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鼠野豬蛇蛙…到底哪些動物算野味不能吃?

2020-08-26 三湘名博沙龍

疫情籠罩下,革除濫食野味陋習已成大多數人的共識。近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不過,可能很多人至今沒弄清楚:到底哪些動物才算「野味」?


很多網友表達出自己的困惑:很多地方都有人工養殖的蛇和竹鼠,它們算不算野味?如何給孩子解釋「為什麼不能吃野生動物,但可以吃豬牛羊雞鴨魚?」……


你知道嗎?羊駝其實不算野生動物。


可見,對於「啥是野味」,不少人還模稜兩可。按照有關定義,野生動物指的是大自然環境下生長且未被馴化的動物,豬牛羊雞鴨鵝等經過人類長期馴化,已成為家畜家禽,不屬於野生動物範疇。羊駝在南美洲有數千年的馴化歷史,即使長得很「野生」,依然不是野生動物。


「馴化」一詞,也含有一個知識點:能夠人工繁育算不算馴化?答案是——如果野生動物沒有出現進化變異,其野性沒有改變,就不算實現馴化,此時的人工繁育只是人類輔助其物種繁衍的一種方式。所以,大熊貓、水貂等即使由人工繁育,也不能改變其「野生動物」身份。


還有一個知識點是:野生動物是一個物種和種群的概念。流浪狗、流浪貓和寵物貓、狗一樣,不算野生動物;同理,漫坡吃草、野地啄食的「高山羊」「走地雞」,也不算野生動物。而魚鱉蝦蟹,由於與人類基因相去甚遠,其體內病毒很難傳染給人類——這也是國家相關法律未將魚類等水生野生動物列入禁食範圍的主要原因。


可別小瞧這一番名詞解釋。中國素以食材豐富、美食眾多著稱,許多地方都有食用野味的習慣,以致部分公眾根本意識不到自己吃慣了的「那一口」,其實不是「家常菜」。而如果公眾普遍難以分辨「啥是野味」,「拒絕野味」就有可能變成「一邊口號從口出,一邊野味從口入」。


因此,在依法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加重處罰獵捕、交易、運輸、食用野生動物等背景下,亟須面向全社會加強「野味科普」。要有針對性地讓各地公眾都能明確,到底什麼是不能「嘗鮮」的;要引導公眾科學地認知野生動物,並樹立正確的野生動物保護觀念。

加強「野味科普」,還不能忽視涉及野生動物的「偏方」。有些地區有「山中好吃果子狸,水裡好吃白鱔魚」的說法,認為果子狸補腎壯陽;湖南等地流傳「蝙蝠治哮喘」的偏方,不少人自行捕食蝙蝠。


然而,很多民間「偏方」來源不明,毫無科學根據,屬於蒙昧時代的產物,未經科學檢驗和臨床試驗,並不靠譜。如果現代人再按偏方,去找來路不明、未經檢疫檢驗的野生動物入藥,再吃入口,未免太離譜……


對這類「偏方」,該打假就得打假,該扒皮就得扒皮。有必要認清中醫文化與不靠譜「偏方」的區別,不能讓一些歷史糟粕借傳承中醫文化的名義「搭便車」,它們與維護公共衛生安全、保護生態環境相悖。


加強「野味科普」,還應突出保護野生動物的價值導向。除了食用和藥用,人們獵捕野生動物,還可能是為了製作皮草,或是用來觀賞。可是,人類真的有權向大自然巧取豪奪嗎?或者說,人類任性放肆地攫取,不會遭到大自然的報復嗎?如今,我們應該有更現代的價值觀。


大自然有無數種方式教訓人類,總有一種是我們想不到的。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保護自然,與自然萬物和諧相處,是人類永遠的必修課。




到底什麼算是「野味」?

一說到「野味」,很多人會想到天鵝肉、穿山甲、熊掌……等國家重點保護物種。但其實,遠離野味,不分保護級別。以下兩大類「野味」,須提高警惕!

