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動物捕殺屢禁不止 致命的病毒與吃野味的「陋習」你該痛恨哪一...

2020-12-05 科技快報網

原標題:野生動物捕殺屢禁不止 致命的病毒與吃野味的「陋習」你該痛恨哪一個?

央視財經(記者 童盈)截至今日20點,湖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累計發現確診病例444例,共致17人死亡。據國內權威專家推測,此次冠狀病毒傳染病,極有可能源自武漢市華南海鮮批發市場,2019年年底,武漢市最先通報的數例冠狀病毒案例,均曾與該海鮮市場有過接觸。1月20日晚,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接受央視新聞採訪時表示:這次疫情的源頭主要在武漢當地的海鮮市場,實際上這個海鮮市場裡相當多的不是海鮮,而是「野味」,就是野生動物。綜合各方面信息,從流行病學的角度進行分析,判定病毒的來源就是野生動物。 有專家表示,病毒源頭很可能是竹鼠、獾等野生動物。將病毒傳染給人的到底是竹鼠還是黃麂、野兔、野豬、豬獾、狗獾、果子狸、土撥鼠、活猴?最終需要醫學研究數據,但極有可能與食用野味有關。

(網傳的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大眾畜牧野味」價目表)

在湖北武漢的華南海鮮市場,各種野味明碼標價,目前該市場已被關停。

(已關停的武漢華南海鮮市場)

雖然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已經關停,但記者在微博上發現,一個名為武漢放生護生會的民間組織,十年間一直不間斷地從武漢華南海鮮市場購買野生動物和其他動物用於放生。

在南華海鮮市場關閉後, 最近一次1月20日他們從武漢白沙洲、大東門等其它海鮮市場購買野味,其中包括刺蝟、狗獾、鸕鷀、灰鶴等。在目前病毒宿主尚未查明的情況下,購買接觸如此大量野生動物隱患重重,希望野生動物保護和管理問題能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野生動物捕殺屢禁不止

國內仍有很多不法分子樂此不疲地進行盜捕、販賣野味的生意,因為對於他們來說這是一本萬利,幾乎沒有什麼成本,而且不愁銷路。記者通過環保志願者懿丹提供線索了解到,一家名為「龍騰養殖珍禽服務」的老闆,在疫情爆發後他仍在朋友圈大肆販賣野生動物,在其朋友圈中可以看到這些字樣:「連鎖、團隊、年收入近百萬」等,言語更是狂妄至極,還有這些即將送上餐桌的被扒了皮的竹鼠,畫面血腥殘忍,不禁讓人毛骨悚然。

(不法分子發布的朋友圈及交易記錄)

(集市上公然銷售野生動物黃麂,記者發現它們的腿都被夾子夾斷了)

(朋友圈中被剝了皮的竹鼠)

從朋友圈可以發現,該戶在野味市場管控期間,依然「加班加點」地進行加工果子狸、竹鼠等動物的屠宰工作,並準備發往廣東、浙江、湖南等地。在朋友圈截圖中,記者發現,該養殖戶的地址是廣東江門,但是口音卻是中部地區方言,有環保志願者提供線索,他是湖北人,開的是全國加盟店,在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內也有一家連鎖分店,誰要做野味加盟他的店他負責辦證,提供貨源,辦證收費2萬元。

(不法分子在朋友圈發布的售賣視頻)

在東北地區,冬季盜獵野生動物現象依然嚴重

很多販賣銷售野味和食用野味的人防疫觀念淡薄,即便是我國已經有了較為嚴格的《野生動物保護法》也無所顧忌。據環保志願者秀傑提供的清山行動中獲得的信息,東北地區的年貨裡甚至添上野味這份特殊的「禮物」,能吃到野味成了一種「時尚」,也是「富貴」的表現,售賣昂貴的野味是一項暴利買賣。冬季大雪封山時,是捕獵野生動物的高峰期,所以這個時節也是打擊盜獵的緊迫期,這是在東北黑龍江地區的山林中搜繳出來的捕獵工具,套子、夾子。他們非法捕獵的有野豬、鹿、狍子、野兔、野雞等。

(東北黑龍江林區繳獲的捕獵野生動物工具)

(被捕獵工具捕殺的野兔和野豬)

