌剛剛過去,那些喜歡吃野味的吃貨們卻還沒有吸取教訓。17年後的今天,又是這樣一群喜歡野味的吃貨,再次引爆了一場全國性的疫情。只不過這次爆發的地點不再是廣州,而是武漢!
目前,世界上有超過70%的傳染性疾病是來自於野生動物。鼠疫耶爾森菌來自於鼠類和旱獺;SARS病毒來自於中東菊頭蝠;愛滋病病毒已知的4種病株,均來自喀麥隆的黑猩猩及大猩猩;中東呼吸症候群、尼帕病毒來自於蝙蝠;馬爾堡病毒來自於馬爾堡的猴子;拉沙熱病毒來自於西非洲的野老鼠;麻風桿菌疑似來自於犰狳……
雖然我們不知道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的來源是哪裡,是通過什麼渠道進行傳播的,但可以確定的是,此次疫情的爆發與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售賣的多種野生動物是脫不了干係的。「華南海鮮市場」這個名字乍一聽以為是賣海鮮的,其實他不只賣海鮮。天上飛的,地上跑得、爬的,水裡遊的,他都賣。在這裡,你可以買到活生生的蛇、鱷魚,還能買現宰的野兔、刺蝟等,只要你出得起錢,就都能買到。
之前,網上曾經流傳過一張武漢市內一家名為「大眾畜牧野味」的餐館的菜單。從這張菜單中我們可以看到活孔雀、活蠍子、活蝸牛、活荷蘭豬等鮮活的野生動物;還有香豬肉、花豬肉等鮮肉。在這家餐館,只要你出錢,什麼山珍海味都可以品嘗一遍。他們甚至還可以送貨上門。
野味他真的那麼好吃嗎?
在現在很多人的觀點裡,野生的就是純天然、無公害,沒有任何添加劑,肯定比那些家養的對人體好,野味肯定也是這樣的。所以很多「藝高人膽大」的吃貨們就開始向野生動物下了毒手。但是他們沒有想過,野生動物因為是自然生長的,沒有經過任何消毒殺菌處理,身上可能攜帶了多種病毒。再說了,他們要是能吃,老祖宗為什麼不將他們也馴化了,老祖宗花了幾千年才將這些動物挑選馴化完,結果你們卻要去吃那些被老祖宗丟棄的,你們是在懷疑老祖宗的努力嗎?
古人對於野生動物也是有諸多禁忌的。西漢禮學家戴聖編著的《禮記》中第十二章《禮記·內則》裡記載了許多食用野生動物的禁忌,如「不食雛鱉,狼去腸,狗去腎,狸去正脊,兔去尻,狐去首,豚去腦,魚去乙,鱉去醜」。還比如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孔雀肉鹹、涼,有小毒;鴛鴦肉味鹹、涼,有小毒,食後令人終生頭痛;野馬肉味辛、苦、冷,有毒,多吃生瘡患痢……就連一直被人認為大補的熊肉,李時珍也說痼疾者不可食。由此可見,古人對於吃野味也是有諸多講究和禁忌的。
不過要說以前的人為什麼吃野味,那也是家裡實在是沒有糧食了只能出來打獵,找點跟自己平時吃的差不多的野味回去吃。注意,這裡是找一些和自己平時吃的差不多的野味回去,也就是像是家禽一類的,可不是什麼都吃的。所以現在的我們物質水平已經極大豐富了,為什麼還要去吃那些野生動物呢?恐怕老祖宗都想不明白吧。
不過就算古人找了野味,那也是要經過各種工序,做成熟食才能吃的,因為這些野生動物的體內攜帶了大量的寄生蟲和病毒細菌。比如野豬身上就攜帶有絛蟲、鉤蟲、吸蟲和蚴蟲等,這些寄生蟲一旦進入了人體,就會引發多種不良反應。比如囊尾蚴侵害皮膚時,表現為皮下或黏膜下囊尾蚴結節;侵入人體肌肉,則表現為肌肉酸痛、僵硬;侵入眼中,可影響視力,引起眼底視乳頭水腫,甚至失明;侵入腦內,則因腦脊液壓力增高,腦組織受到壓迫而出現精神錯亂、幻聽、幻視、語言障礙、頭痛、嘔吐、抽搐、癲癇、癱瘓等神經症狀,甚至突然死亡。所以,這些人為什麼要生吃呢?
還有之前人們一直推崇的,說有大補功效的魚翅,真的是一點都不補啊!
魚翅的主要成分是蛋白。 從含有蛋白質來說,魚翅中的蛋白質質量比不過雞蛋和肉類,它含有的是不完全蛋白;而從不飽和脂肪來說,魚翅和普通海魚一樣,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價值。 還沒有確切的科學根據證明魚翅對健康有效。魚翅湯的美味主要來自它的配料,而不是魚翅本身。 另外,根據科學期刊,鯊魚翅和肉中含高濃度神經毒素BMAA(β-N-Methylamino-L-alanine ),可能引起腦退化和運動疾病。BMAA是不能被機體代謝的胺基酸,服用後會積累在腦部持續刺激神經元受體,導致神經元毒性損傷,進而引起側索硬化、帕金森樣痴呆等腦退化疾病。——《百度百科》
所以說你們吃魚翅是為了什麼,圖什麼?圖個老年痴呆?要說吃魚翅可能是為了顯示自己高端、有錢,那我就不明白了,那些吃蝙蝠的人是為了補什麼,他們要幹什麼?想變成蝙蝠俠?想補點冠狀病毒,補點伊波拉病毒?
所以說,那些還在吃野味的人嘴下留情吧!他一點都不好吃,千萬別害人害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