第一類:無證野味

除豬、牛、羊、雞、鴨、鵝、魚等常見家養動物以外,不常見的動物被搬上了餐桌,就要懷疑可能是野味。絕大部分野味,基本都來自野外捕捉。


這些野生獸類經常出現在野味市場,不能吃:野豬、野兔、黃麂/麂子、狍子、竹鼠、果子狸、豬獾、狗獾、老鼠、旱獺等。


野生鳥類不能食用,常出現在野味市場的有:麻雀(各類小型林鳥去毛後以麻雀之名售賣)、斑鳩(俗名野鴿子)、野雞、野鴨、大雁、禾花雀(原是黃胸鵐,瀕危後,以慄鵐、普通朱雀、灰頭鵐、黃眉鵐、小鵐等冒充)、猛禽(老鷹、貓頭鷹)、鷺鳥(白鷺、夜鷺)、白胸苦惡鳥(白面雞)、燕雀(俗名虎皮燕)、白腰朱頂雀(蘇巧)、雲雀、竹雞等。


野生兩爬類同樣都不能吃,常出現的有:各種蛇類、青蛙、蟾蜍(俗名蛤蟆、燻拉斯)等。上圖左下方為虎紋蛙,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常被當作青蛙誤抓食用。

第二類:有證野味

一些所謂合法養殖的野生動物,表面上不違反野生動物保護法,但普遍存在野外獲取種源,或證件合法但來源非法的「盜獵洗白」問題。這些物種包含:雁鴨類、鷺鳥、蛇類、果子狸等。

此外,梅花鹿、藍孔雀、大鯢(娃娃魚)、鱷魚(皮革養殖行業廢物利用)、狐狸(皮草養殖行業廢物利用)等,雖然已經實現了人工繁殖,但其進入餐廳,未必符合動物檢疫管理辦法,存在食品衛生安全隱患,仍然不建議食用!

還有一些物種,例如蛇、竹鼠、獾,冠以「養殖」之名,容易產生迷惑,到底能不能吃?我們想說的是,沒有證據表明,養殖野味能夠緩解同一物種的野外盜獵生存壓力,養殖野味催生的消費市場,反而很可能加重野外捕捉。因此,一定不要迷信所謂人工養殖的野味。


吃了野味,後果很嚴重!

1.吃野味會感染傳染病;

2.吃野味會感染寄生蟲;

3.吃野味=服毒;

4.吃野味會吃到有毒的重金屬;

5.野味不是美味,更不滋補;

