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優質的環境和服務吸引人才——訪中國醫藥城黨工委書記何榕
新華網華盛頓6月26日電(記者任海軍)位於中國江蘇泰州的中國醫藥城是國家級醫藥高新區。在這樣一個區位、經濟都不具明顯優勢的三線城市打造醫藥城,如何解決人才引進問題?中共泰州市委常委、泰州醫藥高新區(中國醫藥城)黨工委書記何榕26日表示,醫藥城的做法是以優質的環境和服務吸引人才,「不讓高端人才做低端事情」。
何榕當天參加美國華人生物醫藥科技協會第16屆年會時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專訪。他表示,醫藥城為人才提供了優質的商務政務環境,提倡3個零服務:一是零身份,就是說所有人在科學家企業家面前沒有領導幹部身分;二是零距離服務,不要讓高端人才如科學家、企業家做低端事情,對房屋裝潢、稅務等牽扯大量精力的事想方設法為他們解決好,為他們的快速產出打好基礎;三是零起點,不斷調高服務目標,服務沒有終點。
醫藥城重視藥品的註冊環境。江蘇省藥監局在醫藥城建立了直屬分局,所有行政許可跟省局一樣,極大方便了園區企業,一些全球20強的跨國製藥公司也被吸引來。此外,醫藥城秉承國際化理念,積極創造國際化人文環境,吸引的團隊主要都是海歸、留學生以及來自五湖四海的創業者。
何榕表示,這樣的環境吸引了大批項目落戶,吸引了大量海外人才前來創業,目前,園區400多家企業中約有一半是海歸創業企業。
何榕認為,儘管泰州區位上沒有優勢,但距上海和南京較近,又有很好的製藥基礎,這就為人才的集聚和升級奠定很好的基礎,泰州也從5個方面入手建造醫藥城:一是區位交通,主要是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二是抓住企業產業的集聚,打造生物醫藥的產業環境;三是會展交易,實際上是做成現代服務業,同別的城市錯位競爭,從藥品、技術市場交易到學術交流,促進人才集聚;四是康健醫療,通過和國外醫學院校、醫療機構合作,建再生醫療、腫瘤、心血管等領域的大專科醫院;五是教育培訓,培養應用型人才,最終目標是建7個研究生院。
何榕表示,吸引人才對中國醫藥城而言可能是個難題,但「醫藥城品牌出去了,酒香不怕巷子深,招人還是比較方便的」。他表示,目前,中國醫藥城已建立有上百萬人的人才庫,同時與美國8所大學、國內32所學校建立了特別通道,需要的人才可從這些院校招收,人才問題得到較好解決。