吃野味就是一個「陋習」

野味流行首先帶來了健康風險。寄生蟲、人畜共患病在「美味」中埋伏,野味常見的四大殺手——狂犬病、鼠疫、結核病和炭疽,個個致命。古人飲食遠離野味是為了什麼?他們知道這是以命相搏。古代社會,食物來源不夠穩定,遇到災荒需要靠打野來補充。但是,在豐衣足食、食材豐富的今天,食用野味只能被視為一種亟須摒棄的陋習。野味在很久以前就被先人排斥到了餐桌邊緣,這是文明發展的成果。千百年來人類最熱衷的事之一就是把美味的食材馴養以保證供給,多年持之以恆的努力,可以說好吃的基本都在人類養殖榜單上了。養殖意味著更安全的環境和質量管控,以及更適合食用口味的品種篩選。野味真的那麼好吃?野味更美味絕大多數毫無依據。野豬老柴的肉根本談不上美味,野雞野鴨都是如此。只不過,花了大錢的食客要自我安慰,既然錢必須花得值,硬著頭皮也得表示「真香」,這和皇帝的新衣沒有區別。那些珍貴的野生動植物資源還是留給大自然吧。

(被森林公安收繳的果子狸和豹貓)

盤點歷次病毒爆發的傳染源

盤點一下即可發現,鼠疫、伊波拉病毒、中東呼吸症候群等致命疫情都發源於野生動物。而人類之所以中招,一大原因就是吃食所謂的野味。談及冠狀病毒肺炎,很多中國人都並不陌生。2003年,SARS疫情是無數中國人心中難以抹去的傷疤,SARS病毒的源頭是蝙蝠、蛇和果子狸等野生動物。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生物氣溶膠實驗室要茂盛教授團隊分享了對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的形勢分析,該份報告幫助大眾對新冠狀病毒有一個更好的認識。 全文連結 https://mp.weixin.qq.com/s/bZ4qT00Nzr85g-GLQeDUgw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是一種急性感染性肺炎,其病原體之前從未在人類體內發現,世界衛生組織將其命名為2019-nCoV。患者初始症狀多為發熱、發力和乾咳,逐漸出現呼吸困難等症狀,嚴重者可導致死亡。

因為有利可圖,生命就不值錢了嗎?