6.吃野味是違法的。

吃野味不僅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等更多法律。

來源:新華社、騰訊公益、青年湖南等


相關焦點

  • 到底哪些動物才算「野味」?
    不過,可能很多人至今沒弄清楚:到底哪些動物才算「野味」? 按照全國人大常委會新通過的決定,凡是沒有列入畜禽遺傳目錄的陸生野生動物一律禁止食用,不管它是不是屬於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 遠離野味,不分保護級別。
  • 到底什麼算是「野味」?竹鼠等野生動物如何進入白名單?
    這些野生獸類經常出現在野味市場,不能吃:野豬、野兔、黃麂/麂子、狍子、竹鼠、果子狸、豬獾、狗獾、老鼠 還有一些物種,例如蛇、竹鼠、獾,冠以「養殖」之名,容易產生迷惑,到底能不能吃?我們想說的是,沒有證據表明,養殖野味能夠緩解同一物種的野外盜獵生存壓力,養殖野味催生的消費市場,反而很可能加重野外捕捉。因此,一定不要迷信所謂人工養殖的野味。
  • 到底哪些動物才算「野味」?|蝙蝠|穿山甲|果子狸|土撥鼠|烏龜|全國...
    不過,可能很多人至今沒弄清楚:到底哪些動物才算「野味」?按照全國人大常委會新通過的決定,凡是沒有列入畜禽遺傳目錄的陸生野生動物一律禁止食用,不管它是不是屬於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遠離野味,不分保護級別。以下兩大類「野味」,須提高警惕!
  • 全面禁止野味決定生效!牛蛙、竹鼠還能不能吃?養殖戶該怎麼辦?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一直是社會熱議的話題。近日,國家也啟動了相關法律法規的修改工作,出臺禁止食用國家保護陸生野生動物相關的法規法律。 其中,不少人對於政策給出了肯定:「支持!總算開始行動了。」同時,也有不少吃貨關心著牛蛙、乳鴿、兔頭還能不能吃……如果不能,這部分養殖餐飲業該怎麼辦?
  • 到底哪些是野生動物?
    除了問卷中令人「傻傻分不清楚」的選項,很多網友也表達出自己的困惑:很多地方都有人工養殖的蛇和竹鼠,它們算不算野味、算不算野生動物?……什麼算野生動物?一說到「野生」,很多人會想到天鵝、穿山甲、熊……等國家重點保護物種。但其實,野生,不分保護級別。
  • 「禁野令」後,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野味」黑白名單來了
    疫情的影響還在繼續,而研究表明,本次發生的疫情,很可能與野生動物分不開,更與有人食用野味有關。吸取本次的教訓,2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
  • 拒絕野味,蝙蝠,果子狸算野味,那麼野雞野鴨野生黃鱔算野味嗎?
    01定義篇那麼話又說回來,到底哪些才算野味的範疇?象野雞野鴨,野生黃鱔野生甲魚這樣的生物是否算野味呢?凡是獵取得來的做肉食的鳥獸,如野雞、野兔等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野生動物,非人工飼養的都算是野生動物,而變成人們餐桌上的菜餚時,就成了所謂的「野味」。
  • 到底哪些養殖的野生動物不能吃?這個最近發布的通知很明確
    來源:百家號-食品視界/ 作者:懂食軒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我們更加重視野生動物與人類健康的關係,「全面禁止濫食野生動物」也已列入立法層面,不少人工飼養的野生動物也不能食用。但到底哪些人工飼養的野生動物不能吃呢?許多人對此並不是很清楚。
  • 捕回一頭野豬後,村裡23人生怪病,1人死亡……以後哪些野生動物不能...
    陸地類的養殖,除了豪豬、竹鼠、蛇之外,還有狼、大雁、孔雀、鱷魚等不常見的動物;兩棲類動物中,蛙類備受「寵愛」。現如今,這些精彩獵奇的養殖故事,還能繼續拍下去嗎?究竟哪些動物不能再吃了?2哪些動物不能吃了?我國對於食用野生動物的限制,很早就開始了。
  • 大數據揭秘:野味到底被誰吃了?
    此刻,一定會有不少人後悔當初吃了那些野味。事實上,我們的祖先經歷了幾千幾萬年的反覆篩選與淘汰,早已留下了一份包括雞、鴨、魚、牛、羊、豬等動物在內的寶貴食譜,這些也正是最適合後來人吃的食材。然而,總有一些「不走尋常路」的人,出於獵奇、虛榮等心理和「滋補養生」的意願而盯上了野生動物,從蛇、果子狸、鱷魚到野豬、穿山甲、貓頭鷹,甭管是天上飛的、地上爬的、還是水裡遊的、土裡鑽的,統統都想吃進肚子裡——縱然這些野味攜帶一身致命病毒,哪怕營養價值和口感並不佔優,但那些盯上它們的人依然我行我素,而「病從口入」的四字箴言,也被悉數拋諸腦後。
  • 野生動物捕殺屢禁不止 致命的病毒與吃野味的「陋習」你該痛恨哪一...