目前世界上確認的七種冠狀病毒中,絕大多數都能在動物之間傳染,但此次的冠狀病毒已經出現了人傳人的現象。疫情的源頭尚未確定,在尚不清楚哪種野生動物致病的情況下,盜獵野生動物和食用野生動物都無疑會帶來極大的風險。盜獵者個人會暴露在病原體感染源中,購買的野生動物的人也有危險,甚至可能加劇疫情擴散,影響全國的疫情防治,奪走無數人的生命。在此,提醒廣大群眾,拒絕食用野生動物,對盜獵、售賣野生動物,包括網絡上展示捕殺野生動物的視頻和銷售行為都應該及時進行舉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致命野味,非法盜獵和買賣為何屢禁不止?
    致命的野味本刊記者/黃孝光發於2020.2.10總第934期《中國新聞周刊》2019年12月,野生動物保護志願者劉懿丹接到爆料稱,武漢華南海鮮市場販賣野味現象嚴重。當時她正在安徽舉報一家借購銷水產之名收購野生動物的商販,因而沒來得及前往武漢調查。
  • 野生動物易攜帶病毒和寄生蟲 禁食野味守護舌尖上的安全
    、拒絕野味」這一話題再次成為熱點。2月18日,我省在全國率先立法,對濫食野生動物陋習說「不」。廈門市食品安全專家、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技師賈玉珠提醒,野生動物除了容易攜帶病毒外,身上往往還有寄生蟲,守護自己和家人「舌尖上的安全」,要從拒絕「野味」做起,禁食野生動物!  有些人吃「野味」或出於獵奇心理,或誤認有「大補」功效,或想炫耀,這使得販賣野生動物有了市場需求。卻不想,人們因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 野味是人類剛需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致歉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18日發布聲明,對《野生動物養殖是人類祖先的偉大創舉》一文致歉。該文稱,「因一次疫情就全面『禁野』將是武斷的,不科學、不理性」「對於人類而言,對野生動物產品的需求從未停止,某種意義上說已經成為『剛性需求』」。
  • 拒絕野味,蝙蝠,果子狸算野味,那麼野雞野鴨野生黃鱔算野味嗎?
    凡是獵取得來的做肉食的鳥獸,如野雞、野兔等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野生動物,非人工飼養的都算是野生動物,而變成人們餐桌上的菜餚時,就成了所謂的「野味」。不如死亡率達 90% 的傳染病伊波拉出血熱也與人類吃野味有關,這種致命病毒的外部蛋白與某種鳥類的逆轉錄病毒相似,提示該病毒可能是從鳥類傳播給人類的,也就是說吃野味可能傳播伊波拉病毒。另一個推測是,人可能通過吃靈長類動物的肉而感染伊波拉病毒。
  •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專家:應全球禁止野生動物交易
    從長遠來講,應全面禁止野生動物交易活動。 禁止全球野生動物交易活動孫全輝說,野生動物本身是自然的一部分。對於人來講,與野生動物保持一定距離也是對人類自身的保護。部分野生動物是病毒、細菌和寄生蟲的宿主,如果人類違背自然規律,把野生動物用於娛樂、當作寵物、當成食物和藥物,就可能增加這些病毒、細菌和寄生蟲向人類傳播擴散的風險,危及人類健康。
  • 吃野味,犯罪嗎?
    連日來,一場由野生動物交易、食用引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引發了關於野生動物保護的大討論。為何處罰的多是捕殺和交易者,且鮮有食用者?如何從法律層面進一步完善野生動物保護制度?記者近日採訪了多位環境科學和法學專家。
  • 疫情過後人們將繼續吃野味?心理學解釋野味為何「屢禁不止」
    新冠肺炎爆發,"野味致病"的話題重返熱搜榜。無論是環保人士的倡議,還是政府的立法,都無法阻止中國人對野味的追求。多次疫情後,中國人為何還不漲記性?野味真的是罪魁禍首?已有證據表明,新冠病毒大概率來自中華菊頭蝠。為病毒提供變異環境而實現感染人類功能的中間宿主極有可能是穿山甲。也就是說,人類很有可能是吃了穿山甲而接盤病毒。
  • 警示| 貪戀野味 捕殺野兔被判刑
    案情回顧2019年12月10日、11日,被告人李某、王某合謀進山套野兔吃,便帶著自製的10個鐵索獵套,先後兩次到禁獵區琿春林業局涼水林場某林班內,捕殺了一隻野兔,二被告人在下山的路上
  • 關於野味病毒及野生與馴化的思考
    當年的「非典」過後,吃野味行為稍微有所收斂,不久又故態復萌,好了傷疤忘了疼。所以,我乾脆把這類傳染病稱為「野味病毒」,以便引起大家的足夠重視。大疫當前,舉世驚愕,戰戰兢兢,閉門思過,這種影響巨大的災難為什麼會發生?為什麼會再次發生?事出有因啊!有人把肇事者歸咎於遷怒於野生動物,認為是它們把病毒帶給了我們,甚至欲除之而後快,而不去檢點自身。
  • 食用野生動物給人們帶來巨大健康風險 堅決向濫食野味說「不」!
    「現在是時候改掉一些人濫吃野味的陋習了」「2020年1月23日,凌晨,河麂子,又是一車,歡迎訂貨!」這是一個名為「養殖珍禽和種植水產交易服務」的社交媒體帳號當日發布的一段視頻旁白,畫面中一隻河麂(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蜷縮在鐵籠裡,眼裡充滿恐懼。
  • 野味真的那麼好吃?淘寶禁售「野味」
    原標題:淘寶禁售「野味」,已搜不到信息,不能再用生命為食客的愚昧埋單鈦媒體1月23日消息,根據國家疾控中心的消息,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來源很有可能是武漢海鮮市場交易的野生動物。23日凌晨,淘寶上搜索「野味「或果子狸、黃麂子、肉獾肉、獐子肉等野生動物的名字,均已搜索不到結果。
  • 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3月3日是世界野生動植物日。在新冠肺炎疫情下,今年這一日子格外引人注目。圍繞保護野生動植物,共享美好家園,全國上下迅速行動起來,織密野生動物保護網,全面打擊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這樣的理念正日益深入人心。
  • 這些野生動物攜帶多種病毒,你我都接觸過,要戒掉這口「野味」
    新型冠狀病毒的來源是武漢一家海鮮市場非法銷售的野生動物從野生動物傳播到人類身上,不是通過物理上的意外或者非意外接觸,而是病從口入人們對「野味」的執著非同一般,只「吃」就有各種烹飪方式由於大家對「野味」的喜愛,不僅製造與增加了攜帶病毒的野生動物與人類接觸的機會
  • 拒烹拒售拒食野生動物,2001《泰山宣言》對餐飲業影響深遠
    尤其此次疫情發生的追源調查,更是給中國野生動物的生存保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機。「野味」再次被推至風口浪尖日前人民日報發文指出,新冠肺炎病毒來自野生動物。1 月 20 日,鍾南山院士表示,此次新型冠狀病毒來源很大可能是野生動物。他明確指出了這次疫情的發源地,就是來自武漢的那處海鮮市場。該海鮮市場,也是疫情最早的發生地,距漢口火車站僅1公裡多。
  • 同樣是動物,為什麼野味吃不得,馴化動物卻可以?
    會議表決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同樣是動物,為什麼不能吃野味,卻可以吃馴化動物?如何看待人與野生動物的關係?小編邀請了蘭州大學青年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博士趙序茅,為您詳細解讀。
  • 思想界|當野味帶來病毒:如何保護野生動物,以及人類自己?
    『思想界』欄目是界面文化每周一推送的固定欄目,我們會選擇上一周的1至2個文化/思想話題,為大家展現聚焦於此的種種爭論與觀點衝突。本周的『思想界』,我們關注野生動物消費與遊戲《瘟疫公司》。當野味帶來病毒:如何保護野生動物,以及人類自己?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爆發,野生動物消費問題再次成為輿論焦點。
  • 野生動物是隱藏的「病毒庫」
    原標題:野生動物是隱藏的「病毒庫」   【環保筆談】   一部人類文明史,也是一部人與自然協同演化的飲食史。開闢草莽,漁獵促成人猿揖別,點燃人類早期文明的星星之火。然而,近代以來,隨著迅疾的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人類在侵佔野生動物棲息地的同時,還對野味趨之若鶩,於是,密林深處、汪洋大澤的野味通過偷獵、圈養、貿易等渠道魚貫而出,聚集餐桌,使得本就數量稀少的野生動物更是難覓蹤跡,不少物種甚至被吃得瀕臨滅絕。   物以稀為貴,諸如「龍虎鬥」之類的野味,名稱生猛,材料難得。
  •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專家:不應把野生動物當寵物飼養 捕殺流浪動物沒...
    研究表明,病毒可能來自於野生動物。2月14日,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科學家孫全輝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部分野生動物是病毒、細菌和寄生蟲的宿主。在已知的1410種人類疾病中,由動物性致病源引發的疾病約佔61%。如果人類與野生動物接觸過於親密,可能危及健康。  【同期】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科學家 孫全輝  研究顯示,70%多的新發疾病都來自野生動物。
  • 竹鼠野豬蛇蛙…到底哪些動物算野味不能吃?
    疫情籠罩下,革除濫食野味陋習已成大多數人的共識。近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不過,可能很多人至今沒弄清楚:到底哪些動物才算「野味」?很多網友表達出自己的困惑:很多地方都有人工養殖的蛇和竹鼠,它們算不算野味?
  • 餐桌上的猩猩肉、壯陽的土撥鼠腎臟丨「失控」的野味背後,是在拿...
    這一信息提示該病毒來源於華南海鮮市場銷售的野生動物(出處:央視新聞客戶端)。緊接著,市場監管總局、農業農村部、國家林草局三部委於當日聯合發文:自公告發布之日起至全國疫情解除期間,禁止野生動物交易活動。野生動物交易屢禁不止,並形成了從捕殺、販運、交易合法化、高價售賣的完整產業鏈。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截至1月30日16時,全國確診的新型肺炎病例人數已達到7826例,雖然這一次的致死率不及非典當年,但患病人數已經超過了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