    原標題:野生動物捕殺屢禁不止 致命的病毒與吃野味的「陋習」你該痛恨哪一個?央視財經(記者 童盈)截至今日20點,湖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累計發現確診病例444例,共致17人死亡。1月20日晚,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接受央視新聞採訪時表示:這次疫情的源頭主要在武漢當地的海鮮市場,實際上這個海鮮市場裡相當多的不是海鮮,而是「野味」,就是野生動物。綜合各方面信息,從流行病學的角度進行分析,判定病毒的來源就是野生動物。 有專家表示,病毒源頭很可能是竹鼠、獾等野生動物。將病毒傳染給人的到底是竹鼠還是黃麂、野兔、野豬、豬獾、狗獾、果子狸、土撥鼠、活猴?
  • 華農兄弟的竹鼠到底有沒有問題?
    圖片來源@豆瓣1最近我寫了一個關於不要吃野味的文章,引發了蠻大的討論。後臺收到了大量的朋友留言和私信問我竹鼠這種B站用戶喜聞樂見的食材有沒有問題,算不算野味。以及天天花式吃竹鼠的華農兄弟究竟還能不能當兄弟。這個問題其實挺有趣的。查閱了很多資料後,我發現這是一個薛丁格的問題。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把這件事情拆成了4個問題,展示其中的關鍵點。
  • 全面禁野令下哪些動物可以吃?長沙很多口味蛇店面依舊關門,部分...
    革除濫食野味的陋習已成大多數人的共識,不過,可能很多人不清楚,到底哪些動物才算野味。還有網友表達出自己的困惑:很多地方都有人工養殖的蛇和竹鼠,它們算不算野味?人工養殖的大鯢(俗稱 " 娃娃魚 ")、中華鱉、烏龜還可以吃嗎?
  • 全面禁野令下哪些動物可以吃 中華鱉、烏龜、牛蛙和娃娃魚等都可...
    ,不過,可能很多人不清楚,到底哪些動物才算野味。  還有網友表達出自己的困惑:很多地方都有人工養殖的蛇和竹鼠,它們算不算野味?人工養殖的大鯢(俗稱「娃娃魚」)、中華鱉、烏龜還可以吃嗎?  3月5日,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華鱉、烏龜在內的絕大多數養殖龜類,蛙類中的牛蛙和美國青蛙兩個引進種可以養殖食用,其他蛙類不在列。那其他水生動物呢?養殖戶的心情有何變化?3月5日,記者進行了採訪。
  • 龜鱉竹鼠野豬蛇蛙,究竟能不能吃?這裡有最便捷的分辨辦法!
    因為新冠病毒可能來源於野生動物野生動物「禁食令」最近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熱點許多中山人都愛吃牛蛙以及部分龜、鱉那麼以後是否還能食用呢?很多網友紛紛發帖詢問:「以後不能吃牛蛙了嗎?」近日,農業農村部緊急印發通知,中華鱉、烏龜、牛蛙等列入兩個相關名錄的兩棲爬行類按水生物種管理,這也意味著,它們不列入禁食野生動物名錄。不過下面這些野生動物可是絕對不能食用的!
  • 帶魚、牛蛙、野豬、梅花鹿、鵪鶉、鴿子,到底哪些動物不能吃?
    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決定對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是如何規定的,哪些野生動物不能吃?不能交易?
  • 山裡的竹鼠洞裡藏著的不是竹鼠,而是一種甜甜的野味,到底是啥?
    ,空氣清新,遠離人煙,甚少汙染,因此十分適合野味的生長需求。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竹鼠是一種山中的動物,一般是居住在竹林下面的,或者是山中的泥土之中
  • 葉璇曾拒吃竹鼠被節目組指耍大牌,新型冠狀肺炎病毒就是來自野味
    藝人葉璇,日前就在微博分享過去拍攝時,曾被製作人員要求吃來歷不明的蝙蝠、竹鼠!葉璇昨日在微博轉載人民日報的微博,支持禁絕野味市場,並留言「一起呼籲:禁絕吃野味。」▲葉璇分享拍攝「驚嚇」經驗。葉璇的微博發出後,有網民留言指蝙蝠、竹鼠怎樣吃得下去,葉璇回覆網民指:「嗯,有人能整個蝙蝠頭嚼碎還對著鏡頭沾沾自喜,匪夷所思。」▲葉璇拍攝時要吃下「特殊料理」。(《今天吃什麼》截圖)(《今天吃什麼》截圖)葉璇亦表示:「籤合同時並沒有條款說要吃野味,拍攝期間突然叫我們吃。
  • 禁食野生動物後的疑問:到底都有哪些動物不能吃?
    「三有動物」,又稱「三有保護動物」,《野生動物保護法》指的是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如常見的麻雀、狼、果子狸、刺蝟、野豬、野兔、竹鼠、蟾蜍、壁虎等都是「三有動物」,受法律保護。
  • 華農竹鼠能否算作野味?新型冠狀病毒之下或將被強行關閉
    華農竹鼠能否算作野味?新型冠狀病毒之下或將被強行關閉。最近由於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影響,野生動物被推上了輿論頂峰。縱觀全網,網友們幾乎一邊倒都在痛斥吃野味的食客,就是他們管不住自己的嘴,讓許多人失去了寶貴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